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来也 > 第178章 回民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好了。现在大家应该都很饿了。我带大家去。。。”

“张博,你要是再敢推荐泡馍,我和相里李就找个地方挖坑把你埋了!”

站在陆巡车旁的张博立刻笑了起来,看了一眼正低头窃窃私语的马小云和铁军,

“行!不吃泡馍!那你们心目当中有没有什么想吃的东西?!”

张烨与相里李对视一眼,正在发话,

“张博,带我们去看看那个回民街吧,一直听说那里是文化美食一条街,咱们走走看看,走一路吃一路应该也不错吧?!”

说着,马小云就挽住了张烨与相里李,笑脸看着两人,“没文化!”,“等着挨宰吧你!”,言语之间三人又笑闹在一起,如此放松得时间里,三人彻底放开了天性。

“说到正经玩意儿,西安本地人还真很少去那个地方吃东西的,马总!”

“如果去一个地方旅游,只是吃完一抹嘴就走,那我感觉其实没有真正去过或了解那个地方,或只知道一点点皮毛,走马观花也就没有什么意思了,张博,就带我们去见识见识吧!也算是个念想!”

“还是马总厉害,受教了!既然马总有这样的要求,那我们就去回民坊!”

马小云立刻喜形于色,使劲拉了一把故意埋怨状态得相里李与张烨,大家整理好行装,纷纷上车。

“我们本地人习惯把回民街叫“回坊”,既有地域,又有文化概念。因为它是以这里的清真寺为中心的独立的教坊,又由它们连缀而成。

那里大大小小分布的是由7座清真寺和13个坊区而形成的整片回族伊斯兰文化街区,据统计大约有六万人左右。

虽然西安回民街不算大,但它不是概念上的美食一条街,在它环状的旅游散步道,在“七寺十三坊”,云集着回族历史及社区,且史迹昭着。

很多外地人认为回民街 只是鼓楼正对着的北院门那条街,其实不是这样的,回民街是一个总称,是一大片回民居住地的统称。

游客常去的其实是北院门街。北院门那条街因为紧邻钟鼓楼,面向很多外地游客,需要满足不同地区人民的不同口味所以做了很多商业化的开发,以致于老西安本地非常有名的小吃被埋没了不少。”

“张博,你还真是念念不忘要埋汰一下,小心眼儿!”

“铁军,真的,我还是感觉有些厚此薄彼了!唉!不过也是,如果什么都讲究平衡的话,那还说不定最后都被埋没了!”

“咱们做设计师的不也是这样,势必要突出某一个方面的重点,以不显耀处来衬托,那样才能更加凸显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与构想,所谓的厚此薄彼也是权宜之计!”

“我操!铁军,你真让我刮目相看了!你这是深藏不露哇!”

“那是你的眼里只有她!想当年,我。。。”

“铁军,说你胖你就喘上了,信不信我把扔下去!”

“我错了!”

铁军一脸坏笑得看着扭过头来的相里李,后仰在座位上,高举双手。前面的马小云与张烨都已经乐不可支了。

杨骁回头看着四人嬉嬉闹闹的,也是心情愉悦,看着一闪而过的街景,心中突然一股思绪泛起,他顿时吃了一惊,多少年了?!没有了这种感觉,许是故地重游某个点才被勾起了回忆。

他强行把这个思绪压回心底,已经物是人非,沧海桑田了!

“中国回族是唐宋元时来华的阿拉伯、波斯等西域民族后裔融合而逐步形成的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

车中的众人都疑惑的看着杨骁,听着他突如其来开始讲述回民的历史,也只有他明白这是在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把张博的活儿抢了。

“《旧唐书》载,永徽二年,阿拉伯首次派外交使者到长安见唐高宗。其实,中阿两国的民间交往,早在隋朝就十分频繁。

阿拉伯语“中国”的译音就是“隋尼”,其实就是隋朝的意思。唐宋来华的阿拉伯、波斯等西域商人更多。

此时在华的西域人均为侨民,主要讲阿拉伯语、波斯语、突厥语;至今西安回坊的回族方言中,还保留着不少阿拉伯语、波斯语词汇。

蒙元时期,西域穆斯林侨民,划入色目人范围,社会地位提高。在古长安败落的皇城中,他们居住在较热闹的市区,并逐步本土化,说汉语、穿汉服,还接受了一些当地汉族的生活习俗,成为西安回族的先民。

这片热闹的市区,就是现在的回坊,即回民街。

明朝时重修城墙,并兴建城中心标志建筑钟楼鼓楼。钟鼓楼就建在回坊附近,回坊自然也就有了地理优势。

回族居住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这时的回坊已经有了张博刚刚说的七寺十三坊,即七座清真寺,十三个居住坊。

回族传统经商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1、珠宝业。2、香料及医药。3、餐饮与屠宰。4、长途贩运。

今天西安的东羊市、西羊市街道,都是当年贩卖活羊的市场。当年跟随从朱元璋起事的将领胡大海是回族,年轻就做过炸油条生意。

明朝时,西安回坊的经济很活跃,全国有名。很多外地回族纷纷迁居到西安,现在回坊着名的餐饮企业家贾三、盛志望等家族,都是明朝时从南京水西门迁居到西安回坊的。

随着回族人口的不断发展,加之回族饮食禁忌的独特需求,西安清真餐饮业发展较快,经营制作回族小吃商户也最多。

其实,回族最初做餐饮业,主要是解决回族人自己吃饭问题。回族人喜欢清洁,进餐前都要用汤瓶壶冲洗双手。

明清时,只要饭馆门前放一个汤瓶壶,大家就知道这是一家回族开的清真饭馆。后来,汤瓶壶就成了清真饭馆的标志。

再到晚清和民国时起,清真饭馆门前,都要挂一个画着汤瓶壶的牌子,牌子上还要用阿拉伯语写着“清真食品”等字样,俗称“教门牌”。

清末民初,西安城已有数百家清真饭馆,仅羊肉泡馍馆就有几十家,着名八大泡馍馆就有老孙家、同盛祥、一间楼、义祥楼、益华楼、老刘家、老童家、鼎兴春等。

另外回坊还有天锡楼、英盛楼、狮子楼等餐馆。特色小吃除羊肉泡馍、水盆羊肉外,还有酸汤水饺、圪垯油茶、肉油饭、韭饼、羊肉饼、麻花油茶、飥飥馍、糊辣及各南糖。

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些杂七杂八的《中国回回民族史》,《中国饮食史》,《阿拉伯史》,《二十四史》现在要见真章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老祖宗说的没错啊!”

杨骁的话说完后,车内暂时一片安静,片刻众人“轰”得叫起来!

“我靠,杨骁你太牛逼了!”

“你怎么知道的这么多?!杨总!”

“跟张博不相上下哦!杨骁。”

“拉倒吧,张博比起杨骁差远了!”

马小云笑眯眯的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看着前方的他,只是略有一点点疑惑,几天时间他说得话很少,基本上把说话时间都留给了相里官长与张博,而且她也看得出来他有旧地重游的意思,但是总感觉怪怪的。

但见杨骁只是摆了摆手,向旁边的张博歉意的点点头,马小云又不由自主的笑着轻微晃动了一下头。

在西安市中心,有个钟楼,它是西安标志性建筑之一,以钟楼为起点,形成笔直的东西南北四条大街,西安人形容道路“笔直”不是用“笔直”这词,而是用“端直”,如果打听当地人道路怎样走,他会用西安话,手掌一挥,大声说:“端直走!”,就是直直走过去!口气透着那么威武。从钟楼西侧“端直走”西大街,北面,有个“鼓楼”,这个“鼓楼”的名气要比“钟楼”小很多。钟楼、鼓楼两个古迹在这儿矗立已然有千年的历史。

张博将车子停放在附近酒店地下停车场,引领众人走过鼓楼巨大的门洞来到回民坊,一路上行人还是不少。

“这两座钟楼,鼓楼西安人有个骗外地人的段子,要想看得找时间!”

“为什么?!”铁军一如既往的开始上当,走在前面的三位女士放慢了脚步,

“有时间限时,早上六点从仓库里推出来,晚八点就推回去了!”

“这不是瞎掰么!”

铁军可爱的话语立刻引得前面几位大笑不已,身边的人也都低头一笑。

站在回民坊这条街上,只见青石铺路,树木不少,但是很多只是向上伸展的枝干,还好都被喜庆的小红灯笼和彩色灯带点缀,不是太过于凄凉。

路两旁是仿明清建筑琳琅满目各种回民小吃店铺,来自全国各地游客挤满这条街,整条街道被浓厚的市井气息笼罩。

“没想到现在还要这么多人!”

“到了晚上,这条街就更好看了,灯火辉煌!”。

此时人潮如流,人们品尝着各式各样的小吃,欢声笑语回荡在这条街,好不热闹。

“其实,从这条主街往西,整个回民坊各条小巷巷子,都隐藏着十分丰富的吃食,盼望着人们去发现它、品尝它!”

“张博,别说了,我口水都流出来了!”

看着林林总总的幌子上写着“酸梅汤,石榴汁”,相里李,张烨拉着马小云小跑过去,三位男士紧随身后。

亲眼看到硕大的石榴被一分为二,然后被压榨成颜色漂亮的石榴汁,马小云兴趣十足,期待感爆棚,她迫不及待在这种天气喝一口,

“透心凉!”马小云一嘴京片子,还打了一个冷颤,周围的人都笑起来。

在回民坊,有一种小吃,叫“甑糕”,就是类似过年吃的“年糕”,是用泡好的糯米、红枣、芸豆、红小豆蒸制而成,软糯香甜,再浇上桂花蜂蜜汁,吃一口,能一直甜到了心里。

现在为方便携带都开始放在一次性杯子里,看着白色棉胎打开一瞬,热气腾腾,层层叠叠的糯米与各种豆类,大枣颜色分明。

三女与铁军都一手冰淇淋木片,一手端着杯子不停蒯吃,张博,杨骁拎着石榴汁的塑胶袋紧跟其后,但是张博的嘴还是喋喋不休进行解说,

“甑糕好吃,但这个甑字,估计大多数人都不会念,甑,zeng,四声,“甑”指的是古代先民蒸煮食物的一种炊具;现在,这种炊具早就淘汰了,如果去西安历史博物馆去参观,兴许就能看到那些从古墓中出土的古代青铜“甑”。

所以,在回民坊看到有的店铺门口挂着“甑糕”的旗帜,便能意识到,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十三朝古都所在地,这里古代先进的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曾绵延千年!”

“你后面应该加一个感叹词,啊!才能充分说明你现在的心情,呵呵!”

张烨说着把剩下一半的甑糕递给张博,相里李,马小云已经都吃完了,看着杨骁马小云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接过递过来的石榴汁喝了一口。

“我操,这是什么,是字啊?!还是招牌啊!怎么好几家都是!”

铁军嘴角带着甑糕的痕迹,手上的木片指着旁边的店铺,众人扭头看去,

“biangbiang面,面条的一种,是形声字,是扯面摔在案板上发出的声音,一点飞上天,黄河两边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长,东一长,中间加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推了车车走咸阳。”

“高,实在是高!杨骁你咋知道的?!”

“喜欢看民间传说,以前收集了很多这方面的素材!”

“素材?!”

张博兄妹都一愣神,相里李,铁军分别小声解释,

“不是吧?!我靠,杨总,那些都是你写得?!”

“无聊,当时就想挣点零花钱,随便写的!”

看着张博兄妹惊异的眼神,杨骁有点心虚,也有点不舒服,连忙岔开话题,

“你们看到什么好吃,想吃的就随便吧!反正有我和张博,铁军兜着,怎么样?!”

果然有效果,三位女士立刻跃跃欲试起来,于是便出现了三女见到中意的小吃,立刻上手,但是只是外观好看,味道实在不敢恭维,都是吃了几口,便转身交给后面的三位,杨骁对马小云来者不拒,几口便吃干净,确实味道怪异的找个不起眼的垃圾桶快速扔进去,最后发现还是甜食最适口,三位女士只进不出。

在青石铺路的主街东侧,有个装修豪华的二层小楼,是大名鼎鼎的“贾三包子铺”主店,这儿的灌汤包全国有名。

大家鱼贯而入,也是吃点主食顺便休息一下,戴着回族头巾的女服务员给众人拿来菜单,上面灌汤包有牛肉馅、羊肉馅、三鲜馅,

铁军随口便问一句,有猪肉馅的吗?!女服务员狠狠瞪了他一眼,用纯正的西安话对着铁军说,“咦,额这儿似回民!”

铁军听完一愣,回过味儿来,旁边的几人赶紧为铁军一时的嘴快,考虑不周说对不起,点多菜后,服务员嘴里嘟嘟囔囔走了。

“铁军,你要死啊!”

“我,我不是没反应过来么?!”

带汤的“烫面”包子用小蒸笼盛着端到桌面上,铁军小心翼翼表示歉意,被人家无视。只见包子皮薄薄的,里面有热腾腾汁水、馅料;

“铁军,你一定要小心吃这包子,不然的话,会把嘴烫一大泡,看着哦!一般先用筷子把包子戳一小口,等里面汁水适宜嘴的温度,汤汁吸溜进嘴,再吃包子,鲜美异常。”

说着,张博把包子夹到汤匙,把汤汁进勺内后,缓一下慢慢品尝汤汁,再对付包子,馅料,果然味道不错。

“在这个“贾三包子铺”对面巷巷里,还有个挨肩两家“贾大包子铺”“贾二包子铺”,规模要比“贾三包子铺”小很多。

有一次,逛“回民坊”,累了,我走进了“贾二包子铺”,要了两笼包子,尝尝他家的味道,感觉和“贾三包子铺”味道不差什么。

里面吃客不多,便和老板聊起来,原来,贾大、贾二、贾三是兄弟三人,老父亲把灌汤包手艺传承哥三个,唯独贾三兄弟,思想活络,把个家传手艺做大做强,做买卖的水平明显高出其他两位哥哥。

和老板互答言语间,得知老板就是贾二,对他能干的贾三兄弟,语气不乏有羡慕、嫉妒的情绪掺杂期间。这,都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不知现在贾大贾二包子铺在回民坊经营咋样了。”

张博看着大家都在小心翼翼的对付烫人的包子,在旁边不紧不慢得讲述自己的经历,大家也是饶有兴趣。

“穿过鼓楼门洞进入回民坊,走不远,往西一条巷子里,还有一家叫得响的店铺,“老金家水盆羊肉”,老金家的水盆羊肉不同于西安的“羊肉泡”,它是馍和羊肉汤分开来吃,吃过一次,味道便记下啦,便有还想去吃第二次的想法。

在京城久了,很长很长时间没有吃老金家的水盆羊肉,憋了好长时间特意借出个差来到老金家,赶上那钟点我也很饿,要了两个馍,一碗水盆羊肉。吃着酥软半发面白馍,喝一口羊汤,滋味美极了!

忽然,店门外一片嘈杂声,哭声、叫声一阵阵,原来是附近的回民人家在出殡,一群人抬着回民特有的棺材缓慢从店门口走过,我便抬起身,去门口看看热闹。回民出殡的大大小小大大小小一杆人众走远,返身回来再吃“水盆羊肉”,不知咋回事,水盆羊肉没有了原来的味道,馍没有刚上来吃时酥软,羊汤的鲜味也失去了很多。至今,我都不明白那时的味觉,究竟出了什么情况,神奇吧?!”

“还有一次,”他看到众人已经吃得差不多了,才继续说下去,

“我曾吃过一道很奇怪的羊杂汤;一碗羊汤中,只有两只羊眼睛,浮在汤中,硬生生地看着我,我瞪着它,它直直看着我。我着实不敢下嘴,便问店里老板,能不能把这羊眼切碎我再下咽;老板满足了我的要求,我第一次吃羊眼汤,还是实实在在“死羊眼”,还真别说,味道还确实不赖!”

“咦!张博,你要吓死人啊?!那样的东西怎么吃的下去!”

张博立刻笑了起来,杨骁在旁边附和,解释,“羊头,牛头都是不错的一道大餐,有机会也可以尝试一下的!”

相里李嘴角撇了撇,“还是算了吧!我就记得“腊牛肉”“腊羊肉”,那是回民用各种佐料制作的熟肉制品,外表是用红曲米刷上一层红红食品涂料,味道醇香。

每到过年,以前家里都来回民坊买这种“腊牛肉”“腊羊肉”;年夜饭,切上一盘这样的“腊牛肉”“腊羊肉”,预示着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鸿运当头!还记得吗?!张博。”

“”那咋不记得,我老爸和相里老师当年都是搭伙一块去买的!这是以前了,在西安回民坊,据说,有三百多道小吃,道道小吃都能做到极致,让人欲罢不能,回味无穷。真心佩服回民百姓做吃食的本领,干净卫生,用料考究,制作精细,让吃客吃完还想再来吃,可是你看现在,游客多了,质量下降了多少?!”

众人重新回到街上,杨骁环规四周这有些熟悉的地方,心中暗自回味当年的各种味道与感觉,回民坊的小吃太多太多,镜糕、金线油塔、凉皮、米皮、羊肉泡、黄桂柿子饼等等等等,数不胜数。在这个六万多回族穆斯林群众的聚居区,众多街道装饰具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格。

在老西安人眼里,北院门、大皮院、桥梓口、东羊市都是回民坊;要想了解最真实、最平实的西安回民生活,从鼓楼为起点,向“坊上”深处的巷巷要走得很远、很远,一般游人轻易走不到的那些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