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有人决定回,有人决定留。

都在安弘察的意料之中。

他放下信,没有发表什么意见,只是让人把信给陶定方送去:“让他盯一盯,莫要随意插手。”

人的命运终究还是得要靠自己去斗争的。

安弘察不再关注这帮学子们的命运,转手开始梳理自己手头的活。

他估计自己在南诏待不久了,毕竟父皇已经在信中催他开始移交工作。

皇帝陛下的指示很是明确,就算是把其他所有人都留在南诏也是可以的,但是安弘察必须先回去。

不要狡辩、不要逗留。

不要撒娇。

看得安弘察一愣一愣的。

这......怎么还带预判的啊。

他悻悻然地把信收好,去巴拉自己拟定的计划。

淮南侯在前线打出了大安军的威名、打出了武将的风采,西北军迂回到身毒后方也相当给力,主打的就是反复侵扰、敌退我进,持续放血。

西北军毕竟是在沙漠戈壁上历练出来的实战派,越过了艰难险阻,到身毒后那叫一个如履平地。

安弘察想都不敢想,他们居然还能派出斥候来,横穿身毒,越过战场,直接和淮南侯接上了头。

得此机会,安弘察也第一次收到了自己这位亲舅舅的信。

截然不同的观感。

字迹和话语皆是一板一眼,端端正正,安弘察一开始还以为是舅舅顾及自己的太子身份,说话带了些谨慎。等他把赵不语的信拿过来一看,嘿,给自己亲儿子写信也是这个语气!

“舅舅一直都是这么说话?”两人凑一起嘀嘀咕咕。

赵不语说起自家亲爹的坏话那叫一个得心应手:“是呀!他这个人最无趣了。不知道娘亲怎么受得了他的。”

“殿下你知道吗?他每日早上鸡鸣就出来练剑了,自己受苦不说,还拉着我一起。”

赵不语在胸口处比划了一下:“我当时才这么大,小孩子正是渴觉的时候,他倒是好,我在睡梦中都能被拖起来。”

“那你长这么高可不容易。”

“嘿嘿,后来他被娘亲骂了一顿。”赵不语傻笑,“再也不敢喊我了。”

“这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了。”安弘察憋笑。

舅舅在信里还问及安弘察,西北军这一趟还有没有什么别的差事要干,言语间安弘察竟然还品出了几分失落。

没见过这种上赶着要干活的!安弘察颠了颠手头的笔,给他舅舅写回信。

身毒东北方向,吐蕃西边,有一小国,隐蔽于高山之中,川河发源之地,或许,可以去宣扬一番大安国威?

至于身毒本身,倒是没有什么可谈的,尽早抽身为好。

倒是不知道舅舅会不会在身毒或是沿途遇到来自西边诸国的使臣或是商人?身毒离他们更近些,想必往来应当更为频繁?

要是有机会带些他们的书回来、或是了解了解西边诸国的政治动态也是极好的。

父皇已经派人过来接手了,大概这两周就结束?舅舅若是再给我送信,就是要往京城送了。

工部的官员已经到了,安弘察不认识人,可能是新任命的?

他的官职并未调动,只是被外派到南诏来管理两座矿产,因此这矿产也算是朝廷直管了,和南诏地方没什么关系。

说到南诏,陶定方和谢知已经划分出了两人的分管地区,安弘察秉持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了这天底下最公平的法子——抓阄,敲定了分属。

蒲英文已经从云南赶了过来,他作为安弘察任命的特派大臣,统管南诏,还得待上些日子。

至于兵权——

则和陶定方和谢知毫无关系了。

安弘察给两人开了个口子,允许二人各设一支队伍,以做日常维保、调派用,圈定了人数。

除此之外,两人并不具备对南诏境内各项军队的调拨权利。

兵权马上自然是会交到蒲英文手中,他一个兵部尚书,拿着倒也没什么问题,日后则是会从军中调人过来接手。

这些日子南诏境内大大小小的寺庙都被清扫了一遍,随之而来的是针对安弘察的风言风语甚嚣尘上。

笑死,安弘察什么时候怕过这点东西,几个领头生事的抓了一剁,立马老老实实。

安弘察在南诏后续的处理上主打的就是一个快刀斩乱麻,只有足够快速地解决掉问题,南诏才能早日安稳下来,百姓才能有机会、有余力把日子过好。

南诏这一趟,安弘察才真正意识到,安居乐业,这个词听起来是多么得让人神往,又是多么不容易。

南诏百姓们这几天高兴得很,他们并不理解安弘察的身份是如何,还以为是换了新上任的南诏王。

先前的动乱也以为是新旧更迭带来的衍生,接受度相当不错。

新王明显要仁慈许多,下令南诏各地凡是农户人家,若是家里亩田不足十亩、人均亩田不足一亩者,均可以到官府免费租赁官田三亩两年,第三年起才会收取每亩田二十斤的地租。

除此之外,不会再收取任何费用,但官府和农户,均可在一年收成之后,收回或是退租地块。

每亩二十斤的地租,还不需要再缴纳税赋,即便地块差点,亩产两百斤,也才将将一成。

这和承租贵族老爷家足足三成的税赋和地租想比,划算太多太多,更不必说免租两年,随时退租了。

即便是遇到蝗灾、荒年,这二十斤的粮食挤一挤总是出的来的,可若是收成不错,那就是赚到了!

是以百姓们挤破了官府的大门,就想把自家的名字给报上去,从早到晚官府门口人声鼎沸,从来没有这么热闹的场面。

官府虽然忙,但还是很高兴的。这些本就是强收回来的地块,如今地契依然在官府手中,熬过前两年,往后都是纯粹的进项,大喜事一件啊!

不高兴的恐怕只有僧侣和贵族老爷们。

可惜僧侣已经没有反驳、争辩的机会了。

贵族老爷们也没好过到哪去。一点防备都没有,他们的靠山就都倒了。

新靠山还没找到,就遇到这惊天噩耗,内心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