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军阀:我的脑中有本百科全书 > 第66章 南洋来人,烟草工业起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6章 南洋来人,烟草工业起步

蔡寅回到总督府后,一直在考虑民间工业的建立问题,一个健康的社会,只靠军工业和政府向社会输血肯定不行,必须要把民用工商业发展起来,收取赋税,才能让社会良好的运转。

蔡寅思考了一下,突然想起了一个滇省日后的支柱产业:烟草。不得不说凤兮颜的这次真是立下了大功,有了这些机床,卷烟生产线就能制造出来,但是他并不准备完全垄断这个行业,而是要引入民间资本,互相竞争才能进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这几日有空的时候,蔡寅也好奇的问起凤兮颜从哪里搞来的机床。凤兮颜于是把去美丽国的经过说了一遍。

凤兮颜去美丽国本来是验收飞机和交付尾款,没想到遇到美丽国的工厂为吉利国生产的一套机床以为战争违约,丢在仓库无人问津。凤兮颜感觉这个东西应该有用,一番讨价还价,工厂半卖半送的把这批机床卖给了她,说起来还是欧罗巴战争帮了大忙,还有现在的美丽国还没意识到技术封锁,对出口管制较为宽松,才让凤兮颜顺利的把这批机床运回了滇省。

这样的机缘巧合,连蔡寅也不得不暗暗惊叹凤兮颜的运气,也实在是天佑华国!

翌日,忙碌一上午刚把烟草行业规划做好的,蔡寅刚端起茶杯,就接到秘书长兼农商总长张季庵的报告,一批南洋回国的商人拜见他,说想商议回国投资事宜,因为涉及华侨回国,他也不敢擅自决定,就把人带到了总督府,让蔡寅决断。

看了下张季庵提供的名单,一个名字赫然在列,庾景厚,滇军现任参谋总长庾泽枫之地,蔡寅听庾泽枫谈起过,他这个胞弟在扶桑和南洋一带做生意,家底颇丰,重九起义后滇省大搞建设,他还给滇省捐过一笔钱,其余人等蔡寅倒是不甚熟悉。

正当蔡寅准备安排会见时,一个名字映入眼帘:陈文政。蔡寅顿时十分惊喜,陈文政乃是南洋华侨领袖,主营橡胶和船务生意,他能回来,对滇省接下来的发展简直是雪中送炭。

“立即安排会见!”蔡寅立即下令。

15分钟后,总督府会客厅,一行服饰各异的人被张季庵带了进来,说他们服饰各异是因为有的人穿着长袍马褂,有的人一身洋装,有的则是穿着南洋的特色服装,这让走进会客厅的蔡寅都愣了一下。

“见过蔡总督!”南洋中众人一起躬身行礼。

新时代了,也没繁文缛节,一番寒暄过后,话题渐渐引到了他们此行的目的上来。原来一战爆发以来,南洋也不太平,南洋本来就是多国势力错综复杂,国外的商人还好,有他们本国的武装力量保护,还勉强能保证生命财产安全。

但是华国就没有办法了,内乱一直不停,快速的权力更迭下,连海上力量都是仅有的几艘近海军舰,对南洋的华侨,根本无法顾及。各方势力对南洋华人巨大的财富都眼馋不已,但是都怕黄雀在后,一直只是小打小闹,没敢真正动手,但也搞得南洋华侨头疼不已,向北海政府求助却如石沉大海。本来大家都已经暗自认命,已经都抱着财去人安乐的想法,只要那些国家的军队过来,就交出钱财保命。

就在大家哀鸿遍野的等待命运裁决的时候,一个震动南洋的消息传到了他们耳朵里。滇军和高卢军大战两次,皆大胜,高卢军已经撤出越国和暹罗,挝国。

消息被核实后,那一双双本以伸过来的黑手悄悄缩了回去,暂时不敢再打南洋华人的主意。众人痛定思痛,还是决定回国发展,就推选了他们几个作为代表,先行回国探路。

听完南洋众人的叙述,蔡寅暗自叹息,自己还是不够强大,要不然直接打到南洋去,这些华侨就不用抛弃几代人打下的基业回国发展,而是可以两边投资。

未来的时代是海洋和天空的时代,要加快海上和空中力量的建设了。

“蔡某实在惭愧,滇省初立,陆上力量尚可,无惧诸列强,但苦于没有海军,无法护大家在南洋安全,但蔡某在这里给大家一个承诺,不用多长时间,我会带着你们打回去的。就现在而言,往大了蔡某不敢承诺,但是派兵往南洋守护住大家的部分重要产业还是没有问题的。”蔡寅话语掷地有声,语气里充满了强大的自信。这些商人既然能够回来,那就证明这边的人也就能过去,这些商人的产业大部分在南洋,如果彻底失去了,那他们对滇省能带来的帮助将大打折扣。

“总督大人,此话当真?”当下连陈文政也失去了冷静,他的造船厂和橡胶厂,橡胶基地都在南洋,如果保不住,抛下回国的话,重建造船厂还好说,有钱有人就行。但是,橡胶林不行呀,需要移植,等到树苗长大,不知道他要浪费多少时间。如果滇军能派兵驻守,那简直是他求之不得的。

“当然,但是驻守士兵的运输,驻守的粮饷都需要麻烦各位照拂一二了。”蔡寅笑道,驻守南洋,本来就是为了保护这些人的利益,粮饷让他们承担也是理所应当,就当是收税了。当然,如果日后发生什么变故,南洋被华国占领的话,就另当别论了。

南洋众人皆是大喜,只要能保住基业,区区粮饷算得了什么,都是有家底的,这点钱他们自然拿得出来。

在众人称谢声中,蔡寅看着很少说话的庾景厚到:“景厚,这次回来,有什么打算?”

庾景厚踌躇了一下,还是道:“我想回国,在我们滇省办个卷烟厂,这个还需要政府支持。”办卷烟厂的话,需要烟叶,烟叶从哪里来,需要发动百姓种植,但是要让祖祖辈辈都种粮食的百姓改种烟叶,就非要政府出面不可。

“这个我们自然是支持的,至于怎么安排,等下来我们再详谈。”蔡寅笑道,接着转头看着陈文政道:“那陈先生的橡胶厂和造船厂,有没有回国开分厂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