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金色华年 > 第1章 十里长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天一早,大家吃了早饭,又各忙各的事,大松和爸爸妈妈也准备起身回家了,生产队的事还不少,爸爸是生产队粮食管理员,随时要翻晒粮仓的粮食,防止虫害,当时也没有其他的防虫药,那个时候的人无知无畏,有时甚至旁边挂一点农药,使用棉球沾上农药挂在旁边,这样可以消灭一些虫,但农药是剧毒,对人体有害,平时防虫的方法就是以翻晒为主。进行定期翻晒,管理员在生产队算是一个不算很累的活,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要会记账算账,进仓出仓都要统计。因此大松的爸爸走亲戚的时候也不能停留太久,一般第二天都要回家。早餐后,我外公外婆舅舅道别,大松和爸爸妈妈一起又往家里走,外婆照例带了一些好吃的,这次有酥肉,糍粑,还有一包糖果。由于今天是回家,所以不像来的时候走的那么急。从外婆家到碑桠口,大概有300多米高的落差,从外婆家出了门,右拐弯走了400米,就到了两棵大黄果树下,两个大黄果树就是专供人们乘凉的,就在大路边,当时,这里没有公路,这里所说的大路,就是人们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必经之路,走的人也非常的多,比山间小路要宽很多,那个年代,一切都是步行,所有的交通全靠一双腿,当时的人们一天走几十里路是很正常的。也没有什么三高肥胖一说,大部分人身体都非常健康。因为人人爱劳动,人人也必须劳动。黄果树这里是很多人走远路的人,用来歇脚的好地方,从永乐镇过五棚乡经过黄果树,再到乐兴乡,是一条上千年来的大路,在没有乡村公路之前,这里也是最捷径的路,从黄果树到碑丫口就一直爬坡,这些石梯都是经过几百年的时间了,全是大青石,一条一条铺成的,台阶做工讲究,横平竖直非常契合,听说这也是过去的官道,也不知道古时候的人哪有这么好经济基础来搞这些基础设施。就是放在现在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为当时又没有公路又没有其他毛坯路,也没有机械化,全是人力手工,钢钎铁锤一点一点开凿,从黄果树到白崖口弯来弯去,大概有石梯七八百步,因为中间也有返坡曲延曲折,所以人们走起路来没有感觉的那么累,爬室这个坡大约需要花费30分钟。

到了碑桠口,这坡真长,来时下坡容易,返回时上坡真有些疲劳,又得歇一歇,碑桠口四季有风,夏天特别的凉爽,那里是一大片松林,长得非常茂盛一棵棵松树,褐色的树干,足有碗口粗,笔直笔直的。满树的松叶绿得可爱,活像一把张开的绿绒大伞,微风一吹,轻轻摇曳。层峦叠嶂,桠坡上覆盖着厚厚的野草,苍劲翠绿的松树,高傲的挺立在野草中,山风扑来,松涛声阵阵,此声拍打着人的心扉,特别舒畅开怀,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尽情吸吮着风里香甜的空气,尤如畅饮了一碗浓浓的米酒。

小憩片刻,开始往乐兴街上走,这两公里半很快,一半平路,一半下坡,加上阵陈清凉的山风,这半小时就到乐兴溪街上,大格爸爸去商店买了一包烟,今天自己抽,买的一角二一包的烟,比昨天买的便宜一点,能抽就行。在商店顺便要了一碗水喝,当时没有矿泉水,也没其它饮料,只有一些瓶装酒和桔子罐头卖。

乐兴溪(乐兴公社)坐落在长沟出口处,这是一座百年古镇,初建明朝时期,两溪汇合处,水源条件好,有建集镇的先决条件。街道全是中式建筑,架子瓦房,主体柱子全大圆木,屋顶全是青瓦!乐兴小镇有400米长,当时附近周围算是比较大的乡场。有菜市,猪市,牛市,竹器,木材,等交易,铁匠铺,农机站,学校,卫生院,煤炭站,食品站,供销社,邮政,信用社,乡政府,畜医站,麻雀虽小,样样俱全,一到逢场天(赶集),当时就是星期天逢场,开集市,平时都在家种庄稼,逢场天可热闹,离街三里远都听得见“嚯嚯嚯”的声音。补鞋的,补锅的,修秤的,修笔的,打铁的,炸耐克宝(油果)的,卖水果的,卖猪仔的,卖牛的,卖手工制品的,理发的,修伞的,照相的,卖老鼠药的,收购粮食的,应有尽有,非常热闹,从早上到天黑街上都有人。看相的,算命的,玩杂耍的,这些都有,一派繁荣景象。沿着河边往西就是长沟,长沟南北两面是山,东西走向是沟,长沟很长有10来里路,一条小溪惯穿整过长沟,长沟因溪而生,小溪两边都是水田,平平整整,个个常规的宽度比较均匀,宽带有300米,400米窄的也就200来米,靠山脚下还住的有一些人家,山上住的人更多,长沟自古以来也是交通要道,是千年古道,小溪旁边有很多竹林,主要是小黄竹,还有一些木竹和芦苇!小溪里的水清澈平缓,小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清晰可见,快活极了。一路往西,三里处有一自然奇观,就是猪拱螺丝(田螺),北边的石岩上长了一石猪头,南边的石崖上长了一石田螺(半米高),站在长沟中间的路看两边,清晰可以,形象逗真,人们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石猪下住了一户人家,外边修房,半边石岩,也是当年为了省材料,而且冬暖夏凉,坚不可摧,因地制宜,足见房主聪明。再向西行2里路,在道路右边水田的田傍岩的石头上立有一块碑,名叫五里碑,早些时候,长沟里是没有庄户人家的,也不知道地名,有识之士就在这里立了一块石碑做路标,距乐兴街上大约五里地,所以给该碑取名为五里碑,理应成为文物重点保护。这碑刚好与大路隔一水田,行人远远就能看见碑,但距离有十多米,所以基本是远观而很少有人零距离接触,无形中对碑起到了保护作用,历经百年,饱经风霜,这碑依然伫立,至到现在还在发挥路标的作用。路过此地的人们一见到五里碑,就知道此沟路程过半,很快就要出沟了,行人会加快脚步继续前行,因为目标清晰,自然就有动力。五里碑路标,猪拱螺丝自然奇观,是十里长沟的重要标记,一提起这两名字附近百里远的人都知道。这是旧时的重要地理标志,名声远播。长沟的稻田,绿油的秧苗长势很好,已经遮住了田里的水波,偶尔还能听见只在田里觅食的家鸭“嘎嘎嘎”的叫声,打破沟里的宁静。大松在爸爸的背上一蹦一蹦的,高兴极了。过了五里碑,前面就是一村小学,再走几条田埂长沟就走完了,旁边就是滴水岩,一年四季,涓涓细流,绵延不断,这里也是附近村民的饮用水源,路过的人口渴了也在这里饮水解渴,喝完水就开始爬坡了,这石梯有一百多步,爬完石梯就算走完了十里长沟。经过梁家砭(边),<与广东的梁边同义>,川北的砭一般是地理位置,而且很明显,这里的砭有半山腰之意。前面就是木梳大队,沿着石梯向下,是木梳大队小学,这是一古建筑,张家庙也就是张家祠堂。这些旧时的庙堂都用来用作公用设施,用做大队支部办公室和大队小学。到了木梳也就来到了本乡本土,离家更近了,再走两个队,就到自已本大队了,这一坝秧苗,绿油油,一大片一大片,插的早秧又有人开始薅秧了。农时不等人,人人必勤奋,一旦跟不上,必定少收成。半晌午(十点钟左右),大松和爸爸妈妈又回到家里,爷爷奶奶,二姑幺姑看见大松回来了也十分高兴,都过来抢着抱大松玩,把大松逗得笑呵呵的!

在一阵爽朗的笑声中,大松一家人又开始吃中手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