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金色华年 > 第31章 立秋十天遍地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幺姑相亲后没几天就立秋了,立秋后天气也有所变化,早晚渐凉,中午巨热,一天中有春夏两季之感。大自然真是很神奇,这种气温变化可以让水稻进入快熟期,节气节气,大自然的温度调节器。

玉米地里苞谷也干胡须了,玉米叶子也渐由绿变黄,渐渐失去水分,大遍大遍碧绿色的玉米地,在气候的作用下,几天时间由绿转黄,玉米换装像魔术师一样,悄声无息就变了,这也告诉大家,玉米成熟了,应该收获了。

生产队里的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生产队的三个生产小组,决定先收远处的玉米,以防被人顺手牵羊。生产队最远的地在高梁寺(高力寺),在对面山上有二百米高,由于是蜿蜒曲折的山路,实际路程有一公里,上山时间至少半小时。队长决定先收高梁寺上面地里的玉米,上面光照好,玉米棒子个头大,很招人眼,上面也没有往本生产队的社员,那里的庄稼缺人管理,除了播种和收割平时很少有人去那里,山高路远不顺路。那里是本乡与外乡交界的地方,但土质好,光照好,上面有十来亩地,不种庄稼不划算,因为每年都能产不少粮食。

第二天天刚亮,吃了早早饭,全队社员开拔高粱寺瓣苞谷,一个生产队三个组共一百多劳力,大家各自带好工具,箩筐,背篓,锄头,镰刀,背架,那架势好象出征大丈一样,由于是暑假天,稍大的学生娃也跟家长一同上山帮忙干活,盘山路上,是一支劳动的队伍,他们要去收获春天播种的希望。山上玉米地里,因为光照足,通风良好,加上风调雨顺,玉米棒子长势喜人,个个金黄金黄的,还好,,除了路边偶尔缺失了几个,其他也没有什么损失,山上住着虽说是另一个乡的,但大家挨边接壤,他们也要维护自己的形象,也不会为几只玉米做出不该做的事,遇到一些有不轨之人,他们还会制止,应了那句,远亲不如近邻。

大家来得早,趁着天气凉快,赶紧下地干活,掰的掰玉米棒子,割的背玉米杆子,人多力量大,不到两个多小时,上面的几亩地全部都收完了,挑的挑背的背,挑玉米棒子,用背架背玉米杆子,玉米杆子可以拿回家当柴火烧,这上面的玉米杆子很粗壮,是很好的燃料,的丰收的季节,人们不会丢下任何东西,能收回家的全部收回家。下山时虽说大家背着不少东西,还是比上山容易多了,走一走,歇一歇,十多20分钟就到了,生产队的晒场,这一下可就是管理员的活了,该晒的晒,该分的分。由于今天是出早工,大家干完这些活,上午就算完成任务了,各自回家忙着做午饭。收获玉米的季节当然少不了包谷馍馍,还有南瓜丝,蒸包谷馍馍,既好吃又香,还营养!山上的桐树叶随便采摘几大把,拿回家就可包玉米馍馍了。玉米馍馍,家家户户都会做,也必须会做,因为这个季节大家吃的都是这种东西,喝一点小米粥,吃一点玉米馍馍,再搞上一点咸菜,这顿农家饭也算美味可口。大伙儿趁煮饭的功夫,把山上背回来的玉米杆子全部晾晒起来,晒干的玉米杆子,做柴火烧燃能量很足,既清洁了地皮,又有了燃料,一举两得。这些玉米杆子比较粗,一般的要晒上三四天都可以做柴火烧了。平时用不完的就堆放起来,放在干燥的地方,只要不被雨淋就行了,大部分是堆放在竹林下面,上面再盖上稻草,就可以防潮了。下面可是小动物休息的好地方,小猪,小狗,小鸡也经常到里面去玩耍。藏在里面,夏天不热,冬天不冷,优良的避风港。

大松对玉米馍馍的南瓜丝特别感兴趣,有盐有味,特别好吃,但对玉米面子不是很喜欢,这可能就是说的是挑食吧。小孩子们一般都不喜欢吃玉米面,喜欢吃白米饭,这是小孩子的口味决定的,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个阶段。大人知道大松喜欢吃玉米馍馍的馅儿,幺姑就专门把馍馍掰开给他喂里面的馅儿,大松非常高兴,不停的叫做“幺姑,幺姑,我要吃,我要吃,”当然,玉米馍馍这个可以管饱,不是奢侈品,大人吃玉米面,小孩吃馅儿,反正也不浪费。

午饭后,大家又去地里干活,同样是上午的事,掰玉米棒子,这个就是附近的了,没有上午那么远,每一个组自己安排自己的活。掰好的玉米,直接挑到生产队晒场,玉米杆子就扔在地里,让太阳晒,每一个组有多少玉米杆子,就平均分给每个家庭,这个是按人口数量来分的,不论大人小孩有一个算一个,每个组都是这样,分好的这些玉米秸秆,各家各户自己去背走,回去自己晾晒,这样每个组就省事多了。晒场上只晒收回的玉米,这些还要用人工脱粒,当时也没有脱粒机,剥包谷就成了需要人手的活。当时全是手工,速度也比较慢,一天一个人可以搞个几十斤,弄得手酸酸的。农民伯伯真是太辛苦了,为了吃饱肚子,也得坚持!当时八亿农民,一亿城市居民,城市居民其实也是农民负担(养活),以低价的农产品,维护城乡的稳定,这里的城市居民主要包括一些军工建设者,并不是吃闲饭的人,在那个年代真没有吃闲饭的人,口号很响亮“我们都有一双手不在城里吃闲饭”。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是热爱劳动,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

稻田里,蛙声阵阵,在稻丛中演奏着优美的音乐,稻子在阳光的照耀下茁壮成长,旱地里人们在忙忙碌碌的收获个头硕大的玉米,晒场上一片热闹的场景,人们不停翻晒子粒饱满的玉米,把晾晒好的玉米颗粒归仓。小孩子们在树阴下追逐嬉戏,无忧无虑的快乐着,欢笑着。好一幅活灵活现田园风光图,描绘出人们这平常而幸福的生活画面。

夜晚,凉风习习,立秋后早晚冷嗖嗖,这节气不会骗人。人们感到了丝丝凉意,夏日的酷热也渐渐停住了脚步,除了中午,各种各样的扇子也呆在一房凉快着,它完成了他该完成的任务。

蚊香还得点上,蚊子还没休息。人们在月光下聊天,下棋,小孩子在大人的怀中半睡半醒,困倦的脸上写满了幸福!白天劳做,收工后爸爸还要做一些竹器锅盖,挣一些零花钱,反正不浪费时间,尽量利用。爸爸做手工,大松在一旁总是认认真真的看,觉得好奇。弟弟在摇篮里睡着了,睡得很香。

人们的日常生活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栖,这是千百年来不变的农耕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有些规律也在逐渐逐渐的改变。

玉米黄稻子黄天下田间变粮仓。眼看又要增产增收使人们对生活,又增添了不少的信心,对未来充满了更大的希望。

放暑假有一段时间了,贪玩的孩子们暑假作业还没动手,眼看就要开学了,孩子们拿什么东西交给老师检查呢?我个时候大家就急急忙忙想办法,你帮我,我帮你互相学习,抓紧时间对暑假生活紧急攻略。布置的暑假生活大部分都是写字画画,还有写几篇日记和一些作文,其他的也不多,反正不能让你们闲着,玩久了就忘记了,课本上的知识,暑假作业也就是锻炼大家的一种方式。我们玩归玩,做作业还是挺认真的,大家聚集在一起,你帮我,我帮你,总能够解决一些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经过讨论,能做出一些自己不能做出的数学题。小同学问高年级的同学这样学习干劲就是不一样,大家有帮有助,互助有爱,这种学习氛围在当时的暑期是非常常见的,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因为小孩子非常的多,放暑假了到处都是学生娃,是那个年代不是很先进,但是人们学习上进的积极性还是非常的强。大宋看见这些哥哥姐姐在那里写作业,画画,也感到非常的好奇,也围着他们转,看他们做些什么事,反正就是觉得好奇,有小孩子的加入,这些大孩子们也更加的快乐,反正都是小孩儿嘛,童真童趣那是少不了的。小孩子们做上一个小时的作业,又会玩玩游戏,大松也跟着他们一起玩,在他们屁股后面转来转去,有时乐得笑哈哈的。

夏天渐渐离去,但秋老虎(早晚凉快,中午还是很热)也到来了,想一下子凉快起来那也不可能,节气这个调温旋钮还是作用不小,他不会让你一下子凉快,也不会一下子让你酷热,总是循续渐进,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推进,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的循环。让你感受春暖秋凉,冬冷夏热,不同季节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氛围,人生冷暖也是如此。

暑期生活很美,秋天的景色更美。这金色的秋天,人们脸上会露出更多的笑容,劳动虽然辛苦,收获会使人快乐!

夏天解暑防暑中药

1藿香:

藿香具有祛暑解表,化湿和胃的功效。主治夏令感冒,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前胸和胃脘部位胀满憋闷,感觉不适),呕吐泄泻,妊娠呕吐,鼻渊(鼻窦炎),手、足癣。

2.佩兰:

佩兰功效为解暑化湿,醒脾和中。主治暑湿或湿温初起,发热头重,胸闷腹胀,脘痞不饥(腹部胀满不易饥饿),恶心呕吐,口中甜腻,消渴。

3.薄荷:

薄荷的功效为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主治风热表证,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肝郁胁痛,可以清凉解暑。

藿香薄荷喝了快乐,这两种中草药一般的山上都有,也可以自己采摘新鲜的泡水喝都可以。

注:上述中药,均应在医师的指导下规范服用,避免擅自用药,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