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日月山河无恙 > 第288章 染血南京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洪承畴的速度很快,南京城这边反应也不慢,迅速调集南直隶其它地方的部队进南京协防。

一阵忙活,也聚集了近十万的军队,还有几万的义军,都汇集到了南京。

军队虽然聚集了,但是南京城中的皇帝和百官们,却没有丝毫安全感。

马世英和黄得功的十几万大军,在凤阳两天时间就溃败了,而且大部分溃军还被洪承畴他们收编了

面对越来越庞大的清军,他们不知道,这点人能撑多久。

话分两边说。

多尔衮他们弃北京城逃出关外后,在山海关停留了些时日,他们想看看这张梵有没有追过来,看情况后,再做打算,是回盛京,还是暂时留在山海关,静观其变。

在山海关等了个把月,也不见张梵的追兵,多尔衮也放下心。

“这张梵,想必正在紫禁城中忙着登基吧,果然这还是个龙椅够吸引力啊。”

舒尔哈齐这时在他身边说道:“摄政王,咱们接下来怎么办,盛京那边只有还是要赶紧回去,就怕张梵派阿敏和济尔哈朗从朝鲜进攻盛京啊。”

多尔衮点点头。

“本王也担心张梵来这一手,所以本王决定要一举歼灭阿敏部和济尔哈朗部,这次待在山海关,让盛京显得空虚,也就是为了诱敌深入,礼亲王在盛京,不是那么容易被打败的,只要蒙古各部援军赶来,剿灭阿敏和济尔哈朗只是弹指之间。”

确实,多尔衮等在山海关,不单单是监视张梵,还在等待蒙古各部援军的到来。

而济尔哈朗则带着大军分散在偌大的辽东,对那些女真部落进行清剿,凡是发现家里有制式武器装备的,,一律视为清军同党,轻者抓走,重者直接砍杀。

搞的无数部落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女真背井离乡,向着盛京逃去。

盛京的女真人越积越多,数量在短短半个月,就聚集了差不多六十万女真人,导致盛京城物价飞涨。

盛京城里留守下来的满人对此意见很大。

本来想跟着摄政王一起入关,享受荣华富贵的。

但是却被留下看守盛京城,原本心里就有气,现在还跑这么多女真人来,还都是穷鬼,没什么油水可以捞。

看到不断聚集过来的女真人,礼亲王岱善既高兴,又有点担忧。

高兴的是,这么多人汇集过来,防守盛京是绰绰有余的。

担忧的是,突然来这么多人,哪有这么多粮食给他们吃。

盛京城那边还在焦头烂额时。

洪承畴的大军已经开到离南京城不足二十里的地方。

左梦庚的大军刚到江西境内,庐州总兵刘良左就派人来左梦庚大营,表示自己愿意投清,并带兵去攻打南京城。

还不等洪承畴他们到达南京城下,左梦庚和刘良左就带着近十万大军跟了上来。

福建郑家这边也接到了张梵的书信。

郑芝虎看到大哥郑芝龙拿着书信来回踱步,不由好奇的说道:“大哥,勇武公信里说什么。”

“张公爷要反击清军,要我们郑家协助。”

书信里的意思是,想郑家协助山东,反击建奴,光复整个汉家江山。

但是郑芝龙却犯难了。

他知道,清军入关后,整个北方纷纷投降,清军甚至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整个长江以北。

南下的清军也几乎没遇到强有力的抵抗,就直接杀入了南直隶。

现在这情况,郑芝龙感觉有点梭哈赌大小一般,一但压错宝,将会是万劫不复。

郑芝豹看到一脸犯难的大哥,也试着问道:“那咱们怎么办,是继续跟着张公爷,还是降清,如果清军攻打下南京城,下个目标肯定是我们,现在就要拿出一个主意才行。”

郑芝龙按本意,是不愿意降清的,张梵的军队,战斗力他是见识过的。

不过已经得到大半个江山的清军,其实力,不是一个山东能抗衡的。

真等清军打下南京城后,全军压境时,再投降,那就在没谈判的优势了。

现在必须要派人去接触清军,一时打探清军实力,还有就是如果真的投降,能从清军那里得到什么。

就在郑芝龙他们在做最后打算时。

郑森听说自己父亲和叔伯在商议军事,也急冲冲的跑过来。

“父亲,咱们什么时候出兵勤王,清军听说已经离南京城不远了,再不出兵救援,南京城就要不保了。”

郑芝豹这是拉着郑森说道:“森儿,咱们正在商议此事,因为山东的勇武公也来信,要我们协助反击清军,但是按照现在的局势,清军势不可挡,即便是勇武公,也不能击败清军,所以咱们这次就是在豪赌,赌赢了,荣华富贵,赌输了,万劫不复啊。”

郑芝龙也点点头。

“按照我们和山东那边的关系,我们应该协助张公爷的,但是现在几十万大军已经在南京城外南京城外了,南京城肯定抵挡不住,下一个就是我们郑家,所以……。”

郑芝龙拉住郑森的肩膀说道,但是却被郑森甩开他的手臂。

“无论如何,都不能投降建奴啊,咱们协助勇武公,相信以国公爷的实力,驱除建奴,光复河山指日可待,就算失败,咱们还能去海外,积蓄力量卷土重来啊。”

郑芝龙则摇摇头说道:“森儿,你不要把事情想的这么简单,咱们的根基在福建,出去海外就要重新来过,根基没了,谁还跟你,出去吧,不要妨碍叔伯们谈事了。”

郑森被下了驱逐令,心里也恼火无比,但是没办法,自己虽然是郑芝龙的长子,以后也是要继承整个郑家产业的。

不过现在的他,还只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大孩子,还只是一个在南京求学的学子。

郑森看了自己父亲和几位叔伯一眼后,叹口气,转身离开了。

不久以后,一个亲兵跑过来报告说,大公子带着一队人马离开了郑府。

郑芝龙对于郑森离家也不惊奇,想必是心里不开心,带人出去散心而已,玩够了也就回来了。

这种人在郑森身上已经不是什么惊讶的事,这个孩子好交友,也好游山玩水,反正家里有钱,让他败家一辈子,钱都花不完。

“大哥,森儿这样跑出去不会有什么事吧?”

郑芝虎略有担心的问道。

“不用管他,这么大的人了,还怕他丢了不成,这样吧,老三,你派人去找接触一下南京城的清军,试探一下清军口风,然后再决定是战还是降。”

北京城的张梵,等待了半个月后,汇集过来的义军也渐渐少了,看来也还是出击的准备了。

细作穿回来的消息是,多尔衮在北边的山海关,像是在等待什么。

济尔哈朗带领几万大军正在辽东劫掠,大部分的野女真和海西女真自己建州女真,都涌入了盛京附近,给盛京造成不小的生存压力。

而南边的清军已经几百凤阳总督马世英他们,现在正向南京进军,而且湖南的左良玉,庐州的刘良左等有实力的军阀都投靠了清军。

而且福建的郑家一直按兵不动,既不配合自己反击,也没说要投降清军,不过老三郑芝豹好像离开了福建,去了南京。

“去了南京?这是去勤王还是……投清?”

对于福建郑家,张梵可知道,历史上可是投了清,最后郑芝龙被北京被多尔衮杀害,郑家大部分家眷也被处死。

所以郑成功才这么恨满人。

现在的郑芝龙投不投清,张梵也拿不准,真的要是投了清,自己绝不会念及旧情的。

留下王传斌,孙承宗也坐着弹簧马车晃悠悠的来了北京城。

现在他已经是迟暮之年,加上接连遭到打击,其实已经活不不了多久了,要不是张梵说已经从新夺回了北京城,要他回京主持大局,他都躺床上等死了。

一同来的,还有阎应元,他是张梵调过来辅佐孙承恩治理京城的。

本来想让李岩来的,不过李岩说现在战事未定,山东作为大后方,绝不能乱,所以自己必须坐镇山东。

“全都聚集到沈阳城了吗!正好,都聚集过来,一举解决这个后患。”

一切安排好后,张梵决定先解决南下的清军,然后出关,一举将关外的建奴全都解决了。

洪承畴在南直隶四处攻城略地,胆敢反抗的,一律屠城。

历史上着名的嘉定三屠,扬州十日,就是发生在这个时期。

不过扬州现在是张梵地盘,打死洪承畴都不敢去扬州找不自在。

不过嘉定这时还在南明朝廷手里。

自从满清下达剃发令后,嘉定地区的百姓是强烈反对,纷纷组装起来反抗清军。

结果被降清的吴淞总兵李成栋带兵攻破嘉定城,对城中百姓军民进行屠杀,前前后后一共屠杀了三次,每次屠杀要后,总有人跳出来,继续抗清,直到杀到城中几乎没了百姓为止。

这次历史还是没有改变,被洪承畴派去嘉定招降的还是吴淞总兵李成栋。

李成栋带着五千清军,直奔嘉定城,嘉定总兵吴之璠带着一千多军士守在嘉定城,誓死守卫嘉定城。

嘉定地区的百姓也纷纷‘组装’起来。

当地各乡军组织了十几万的乡勇,但是都是热血老百姓,熙熙攘攘的,你推我挡的,显得非常混乱,毫无纪律,说是乌合之众都是抬举他们了。

武器也是五花八门的,有刀剑,长矛。

也有那锄头,耙子,镰刀的,甚至还有拿织布用的梭子做武器的。

李成栋虽然只有五千人,但是都是长年在刀口上添血的老兵,战斗力会不敢和清军八旗比,但是比起一般明军,还是强太多。

结果两队人一接触,十几万乡勇被几千清军杀得落花流水,纷纷丢下武器就四散奔逃。

嘉定这边战斗一触即发,南京那边也陷入一片混乱。

洪承畴几十万大军在离南京城只有五里时,皇帝朱律键就被黄道周安排逃出南京城了。

只要朱家人还在,这大明就不算亡。

而史可法则自愿留在南京城,要与南京城共存亡。

黄道周也留下,作为首辅,他的职责就是守住南京城。

但是理想和现实是相悖的。

南京守军大都是几十年没有打过仗的卫所兵。

从万历闹完倭乱完后,南方就几乎没有再发生过战事,卫所兵一个个,比有的乡勇还不如。

现在面对洪承畴几十万清军的围攻,刚逃出城不远的隆武皇帝朱律键,就被清军抓住了。

而清军对南京城的围攻也早已开始。

南京卫所兵战斗力虽然不济,但是面对清军还是拼死抵抗。

再加上史可法和黄道周等一众大臣亲自上门城头督战,倒也和清军打得有来有回。

“就这样打,只要坚持到靖海侯的援军到来,这南京城就有救了。”

黄昏时分,黄道周在城头巡视时,看到还算完整的城头和丰富的守城物资,他有信心,守到援军到来。

却不知,城外清军大营中,郑芝豹正带着郑芝龙的书信,见到了洪承畴。

对于郑家的人来,洪承畴不意外,可以说,还在他的意料之中,只不过没想到有这么快而已。

洪承畴很重视郑家,所以摆下酒宴招待郑芝豹,有些事,平时不好谈,但在酒桌上,却能很好的交流,比如归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