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治觉得,近几日处理政事,总有不顺心之处。中书下发的诏令,底下官员多有懈怠,朝堂上问起,这些人便互相推诿塞责,让他有些烦躁。

这天下朝后,李治刚回到甘露殿,太尉长孙无忌和吏部侍郎郑纶忽然求见。

“宣进来吧。”

两人进殿行礼问安后,郑纶忽然道:“陛下,臣今日来此,实是有一不情之请。”

“郑卿但说无妨。”

“陛下容禀,臣的老母亲已经八十有三了,年老多病,今年越发不好,太医本嘱咐她好生休养。可,可不知怎的,贵妃娘娘得了急病,久治不愈的消息传到她老人家耳中,如今茶不思饭不想,只求能进宫见见贵妃。”

李治心下一哂,原来在这等着他呢。

郑家这位老太君大大有名,出身清河崔氏,自幼便名满江北,嫁入郑家生下三子一女,也各个人中龙凤。她还在闺中时,与李渊的妻子窦氏便是好友,两家交情深厚。

因为这层关系,当时的唐国公李渊,为世子李建成求娶了郑家幼女郑观音。后来大唐建立,郑氏女成了太子妃,崔老太君也是风光无限。可惜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及其诸子全部被杀,包括郑观音所出的三个儿子。

只留下两个女儿,被封为闻喜县主和归德县主,自幼被太宗养在宫中,形同软禁。

太宗即位后,为了弥合两派大臣的裂痕,捐弃前嫌,他大力提拔了李建成一系的官员,比如名相魏征等。后来为了弥补郑氏,太宗为李治聘了郑纶之女为太子良娣。

“郑侍郎爱女之心,朕感同身受,贵妃如今正在静养,太医每三日都会去请脉开药,想来很快便会好的。”

“臣犹然尚可,但贵妃自小在老太君膝下长大,爱如掌上明珠,因此日夜茶饭不思,忧心不已。再这么下去,臣只怕……还望陛下开恩,准许家人进宫探病。”郑纶说到最后,已有些哽咽了。

长孙无忌也开口帮腔,“陛下,自田猎之后,郑贵妃就一直闭宫养病,郑家人自然忧心忡忡,不如就让他们亲自见见贵妃,也能宽慰一二。”

李治勾起唇角,“既然太尉也帮忙说项,那好,明日就请崔老太君入宫吧。”

“多谢陛下。”

等郑纶退下后,长孙无忌却还留在殿内。

“舅舅还有事?”只有两人在时,李治表现地很是亲近。

“陛下,臣觉得,贵妃的病也该好了。”

李治的笑容淡了下来,“舅舅既说了这话,就表示心中有数。郑贵妃屡犯宫规,朕让她闭宫养病,没有直接降位,正是顾及了荥阳郑氏的脸面。”

“陛下,如今宗室那边,吴王、荆王手握大权,还在虎视眈眈。陛下不能缺了世家大族的支持,荥阳郑氏百年士族,族朝野内外都有门生故旧。陛下若不满贵妃,敲打一二便足以震慑,实在不宜大动干戈。”

“舅舅的意思,朕处置自己的嫔妃,还要看世家的眼色?”

李治已有些动怒,长孙无忌还是云淡风轻。“陛下身为天子,一举一动皆为万民瞩目,后宫事本就不是家事。”

殿内的气氛瞬间凝滞,安静了许久后,李治才忽然笑了。“舅舅说的极是,朕明白了。”

晚上回到承香殿后,萧筱就察觉到李治的情绪不对,虽然脸上一贯温和淡笑,但眼底却是一片寒凉。

虽不知发生何事,但身为一个合格的嫔妃,此时自然要提供情绪价值。

“陛下是不是累了?我给你按摩一下吧。”

李治也不客气,直接躺到她腿上,萧筱仔细按着头上的穴位,为他纾困解乏。一边光明正大地偷看他,一个大男人眼睫毛怎么这么长,好想拔一根!

冷不防李治闭着眼开口了:“十一娘,还记得那次你被皇后禁足,给朕捎来了一个字吗?”

萧筱想了想,“待?”

“没错。朕现在想来,觉得甚有道理。”

他要静待时机,待到羽翼丰满,一鸣惊人,如今这些桎梏他的,拉扯他的,都将不复存在。

第二天的延嘉殿,久违地中门大开,迎来了贵客。

崔老太君年高德劭,是和儿媳谢氏是乘着软轿过来的。她在宫门前刚下轿,就见郑贵妃迎了出来,“祖母!”

“见过贵妃娘娘。”

“祖母不可。”郑贵妃连忙免礼,和谢氏一左一右扶着老太君进了殿。

刚一进去,郑贵妃便挥退众宫人,直接跪下道:“孙女不孝,累得祖母耄耋之年,还要为孙女操心奔走。”

“云昙。”崔老太君摸着她的手,疼惜地说:“你受苦了。”

“祖母……”郑贵妃如同受了委屈的孩子,直接扑到她怀中痛哭起来。

谢氏也跟着拭泪,过了会才劝道:“老太君最近身子不好,娘娘快收了眼泪,莫惹得老人家伤心。”

郑贵妃忙擦干了眼泪,“母亲说的是,是我失态了。”

她把合欢叫进来,服侍他们重新净面。随后才笑道:“祖母,熠奴也过来了,正在偏殿等着呢。”

“快让二殿下进来。”

许王李孝进得殿来,躬身行了一礼,“熠奴见过老太君,见过外祖母。”

“熠奴快过来。”

崔老太君仔仔细细地端详了他一番,“二殿下近日读了哪些书?可练了字?有什么不懂的吗?”

李孝一一答了。

老太君才笑着对郑贵妃说:“二殿下很好,像咱们郑家人。”

谢氏表情僵了僵,转瞬又微笑起来。

一番厮见后,三人进到了内室。

崔老太君才说:“你姑姑也听说了你的事,还捎信回家问呢。”

郑贵妃只有一个姑姑,便是前太子妃郑观音,如今她孀居在长乐门内的一处宅院里,和女儿相依为命,轻易不得见。

“劳烦姑姑挂念,祖母可使人告诉一声,今日之后,陛下应该就会重开延嘉殿了。”

崔老太君面色凝重,“他们李家人,素来薄情,当年你姑姑一夜之间夫死子丧,多年不得释怀。如今又换你在宫中受苦,有时想来我当真后悔,云昙可曾怪过祖母,让你进宫?”

“祖母说的哪里话?这些年来,都是您为孙女百般筹谋,才有这贵妃之位。祖母放心,皇家欠咱们郑氏的,孙女一定讨回来!”

谢氏听后,不由担忧道:“娘娘在宫中也要万分小心,我冷眼看着,当今怕不是个好相与的。”

崔老太君冷哼一声,“先帝杀伐果决,连亲兄弟都不放过,陛下是他的儿子,自然是青出于蓝。”

“母亲,这可是在宫里……”

“我知道。”老太君摆摆手,“要忍,我们已经忍了这么多年,还要继续忍下去。遥想当年,观音的美名传遍长安,百家求娶,我将她嫁去李家,没想到却害了她……”

“我已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那些恩怨却始终堵在心头,咽不下放不开。君要臣死,臣便不得不死,我荥阳郑氏历经数代、百年传承,依然要在君威之下战战兢兢。”

郑贵妃紧紧握着祖母的手,信誓旦旦道:“祖母您相信我,孙女一定竭尽全力,让咱们郑家日后无人敢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