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自从李治上次微服私访后,长孙无忌似乎自以为看清了他的底牌,不过几天就“病愈”了,重新恢复了上朝。

不仅如此,他还提议了一批新的人事任免。

张行成虽然因为萧筱的医治,多续了两年多的命,但五月时还是旧病复发了,不得不卸任右仆射之职。

长孙无忌趁机提议让褚遂良取而代之,同时,推举韩媛为侍中,来济为中书令,兼检校吏部尚书。

加上本为尚书左仆射的于志宁,如今三省的长官,将 悉数都是长孙一系的官员。

“来济?”

李治缓缓念着这个名字,“这个来济倒是颇得太尉赏识,朕记得永徽初年时,他才是中书舍人,这短短几年时间,就升迁成了宰相了。以他的资历,会不会难以服众?”

面对质疑,长孙无忌也早有应对。

“回陛下,来济出身名门,乃是武德年间的进士,写得一手好文章,且性格正直清廉,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更何况,他年富力强,臣等俱已老迈,他还能再多辅佐陛下几年。”

辅佐朕?怕是在为你的儿孙铺路吧?

李治不动声色,“说到来济,朕倒是想起另一个人来。朕还是太子时,有个太子舍人名叫李义府,他是贞观时的进士,文采也很好,和来济齐名,当时并称‘来李’。朕即位后,他也是做了中书舍人,都六年了还是窝在这个位置。

太尉觉得,此人如何?”

说到此人,长孙无忌皱了皱眉。

“回陛下,李义府虽有才,但心性不坚,酷爱逢迎钻营。这等人怎能长留御前?臣和诸位同僚商议过,正准备将他贬出京去,做壁州司马。”

李治凤眸微眯,不置可否。

看看,这不就是排除异己,党同伐异?

等长孙无忌退下后,李治起身走到窗前,看着御书房外的景色,忽然吟了一首诗:

“日里扬朝彩,琴中伴夜啼。上林如许树,不借一枝栖。”

齐秉义在一旁拍马屁:“陛下的诗才一流。”

李治失笑:“你这伶俐奴,也有拍到马蹄子的一天。这首诗可不是朕的,而是当年李义府刚中进士时,当着先帝的面即兴所作。”

又是李义府?

齐秉义想起刚才听到的对话,若有所思。

“你说,这人仕途不顺,多年来未得寸进,如今昔日同僚节节高升,自己却即将惨遭贬谪,眼见再无出头之日,若他知道这个消息,会如何?”

自然是,想尽一切办法,不择手段,背水一战。

齐秉义笑眯眯地拱手,“陛下心慈,不忍见人才就此埋没,老奴定把消息带到。”

“嗯,两军开战,总要有人做先锋,风险越高功劳越大,就看他有没有这个胆量了。”

李治又叮嘱了一句,“告诉许敬宗一声就行,朕记得,他有个外甥也是担任中书舍人。”

“是。”

卫尉卿许敬宗,在李治还是太子时,曾担任太子右庶子之职,当时就已经暗中投靠,是他的心腹之一。

他的外甥王德俭,长得颇有特点,脖子上长了个拇指肚大的肉瘤,因为素有计谋,被人戏称生了个“智囊”。

这日下值时,他特意过来寻了李义府,“李兄,最近我夫人请了个新厨子,整治得一手好菜肴,今日便来我府上尝尝鲜吧。”

两人平日的关系不错,因此李义府一口答应了:“多谢王兄,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跟我还客气什么?走!”

宴席过半,两人酒酣耳热之际,李义府忍不住长叹一声:“时运不济啊!想想当初我与来济同为中书舍人,结果人家是步步高升,如今都成了咱们的顶头上司了!”

王德俭一边给他倒酒,一边劝解道:“人各有命,谁让人家得了长孙太尉的青眼呢。说实话,李兄你的才能不输他,若有一日能得陛下赏识,也能平步青云。”

“唉,都不知道陛下还记不记得我。还是王兄有福气,令舅才是陛下心腹,若有一日升迁,可别忘了咱们的同僚之谊。”

李义府本是随口一说,却见王德俭迟疑了起来。

“不瞒李兄,在下刚从舅舅那听到了一个消息,正不知该不该说?”

“什么消息?和我有关?”

“正是。”王德俭倾身向前,低声问道:“你是不是得罪了长孙太尉?”

这没头没脑的一句话,让李义府一头雾水:“没有啊,我算哪个名牌上的人物?哪次见了太尉不是毕恭毕敬?”

“那就怪了,竟不知何时招了太尉的眼,听说他要贬你去壁州作司马呢!”

壁州!?

从正五品的中书舍人,贬为边陲小州的司马,这简直形同流放!

李义府吓得酒都醒了,“王兄此话当真?”

“在下岂敢拿这个开玩笑?”王德俭摇头叹息,“这消息也是刚从舅父那听到的,听说,贬谪的敕旨都已经写好了,就等下发门下省了。”

“那可该如何是好?”

李义府又惊又惧又怒,后背都出了一层冷汗。

他一把拉住王德俭的手,“王兄救我!人们都称你作当世智囊,想必你定有办法!”

“李兄莫急,莫急!”王德俭笑着安抚他,“要说办法嘛,也不是没有,就看你豁不豁得出去了。”

“王兄尽管说!眼看前程都快没了,在下还有什么不敢的?”

“李兄好气魄!”

王德俭又坐得近了些,悄声道:“在下从舅父那听到一个消息,听说陛下准备废黜皇后,让萧淑妃取而代之。为此,不惜亲自私访太尉府,又是送礼又是赠官,就是想得到长孙太尉的支持,无奈众宰相都反对。”

说到这,他看了看李义府,眼神很是意味深长。

“如今陛下正为此事烦恼,若是你能第一个上书,提议废王立萧,不但能转危为安,说不定还能得陛下赏识,从此引为心腹。如何?”

李义府虽同为五品中书舍人,算是天子近臣,但这个消息还是第一次知道。

原来陛下想要废后,是为了捧淑妃上位。

这的确是个机会,但也风险极大。

一旦上书,就等于站到了诸位宰相,加上王、柳等各大世家的对立面。

若陛下不保他,那他的下场将比现在更惨。

他看了看笑眯眯的王德俭,心里腹诽:怪道他第一个知道消息,却要撺掇自己上书。

想是要投石问路,试探陛下的心意是否坚决。

当真是个狡诈如狐的。

可是,他现在还有别的路可选吗?

“李兄,考虑的如何?”

李义府咬咬牙,“好!是平步青云,还是沦落成泥,就看这一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