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覃家作坊依旧是如火如荼。

这些日子,帮工们已经习惯了来覃家做工的节奏。哎呀,这哪儿是来做工呀?这简直是来享福的!

端午节的时候,每位帮工都受到了一份福利,当然首推各种口味的粽子,因为时间紧迫,粽子是覃三娘从空间里拿出的冷冻粽子,各种馅料的都有,比自己包的还要丰富些,只是口味上肯定不如自家做出来的新鲜粽子好。

但帮工们依然很高兴,这粽子可不是一般人家能吃到的!

除了粽子之外,覃三娘还给他们一人发了二十文钱的过节礼,这相当于成年人一天的工钱了,真的不算少了。

而且,就算是年纪小些、在果酱坊做工的丫头和小子们,也都领了相同数量的福利!大伙儿高兴地合不拢嘴!

“大娃哥,我们也有福利吗?”菜花高兴地说道,没想到自己也能和大人一样领福利,而且一文不少!

一手拿着一串六个粽子,一手拿着一小串铜钱,她长这么大,这还是头一回凭自己的本事挣钱哩!

“你们也是来做工的,当然有福利。以后过节也是这样,要一视同仁。”大娃像是个掌柜一般,认真地说道。

一视同仁这个词,还是从阿娘那里听说的。

“太好了!这下子我阿娘和肚子里的弟弟可算是有口福了!”王家大丫高兴地说道,前些日子,她阿娘过来送她上工,刚好遇到了刘阿婆。

作为渡生婆,刘氏说她阿娘的这一胎八成是个男娃儿,要问为嘛?那就是肚子尖尖不显怀!再问,那就是直觉!做了一辈子渡生婆的直觉!

王大丫和她阿娘都要高兴地喜极而泣了,她们日盼夜盼的梦想,终于能实现了!

老韩氏听了之后,更是深信不疑,心想,老大老口子上头已经有两个女娃儿了,若是这胎能一举得男,真的是祖宗保佑了!

可这事儿还是要交代一声,咱们家虽然也想要男娃儿,但若是女娃儿也要好好养,这也是为了让老大媳妇放宽心。

老韩氏心里琢磨,瞧瞧人家刘氏,有覃三娘这样一个得劲儿的闺女,不比多少个儿子多管用?

可这话落在大儿媳妇的耳朵里,自然就成了婆母善待自己的言语,邱氏感动的不得了,她是积了多大的福分,竟然能有这么好的婆婆?

时下,好多女子,因为生不出儿子,轻则被耻嘲笑打骂、言语暴力,重则被休弃的也是不计其数,邱氏很知足。

等自家孙女拿着那一堆端午福利回到家中,老韩氏更是喜上眉梢,瞧瞧,这就是我家大孙女,这么小都能给家里挣钱啦!你们那些孙子多的,哪个能有这个福气?

平日里不愿出门的老韩氏,那段时间也会经常串个门儿了,有意无意地说起自家孙女做工挣钱发福利的事儿,自然是收获了众多老妇的羡慕嫉妒恨。

有了端午福利,加上优厚的工钱,在覃家做工的人更是兢兢业业,而那些没有进入覃家作坊的,也有意无意接近覃家众人,期待能有一个机会,若是自己能进入作坊就好了。

也有很多跟覃三娘不熟悉的人家,便走了迂回救国的策略,辗转到了里正陈升或是陈老憨、陈有粮这些给覃家做工的人家,侧面表达了自己的意思。

陈老憨和陈有粮也只能说,若是有机会一定会及时通知他们,而里正陈升却想的更多一些,那些个懒得、馋的、不思进取的,直接被他排除在外,那些老实本分的,他便一一记录下来,说若是覃家再招工,会替他们去大娃阿娘哪里说道说道。

在他看来,覃三娘几家人可是村里的大救星,现在谁不夸奖他慧眼识珠?如今的十里沟那可是有作坊的村子了,要说这些同你里正有啥关系?啥?关系可大着嘞!

除了自家儿媳在人家家里帮工,自家儿子经常被拉去盖房之外,还有对自己的职业形象的影响呀!

首先,对于里正这个大盛国最底层的公务员来说,啥才是最重要的?你说是户籍管理、登记造册、核对公验还是检查手实?都不是!当然也不是说这些不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辅助官府收税!!

没错,就是收粮税!

每当丰收之际,陈升这个里正的心里简直如同烈火烹油,个中滋味儿也只有他自己才能懂。

特别是这几年,常年动荡,人口凋零,不少的人家都已经离开了十里沟,可税收还是要接着收呀!否则那可是掉脑袋的买卖!

可村人们本就收成不佳,现今的赋税又比较重,忍痛收了税之后,各家剩下的粮食都不多了,根本不够吃的!

十里沟这两年没有饿死人,那还是托了村子靠山,能从山里摘点儿野菜、树皮勉强糊口,这都是大山的馈赠,否则那真是会饿死人的!

那这些与覃三娘又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关系,而且还大着哩!

今年,马上也要秋收了!

例行巡视完稻田的陈升,很是松了一口气,地里收成都还不错,这多亏了老天爷赏脸!等秋收完成,那可得好好祭拜祭拜。

另外一件大喜事就是,大娃娘说的那法子可真不错,用什么插秧法种出来的水田,光是那稻子穗子都沉甸甸的,比别家的更实诚!粗略一估计,这一亩稻田能收个三百斤左右!

艾呀妈呀!这消息真是让陈升激动地一个趔趄。

这个数量,可是经过村里的老农认证的,那些农人种了一辈子的田地,只要摸一把稻穗,就能估摸出一亩地的收成。

“真能有这么多?”陈升疑惑地询问。

普通农田一亩地的水稻产量是一百斤到二百斤左右,而覃家的稻田竟然能多一半!这是啥概念?这意味着交了税粮之后还能有不少的剩余,他们有更多的粮食糊口。

被询问的老汉皱了皱眉,一脸不高兴,“我还能骗你不成,你五叔公我可是个种田的老把式了!

言下之意便是,质疑我的人品可以,质疑我的经验那就是你不对了!

老汉乃是族里较为年长的叔公,在极为看中宗族关系的古代,即使里正也不能不尊重这种人。

陈升连忙陪笑道,“我哪敢质疑叔公您呀?就是纯属惊讶!若是明年咱们村都用插秧法来种田,这收成可真是太让人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