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好在,程石夫妇也没有战战兢兢多久,便看到里正和差役拥簇着一个长身玉立的年轻人款款而来。

艾玛,这年轻人也太好看了吧?

王桂香瞬间觉得,这官爷也没有那么可怕了!瞧瞧,人家对后头点头哈腰的里正,可是友好的很呀!

在她印象里,官爷那都是威风凛凛、神色威严,迈着四平八稳的步子的中年汉子,没成想根本不是这样一回事儿,瞧瞧人家这位官爷,那身量气度,就说这十里八乡根本没见过这么好看的人!

见他们二人杵在那里,像个望夫石似的,陈升不由地一蹙,“你们夫妻两个见了司农大人,还不赶紧跪拜!”

跪拜?是跪拜不?

从没有面见过司农这么大官爷的程石,有一瞬间的懵圈,还好动作比思想要快,这身子已经叩拜下去了。

“拜…拜见司…农大人!”

祁玉晨如今心情正好,便笑着让他们赶紧起来,不需行这么大的礼。

本来嘛,老百姓见了司农也是不需要行跪拜礼的,司农虽然是有官阶的,但毕竟比不过县令大人那么正统。但他本就是世家子弟,若不是在此处委身当了个小司农,若在京都,贾县令见了他都得客客气气的。

“听说你家的田地是应用新式的插秧法种植的,不知道今年亩产几何呀?”祁玉晨努力更加和蔼的询问,真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能在田间地头亲事农桑!真想让他那几个狐朋狗友看看,自个儿的司农当的那是实至名归!

经过之前的缓冲,再加上他们看到覃三娘还跟在后面,顿时心里就有了底气,大娃娘在这儿,肯定不会让他们出事儿的,于是程石努力镇定下来,地答话。

“回大人,小人家中一共三亩农田,有一亩水田用了新的耕种方法。昨日里称量过收成一共是…大概不到三石。”天晓得,昨日他们一整天劳作,他们将两亩地的稻谷混在一起称量的,但是大体的数值是知道的,因为那些个箩筐是有数的,这块地里出产的粮食占用的箩筐,要比之前的那亩亩地多了一倍。

“那你们平时一亩地的亩产是多少?”

“大概是一石半左右。”

祁玉晨心下了然,这么说来,还是新式的种植方法有用。

“那你们为何不将全部的地都用插秧法呢?”祁玉晨有些不解,既然他们选择了插秧法,想来是十分相信覃家娘子的,为何不赌一把呢,这样获得的收成更多。

覃三娘只觉得一头黑线跌落,这二傻子,果真是个何不食肉糜的家伙!

瞧,都把程石两口子瞬间石化了, 这大人的话该怎么答呢!王桂香的目光不由便朝着覃三娘的方向看过去。

接收到求救信号的覃三娘,只好站出来,回应,“大人,这也是民妇的建议。这插秧法也是我家在逃难之时,偶然听一位高人说起的。至于到底管用与否还是不晓得的。

平日里我与程家娘子交情颇深,故而也劝她用此法种植,但是成与不成,在收获之前谁也不知道,程家这样做也是为了保险。”

才伯捂脸,他们少爷平日里锦衣玉食,哪里知道寻常农家,赖以生存的也就是几亩薄田呀!哪里像那些世家豪绅,除了良田千亩,还有铺子酒楼?若是都用来犯险,那才是真有大病呢!

“原来如此!”祁玉晨听她这么一说,也便了然了!

心道,原来如此,想不到百姓的生活如此艰难,一个三口之家也仅有三四亩的田地,还不一定是上等田。

可据他所知,那些个达官贵人家里可是有不少的田庄的,有多的竟然有上万亩田地,那些少的也有千亩以上。就算是他那老父亲,是个有名的老古板,这些年手里七七八八也存下来千亩良田。

虽然这良田大部分都是阿娘的嫁妆,以及经营有方积攒下来的。

而且,像他们这些个官宦之家的田地,是不需要交赋税的!眼前这三五亩地的农人,却还要交税粮!怪不得他那死党总说天下百姓实苦。

生平头一次,祁玉晨觉得自己懂得的太少了,也庆幸自个儿出生的家庭衣食无忧,还能供他读书科举……

覃三娘:变形记!

随后,祁玉晨又跟着里正等人去了陈更老伯家的田地,他们家也种了两亩新法水稻。

昨日,陈更老伯便带着家中的儿子儿媳、孙子孙媳将这两亩地的稻谷先收获了,手中握着金灿灿的沉沉的稻穗儿,陈更老伯一阵泪眼婆娑。这两年家里的粮食收成就没这么好过,今年八成能过个好年了!

别以为他不晓得,刚开始不少人说风凉话,说什么他这个种了一辈子庄稼的老农,竟然会听信北地人的方法种田,简直是笑掉大牙!

哼,这下子轮到你们哭了吧?

瞧瞧,我家这两亩稻子,可比你们两亩的收成也不差!这叫识时务者为俊杰,你们这些个瓜娃子,懂个屁呦!

打从一开始,孙媳和老婆子回来说起这个插秧法的时候,他便觉得可行,陈更老伯想起很久远的一件事儿。

当时他还是个少年,同他的阿爹一起开荒,那年阿爹要去服徭役,耽误了时间,荒地还没开成,这水稻就该种了。

这可怎么办?庄稼可是农人的命根子,让他们舍弃这一季的粮食,那好比剜心之痛!不得已,当时的陈老爹只好将原来的两亩田栽种上水稻,为了不影响收成,便栽种的密集一点儿。到了荒地开好了,才一一往其他水田里移栽。

这样,之前的稻田里的禾苗密度就大了很多。大部分农人认为,本来亩产就不多,若是种植的稀薄了,那么产量定然会下降。而实际上,那一年他们家的水稻产量一点儿都没有少,反而跟之前的差不多!

当时,因为粮食丰收,他阿娘还高兴地给家里人买了一斤肉,肥肉呀!炖的那个香!他足足吃了两大块!那是儿时不多的快乐时光。

之后,他阿爹总是以为那是其他的原因,或许因为他们的勤奋施肥,或许因为那年的风调雨顺,但是谁也没往这插秧的方法上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