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有了白瓷酒器的加持,很快如意酒馆又在和县独领风骚!

那些个文人墨客,竟然能在这小县城,见到那传说中的白瓷酒壶和酒盏,上面还带了各种富有诗意的“岁寒三友”,真真是爱不释手,纷纷询问这白瓷装的酒卖不卖?

木春笑脸相迎,赶紧回应,这个也是卖的,不过价格要高一点儿!

那身穿长袍、散发着一身富贵气息的书生们,听到这白瓷瓶也能卖,真真是喜上心头!

还有人不喜喝酒,专门过来看白瓷,千金难买心头好,何况都不是差钱儿的主儿!

“掌柜的,我要这套酒壶酒盏,多少银子能拿下?”说话的青年一双俊手摇着折扇,金丝缠绕的扇坠子就昭示着他的身价不菲。

木春内心乐的不行,面上还维持着淡定,“公子,咱们这套白瓷器具一共是六两银子。”

书生心中一震,猛地收回折扇,“六两银子!得,你给我来个五套,哦,不行,来个十套!”

“清远兄,你买这么多酒器作何用?”旁边同伴不乐意了,赶忙开口询问。倒不是他想替兄弟省钱,而是担心这好东西都让你给买走了,那我们还买个锤子!

其他人也是如此想的,纷纷说只不过是酒器而已,哪里就需要这么多套了?放在家里也浪费云云……

那名为清远的青年斜睨了一眼周围的人群,心道,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怎么想的,不就是担心我买了,你们买不到了吗?哼,老子有钱,管你们个球儿嘞!

不过想归想,他还是不能得罪众人,“呼”地打开扇骨摇了摇,笑道,“各位,不是我要买的多呀,而是我家中的长者甚多,若是只给一位送,未免会有失偏颇,到时候引发家庭矛盾,那就是小可的不是了!”

“清远兄,我家中的长者倒是不多,不若你先让与我?让掌柜的再给你想想办法?”身后传来一道声音,显然那人有些不满了。

不少人心里对清远这样做有意见,凭啥你全都买了?我们就要干看着这么好的东西,从眼前飞走,一人一个不行嘛!

赶紧打住,虽然瓷器被哄抢是好事儿,但若是在他们的地盘上吵起来,可就不美妙了,木春赶紧拦截。

“各位爷别急,咱们如意酒坊的白瓷酒器都是定量售卖的,每天有二十套的限量,多了就没有了。不过,只需要等到第二天。东家为了公平,限定每人每天只能购买一套。”

木春来到众位跟前,将其他用红布盖住的白瓷一一展开。

只见那里面的白瓷酒器似乎一个比一个精美,图案也更加多变,即使是没有图案的,也是白的莹润通透,像是透明一般,真真是上品呀!大伙儿都觉得,这些白瓷瓶用来盛酒真的是浪费了!

“你们这店也太不厚道了,这么好的酒器竟然还要限量销售?有钱都不挣吗?”

又有顾客十分不满,他前面还排着一堆人呢,目测也超过二十个了,若是这样,今日岂不是买不上了吗?

木春不卑不亢,抱歉地拱手,“公子有所不知,并不是我们不想挣这个钱,而是挣不了啊!

您想必不知道,这白瓷的工序足足要二十几道,若是算算时间,制作一套这样的白瓷酒器,足足需要半个月。我们即使想挣钱,也得有货卖不是?这一天二十套,也是师傅加班加点赶出来的呢!”

木春说的一脸无奈,他也想多卖点儿钱!多点儿营收呀!可这白瓷制作起来非常麻烦,自个儿可没有说假话。

虽然他知道,这一窑可是能出不少的瓷器呢!但东家说了,若是商品多了,反而让顾客觉得不值钱,也不着急来买,这叫供大于求!他们要做的,就是让供小于求,制造出供不应求的景象。

不管如何,众人听到木春如此解释,心里也都明白过来,刚才那顾客也不再吵嚷,还道,“你们东家还真是个实在人,这东西如此金贵,还卖的这么平价,如此想想,一天限购二十套也是情理之中了。”

“可不是吗?之前我阿爹在京都买的那一套白瓷,可是花了整整三十两银子,我瞧着还没这个好呢!”

“正是,咱们就多来瞧瞧便是,只要店家每日都供应,相信咱们很快都能买上。”

看到众人心绪平稳,木春淡笑着接话,“众位公子老爷请放心,咱们如意酒馆诚信为本,若是没有特殊情况,限量供应都会按约定进行!感谢各位的捧场!若是想要购买白瓷酒器的,请看中款式,然后到我这里登记就好。”

……

大伙儿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俱是对这白瓷的满意。不少人早已经看中了花样儿,赶紧到木春跟前报名。还有的人,也不太着急,反正他们每日都会来逛一圈儿,总有能买到的时候!

站在二楼的覃三娘和大娃人,看到如此景象,也都感到十分快慰。

覃三娘心想,你们还没见识过美轮美奂的青花瓷呢!那才是瓷中精品,只可惜,制作青花瓷的钴料乃是外邦所进,现在的大盛还没有呢!

“阿娘,窑厂那边是不是还要增加人手?”看到自家的瓷器这么畅销,大娃问道。

目前窑厂只有刑师傅师徒在烧窑,产量上自然少。当然,并不是覃三娘不舍得请人,或者是刑师傅担心秘方泄露,而是这几天师徒两人正在调配烧制瓷器最为合适的比例。

虽然在外人看来,这白瓷已经是非常抗打了,而刑师傅追求极致,要求显然更高,说是要让白色更加纯净。

好在,他们的研究已经到了终末阶段,增加人手的事儿也该提上日程了!

肥水不流外人田。

窑厂招工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在村里掀起了一阵风浪,众人都簇拥到覃三娘家门口,明里暗里探听消息,也有不少人另辟蹊径,溜达到了里正陈升家门前,一起不言自明,是想让他给说说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