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危局 > 大明危局前传63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六十三节 更替

看着皇宫里升起的大火,燕王朱棣满意的笑了,看来这应该是李景隆安排好的杀手做完事了,那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进入皇宫登基称帝,没有了建文帝,长江上游和江南的几十万大军便也就没有了出师的名义,自己一道圣旨下去就能将他们都安抚收编。

就在朱棣志得意满的想要进入皇宫的时候,却在皇宫的大门口被一个小官拦住了,这位刚刚才三十岁的八品小官,就是建文二年的殿试进士,翰林编修杨荣。朱棣一看有个小官拦住宫门,不由得冷冷说道:“你想干什么?”杨荣下拜施礼道:“微臣只是想来问问,燕王殿下这是要先进宫登基即位呢,还是要先去拜谒先帝陵寝?”

燕王闻言一惊,脑中轰然作响,他忽然意识到自己一时得意忘形,险些犯下一个天大的错误,自己可是打着清君侧正国本的名义来的,此时进入南京,当然应该先去父皇的陵寝拜谒陈情,如何能急着进入皇宫而落人口实,于是点点头道:“本王只是看皇宫火起,过来吩咐人赶紧灭火,不可使火势蔓延,而后自然是要先去拜谒父皇陵寝的。”

杨荣再拜施礼道:“如此,微臣恭送燕王殿下。”燕王点点头道:“你是何人,现居何职?”杨荣回道:“微臣乃翰林编修杨荣。”燕王微微眯起眼道:“那朱允炆只亲自主持了一次殿试,你身为他亲点的二甲进士,这么快就急着投靠新主了?”

杨荣不悲不亢的答道:“微臣不知有什么新主旧主,只知大明天下需要一位明主。”燕王朱棣闻言满意的点点头道:“似你这般人才,可还有谁?”杨荣朗声答道:“还有微臣的同科进士杨寓、杨溥、金幼孜,都与微臣年纪相仿,皆为治世之能才,此时也都与微臣同在翰林院做编修。”

燕王点点头道:“这些人本王都知道,可惜了,那朱允炆自己唯一一次主持殿试选出的人才,却不知任用,只会放在翰林院里任其闲置,可见这般奸臣妒贤嫉能,误国之深啊!”说完之后,燕王便转道去了朱元璋的陵寝拜谒,但同时也记住了这些大才的名字,从此,大明的朝堂将不再是一帮心有余而力不足虽文才出众但做事平庸的大臣执掌。

这几位大才里,此时年纪最长的杨士奇也不过三十五岁,金幼孜三十三岁,杨溥和杨荣都是刚刚才满三十岁,这都是建文二年春闱之后的殿试中钦定的二甲进士,此时全都是都是没有实事可做的翰林院编修,若是建文帝知道自己居然放着这些能助他守住大势的治世能臣而不知使用,不知会作何感想。

当蒙禹和马子同再次回到小院的时候,已经是申时将尽了。看看互相的面色,两人就已经知道,应该是都劝说失败了,蒙禹率先开口问道:“方大人怎么说?”马子同无奈的摇摇头道:“义父说,他就等着燕王去杀他,陛下是听从他的劝告才留在南京的,既然陛下自焚而死,那他方孝孺一家就该为陛下殉葬。”

蒙禹点点头道:“师娘说的也差不多,他说师父是带着陛下亲手交给他的传国玉玺去督师的,师父未归,她们如何能独自逃生。”马子同眉头紧皱的说道:“那怎么办?难道我们就不管了?”蒙禹摇摇头道:“当然不是,如今燕王刚刚进城,举措不明,他们或许还不知道结局会如何,等到燕王做出决断,他们或许也就会有不一样的想法了,到时候我们再换个角度前去劝说,或许就能劝服他们。”

马子同点点头,不无担心的说道:“那燕王真会大开杀戒么?我倒宁愿他做个宽仁之君,也就不需要我们再救人了。”蒙禹抬眼看看皇宫方向,悠悠说道:“但愿如此吧,我也希望是我推测错了,只要不开杀戒,就算把师父贬为庶民都好啊!”

可惜,这一切并未向好的方向发展,燕王朱棣在拜谒完皇陵后,便进了皇宫,首先便是搜寻建文帝的尸体,可惜,在发现的众多烧焦尸体中,宫女太监们几经辨认也只辨认出马皇后的尸体,却没有找到建文帝和太子朱文奎的尸体。

燕王正在犹疑之时,有太监来报,在皇宫墙角下找到了建文帝的二皇子朱文圭,燕王立即叫人把他带来,可不管怎么问,这两岁的小孩都只会说有刺客,再问其他的什么都只会回答不知道,燕王恨不得当场砍了他,可想想毕竟只是个两岁的孩子,也不好违背朱元璋不得伤他子孙一人的遗旨,只能将朱文奎送到凤阳老家软禁起来,而且这一关就是五十五年。

没有见到建文帝的尸体,让燕王暴怒不已,连忙唤来李景隆,厉声呵斥道:“你安排的好事,为何不见那朱允炆的尸体?”如今浦口还在徐辉祖手上,徐州、济南还有江南地区也都仍在,那黄观督师二十余万在外,还有那按兵不动的梅殷手握四十万大军,如果让他逃了出去,这仗还要打多久?”

李景隆拜服于地惶惑的说道:“臣问过那刺客,他确定朱允炆已经被他刺死,只是临死前要求他放过小儿朱文圭一命,是不是那些烧焦的尸体中已经无法分辨了?”燕王暴怒的吼道:“尸体能烧焦,可身上的衣服配饰能看不出么?这些尸体里哪一个是相符的?又哪里还有一个七岁孩童的尸体?”

李景隆一时惶惑无措,可也疑惑的说道:“可臣一直派人严守皇宫四周并未见人出去,而且既然宫中起了大火,就证明刺客的确得手了,更何况还有马皇后的尸体也在······”李景隆越说声音越小,因为他忽然觉得这确实连他自己都无法相信。

燕王心中虽然暴怒,但想到李景隆毕竟是开门迎降自己的大功臣,也还要为安抚投降的百官做表率,于是也缓和了面容说道:“曹国公起来吧,这事也怨不得你,你且先负责好南京城防,该抓的抓,勿要走了一个奸臣!”李景隆连忙领命而去。

接下来,便是群臣和朱棣上演劝进和谦辞的传统戏码了,从六月十四日开始的三日里,群臣三次劝燕王朱棣登基即位,而燕王则三次推辞谢绝,直到六月十七才接受了劝进,再次拜谒朱元璋陵寝告慰后举行大典登基为帝,待要颁发圣旨,却遍寻不着传国玉玺,在知道传国玉玺被建文帝交给了黄观带走之后,燕王更加愤怒,一旦建文帝和黄观汇合,有了玉玺,他就可以颁布圣旨兴兵讨逆啊。

于是燕王下令废除了原先的玉玺,重新刻制了一枚新的传国玉玺,并且把没有应召上殿称臣的文武大臣们全都抓了起来,而原先被建文帝贬斥的官员则一律重新启用。谁知这一下,却召了个可怕的魔头回来,这人便是两年前因为和燕王通书信被发现后贬斥广西的陈瑛,朱棣登基后便找回他做了都察院的左副都御史,随着他的到来,很多官员的命运开始不一样了。

而且朱棣还废除了建文帝的所有改革措施,取消了对江南地区的赋税优待,废止了建文帝对朝廷制度的改变,所有的一切都恢复到朱元璋后期的状况,就这样,建文帝和大臣们辛苦四年的新政改革化为乌有,特别是对皇族子孙的限制被废除后,所有的皇族子孙一出生便享有特权占有大量田产,随着皇族子孙越来越多,这样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最后整个皇族光生活开销每年居然就要消耗掉一半的国家税赋,这不得不说是朱棣给大明留下的巨大隐患。

而数十个文武大臣极其家眷们被抓起来看押,等待他们的,将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可怕的杀戮和虐待。但也偏偏就是这些文武大臣极其妻子儿女们,却体现出了华夏民族最血性最无畏最忠贞的一面。

话说当六月十三日晚间,徐神影护送着从密道直接来到南京城外的建文帝和朱文奎来到浦口军营时,徐辉祖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固若金汤的南京城居然连一天都没有守住?!他还等着汇合黄观的援军后杀回南京城下围歼燕王的。

在听堂伯徐神影讲述完了一切之后,徐辉祖当即表示:“陛下,臣这就护送您去长江上游与黄大人汇合,再传檄天下讨贼便是。”建文帝却心灰意冷的摇摇头道:“不,不去了,如兰她只想朕和奎儿好好活着,这天下,朕也不要了,就让与四叔吧。”

徐辉祖大急道:“陛下不可轻言放弃啊,那逆贼虽然占了南京,可长江上游和江南、湖广、西南、辽东都还在我们手上,更有铁弦镇守的坚城济南和徐州,只要陛下与黄大人汇合,而后顺江而下到济南与铁弦汇合,再召回游击于京口的盛庸将军,还有驸马都尉梅殷的四十万淮安大军,只要有我们几人和这几十万大军,这场战局的胜负还未可知啊!”

其实徐辉祖说的并非都是宽慰建文帝的虚话,之前南军各自为战,确实容易给了燕王各个击破的机会,如果真能实现徐辉祖所说的战略转移后各部汇合一起,集中兵力,上有建文帝亲自坐镇,统兵的又是徐辉祖、盛庸、铁弦和梅殷四人的话,那届时就将强弱易位,变成燕王弱势了,一旦战局有变,各地守军将纷纷再度倒戈,虽然丢掉了南京城,但情势其实真的并不算太糟糕。

只可惜,马皇后在眼前惨死对建文帝的打击实在太大了,这个年仅二十五岁,又一直养尊处优一直高高在上被捧着惯着的小皇帝,根本接受不了这个自己连妻子都无法保护的现实,只见他依旧浑浑噩噩的说道:“不了,不打了,朕不想打了,魏国公若是不怪朕杀了你弟弟,就将朕和奎儿送到江南去吧。”

徐辉祖焦急的喊了一声:“陛下,臣的弟弟确实论罪当诛,臣如何会怪罪陛下,陛下此时应该振作才是,既然已经逃出升天,就该与那逆贼周旋到底,夺回先帝留给陛下的江山社稷才是啊!”可建文帝却不为所动的只是摇头落泪。

徐神影看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只能劝说道:“辉祖,陛下刚刚经历的丧妻失子之痛,就先容他缓两日再说吧,你此时逼他也没有用,或许等陛下睡醒一觉就重新振作起来了。”徐辉祖无奈的长叹一声道:“好吧,在那逆贼登基称帝前,陛下还能登高一呼正本清源的号召天下勤王,一旦那逆贼在南京拜谒先帝陵寝后再登基,那时就算陛下再想振作,也失去了先机,陛下好好想想吧。”

就这样,建文帝在徐辉祖的军营里呆了一天,两天,三天,四天,可每日里还是一言不发,浑浑噩噩的毫无振作的迹象,而且还越来越颓丧,直到徐辉祖得到南京传来的消息,说燕王已经举行了登基大典正式继皇帝位,并且废除了建文帝的皇帝身份和年号,将这四年全部改为沿用洪武年号,所有忠于建文帝的大臣也都被抓了起来。

徐辉祖痛心疾首的跑到建文帝面前跪下道:“陛下,救救南京城里忠心耿耿的文武大臣和他们的家眷吧,陛下只要登高一呼,那逆贼就不敢大开杀戒,这些人就还有活路,可陛下凭空消失,那逆贼猜忌心极重,为了断绝后患,避讳将他们全都杀光啊!”

可谁知建文帝依然紧紧的抱着儿子,木然的摇摇头道:“不会的,四叔号称贤王,他不会滥杀无辜的,朕兴兵才是会害死他们,只要朕不争了,四叔就不会杀他们了。”徐辉祖泪流满面的说道:“陛下,臣与那逆贼相识多年,他的心性臣再了解不过了,陛下不能置那些忠心的大臣们于死地啊!”

可建文帝依然还是神情漠然的摇着头,嘴里说着:“不会的,朕不争了,就不会再死人了,朕不想再看见有人为朕而死了!”徐辉祖只能仰天长叹一声:“罢了,罢了,那就让那逆贼杀了我徐辉祖吧。”

徐辉祖霍然起身,安排了两个亲信随行,也请堂伯徐神影再辛苦一趟,将建文帝父子送往江南隐藏,而徐辉祖自己,为了让建文帝安全脱身,则毅然只身返回了南京。一个时代终结了,另一个时代则开始更替上演了。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本文为篇长历史小说《大明危局》第五卷“大明危局前传”章节,如果觉得还不错,敬请点击下方书名加入书架订阅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