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嫣和沈月白都很喜欢豆腐鱼丸汤,两个人都喝了几碗汤了。

高归和岑福几人就没那么喜欢鱼丸汤了,觉得味道太淡,他们还是更喜欢麻辣鱼头和水煮鱼杂。

“这鱼头好吃,又香又辣,吃起来还很嫩!”

“这盘菜又是啥,里面的东西吃起来很绵软,味道还不错。”

“是鱼杂,”戚满满笑道,“就是鱼肚子装的那些,有鱼肠、鱼泡这些,鱼籽是绵软的,鱼肠和鱼泡是脆脆的口感。”

“鱼肚子里的东西?”岑福睁大眼睛,“这些东西也能吃?”

“我还是第一次吃鱼肚子的东西呢,这么做还真好吃!”

戚满满失笑,“不是第一次了,以前家里做水煮鱼,也会把这些丢进去煮的,今天是鱼杂多,所以单独煮了一锅。”

“是吗?我以前都没吃出来……”

宋长冬和高柔娘两人今天格外安静,半句没点评,专心抢着菜吃,最后两个鱼头高归和高知非两人硬是没抢过他们。

一顿饭吃完,仍有些意犹未尽,想着戚满满之前说的鱼丸能吃火锅,高柔娘提议道:“满满,晚上我们吃火锅怎么样?我去镇上再买些鱼回来!”

岑福和宋长冬俩师徒马上应和,戚满满失笑:“好,晚上吃火锅。”

高柔娘要去镇上,戚满满叫她帮忙多带一些豆腐回来。

她打算待会再做个腐乳。

再过几天高家人就要回京准备高知非的婚事了,高知非的婚事就在下个月下旬,不出意外那个时候她正好在做月子,去京城是去不成了,不过可以准备些吃的送给高家人。

家里卖的香肠这些早就给他们备好了,戚满满打算再做个腐乳,主要是她自己也馋这口了。

如今天气还没回暖,做腐乳也合适。

戚满满午睡起来,高柔娘兄妹也回来了,让多带些豆腐回来,高柔娘也没客气,直接把镇上的豆腐全给买回来,连人家的工具也一并带了回来。

让高柔娘陪着高归他们,戚满满叫上朱青竹几人进了灶房,先把竹筛子清洗干净拿到院里晾干水分,再准备一些干净的稻草,等竹筛子晒干后把稻草铺上去。

买回来的豆腐清洗干净切成方块,均匀的放在稻草上,豆腐之间的间隔尽量均匀,方便之后发酵,豆腐放好后把竹筛子搬到院里晒一个半时辰。

最后盖上干净的纱布,把豆腐放到阴凉通风处自然霉变。

如今温度适宜,大约三天就能霉变成功,在高家人离开前就能做好。

把豆腐弄好也到了吃晚饭时间,众人围在院里的灶前热热闹闹吃了一顿晚饭。

鱼丸下火锅又是别样的滋味,高归岑福几人也喜欢上了鱼丸,一盆半的鱼丸一晚上就吃完了,听戚满满说鱼丸还有其他吃法,高家人第二天又拎着鱼来了宋家。

三天后,豆腐霉好,准备一碗高度白酒,把霉豆腐一块块放入白酒中,白酒杀菌且有助豆腐第二次发酵。

这事交给了朱青竹三人来做,戚满满则去准备调料,五香粉、花椒粉、辣椒粉、盐、胡椒粉按比例倒进碗中搅拌均匀。

浸泡过白酒的豆腐每一块每一面均匀的裹上调料,放入能够密封的坛子中,最后倒入熟油浸泡,密封好再发酵五天左右就能吃了。

豆腐准备的多,戚满满准备的小坛子也不少,一共装满了十小坛,戚满满直接给高柔娘拿了九坛。

“封个五天就可以吃了,拿去下饭下馒头做菜都可以,腐乳味道重,吃得时候用筷子稍微够一点就行了。”

高家这次回京,王慕青和方如玉也会一起去,即是参加高知非的昏礼,方如玉也要准备春闱了。

戚满满把给他们准备好的香肠、花生这些一并给了高柔娘,他们走那一天就没去送了。

作坊已经开始做工,戚满满精神好的时候也会去作坊那看看,转一圈就回家。

家里走完了亲戚,戚满满就叫了宋磊和李紫云过来,让他们准备去府城了。

她打算生完孩子再回府城,宋长春也会留下来陪她,府城的大事小事就全部交给宋磊和李紫云来负责。

“要是有什么拿不定主意的事,去问问清月和孟东家,这俩人都信得过。”

宋磊和李紫云回府城第二天,李大树也准备和那商人远行了。

去年一年的时间,李大树把时间全部花在了练武上面。

他年龄大了,学起来比小孩子费劲,孩子们学两个时辰,他就练四个时辰,硬生生在一年内学到了能在马存义手下过二十来招而不败,马存义都服了。

李大树有了保命的本事,苗婶子也看开了,他要上水商的船,苗婶子没再阻拦,只是家里两个孩子一下都走了,既牵挂又难受,得了空闲就来找沈小梅和李香芹闲聊。

李香芹两人也知道她心里不好受,但凡她过来都是放下手里的活计陪着她说话。

又过了几天,宋实几个孩子终于把村塾大大小小的事商量出来了,从村塾要修多大到夫子们的束修、每个班收多少钱,考虑得面面俱到。

村塾的事有了章程,沈章也召开了村民大会,他和宋实三人大致计算过,要把村塾修得像个样子,至少需要五百两银子,戚满满那里给了两百两,村里人一共再出个三百两就可以了。

沈章是村长,带头捐了三十两银子,宋大伯和孙猎户这些家里赚钱比较多的,也捐了二十两银子。

村里其他人捐的就要少很多,但最少的也有五百文,除去几家没有捐款的,一共凑到了四百三十七两,和五百两银子还有些差距。

岑福和沈月白知道后,一人又捐了一百两银,修村塾的钱就足够了,还有剩余,以后修缮村塾也能用。

沈章把每家每户的捐款一一记好,这是要镌刻在村塾墙上的。

沈章开始忙起了村塾的事,宋实和沈仁准备和宋长冬一起明年参加童试,修村塾的事就没管了,专心在家精进学业,何安玉则跟着沈章忙上忙下,她年龄小,做事却极有章程,记账安排人事都很利落。

村塾还没开起来,何安玉在村里人心中的形象已经完全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