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明永乐三年,刘家港,方圆近千里的人都聚集在港口处,目睹着千百年来破天荒的盛况。只见泊地上停靠着无数的船舶,立着的桅杆远远望去几乎像一座森林似的。正中间停靠着一艘巨大无比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周围的稍小一些的船如众星拱月一般簇拥着这艘宝船。宝船中间的主桅杆将近三十丈长,上面悬挂着一张巨大的条幅,整条巨幅是用一整张巨布裁成,用料是安南国进贡的最上等的猩猩绒。这猩猩绒是安南国以猩猩血染制而成,每年向明朝进贡三丈六尺,因此制成这面巨型条幅几乎用上了有明以来洪武朝二十多年的宫中存余。再用金丝绣上巨字,太阳光一照发出耀眼的金光,晃得人几乎睁不开眼睛。上面绣着“大明敕命招抚海外各番国三宝太监郑”一十六个大字。

众人正往里挤想一堵宝船尊容的时候,突然三声号炮响,众人抬头一看正当午时,正是起航的黄道吉时。跟着从港口外传来一阵锣响,然后是吉祥欢快的乐曲。站在高处的人往锣声响起的地方一看,一队人马正往这边走来。队伍中打头的两列士兵个个衣着光鲜、虎虎生风,每个人手里都捧着一个木牌,木牌有一人来高,在这些壮汉手里捧得稳稳当当。上面写的都是官号,右边第一块木牌上写的是:“内官监正使郑”,左边第一块木牌上写的是:“御用监副使王”,后面跟着的各种各样的官号名衔。然后是一队大约有五十人左右的乐队,此刻正卖力的演奏着。乐队之后就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就是这只庞大的船队的正使、副使,两个人都穿着大红的官袍,披着黑色的披风,骑在高头大马之上。右边的就是正使郑和,左边的是副使王景弘。后面跟着一辆辆马车,马车上都是宝箱,宝箱里装着送给海外各国的珍贵礼物,丝绸、珠宝、金银、瓷器、茶叶等等不计其数。

在队伍的前面自然有当地的衙役分开人群,形成了一条通道,直到那条最大的宝船。队伍到了宝船之后,先把大明皇帝赐予的王命旗牌请上宝船,然后郑、王二人才登船出发。

随着一声炮响,各船根据安排好的出港顺序依次升起船帆,整个二百多条船的船队分成五营,分别是:前营、中营、左营、右营和后营。前营先升起船帆,即使这只是船队的的一部分,但是几百张船帆同时升起,就仿佛在海面上升起一朵白云一般。前营首先出港,紧跟着是左营、中营、右营,最后是后营。整个过程耗时将近四个时辰,到了掌灯时分所有的船才全部离开了刘家港,驶向已经是漆黑一片的大海了。每条船上都挂上了灯笼,用来标识自己的位置,整个船队行驶在大海上,仿佛黑暗中游动的一条发光的巨龙。

船队要先去福建长乐太平港等候季风,然后才能驶向南洋。船队的第一个目的地是安南国的占城,然后去暹罗国。每到一地这只巨型船队都会引起当地人的聚集围观,所有人都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对船队的规模和宝船的精美赞叹不已。郑和和王景弘也很好的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彰显了天朝上国的威仪。安南国王和暹罗国王都是亲自带领文武百官迎接,郑和赐予他们珍贵的礼物,同时也会购买当地的特产。离开了暹罗之后,船队直扑满剌加,准备去往天竺。

这天船队正在正常行驶,突然前营发来信号说是发现有渔船遇难,郑和急忙命令前营派船救人。不一会的功夫就把人给救了上来,发现这人已经气息微弱,因此急忙用小船送到了宝船上,因为宝船上有随行的医师。医师急忙施救,但是发现已经无力回天了。郑和请医师让开亲自摸了摸他的脉搏,发现很微弱,又摸了摸他的额头,冷的像冰块一样,看样子是因为在海水中泡的时间太长了。

“大人,此人已经救不回来了。”医师说道。

郑和没有理会医师的话,命人除去落水者的衣服,露出上半身,然后让他坐在地上,郑和的手掌按在了他的天灵盖上,把内力送进他的体内。开始的时候这人还冷的浑身直哆嗦,皮肤白的吓人。郑和的内力输送了不一会,就见他的皮肤慢慢的泛起了红晕,表面还渗出了细细的汗珠,跟着这汗珠不断地蒸发形成了白雾把两个人包裹其中。又过了大概一盏茶的功夫,渔民缓缓地睁开了眼睛,郑和也就撤去了内力。

随队的医师只能在心底里暗自佩服像郑和这样的习武之人,刚才这人的脉象明明已经是死脉了,郑和愣是用自己的内力救活。医师不禁心里嘀咕:有他在,连死人都能救活,那要我还有什么用?

郑和站了起来,额头上也微微渗出了汗珠,看样子刚才也是耗费了不少的内力,有仆人赶紧给他擦拭。

王景弘拱了拱手道:

“大人内力精纯,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郑和知道他这多半是吹捧,因为他知道自己这个副手外号“剑不沾血”,意思就是与人交手,杀人之后剑上连一丝血都不会留下。有人说这是因为他出剑太快,人已经被杀了但是血还没流出来。不过真相到底如何没人知道,因为据说所有和他交手的人都已经死了。

郑和心知王景弘的武功不在自己之下,因此摆了摆手道:

“哪里,哪里。”

这时那个落水的渔民已经完全清醒了,看见自己在一个大船舱里,知道自己被人救了。而救自己的人就是身后站着的郑和,于是急忙回身跪在地上连连磕头道:

“多谢大人救命之恩,小人没齿难忘。”

郑和一听这人说的是汉语,急忙扶起那人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士?”

“回大人,小的叫陈祖义,祖籍广东。”

“难怪你会说汉语,你是怎么到这里来的?”

“回大人,小的的曾祖当年为躲避蒙古人逃到了南洋这里,从此我们家就在这一带以打渔为生。”

郑和默默地点了点头,南洋这边包括安南、暹罗等国很多人都是汉人后裔,他们中的多数还会说汉语。这些人中有很多都是和陈祖义的曾祖一样当年为了躲避蒙古人才背井离乡的。

郑和接着屏退左右,船舱里只剩下自己和王景弘两个人,然后问道:

“你的家在哪?”

“我的家就在前面大概五天水程的满剌加。”

“你对满剌加的情况熟吗?”

“熟。”

“那你知不知道最近有没有什么新的汉人移居到了这里。”

“回大人,基本上每天都会有汉人到这边来,都是在天朝混不下去的穷苦人到这边当渔民的。”

“我问的不是这些人,我要找的人应该有很多仆从,而且他们可能还随身带着很多财宝。他们也可能为了不引人瞩目故意穿的比较破旧。这样的人你有没有印象?”

陈祖义仔细的想了想,问道:

“请问大人大概是多长时间以前?”

“大概三年前。你有没有印象。”

陈祖义摇了摇头说道:

“不知道,没见过这样的一群人。”

“好吧,你下去休息吧。关于我们找人的事,切记不可泄露出半个字。”

陈祖义急忙答应道:

“小人不敢!”

接着郑和叫人安排陈祖义去休息。

郑和和王景弘相互对了一眼,彼此心照不宣。两人这次出航除了彰显国力外还有一个只有他们两个人才知道的秘密任务,那就是寻找失踪的建文帝。三年前,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攻进了南京城,皇宫燃起大火,建文帝从此下落不明。虽然之后找到了一具烧焦的尸体,但是根本辨认不出是不是建文帝。更为关键的是据说建文帝手中还有一份藏宝图,这份宝藏据说是当年洪武帝朱元璋留下的。当年朱元璋在北伐统一中国之前,听从谋士朱升的建议“广积粮、缓称王”,因此在南京城中积攒了大量的财富。朱元璋贫苦农民出身,一生崇尚节俭,所以特意留下一笔巨款防备将来的不时之需。而现在当今皇帝朱棣正需要这笔巨款,因为北方的蒙古人看到明朝内部靖难之役陷入内乱,又有些蠢蠢欲动。而且据可靠消息在大明王朝的西边有一个可以和成吉思汗相媲美,而且更加残忍的自称蒙古族后裔的征服者正准备进攻大明王朝。再加上靖难之役四年战争山河破碎,民生凋敝,十室九空。面对这内忧外患大明皇帝急需一笔巨款改变局面,所以这次派郑和带着无数中国特产出洋,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换回大笔钱财,如果能顺便找到建文帝和他的宝藏,那就更好了。

因为此事关系重大,所以朱棣才委派自己最为放心的两个宦官——郑和、王景弘,此二人都是非常早就追随朱棣,又是宦官所以是最合适的人选。郑、王二人带船队每到一地,一边和当地统治者友好的交流,同时也会秘密的派出锦衣卫上岸打探情报。锦衣卫这个机构由太祖朱元璋创立,最善于打探情报。在郑和的船队里就隐藏着大量的锦衣卫,他们平时伪装成普通的水手,除了郑、王二人之外没人知道他们的存在。

这个小插曲之后,船队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