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小元宝一见到她,张着手就跑过来。

一边跑一边奶声奶气的喊道,“姑姑抱抱,姑姑抱抱。”

李玉兰伸出手,还没抱起小元宝,自己蹲了个屁股蹲。

小元宝捂着嘴笑道,“姑姑笨笨,姑姑笨笨。”

文氏跑过来,扶起了李玉兰,一脸担心的问道,“这是怎么了,是哪里不舒服吗?”

李玉兰爬起来,又一屁股坐在草堆上,

“以前咱们走一天路也不觉得有多累,今天走了还不到一上午,就觉得两腿发软,不听使唤。”

“走吧,别在这里坐着了,我扶你去棚里,躺一会儿。”

李玉兰来到棚子也没躺下,直接坐在铺上。

文氏端来一碗水,她咕咚咕咚的一口气喝完。

“糟了,还有一件事没办。”说着她又站起来。

文氏连忙按住她,“你说啥事吧,嫂嫂替你跑个腿。”

“马上就中午了,还没安排人垒灶做饭,这次要做三百多人的饭食,得提前准备起来。”

这时,李玉博走了进来,“这事你就不用操心了,爹临走的时候把这事交给了李大奶奶,让她找两个人,先用咱家的粮食做饭,我回来就是背粮食的。”

文氏接口道,“你把咱家的黑面扛过去吧,咱家白面剩的不多了。”

李玉兰思考了一会儿,说道,“三哥,你扛些黑面,再掺些白面吧,作坊还没开干,也不能给他们发工钱,吃的上面就别太吝啬了。”

李玉博扛了一麻袋黑面,又拎了半麻袋白面,就朝作坊走去。

到了吃饭时间,大家也累了,每人手里都攥着两个馒头。

以前逃难的时候,自家粮食舍不得,这下子馒头能吃饱,菜也能吃够。

老兵们拿着馒头手都发颤,这两年来到这里定居, 几乎每天都是红薯,今天终于能吃上馒头了。

本以为自己老了没用了,没想到,也有用到他们的一天,心里面又是感动,又是欣慰。

第二日,砖瓦就陆陆续续运了进来。

第三日,老村长又请来一队砖瓦工,给自家造房子。

李玉兰还特意告诉老村长,给她的卧房盖大一些,她将来要做个暗室,放满屋子的元宝。

老村长哭笑不得,最后还是点了点头,他倒是相信自家小闺女有这个能力。

李玉兰很想说,其实我的目标并不是只放一暗室的元宝,我要在暗室下面再修个地下宝库,让所有的金银元宝堆成山。

这般又过了半个月,各个地方都有了明显的进展。

引水这边,竹管马上就搭到村里了。

作坊的外墙也修了一人高。

树林里的路也修了快一半了。

他们来到落叶滩的第二十天,今天是个大日子,村里要通水了。

张老兵把第一根竹管放到架子上,山泉水流到了第一根竹管上,然后又流到第二根,第三根……

张老兵跟着水流跑,跑着跑着他就追不上了,一屁股坐在地上,额头上的汗水,眼中的泪水,顺着脸颊滴滴答答的流了下来。

村民们等在村里的最后一根竹管旁,当他们看到一缕水顺着竹管流进下面接着的水缸里。

大家全都欢呼起来,有的双手捧住水就要喝,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只觉得竹管里流过来的山泉水更甜了些。

不到一盏茶的时间,水缸就满了,他们又把竹管错了一下位,竹管里的水又顺着水渠流到小河里。

将来有了田地,再把水引流到田地里,再也不怕庄稼干旱了。

这样的美事,大家能不高兴嘛。

尤其是那些老兵,这两年来回四十里地打水,吃尽了苦头,今天终于成功引来了水,一个个跟个孩子似的,兴奋的拍着手,哈哈的笑个不停。

山泉水成功引过来了,老兵们没了活计,又来到老村长跟前找活干。

没等老村长说话,李玉兰先开了口,“各位伯伯们,你们都有什么擅长吗?比如说会做饭,会木工活,不过你最大的擅长应该是打仗吧。”

张老伯立马就笑了。

“小丫头,这次你可说错了,老赵他们最擅长木工活,你给他个图,他准保能给你做出来。”

“老王他们做菜也是顶顶的好吃。”

“老周最擅长打铁,老刘最擅长机关术,老谢你别看他是个男子汉,一手的针线活儿比妇人做的还要好,我们的衣裳鞋子,都是他给做的。”

“好,好,好。”李玉兰连说了三个好,这可是捡到宝了,原来这些老兵伯伯们都怀揣手艺。

“那我就给伯伯们分配活了。

赵伯伯最擅长木工活,一会我给你个挂面机,你看能不能做出来。

还有几个会做木工活的伯伯们,你们凑够三十人,做出六十张床,六十个柜子来,这些我都要放到员工宿舍里,一会儿我给你们尺寸。

树林里修路砍了好些树,我找几个人用板车给你们运过来。”

张老兵连忙接口,“不用,不用,现在的路修的这么好走,我们自己去拉就行。”

李玉兰也没搏了他们的意,继续说道,

“剩下的伯伯们,帮我盖暖棚吧,具体怎么做,我再告诉你们。”

老兵们觉得有了活,就可以光明正大的蹭饭了,一个个神采飞扬的又忙碌起来。

一个月的时间,作坊的前院已经完工了,员工宿舍用不了几天也能盖好,再盖个大食堂,这边就完事了。

正好赵伯也把挂面机做好了。

这赵伯也是厉害,李玉兰简单的说了一下挂面机的原理,他就能做出来跟以前的一模一样。

李玉兰抽出三十位妇女,正式开始加工挂面。

十来天的功夫,暖棚也初步有了雉形,可是暖棚上的蒙布让李玉兰发了愁。

现代大棚用的塑料膜肯定是没有的,她只好给暖棚蒙上了油布。

这样一蒙,里面黑乎乎的啥也看不见。

李玉兰下了狠心,把暖棚一面的墙上开了几个窗户,用齐府送来的金贵素砂当了窗户纸。

这下不仅心疼坏了文氏,也心疼坏了老村长,他俩人在李玉兰的耳边念叨了好几天。

不过看到暖棚里,终于明亮了,一切都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