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玄幻:剑酒一江湖 > 第391章 愿做人间无事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那位年轻人的模样像极了她心里久久没放下的人儿。

谁说村姑不怀春?

十六七岁的青春是欲望炽烈的青春。

眉毛,眼角,鼻梁,嘴巴,都很像一位故人,就跟一个模子里翻出的那种像。

真像啊。

当年她出事时有十七岁,还云英未嫁,虽是远近乡里的一枝花但在她们那里已经算是村里老姑娘了,要被村中长舌妇说闲话的,能拖到十七岁自然有缘由的。

也不知沈郎考中秀才没。

呵呵,也是啊。

如今怕是连沈郎的孙孙都埋土了。

大概他早忘记了吧。

伞女凝望着远处碧空悬而不动的白云,一时看的痴了。

那朵白云忽而变成沈郎的笑脸,似乎在跟她说悄悄话,忽而散开又变成山溪巨石边一对男女偷偷摸摸的甜蜜场景。

爱情的甜比蜂蜜还甜。

爱情的苦甚过黄连。

谁说鬼物无情,谁言鬼物无泪。

而岁月悠悠常常带来一种恍惚感。

这年头百姓活得累,更不提山里的村落,女孩早嫁,男孩早早成家,举目遇到的大家都透出一副早早被生活压抑的成熟。

难得山村有几家家境可以能养得起读书的娃,更难得的是读了书知晓了好多道理的男孩依旧与土里土气的山村姑娘两情相悦。

只是世事无常啊。

有珍惜的,留恋不舍的,遗憾于怀的,甚至怨恨的,但总归在岁月漫漫中释然的。

伞女眼角滴落的鬼泪还未落地便化作一团团鬼烟消融在淡淡的林雾中。

鬼泪出自伞女的本元,但伞女的本元并未随着几滴泪而减少,反而真身中的鬼骨又凝练化实了些许,半虚半实的双臂在鬼雾萦绕中不断溃散凝实。

此间,伞女犹不知自身的道行蹭蹭地涨了一波。

。。。

明达公辞罢魏皇于皇宫的酒宴,步履安然,一队使团影从,回到弘文馆歇息。

两国联姻的大事算是十拿九稳了,具体细节就是下面人该接洽的事儿了。

婚期吉日,送婚使团如何定,两国的习俗规制等等,就该下面人头疼数日咯。

可怜明达公堂堂公族名宿一把年纪竟不顾舟船颠簸远赴魏国京都为楚国一位皇子的婚姻大事操心。

嗯,这位皇子的母亲是明达公的大女儿。

接下来的时间尽可以好好浏览下魏国平京的风华了。

弘文馆一处上房。

“这几日推辞下宴请,把在平京的几家商号召集下,老夫同他们吃个饭。”

明达公坐在横案上,案桌上放满了关于张牧之的谍报,俱是潜藏魏国多年的资深暗子或是与楚国交好的魏人努力的成果。

“敬遵主公。”

站在门口静静侍奉的亲信应声后,静悄悄地后退离开。

明达公在鱼油灯的亮光下把情报看了一遍又一遍。

在楚国号称算无遗策的老狐狸明达公最信奉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

运筹帷幄不光凭实力还有谍报。

在魏都做大买卖的楚商基本都是楚国贵族出身要么就是大族出身的旁支干将,只要来魏国经商就肩负着一项使命,替背后的主家收罗各种谍报,以便远在几万里之外的主家乾坤决断。

可以这么讲,麻子甚至都不清楚自己的性格倒是啥样子。

此刻横案上堆着一堆由诸多善揣摩人性的楚国暗子各抒己见,将自己查到的关于张牧之的生平及秉性汇集成谍报以供明达公参阅。

可以夸张地讲,此间的明达公要比小书生还了解自己的性子。

身手不凡疑似是剑道好手;府中豢养一头异驴,疑似蛟种;与苏左相的嫡孙苏元交好;奇货居的北原土特产大部分由北地某部落经手;奇货居的掌柜的是一位符师,疑似乃是樾山堂弃徒;任皇城卫骁勇都都卫一职后便与京中将门勋贵交恶,在皇城卫被孤立;安喜伯府遭难疑似背后有此人之功;京兆尹与此人相交莫逆,但枢密院上下与此人不远不近,不知为何;黑冰台的几位将军与此人敬而远之不知何故等等诸多猜测加推论。

放下情报,摁了摁眼角的明达公心里暗暗念叨着。

是个不可多得的俊才,可惜不是我楚国人。

明达公出身楚国名门公族,族中自然不缺才貌俱全的大家闺秀,若小书生是楚国人士的话,绑也要绑到自家府中作婿。

与勋贵们不和,无非是抢了他们的钱袋子。

与枢密院淡如水,无非是以为他是尚书台苏相的班底,纯属立场问题,当然难免有个人情绪深藏。

嫉贤妒能是人之天性,如此优秀的人才难免被上面某些人打压一番,被左右明里暗里诋毁中伤。

明达公,一位大权在握的公族族长,楚国实权国公,当然对此等人性洞若观火。

那件文宝妥妥的。

。。。

要不说那宣珑娘是个宠坏的刁蛮郡主呢,她随着她母亲进宫看望娘家老辈儿时竟敢提出让一位年轻的大魏举子作为一名护轿使跟着她去楚国。

脑子秀逗了。

朝中衮衮诸公怎么会允许?

尚书台枢密院等六部诸衙怎能应允?

大魏治下二十多个郡,约一百三十余州府,三十多个羁縻州,七百余正县,府衙县衙治所无数,哪里不缺人才?

甚至大多地处偏远郡州辖下的下县中县都是县令一担子挑,连个县丞辅助都没的,了不起请来一主簿帮忙打理县事,若是文风不济的文教荒漠的话,估计连一县学政的担子也得扛上肩。

一人身兼数职,虽违背官场俗定但也是形势所迫。

不少县治鄙远的县尊是累死在任上的,别看县虽小但事儿真不少。

有那能耐轻松玩转一县诸事的人才早升官了,何至于辗转于诸多偏远小县中没日没夜地案牍劳形?

比如鱼鲜稻花香的江南几多富裕郡州,几乎个个皆是上县嘉名,商贸繁荣,上到船运盐酒,下到丝竹织锦,哪怕会种瓜果鲜花,普通老百姓但凡能动弹些可保衣食无忧。

县衙中的县令,县丞,县尉,主簿,典史等县衙一应土官流官一个不缺,配置得齐齐整整的。

还因乡镇商贸发达,带来的文风昌盛,诸多外置的镇衙又是个缩小版的县衙配置。

至于临近江南郡州的某些名为上县实为中县的县衙也是跟风打肿脸充胖子,咬牙“跟风”搞起了镇衙那一套瓜分权力,实为不智。

大魏官府太缺人才了,尤其是穷地方的县衙。

可好多秀才举人只愿风花雪月,嗯,游山玩水,他不想当官啊。

这可愁坏了郡府州府的官老爷们。

谁不愿往州府郡府甚至上京城里挤挤?

领略下京华的盛况,无定河畔的胭脂芳香,咳咳,瞅瞅那京城胜地的名姬红颜有没有自己怀里这位恁般娇嫩体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