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两晋南北朝 > 第29章 此汉非彼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桓温不但本事大,长相魁梧,还是地地道道的的皇亲国戚。桓温是司马绍的女婿,正宗的驸马爷,司马绍当年干掉了王敦这个驸马爷,又招了一个跟王敦一样的驸马爷,也真是够憋屈。

当然,桓温做驸马是司马绍死后的事,司马绍想拦也拦不住,就算能拦住,估计也不会拦,因为年轻时候的桓温是绝对的鹤立鸡群,人才中的人才。

论文采,桓温交往的都是王羲之、谢安这样的雅致人才,只是这些人对政治不感兴趣,才慢慢的疏远了。论武力,桓温有勇有谋,敢单枪匹马进埋伏圈,竟然还能毫发无损的凯旋。就这条件,除了公主,谁还要得起。

桓温也算是名门之后,满月没多久,温峤就跑去一阵猛夸,就是那个跟河神打架的温峤。这一夸,名字都省了,就取个“温”字,叫桓温。

桓温十五岁的时候,父亲去征讨“苏峻之乱”,结果被人算计,把命给丢了。杀父之仇桓温发誓要报,结果十八岁的时候,仇人实在等不及,先走了,三个儿子只好父债子偿。

守丧的时候,三个儿子就怕桓温来寻仇,预先在丧庐内备好了兵器,以防不测。结果桓温还真来了,假装吊客,混进丧庐,出其不意就把父仇给报了。

此后,桓温步入仕途,要么做太守,要么做武将,一直都带兵,所以何充推荐桓温时才有这份自信。事实也的确如此,桓温去荆州,庾家人就没敢拦,直接让位。

荆州是边防重地,既防西边,又防北边,都是强敌,水平不行还真不敢待在这。先前是陶侃,只守不攻,平稳着陆。后来是庾亮,守着不过瘾,就想去北伐,被石虎一滑枪挑的夭折了。现在轮到桓温,有三种方案可选。第一是学王敦往回打,搞窝里斗。第二是学陶侃平稳着陆,第三是学庾亮搞个北伐,挣点军功。

最终桓温选了第四种,伐西蜀,灭成汉。

成汉位居四川,公元304年立国,跟刘渊在山西建立的汉国是同一年,但两个国家没一点关系,甚至都没碰过面。成汉不像刘渊的汉国那么霸道,到处惹事,早早就把自己给惹没了。成汉就守着四川,也不跟周边搞摩擦,妥妥的一个君子国。

成汉的开国皇帝姓李,氐族人,原本是老实本分的庄稼汉,硬被西晋的一帮王爷给逼成了皇帝。“八王之乱”爆发以后,四下里到处是流民,除了洛阳。那地方几个王爷正砍的凶,去了也是送人头,所以都绕着走。关陇地区的流民没地去,往北,那是流民窝,往东,要经过洛阳,容易被捎带走。没办法,就只好往南走。

到了南边才知道,人家不待见,想留下被人赶,想回去没盘缠。实在不行,就抱团反抗,于是推举李特为流民帅,合伙攻打成都。这成都要在以前的刘家手里,估计随便放两枪就能拿下,刘家有这习惯,喜欢投降。刘璋投降,刘禅投降,全都没打,吓投降的。可现在的成都改姓了,姓罗,死难打。李特事前也没调查,打了一场糊涂仗,还把命打丢了。

弟弟李流接着打,一年没打下,愁死了。儿子李雄再接着打,没几天就拿下了。李雄是个猛人,能文能武,智勇双全,暴脾气。一套李家夺命断头刀,罗太守直接吓跑了,丢下满城的士兵,各个都迷糊,半天没弄明白,干脆开城门投降。

李雄进城,既不砸东西,也不欺负人,规规矩矩。不像苏峻,进建康跟耗子进厨房似的,不捣个稀烂都睡不着觉。同样是流民帅,做人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别看李雄五大三粗刀法精湛,骨子里却是个斯文人,很斯文。不但对手下将士很好,对百姓也很好,对官吏也很好。不像打了一年的仇家,倒想刚联姻的亲家。既然成了一家人,就得有个管事的,可说到这事就犯愁了,因为李雄不愿意当皇帝。

李雄是搞清谈的,黄老学说的底子,深知“取天下常以无事,及有事,则不足以取天下。”的道理,死活都不愿意坐龙椅。

于是李雄把大跟班叫来:“兄弟,这位子你坐,我跑龙套。”

“老大别闹,我怕高,晕龙椅。”

再把二跟班叫来:“兄弟,这位子你来坐,我辅助你。”

“大哥,不带这么玩的,我连名字都不会写,还坐那,亏你想得出。”

的确,这龙椅不是让给你就能坐,得天下人服你才行,手下人不懂这个道理,但也不敢坐。实在没办法,李雄就到处找能人。

听说西山上有个叫范长生的,隐居在山洞里,天天琢磨怎么长生。能玩黄老之术,那都是高人,李雄赶紧跑去,死缠硬磨的要拉他去做皇帝。可惜,这次李雄的清谈算是遇到了对手,两个不争的人争了一整天,李雄败北,没请动。

没办法,李雄回成都,不称帝,自封成都王。

过了两年,李雄征讨郡县顽敌,宽免降附,抚慰百姓,把个四川连带云南都搞的生机勃勃。范长生觉得此人有德有能,该帮他一把,于是决定出山。

到了成都,就劝李雄称帝,一通辩论,李雄败北,只好称帝。

公元306年,李雄在成都称帝,国号“大成”,范长生为宰相。后来李寿又把国号改成了“汉”,史学家把两个国号合称为“成汉”,就像刘渊的“汉赵”一样。

李雄在位31年,秉承道家治国理念,除了平定一些叛乱,基本没啥事。毕竟“我无为而民自化”但凡民不能自化,那都是“万乘之主以身轻天下”造成的。李雄不扰民、不施压,所以百姓都能自化,四川一片升平。看来《道德经》真是一部宝典。

但宝典用过头了也会有害,比如说立太子这事。李雄品德太高,当年让皇位,现在又让太子位。李雄认为,取天下的时候哥哥打头阵,把命都搭进去了,这太子位应该让给侄子,一群大臣去拦,引经据典一通劝说,但没拦住,立了侄子李班为太子。

大臣哭着说:“不尊古制,祸乱要从此开始了。”当然,古制是儒家的游戏,李雄玩的是“道家”,不信这一套。可从汉武帝手里就开始独尊儒家,天下百姓信这一套,螳臂难挡火车,蚍蜉难撼大树,就这理!

李雄有十个儿子,各个都私心重,好奢侈,只有侄子李班宅心仁厚,善待天下,跟自己很相近。只可惜国家神器,天下窥视,没有点胆识和魄力,单凭宅心仁厚是守不住的。李雄忽视了这一点,却害了侄子。

公元334年,李雄病逝,太子李班继位。短短几个月之后,李越杀了李班,拥弟弟李期上位。

李期原本也是个有为青年,慷慨大度,能力不凡。可坐上龙椅后就立马转性,认为一帮治世能臣都是多事之人,身边就留几个谄媚小人,其他人的话一概不听。敢谏的杀,敢议论的杀,不顺眼的杀。

几个得势小人,没几年功夫就把天府之国改成了地府之国,搞得人见人怕,不敢说话,躲山沟里都能吓你一身哆嗦。

当然,这些还不够,还要搞连坐。谁要被砍了头,一家人就算在李期那备了案。哪天想起谁,就该谁倒霉。照这玩法,迟早会惹上不该惹的人,没多久,就惹上了李寿。

李寿是李期的堂叔,也是个带兵的,李期没敢留,打发到地方上去享福。结果李期玩的高兴,把这事给忘了,一冲动,把李寿的养弟杀了。这下李寿坐不住了,一身冷汗,浑身哆嗦。

被李期惦记上,就等于天天过末日,这滋味还真不好体会。李寿心想,干脆自己主动,别等人家上门。于是趁李期不备,带了一万精兵就杀到成都。

既然磨了刀,就别省着用。李期身边几个小人全被砍了,李期也被关在幽宫,李期一阵叹息:以前俯视天下,现在仰视天花板,这就是命。想开了,就自己了断。公元338年,李期自缢身亡,时年2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