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个月后,边境告急。

晋国以三十万军力偷袭北地关口,连下五城,战王燕南枫紧急从西地关口拔营,率领前锋奔袭三百里,在玉门与敌方交战,大杀敌方气焰。

奈何,陈国镇北关又有楚虞两国虎视眈眈,兵力有限,战事陷入了胶着。

谁料,楚国果断出击,虞国紧随其后,两国同时向陈国北境进攻,企图与晋国达成联盟,一起攻打陈国。

这么多年来,晏家军的精锐为何被牢牢困守在京都、近郊一带,多方势力心知肚明,不过是帝王为了制衡,担心晏家军坐大,危及皇权。

这也是镇北王晏恒自王妃故去,多年来一直‘抱病在家休养’的根本缘由。

而此次三国攻陈的危局将解开扼住这只铁骑咽喉的枷锁,令其再次横扫战场,重铸辉煌。

可是朝中所有人都清楚,晏家军早已今非昔比,晏王晏恒纵使曾经战功卓越,尊荣加身,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疑问却沉甸甸地坠在每个人的心底,令人寝食难安。

这一日早朝,陈帝第一次哪怕身体微恙,也要拖着病体召开朝会。

“如今楚虞晋三国沆瀣一气,齐攻我陈国,边关告急,诸位大臣有何高见?”陈帝纵然心慌,面上也未曾显露一分。

姚震暗使眼色,太常寺少卿出列道:“依微臣所见,我陈国虽强,然此次楚虞晋三国攻陈,声势浩大,还是以和为贵方为上策。”

内阁大学士赵阁老、布政使司布政使孟大人等数十位官员出列,言辞一致道:“臣附议。”

陈帝沉默。

“末将反对!”京都武将总兵徐宁出列,坚决反对:“此次三国攻陈,声势浩大,若以议和计,敌方势必会狮子大开口,代价恐非我陈国所能承受!我等食君之禄,若无法为君分忧,又有何资格以武将之名立足于朝堂之上!末将主战!”

“微臣以为,徐总兵所言非假。”晏子冉出列,复议道:“楚虞晋三国狼子野心,所图甚大。若是以利许之,犹如抱薪救火,薪不尽,则火不灭。”

“长此以往,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敌兵又至矣。”

“是以微臣主战!”

“爱卿所言甚合朕意!”陈帝闻言抚掌大笑:“诸位肱股之臣谁愿领兵,与战王一起并肩作战?”

太常寺少卿出列,还想要再争辩一二,却被姚震的眼色重新压了回去。

事情已成定局,帝王想战,他们这些臣子也只能陪跑。

只是这大都督的人选必须得是我姚震的人。

接到上级最新下达的暗示,太常寺少卿出列:“副都统尤大人功勋卓着,堪当大都督重任!与战王燕南枫一道执掌大军,定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姚震一行爪牙立马附议:“臣以为此言甚是。”

帝王骤然沉默,原本露出的些许喜色瞬间隐没,他只是目光昏沉地盯着朝堂上如应声布偶一般的臣子,一言未发。

晏子冉果断出击:“微臣以为战场变化莫测,战机稍纵即逝,为大局计,应以战王燕南枫为大都督为宜!”

想到前一夜里与镇北王晏恒的密谈。

一片昏暗的混沌中,唯余烛光悄然氤氲。

年逾六十的高龄老者晏王晏恒道:“只要你此次以晏王府世子的名义出征,成功击退楚虞晋三国的近攻,完成你之前应许我的第二件事——重振镇北王府声名,”矍铄的目光牢牢锁住晏子冉,抛出了他最想要的筹码:“我就会将归家钥匙的所在如实告知。”

回忆告罄。

想要回家,晏子冉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想到此,他不禁坚定道:“武德将军晏子冉自请率军出战!还望陛下应允!”

姚震刚想出列反对,帝王便一锤定音道:“准奏!拟旨,封镇北王世子——武德将军晏子冉任赞军校慰,统帅晏家军,协三军统帅大都督战王燕南枫一道克敌。特赐尚方宝剑,凡不听号令者,可先斩后奏!”

心知爱臣姚震心中的不忿,帝王补充道:“任命副都统尤简为副都督,佐领三军!”

姚震听闻此言,不禁喜笑颜开,奉承道:“陛下圣明!”

一切尘埃落定。

那日正午,阳光明亮。

吴茂行甚至来不及与至交道一声告别珍重,晏子冉便已然整装待发。

他能做的,只是在城门角楼上,目送挚友一路西行,并由衷地期盼他,平安顺利,凯旋而归。

晏子冉率队先行,三十万大军紧随其后,浩浩荡荡,逶迤磅礴。

根据前线来报,半个月来,大都督燕南枫亲率先锋,与敌国在金城以北交战,将敌军生生阻截在镶江流域。

镶江地处西南与北地交汇之所,四季如春,江中鱼儿肥美,江上游船如织。

而在战时,奔腾浩荡的江水,无疑是金城天然的屏障,能够抵御北境来犯的一众强敌。

但近七日来,战况却不容乐观。

随着楚、虞两国部队的逼近,战王燕南枫已然陷入鏖战。

当晏子冉率领先锋飞速驰抵金城时,根据金城太守的奏报,燕南枫为了护送断后的两千人马一道回城,陷入了楚国大将郑谷的包围中,至今为止已过去一夜。

晏子冉闻讯亲自点兵,率领陆辛一行快马出城,奔向镶江河畔。

待渐渐逼近时,晏子冉一行只听闻一片杀伐声,震耳欲聋。

这是血与火熊熊燃烧的战场,是她久别重逢的最熟悉的所在。

那些曾经沉睡多时的记忆,将晏子冉心中滚烫的热血再次点燃。

伴着一声声“杀!”的声音,晏子冉一行冲向了声势浩大的敌军包围圈。

陆辛牢牢护住晏子冉的侧翼,一边飞驰,一边高喝道:“大都督何在?晏家军奉圣谕协战克敌!”

万千人海中,燕南枫一眼就看见了飞驰而来的晏子冉一行,他的身后是骏马奔驰的浓烟,带着热烈与希望的曙光,宣告者此役的翻转。

四目相接中,二人达成了共识。

晏子冉弯弓,瞄准,射箭,在燕南枫刻意的引导下,一举射中此次率军围攻的楚国大将。

擒贼先擒王,是两军交战对垒时双方心照不宣的共识。

郑谷捂住被射伤的肩膀,怒气冲冲地推开一边扶起自己的亲侍,咬牙道:“今日,燕南枫不死,谁都不许撤!咱们人多,怕什么,都给我杀!”

楚国士兵闻声再次举起刀剑,与陈军厮杀起来。

虞国将领看戏居多,毕竟他们只是辅助,不过是想要在三国攻陈中分一杯羹,一如三年前的八国伐攸一般,只出工,不出力,才是他们牢记心中的宗旨。

现如今,燕南枫在敌军包围的正中心,而晏子冉一行又对敌军逐步形成包剿之势。

重军重围中,晏子冉猎马,呈环形绕敌军奔驰,弯弓射箭,直瞄敌军首领。

眼睁睁地看着周围维护自己的守将一排排倒下,敌军将领郑谷不禁惶然失色。

昭信校慰陆辛率裘劲、王武、安远等一干手下,在晏子冉率队争取的时间里,快速布好了包抄敌军的弓箭手和盾牌,攻克一体,对敌军拉开了围剿序幕。

被敌军包围多时的燕南枫一行,眼见战势反转,不由精神大振,高喝着重新挥刀杀敌。

眼见大势已去,郑谷负伤下令收兵撤退。

这一日,在夕阳西下、霞光满天之际,燕南枫一行才算真正摆脱了困境。

望着敌军仓皇撤退掀时战马飞驰掀起的浓烟,燕南枫终于松下心神。

回视己军。

望着一排排盾牌后空荡荡的一片,燕南枫这才明白,原来大军根本就还没到,方才晏子冉不过是虚张声势,命手下摆出围剿之势。

敌军已经在此围困自己一天一夜,人疲马乏,听闻晏家军前来驰援,这才慌了神色,章法大乱,仓皇逃窜。

暗夜,燕南枫与晏子冉一行猎马而归,再入金城。

直到吃上热乎乎的饭菜,燕南枫这才回过神来,放箸抱拳,向晏子冉郑重道谢道:“子冉,且受我一拜。”

晏子冉慌忙起身,摆手道:“何必如此,你我同属陈军,驰援来此本是我分内之事。”

燕南枫却再清楚不过,根据大军奏报,七日前晏子冉一行还在江城一带,如今却已至金城,想必定是晏子冉昼夜行军,加快步伐,这才能够及时赶来。

今日,若非晏子冉,恐怕自己就真的埋骨金城之外,镶江一带了。

“大恩不言谢,今后刀山火海,我燕南枫定与你一道闯上一闯!”燕南枫再次郑重道谢道。

晏子冉拉着燕南枫一道坐下:“此事切勿再提,今后战场之势诡谲凶险,子冉资历尚浅,还望大都督多多照拂。”

燕南枫大笑:“好说!”

二人举杯开怀,一扫今日颓势。

原来,那晋国、楚国、卫国三国的大军并未完全抵达,郑谷只是先锋,他们的大部队仍旧在赶往镶江的路上。加之三国联盟攻打陈国,更是前所未有之举动,光是手下将士整合就费了好大一番功夫。

是夜,晏子冉与燕南枫二人挑灯夜战,共同研究制敌之策。

眼下,敌人大军未至,而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当务之急,他们必须趁郑谷一行未站稳脚跟之际,杀联军一个措手不及。

二人商定了夜攻的策略,只待日沉夜幕。

然而,映蔚才不管这么多,军中无侍女,此行只有映蔚随侍左右。

就在晏子冉换上战袍,待稍事休息就要夜探敌营时,映蔚却是雷打不动地端着夜宵跨入了寝室:“世子,吃饭了。”

晏子冉随意指着案牍道:“放那吧。”

映蔚却是不应的:“世子大人您看您是自己吃,还是要我喂您吃?”

晏子冉:“……”

她真是服了这位随侍,也不知舜英是从哪儿找来了这么个奇葩,不管你说什么,有多要紧的事儿,只要到了映蔚自认的饭点,他就会雷打不动地为自己送上吃食。

晏子冉在吃上一向不在意,出门在外,哪有晏王府那么讲究。

可映蔚并不这么想。

此行初至金城,大军在此修整,金城虽属于肃州,但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城内的名吃更是数不胜数。

这次匆忙赶来,一路奔袭,路上晏子冉未能按时吃饭。

到了金城,映蔚是想了法的搜罗各式小吃、零食,为得只是世子能够在挑灯夜战时能够兴起些许进食的兴趣。

面对映蔚的‘不敬’之举,晏子冉却只得投降。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一刻钟后,映蔚心满意足地收了晏子冉吃完杏仁茶后丢下的碗匙,胜利退下。

少顷,燕南枫与映蔚在回廊上交错而过,迈向晏子冉所在的寝室。

一切准备就绪,夜探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