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位于京郊大兴的田庄,再一次迎来了高光时刻。

所有人在地头跪迎康熙大驾。

远远的明黄色的仪仗和护卫队出现在郊区田庄,周围的百姓都出来看热闹了。

“听说雍郡王找出来一种高产的粮食作物,能一亩地收十几石呢,不知道明年能分给咱们一些种子不”?

“你的消息落后啦,王爷都已经让人开始第二季播种了,要让咱们周围的都种呢。种子全部不要钱,只要到时候上交一半作为以后推广的种子就行了。”

“是啊是啊,我也听说了。我姐夫就在王爷的庄子上干活。听他说咱们王爷要把这洋芋推广到全大清呢!王爷才是为咱们老百姓着想啊!”

那些个官老爷们,哪个会再乎他们这些泥腿子升斗小民。可是四爷每次有什么新作物,都会大力推广。不收钱还教技术。

大家又想起上一回的高产水稻和番柿来,他们挨着大兴田庄的都是第一时间就受益的人。

这些年跟着四王府不光了都能吃饱饭了,再没饿过肚子,番柿还能卖出去赚不少银子,大家不光年节,平日里还能吃上几回肉了。

百姓的议论虽然声音小,可是也都传进了随行官员和皇子耳中。

在朝堂争权夺利的皇子们,心下明白老四这些年在朝堂没有发展任何势力。

可是在民间,却真的是随着水稻、番柿以及接下来的洋芋推广,可能慢慢让全天下都知道了他在为民做事了。

以前还觉得老四把功劳白白献给了皇上的人,回过神来才发现。

原来百姓也不傻,很多也是眼明心亮的人,不会真的不知道这是谁发起的。

这会子在朝堂势力庞大的直郡王和太子爷以及老八心里都不得劲了。

民心就是这么一点一点聚集起来的。

老四靠哪一方,哪一方的赢面都大不少。

康熙带着文武官员和儿子们,都集中在了四爷的田庄,看着农人一筐一筐的抬着洋芋称重。

刚从泥土里翻出来的一颗颗洋芋,此刻沾着泥巴并不体面。

但是在康熙的眼中,却可爱的像是一块块金子。

众皇子看着老四的眼神,隐隐透露着嫉妒又不服气的神色。

对于大清,高产作物的全国推广,当然是天大的好事儿。

可是这好事儿被老四捷足先登了,就有点让大家不开心了。

其实这两种作物,并不是才出现的。可是没人重视,大家这会子都感觉错失了这次立大功的好机会似的。

所有人都把眼光对着朝堂的时候,老四却走了完全不一样的路子。

老四待过的部门干的活,本来都不被大家重视的。

像是工部修水利,以及各地赈灾或者户部农事科种田其实都不是什么能在朝堂出头的事情。

可偏偏都被老四干出名堂了。

至于国库收债务这差事无疾而终,算得上失败了。

但是老四除了在官员中名声难听些,在老爷子心目中却大大缓解了国库空虚。

直郡王、太子以及老八争得都是朝堂上百官的支持。

可是老四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却越来越高了。

康熙可没工夫去注意那些儿子们,互相之间较劲的眼神,“多少”?

农事科的官员紧张的擦了擦汗,咧开嘴的一口白牙在阳光下都有点儿晃眼了。

“启禀皇上,亩产18石”!

“不得了啊”!

“这么多!”

“大清之福啊”!

……

马上一众官员就开始拍康熙马屁了,这种超高产粮食作物在任何时代都是能开启盛世的标志。

懂得都懂,大家看着四爷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这位爷要么不干,要干就是天大的事儿啊!

康熙也畅快的笑了起来。

明末就传入中国的作物,在他大清治下才被推广,这就是他的英明政绩呀!

近几年的朝堂纷乱无序,好多人都在拼命的站队,排挤对方的势力。

老四真是又一次让他刮目相看了。

老爷子很欣慰,并不是所有的儿子,都只会盯着他屁股底下那个位置的。

“老四,你做的很好!”

康熙的这个肯定评价,也让四爷内心激动。自己做的事情,皇阿玛看在了眼里!

这么多年,被皇阿玛夸赞的时候可真不多。

“都是皇阿玛的英明决策,才让儿臣有了这次大胆的试种。”

四爷好长时间没有出现在朝堂上,估计大家都快忘记他这号人物了。

可这一回四爷猛地一下高调回归,就带着这么亮眼的成绩。

不得不说很多人都酸了。

康熙看着四儿子,想起老四上回收债的艰难和后期被所有人针对的事情,这都被逼得躲乡下种田了。

心底对老四这不骄不躁,踏实稳重的性子,还是很欣慰的。

“哈哈哈哈哈哈,有子如此,朕心甚慰”!

还是有像老四这样的好儿子,低调务实,知道为民做主的。

康熙转过身看着一众官员和儿子,很多人都在琢磨皇上这意思了。

田庄的膳房里,雾气蒸腾。

张大厨带着徒子徒孙们,忙碌的身影都透着欢快。

一个个都热的大汗淋漓,可是却高兴的颤抖。

皇上和诸位朝臣要吃他张满仓亲手烹制的午膳!

简直可以在厨师界吹一辈子!

等到一道道洋芋做的菜肴和米饭上来后,康熙和百官也都一一尝了味道。

“这洋芋的味道也很好嘛。”

并不是所有人都吃过洋竽,皇室里进贡时倒是吃过。可没一个人知道这玩意的产量如此之高。

“这洋芋二字叫起来不顺口,虽然番邦传来之物,但是大清要是推广开来总要有个正式的名字。以后叫土豆吧”!

一众官员马上就开始歌功颂德。

吃着土豆跟鸡鸭鹅猪牛羊肉搭配烧制的菜肴,以及各种纯素菜炒制如土豆丝、土豆片……的各种吃法、还有当主粮的各种吃法,例如土豆饼、土豆米饭、土豆杂粮饭等等。

这玩意的作用简值太大了!

康熙吃着味道绵软还饱腹的高产食物,心里高兴了。

还没等土豆真正开始推广开,雍郡王的封赏就下来了。

等到四爷带着家眷回京后,郡王爵位就升位为和硕雍亲王啦!

并且最重要的,升任为镶白旗的都统了。

康熙朝的皇子成年后都分到了下五旗,各有数目不等的佐领旗丁充任门下奴才。都统和副都统就已经是皇子们在旗权之下的最高领导权限了。

分给四爷的佐领人数也增加了一倍,差不多有两三千人全部都是四爷的直系奴才了。

年氏一族,这次也被分到了四爷门下做奴才。

不看朝中势力的话,四爷这个亲王在旗权上的真实势力是除了太子爷之外最大的。

李恬看着新鲜出炉的雍亲王,虽然只比历史上早了一年,可是享受的待遇和朝堂上对四爷的看法却不同了。

这凭借的是四爷的功劳和本事获封,单独晋封的亲王。

并不是跟着年长的皇子一起封王,这个单独晋封和批发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以后四爷上位,再也没人怀疑是四爷得位不正了。

四爷的年俸和赏赐的田庄铺子等物又翻了一倍。

亲王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春秋两季发放,四爷刚好赶上秋季发俸禄了。

财迷李恬看着四爷升职加薪,亲王服饰正式下发后,男人魅力都随着职位的提升变得更加耀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