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国士无双,徒手推演理科体系 > 第234章 聚变发动机,点火!(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4章 聚变发动机,点火!(完)

4504吨的推力。

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数据。

目前人类历史上最大推力的火箭是土星五号火箭。

其最大推力是3400吨,在地球近地轨道的有效载荷是118吨,其地月转移轨道的有效载荷为45吨,是载人登月的有效利器。

凭借着如此恐怖的大杀器,所以米国才有可能在上个世纪的载人登月中取得成功。

而陈仲策造出来的这单个发动机的推力已经超过了土星五号火箭的整体推力,这几乎是匪夷所思的事情。

无法想象。

如果跟土星五号一样,采用5个发动机并列的话,形成的推进器的推力将会达到恐怖的2.5万吨的推力,甚至于可以一次运载600吨的物品进入地球近地轨道。

一辆特斯拉的重量大概是1.8吨,单程就可以一举把330辆特斯拉给送到近地轨道上去,比什么特斯拉不知道高到哪儿去了。

一架J20的重量的大概是在17吨,这意味着可以把35架J20战机给送到近地轨道上去。

这真的很霸道啊!

随着这台聚变发动机按照程序一点点完成熄火的动作,传感器上的数据也逐渐减小,开始慢慢地归于平静。

但是,这种震撼感始终停留在在场测试团队众人的心中,恐怕这一辈子都难以释怀。

在众人还沉浸在这种情绪中的时候,陈仲策淡淡地问出了一句话:“你们计算过这台发动机的推重比没有?”

黄工程师愕然,旋即感觉到有些羞愧。

刚刚一直沉浸在震惊的情绪中,还没来得及查看数据。

黄工程师马上用手头上的数据进行了简单的测算,声音有些颤抖:“目前这台发动机的真空推重比,经过初步计算应该是在2649左右。

可能会有些许的误差,但是基本量级是在这个水平了。”

陈仲策点点头,这与他设计之初想达到的理论数据是基本吻合的,可以说这次设计并且建造的这台聚变发发动机的基础数据是基本合格了。

是可以满足目前的需求的。

接下来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其他性能方面的测试,包括不同的温度,不同的压强,还有各种抗疲劳等材料学上的测试,还有磁力的、电力的,使用寿命的一系列测试。

只有拿到了这些数据以后,这台发动机才算是测试完成。

对于这些数据进行测试,起码还得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这些细节上的工作陈仲策就交给了这支专业的团队去做了。

“黄工程师,接下来进行其他方面性能测试的工作我会分拆成三个项目来进行,其中的一个就交给你了。我只有一个要求,工期可以慢一点,但是我们这些数据都是绝密,所以绝对不允许出现任何数据上的泄露。”

陈仲策郑重地说道。

黄工程师心中一凛,当年陈局长亲自驾驶机甲去脚盆国国度干掉那个泄露机密的技术人员的事情,其实已经在他们学术界的高层流传开来。

换做谁,也不敢触碰这个逆鳞。

黄工郑重地点点头,不敢有任何的怠慢。

在陈仲策离开以后,黄工的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以他这么多年的从业经验来说,推重比达到2600到底是个什么概念,他再清楚不过了。

这意味着,如果可以承受这样的加速度的话,可以直接驾驶着这台飞行器以近乎于直线的轨迹到达月球。

而不是像如今一样还需要通过地月转移轨道走一个远远超过38万公里的曲线出来。

8个小时内从地球到达月球,根本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触手可及啊!

即便陈局长没有说这台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经验老道的黄工自然能看出来,这绝对不可能是传统的化学火箭。

单单就这1500万c的尾焰出口温度,化学火箭就根本不可能达到的。

这只怕是聚变发动机啊。

黄工的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逝,不敢多做深究,只是埋头干活儿就是了。

不过,华国如果拥有了如此强大的发动机,那么未来华国对于宇宙空间的探索速度将会加快很多了。

等到陈仲策离开以后,五十公里以外传来了轰隆作响的声音。

黄工脸色大变,那是测试室的方向。

这是测试室的底层受不了刚刚那么强的高温并且还有那么大的冲击力道,坍塌了!

翟老也瞬间明白过来,离开安排机密部队开始挖掘。

如此厉害的发动机,可不容有任何的损失。

......

在陈仲策带着团队在科研的道路上突飞猛进的时候,远在瑞典,缺有一帮人非常的头疼。

目前,陈仲策所做出的可控核聚变技术,常温超导技术,工业化合成淀粉技术以及将来即将成功的太空电梯技术,这都是众望所归的诺奖级别的成果。

目前的诺奖评选规则最核心的有两条:

其一,最近取得的重大成果,或者在最近体现出重大的意义的研究成果;

其二,得主必须在世,生前的成果不予以补发。

另外,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这种具有世界级水平的顶尖成果,是需要公开发表过的。

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有公开发表过才能得到世界及同行的确认,才能体现出这项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

按照这个规则来看,陈仲策在世这自然是没有问题。

而且,陈仲策所拥有的这些研究的成果,其实已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毕竟,华国建造的那么多的聚变发电站,最近远远不断产生的电能总归不是造假。

再者,最近不光是华国将陈仲策称之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之父,其他的很多国家或者科研组织也开始捏着鼻子认可陈仲策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之父的说法。

很多国家,特别是以大寒冥国为首的一帮团体,原本是打算快速攻关相关的技术,从而抢占先机,给陈仲策造一个剽窃技术的黑谣,可是他们发现这个技术通关的难度属实是有点太大了。

只能承认陈仲策的地位。

陈仲策的国际地位已经得到了认可,这倒不是让诺奖评议委员会发愁的事情。

真正让他们发愁的是这个不成文的规定,规定所有的成果必须是公开发表的,这样才能予以确认,万一造假怎么办?

这就有了一个非常尴尬的矛盾。

一方面整个世界都开始认可陈仲策在可控核聚变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可是陈仲策至今一篇论文都没有发表过,更何况是公开出版了,这可怎么办?

整个诺奖评议委员会一时间陷入了焦灼的情绪当众。

不光明面上的这些问题,最近这段时间,诺奖评议委员会的不少成员都收到了来自不少国家的明里暗里的暗示,或是许诺,或是直接重金,要求评议委员会一定要找机会找借口死卡着成果公开这一点。

评议委员会众人也都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并且在各自的领域内也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他们自然不是傻子。

他们能看得出来,这些国家或者组织的目的自然不是为了维护奖项的公平,而是想要借着这样的一个机会给陈仲策乃至于华国施压,想要让陈仲策乃至于华国把相关的技术给吐出来。

毕竟,诺奖对于学术界来说,可是每个科研人做梦都想获得的东西啊。

这是对于研究者来说,极高的褒扬!

诺奖评议委员会在各种力量的交织和涌动之下,在评奖的良心和操守之下,艰难地进行着决策。

一时间,大家都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局势陷入了焦灼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