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甚至皇榜上还说,要是家里没有条件或者嫌麻烦,也没有关系。朝廷已经派人专门去生豆芽了,不日,就会投放到菜市场,价格也很低廉。

这听完皇榜内容,百姓们奔走相告,都是十分欢喜。

这就意味着,年前,他们就能吃到反季节的蔬菜了!

“朝廷真好!”老百姓们感慨。

其他人也跟着附和:“是啊,陛下真好,陛下真英明!”

还有书生说:“太子殿下是真的贤德,据说这生豆芽是太子殿下提出的,太子殿下这般为我们老百姓着想,真是个英明的储君啊!”

还有人知道的更多:“我听说啊,这豆芽菜原本是菱记火锅店先有的,后来太子殿下偶然见之,十分惊艳。又联想到我等百姓,亲去菱记火锅店花重金买下了此方子,免费传授给我们老百姓。”

站在他旁边的另一个书生,也踊跃发言:“兄台,你知道还是不够多,听说那菱记火锅店的小老板居然分文未取,免费将那独家的方子分享出来,说是就当是他们家做的一件善事。这菱记的老板,也是个大善人啊!”

“是啊,这独家的法子,向来就没有人家舍得分享出来。这菱记的老板可真是“吾辈楷模”!”

另外一个菱记火锅店的熟客,倒是笑了:“恐怕你们还不知道,这菱记的老板有多大的年纪吧?”

离他不远处的一个书生说:“多大年纪?难道才十七八岁?那更是吾辈楷模了,小小年纪,就有这般心胸!”

那熟客微微一笑,多少有点神秘,还带着几分自己知道的多的骄傲感,当即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说道:“非也,非也。那菱记火锅店的老板,没有十七八岁,甚至连十岁都没有!”

“什么?!”

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外如是。

可是许多人一副完全不相信的样子:“兄台,你莫不是在胡说?”

一个白面书生说:“是啊,那菱记火锅店我也去过,店里生意那真是客似云来,异常火爆啊。我们上次去,不了解情况,也没有提前预约,去的时候还是饭点,在外面等了将近一个时辰才有桌位。”

那白面书生,越说越觉得刚刚那个人说的荒谬,“就凭菱记火锅店有如此好的生意,就不可能是一位年轻的公子独自经营出来的,后面肯定有家族长辈在掌着舵。你说菱记老板还未满十岁,那更是无稽之谈!”

倒是那个熟客,即使面对很多人的反对,也面不改色。他甚至还能有心思想:难道这就是掌握了别人没有掌握的真相,所带来的隐秘感吗?好爽,怎么办!

他咳了两下,清了清嗓子,说了最后一段话:“我说的没有半句虚言,而且菱记的老板,不但未满十岁,还是个姑娘,是真正的女中豪杰,天纵奇才!

你们要是不相信,可以自己去菱记火锅店吃饭。当然要记得,菱记火锅店生意十分火爆,不预约的话,要在外面等很久才有位子哦~”

说完,那熟客就挥了挥袖子,扬长而去了,并不在乎在他身后炸了锅的人群。

下的那些人,完全不相信他说的话,并且好奇心作祟,一定要去菱记火锅店求证。

后来真的被掌柜告知,老板的确是个八岁的小姑娘的时候,他们凌乱的样子,正好被那位熟客看了个正着。

此后一段时间,这件趣事在京城书生圈子里,流传很久,都是后话了。

……

杜幼菱原本以为,生豆芽的法子已经公布出去,店里点豆芽菜的人,肯定会锐减。

没想到,很多来店里吃饭的客人,点豆芽菜居然都变成了两盘两盘的点,甚至还有点三盘五盘的。

彻底震惊了杜幼菱。

后来还是杜幼菱找来掌柜问,掌柜的说:

“客人们都知道这生豆芽是我们店里独家的方子,如今老板你大公无私奉献出来,为国为民,是做了天字一号的大善事。这冬日里,稀少的菜式一下子多了两道!一道绿豆芽,一道黄豆芽。

不说其他的,这个年都过的多姿多彩一些。客人都很感念老板您的善举,所以他们说都想回报一二。”

杜幼菱没想到,店里豆芽菜的销量不降反升,原来是这个原因。

一时间,也是十分感动。

菱记火锅店的生意,又迎来了更大的火爆。以至于人手突然变得不够用了。

杜幼菱犹豫是找工人,还是直接买更靠谱的仆人。

最后在二哥的建议下,决定还是买仆人。手里攥着身契,买来的仆人也不会动其他的心思。

最大可能地杜绝了火锅店秘方泄露的可能。

杜幼菱也不是不知道,菱记火锅店的爆火,让几家大富商都眼红,盯上他们菱记了。

只是如今她刚在太子面下挂了号,那些人投鼠忌器,也不敢乱来。

但是自己店里的人手,一定要用最安全的人。

于是杜幼菱让三哥陪着她去,又去牙行买了三十个下人。

只是这三十个下人被买回来,并没有直接进菱记火锅店,而是进了杜氏酒楼。

杜氏酒楼已经十分完善,杜永丰还培养了大大小小好几个管事,这些新买来的小厮,放到杜氏酒楼一是方便培训,二是也方便前期监督观察,确认都是没有其他心思的人,接下来也可以放心地用。

这些小厮,充当了杜氏酒楼的人手,杜老二又将杜氏酒楼的熟手,调到了菱记火锅店。

而且三哥杜永丰还给妹妹送了两个管事。可以一个专门管一楼大厅,一个专门管二楼雅间。

菱记火锅店原本的管事,就管些大事。这样小妹也能更轻松一些。

杜幼菱知道三哥为她着想,心里也十分感动。

……

腊月中旬眼看着都快过完了,人们置办年货也多了两分紧迫。

热火朝天的,家里缺的很多东西都要买。一家老小的新衣裳,过年是一定要穿的。

吃的喝的,也都买。一年到头,亏什么,也不能亏了过年这几天。

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一顿肉,年夜饭一定要包饺子,还有花生、瓜子、蜜饯,小孩的零嘴。

一年到头,过年这几天,是一定给买的,过年也是小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

家家户户热热闹闹,其中杜家更是热闹。

甚至还有一件天大的好事,降临到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