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杜幼菱闻言,第一个反应过来,先给三嫂韩玥道了喜:

“先给三嫂和三哥道喜了,等我这小侄子或者小侄女出来,我一定准备着好礼物送上!”

坐在上首的李月娘,骤然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直呼:“好啊好啊,老天爷保佑,我们家又添丁进喜了!”。说着拉住韩玥的手,好一番亲热。

可真是高兴坏了。

只是其他两个妯娌,面上有一点不自然的神色。

他们怀孕的时候,可是察觉到喜脉,第一时间就在家里说了出来,怎么这老三家的,好像还特意等到三个月再说,是不放心谁。

这怀孕三个月之前,不往外说,说的是除了自家不要往外说,自家人还怎么瞒着。

说实话,其实韩玥真的没那个复杂的心思,她原本在家就被宠爱非常,一直过的都是无忧忧虑的生活,对于这有喜的事,她只有开心的份,别的都没想到。

倒是他的奶嬷嬷,世家大族之中的隐私见的多了,还按照以前的想法,凡事都要稳妥。所以才特意叮嘱韩玥,等三个月胎像稳固了再说。

这可不是,让其他两个妯娌给误会了。

只不过江清妍和唐子萱很快就将心里的那点不快给抛来了,毕竟人家只是小心自己的第一胎,也没对她们两家做什么,也没说什么,算了。

很快,两人脸上也都漾起笑意,跟着上前给韩玥道喜。

等晚上,家里人都回来,除了一早就知道的杜永丰,其他人都是惊喜,特别是杜老二,这个做祖父的。

一想到自家老三永丰也有孩子了,杜老二和自己媳妇相视一笑,那眼里都是心满意足啊。

好啊,三个儿子都已经成家,有孩子了。

菱儿的婚事,也是一直定好的。

还有两个儿子,等鸿羽和清安也成了亲、有了孩子,他们老两口就是彻底心满意足了。

等一大家子吃了晚饭,尽数散去。

正房之中,杜老二和李月娘坐在上首,一起用枣红色的木盆挨着泡脚。

杜老二握着李月娘的手,满脸都是笑意,眼角带着细纹,

杜老二如今也上了年纪,能看到孩子们都有了家室,能看到孙辈的一个个出生,这心里别提多熨帖了。和自家媳妇一起感慨:

“真好啊,这日子。”

李月娘也笑,“是啊,这日子越过越红火,家里除了耀哥儿、叶哥儿,雯姐儿,如今又要有一个孙辈了!”

“是啊,以后等鸿羽和清安也成了亲,家里会越来越热闹,人定会越来越兴旺。”

杜老二突然想,加上三儿媳肚子里的这一个,自己就要有四个孙儿,自己还是陛下亲封的伯爷,总是出门被人喊杜老二也不好。

于是杜老二就将自己心里的想法给自己媳妇说了:“媳妇啊,你说我要不要给自己取个大名啊。你看啊,现在孙子孙女越多了 ,不然等我回头给孙子启蒙的时候,孙子问我叫什么,我告诉他们祖父的名字叫杜老二,这也不好听吧,多没面子啊。”

再说了,我出门去,也是个伯爷,不说什么,总不能给咱女儿、儿子丢脸,所以还是要有个大名!”

李月娘一听这话,先是笑,“怎么一把年纪了,想起给自己起个文雅的名字了?”

说着李月娘又心疼起丈夫了,那一对亲生父母像是没有一样,从相公年幼时就对他不好,后来还将他推到刀剑无眼的战场上。

后来他们接了亲之后,那一对公公婆婆是什么样子,李月娘也是心知肚明的。

再说这名字,虽说自家相公和他大哥都是杜老大、杜老二这样叫着。

可是她却是知道,这杜老大其实是有大名的,还是偶尔听村里的长辈说的。

说是大伯哥那名字,可是特意去镇上找了书院里的先生,给了十文钱,特意取的,寓意可好了。

只是平日里,在村里,大家也都杜老大那般混叫着,其实人家是有正经大名的。

可怜他相公,是真的什么也没有!

父母好像就给了他一条命,就连名也都是混叫的,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了。

当时那一对公公婆婆将家里那么挣钱的产业,卖大酱的生意全权交给了大伯哥,不让自家相公碰一点儿,更是连做酱的手艺也都没教。

哪怕是给一个做酱的棚子,让相公自己做酱自己卖,相公手底下也能存着两个钱。

当年朝廷征兵的时候,就算是两个老人不愿意出钱,自家相公凭着自己的一身手艺,肯吃苦,也能剩些银子给自己交了代兵役的兵钱,也不用上战场,风里雨里刀子雨一般地拼。

虽说相公上战场机缘巧合救了小将军,回来拿了一笔丰厚的安家费,500两。

可是李月娘现在想想,也心疼着自家相公。

那刀剑无眼的战场上,有多少人去了就再没回来,也是他家相公命大,侥幸回来了,只是想不到这世间还有这般偏心的父母!

李月娘当年嫁进杜家之后,看着那一对公公婆婆恶毒的嘴脸,以及对自家相公做的事情,也和杜老二说过:

“会不会相公,你不是公公婆婆亲生的。”

还记得杜老二当时叹着气说:“等我懂事了之后,看着大哥被爹娘疼爱偏宠,又看看自己在家过的日子,也想过自己不是爹娘亲生的,也怨过。

也问过村里人,说我就是娘生下来的。再说了,他们就用一副怜悯可怜的神情看着我。我就问不下去了。

而且我们柳树村,一向土地肥沃,附近人家就没有听说过谁家会丢弃男孩的!”

李月娘夫妻俩曾经那般说了好多,最后也都放下了那个想法。

是呀,在乡下男丁是最重要的,没有谁家会把男丁丢了的。

男丁就意味着劳动力,只要长个五六岁就能给家里干活了。何况男丁还是传宗接代的,没有哪家父母会扔了一个十分健康的男孩的。

再说了,当时的柳树村没有灾难,家家户户都是能吃饱穿暖的,不至于丢了孩子。

所以夫妻俩琢磨来琢磨去也就认了,这就是一对偏心的父母能怎么办呢?

这心口长在身体里都不是长在正中间,总是偏在一旁的。这偏心自古以来就有,杜老二也早早的认命,觉得是他自己不得父母亲喜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