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周正民接着把李双雷叫到他办公室。

“上毛村种了多少天冬?”李双雷一进门,周正民就问。

“总共有七百来亩。”李双雷一边回答,一边找个位置坐了下来。

周正民点点头。

“我了解过,天冬的销路还是不错的,并且很适合上毛村种植,你这个想法很好。”周正民肯定了李双雷的工作,然后提出一些要求,抓好后续工作,及时掌握天冬生长情况,提前联系买家,确保群众利益等等。

“某些方面,如果需要镇里支持的话,可直接跟我说。”周正民这句话,等于开通绿色通道。

“谢谢周镇长--周书记的支持,我一定会尽力把事情做好,请周书记放心!”李双雷作出表态。

然后,周正民跟李双雷说了河元村“公司+农户”种植蔬菜的事情。

原来他一直把此事放在心上,并且已经有了进展,只不过前段时间没有放到明面上运作而已。

李双雷多少有点感到惊喜。

这样有眼光的领导,将来不断升迁是理所应当的!

自己能够遇到这样的好领导,也是幸事。

两个星期后。

“公司+农户”种植蔬菜的项目正式启动,工作人员进场,按照规模化种植的要求重新平整菜地,铺设灌溉管道等。

同时举办蔬菜种植培训班,培训对象是有意向跟公司合作的农户。

一些农户看到培训启事就笑了。

“咱们可是种了几十年菜的农民大叔、农民大婶,现在城里十指不沾泥的青年人居然要教咱们怎么种菜,这不是笑话吗?这跟小毛孩去教鲁班如何使斧头有什么两样?”

“就是,只怕他们连什么是蔬菜,什么是烟叶都傻傻分不清,还教我们种菜,太荒唐了!”

“说不定,他们还以为蔬菜是在篮子里长出来的呢。”

“知道菜篮子也算不错了,就怕是以为蔬菜是长在菜碟中的呢!”

“哈哈。”

一开始,参加培训的农户,只有稀稀拉拉三五个。

李双雷得知这个情况后,对公司的人说:“你们不能只发个蔬菜种植培训的启事,这样写的话,农户们会觉得他们才是师傅。”

“那怎么写?”

“要写成文案才行。”

“文案?什么是文案?”公司的人听不懂。这不奇怪,文案这个词是后来才热起来的。

李双雷略略想了一下,说:“比如这样写,你能种出成片成片的蔬菜,但你知道如何进一步提高产量吗?你想让自己的蔬菜卖到更远的城市、赚更多的钱吗?你知道城里人为什么吃无公害蔬菜吗?你知道什么是无公害蔬菜吗?你知道无公害蔬菜的种植有什么要求吗?如果你有意跟本公司合作,请来参加无公害蔬菜种植培训!”

原来这就是文案。

公司的人觉得挺有意思的,这样写确实比一般启事、通知来得简洁、明了,更容易打动人心。那就试试呗。

李双雷还提出,培训不能统一在村公所做,而是要分片开展,叫做送训上门。

因为有的村民离村公所比较远,来一趟不容易。

一部分本来抱着试听一下的村民。因为路远就会干脆不来了。

公司的人觉得这话也有道理,那就送训上门吧。

两招一出,果然不同凡响。

第一次,单是一个片来参加培训的农户,就有四十多户。大家都想听一听,上面写的无公害蔬菜,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还有,这个公司是不是真的能够让自己多赚点钱。

去第二片举办培训的时候,人数达到一百多户。有的农户表示,自己是参加了第一次培训之后,追过来的。

培训最终取得圆满成功,村民普遍表示,很有兴趣和公司合作。

实际上,他们也不算是真正的公司,就是两三个经济能人,合在一起做这个事情。

说成公司,是为了好听一点,有时候也比较方便。并不是为了忽悠谁。

由于周正民作了安排,李双雷这些天主要往河元村跑。

这个村的干部包括不少村民,都知道他在上毛村带动群众种了几百亩天冬的事,因而对他非常欢迎。

上毛村那帮水火不相容的村干,他能搞成一条心;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他都能让大家种上几百亩天冬,何况咱堂堂河元村!

李双雷正在河元村群众家里聊发展的时候,他的bb机响了。

一看是上毛村公所的电话,他马上赶到河元村公所,回复电话。

原来是有人到上毛村采访种植天冬的事。

支书徐兆初兴奋地说:“自从盘古开天辟地,咱上毛村都没有过记者来采访,我们都不知说点啥,你快点来吧!”

李双雷心暗喜:他们终于来了!

他自己就是写新闻稿的,却一直没写,就是要等记者或者说别人来写。自己写的话,只能单纯写村,别人来写,才能把自己摆进去。

他不怕出名。

不出名谁知道你,难道自己能提拔自己吗?

李双雷赶紧骑上单车,赶往村里。

不得不说,单车还是太慢了。有消息说,镇里马上就要出台方案,补贴干部职工购买摩托车。

不然的话,李双雷自己就要买了,毕竟兜里有了一万多块。

市报的记者和县委宣传部的笔杆子都到了上毛村里。

记者们跟李双雷想的一样,村里种上几百亩作物并不稀奇,稀奇的是,上毛村这样的地方居然种上了,而且种的还是中药。

更为稀奇的是,天冬这种中药,别的地方想种还不一定种得了。就像是为上毛村量身定做的。

“你作为上毛村的挂钩干部,是怎么想到种植天冬这个点子的?”记者问李双雷。

李双雷知道,在某种程度上,这种问答是一种套路。

所以他开口就说:“想到种植天冬这个点子,不是偶然的。大家都知道,上毛村条件比较差,环境恶劣,一直发展不起来。我是一名新干部,领导派我到上毛村工作,我毫无怨言。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到村里以后,我马上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资料书籍,请教农业专家,经过权衡对比,这才确定了种植天冬这个路子。”

意思是说,咱李双雷当干部,绝不是只会听从领导安排,叫做什么就做什么那种“机械化”干部,咱可是实干型、研究型加创新型的干部!

记者程序性地问道:“请问你下一步有没有什么打算?”

李双雷像是早有准备,几乎是不假思索地说:“有的,下一步准备在村里推行评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