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官场顺溜哥 > 第39章 被人惦记的项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徐兆初支书夸张的说辞,令周正民笑了。

“我只是一个乡镇干部,哪来什么重要讲话。今天可以说是我们整个上毛村的大喜日子,趁此机会,我也想跟乡亲们随便拉呱几句。大家已经看到了,我们上毛村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已经有了好的起色,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起色,我想大家已经知道,我就不多说了。”

说到这里,有人插了一句:“是因为李双雷的办法好!”

“没错,没错!”其他人纷纷附和。

周正民点点头,接着说:“的确是这样,是在双雷和村干部的带领下,才有了今天这样的好局面。我想要说的是,往后的日子,双雷也好,村干部也好,还会有其他的办法或者路子,带领我们走向更好的生活。这需要大家继续大力支持!”

周正民停了下来,向在场的人扫视一圈。

“肯定是大力支持!”

“绝对没有二话!”

“必须的!”

大家纷纷表态。

接着,周正民用手示意大家静下来。

“那就好。不过,这种支持,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意思,一是精神上的支持;二是人力,甚至是物力财力上的支持,有时候可能需要大家出点力,或者需要大家拿点什么东西,甚至多少出点钱;三是包容,很多方法或者路子都是摸索着去做去走,所以不能排除有时候摸索错了,路子走不通了,希望大家不要埋怨。毕竟我们都不是神仙。”

李双雷听出来了,周书记这番话,是在帮自己说的,特别是最后一点,是在帮自己留好退路,可谓用心良苦。

这应该是周书记今天来参加婚宴的主要目的。

虽然李双雷自信用不着这些退路,但仍然十分感动。

周正民说完后,大家纷纷议论起来,都是相互表态支持,互相提醒,互表决心。

因了周正民的讲话,这场婚宴,除了满满的喜庆,也让村民们有了新的期待,新的准备。

李双雷将那份建设水利基础设施的请示,拿去镇上的时候,留了一个心眼,把村委的公章也带上。

果然,镇里的分管领导看了之后,提出了意见。

“如果真的需要五十万元,那么请示上至少要写六十万,我的建议是写八十万元。”

一般情况,向上级伸手的时候,上面都会打个折扣,这几乎是个惯例。这一点李双雷也想过。

不过他觉得,既然是孙帅的意思,就不用那一套了吧。

周正民看了之后,说:“改成六十万吧,八十万有点离谱。”

一锤定音。

请示送上去不到半个月,也就是上毛村婚宴一个星期左右,这笔钱便批了下来。

简直是闪电速度,而且是整整六十万元!

所有人都感到非常惊讶,也出乎李双雷的意料。

有人感叹道:“如果当初写成八十万元,岂不是更好?”

李双雷并不这样想。

这样会透支的,钱透支了可以还,但有的东西透支了,永远也不能还上。

资金到位了,就要尽快开工。

这天早上,李双雷刚到镇政府,就碰见常务副镇长陈思浩。

“双雷,你过来一下。”陈思浩向李双雷招招手。

李双雷随即向他走过去。

“陈副,有什么指示?”

陈思浩笑了笑:“哪敢对你李双雷做指示啊,你可是大领导的红人呐。”

话锋一转,陈思浩接着说:“对了,上毛村那个水利项目,确定由谁来做了吗?”

李双雷摇摇头,说:“还没有,这个事情……”

话没说完,陈思浩便打断李双雷:“这样吧,我推荐一帮人帮你们做。”

帮你们做?

这话说得很有内涵。

李双雷一听就明白,这是陈思浩想要插手这个项目。

这可不行。

但李双雷也不好直接拒绝,于是说:“陈副,这个事我个人没有意见,但得跟周书记汇报一下。”

陈思浩想想,也只能这样,每逢大事,多向领导请示汇报,这是组织原则。

六十万元的项目,毫无疑问是件少见的大事。

“那好吧,等有时间,我让他们找个地方,一起去坐坐。”离开之前,陈思浩说了一句暗示极强的话。

他们,是指想做这个项目的人;坐坐,就是到酒店里撮一顿。

这还是次要的,关键是撮一顿之后,或者期间的内容,将会十分丰富。

李双雷听了,无言地笑笑。

心里想,这样的话,水利项目更加不能让“他们”去做了。

不然的话,好事就变成坏事。

李双雷十分清楚,钱的事情十分敏感,项目中的钱更加敏感。

自己绝对不能在这个项目上打主意,别人也不能。

将来日化厂赚到的钱,花都花不完。就算没有日化厂,自己也绝对不能打这个项目的主意。

这是一根高压线。

跟上次买天冬苗赚的差价完全不是一码事。

李双雷正要去找党委书记周正民,bb机响了起来。

原来是老班长梁万平。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两人热情寒暄。

“老班长,你来到义凉了吗?”李双雷惊喜地看到,梁万平call他的电话区号是本地的。

“我在浔州呢,退伍后跟别人来这里做工程,去年开始自己单干了,没想到这里正是你老家呢。”梁万平的笑声还是那么爽朗。

这是多么熟悉的笑声。

但是。

听到老班长说在做工程的时候,李双雷不由得心里咯噔了一下。

果不其然,聊了一会儿,梁万平便直奔主题。

“老战友,听说你们那里有个大项目,能不能让兄弟分一杯羹?”

战友之间,不分年龄都冠以老字,这是习惯。

梁万平是李双雷刚到中队时的班长,比李双雷早两年退伍。

在部队的时候,梁万平对李双雷很是照顾,有好事首先想到李双雷。作为班长,梁万平也从来不摆架子,和李双雷几乎无话不说。所以,现在梁万平直接开口,想在水利项目上分一杯羹,李双雷并不觉得唐突。

但是。

他不能答应。

“老班长,你应该也知道,我只是一个跑腿的,这样的大项目,哪里轮得到我说话?”

“兄弟谦虚了吧,听说那笔钱全部都是你找来的,而且那个项目就在你挂钩的村里,怎么可能说不上话?”

看来梁万平做足了功课。

他告诉李双雷,自己出来单干以后,一方面由于人脉不广,缺乏客户资源;另一方面由于刚立门户,还不能获得客户足够的信任,导致业务量少,“只能勉强度日”。

言外之意,明天有没有饭开,就等着李双雷手头这个水利项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