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捡弟弟们后,家里富裕了 > 第393章 去不去西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不出意外,宋初暖、时司和元肖考入同一所高中。时父又不出意外的电联了自己的老同学,把三个孩子安排进了一个班。这样高中三年除了吃饭睡觉,两个好孩子都能时时刻刻看着自家逆子成材了。

宋初阳也小学毕业了,带了他三年的班主任有一丝不舍,但又十分欣慰,这么多年的教学生涯,有这一个勤奋聪明又省心的学生,他能用他的事说以后不爱学习的孩子很多年了。到时候他就可以理直气壮叉腰骂人:不是不爱上学吗?那你就赶紧跳级啊,能少上好多年呢!有本事和人家宋初阳一样这么干啊,直接上四年级!没这本事就安分给我待教室里坐着听课!

宋初阳在小学待满三年,三年都在准备着下一次跳级。他除了每天被迫的晨跑,其他时间都在准备着,从一开始的宋初暖式教学,到他自己摸索自学,然后让江婉晚上给姐弟俩讲高中的内容。他疯狂利用时间,试图用最快的速度完成这辈子所有要上的学。

当毕业季的暑假到来,宋霁川的信再一次询问宋初暖去不去西北过暑假的时候,宋初暖问宋初阳:“阳阳,川川邀请我们去西北玩,你想不想去?”

宋初阳听到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想到三年前被宋霁川坑得提前上学、失去快乐童年的事了。现在就感觉有个报仇的机会在眼前了,想他姐是吧,他偏不让他如愿!

正好他们现在在武馆,哈哈他们在村里,不然哈哈要去的话,还给他造成阻力。

“姐姐,我不想去,我还要准备跳级的。初一开学,我就准备跳去初三。高中知识也更难了,姐姐不和我一起学习吗?大家一起努力考同一个大学,不是更好?不是还能见面一起玩?而且时司哥哥一离开姐姐的视线就偷懒,姐姐去西北时间长,时司哥哥和脱缰的野马还有什么区别,到时候他的成绩差,姐姐做老大的,带出去都丢脸。”

时司和元肖正巧被宋国强通知休息,他俩立刻就走了过来。时司一把箍住宋初阳的脖子,“你小子说我什么坏话呢?什么我给老大丢脸?”

宋初阳:“姐你看,时司哥哥还欺负小孩。子不教,老大过,时叔叔都把儿子交给你管了,姐姐去西北玩,这不是放任他吗?”

“嗯,有点道理。”宋初暖感觉这个理由有点成立。

元肖听宋初阳说的话,问道:“暖暖,你要去西北玩?一个人去吗?”

宋初阳:“姐姐去的话,还要带哈哈他们,还有我。我不想去,我得学习,准备跳级。西北有一个住在我家三四年的哥哥,当时我姐姐和哈哈在人贩子手里救的。暑假了,他邀请我们去西北玩。”

宋初暖点点头,“是的,但是我去了西北,时司就没人看着了。时间长了,小肖你也看不住。”

元肖:“去很长时间?”

“去的话,肯定待在那的时间长。不然来回折腾,不划算。”

时司一听,还有这好事儿!老大不在,他不就能轻松偷懒了,小声鼓动道:“老大,你去玩吧,难得有假期。人家都写信邀请你了,你不去是不是不好?!”

下一秒就得到了宋初暖一个白眼,“把你的表情收一收,哈哈都比你矜持。”

宋初阳接着下猛药,说道:“还有就是,我跳级,到时候要是我俩一起高三了,姐姐会不会感觉有压力?反正已经三年没见了,也不差三年吧。大学再见不是很好?姐姐去西北总不能和小时候一样玩吧,还是要花时间学习的,不如在家学,有氛围,妈妈也可以教。”

“有道理,我再想想。”宋初暖说着回了二楼房间。

元肖看着她走远,问宋初阳:“你不想你姐去西北?为什么?”

宋初阳:“知道我为什么现在小学毕业了么?就是因为去了西北,被那个人坑了。说是为了我好,让我早点学习学习,其实我就是那个借口。偏偏我姐觉得他说的对。所以我的童年提前结束了。我只能抓紧时间跳级,争取少上几年学。现在他想让我姐去西北玩,谁知道他有没憋好屁!他是不坑我姐,但是他坑我贼溜。”

时司听得哈哈大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你还有被坑的时候!那个人也太厉害了,有机会我一定要向他学习学习!不对,你被坑了,你就来坑我是吧?!害我边蹲马步边背书!!”时司得出这个结论,多少有点咬牙切齿。

宋初阳不以为意:“怎么了?还不是你菜。再说我只是提议,最终决定是我姐说的,有本事你去反抗啊。”

6,颇得真传。元肖只得结论,对他俩的纠纷见怪不怪。“那阳阳你觉得你的理由能有几分可能让你姐留下?”

宋初阳:“那我怎么知道?这都是我姐一念之间的事。我只是提了点意见。说了说去玩的优缺点。只要哈哈他们不知道这个事,不去西北的可能性就更大些吧。”

时司打鸡血似的站起来,“我去给哈哈通通气。”

宋初阳不紧不慢的说道,给时司泼冷水:“你知道我家在哪个村子?哪个位置?你别想了。”

时司停下脚步,宋初阳大声朝二楼宋初暖房间的窗户喊道:“姐姐!时司哥哥看你不在想偷跑,他书还没背完呢!”

宋初暖立刻打开窗户,“时司,背书,等爸爸训练完休息,我就验收成果。”

一个念头就此形成,都不用去询问哈哈他们的意见了,宋初暖提笔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