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建安十三年冬,孔明于赤壁破曹操二十万大军。

建安十四年春,征荆南平四郡;夏初,刘琦病死,刘备继任荆州牧。

建安十五年,伐士燮夺交州,孙策平合肥。

建安十八年,三路大军伐蜀。

建安二十一年,刘璋投降,刘备再任益州牧,同年领兵伐张鲁。

建安二十四年,汉中之战大获全胜,两川统一。

同年,关羽,文聘领兵攻襄阳,擒于禁,败曹仁,威震华夏。

汉中,襄阳遂平,北伐两路畅通无阻。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篡汉自立。

同年刘备称帝,改元章武,并且下颁诏令,兵出两路,起兵伐魏。

章武三年,夺许昌,长安,刘备还都故地,同年十二月,昭烈帝病亡,其子刘禅继位,改元建兴。

建兴四年,曹丕病卒,孔明再次领兵代魏。

建兴七年,攻破邺城,北伐成功,同年孙策病卒。

建兴十年,三路伐吴,天下一统,乱世逐平。

同年,刘禅改元中兴,大赫天下。

…………

中兴二年,吴郡。

“所以赤壁之战是先生此生最骄傲的战役吗?”于吉抿了一口香茗,望着已经到了知天命年纪的孔明。

只见此时也孔明已然头发间有了些许的花白,脸上的皱纹似是在倾诉着岁月的无情,但眉宇间仍是那般英武风流,身姿也是那般高峻挺拔。

今年是中兴二年,天下也已经统一了两年了,孔明也已经五十有一了。

“于道长,并不是,不过赤壁确实是先帝整个人生的转折点,没有赤壁之战的胜利,就不可能有这三造大汉的壮举!”

“私以为在下生平最骄傲的战役是邺城围攻战,那一年曹魏君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绝对的绝望!”孔明抿了一口茶缓缓笑道。

“那先生,赤壁之战中曹操真的是你故意放走的吗?”于吉继续问道。

这个问题困扰了世人许久,有些人说曹操之所以能在赤壁大败后全身而退,全都是孔明故意为之!

“并不是!”

孔明晃了晃茶杯,摇着头继续说道:“确实是实力不够,但当然了如果当时分给子龙两千人马大概率是可以活捉曹操的,可当时周瑜有三万人马驻扎在樊口,一旦分兵后果真不好讲!”

“大家赌不起,再加上就算活捉了曹操于整个天下局势也是卷不起什么多大的风浪的,反而会引起曹家的反扑,到时候真的可能会成为江东的附庸!”

“权衡利弊之后,放曹操走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那先生,公瑾真的是病死的吗?”于吉又问道。

“是的,孙策没有负过他,周瑜真的是病死的,不过是带着满满的遗憾闭上地眼睛!”孔明叹道。

仔细想想,一个这么心高气傲的有学之士,一朝之间被削去兵权,赋闲在家,怕是很快就会受不了打击郁郁而终吧!

“先生,你十载灭魏,三载吞吴,还了天下百姓一片太平盛世,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先生,你真乃神仙下凡啊!”

说罢,只见于吉直接起手对着孔明拜道。

孔明见状只是笑了笑,他没有多言,只是继续抿了一口茶,然后脑海中陷入了一阵思考:

为什么北伐可以成功?

是三省六部制对九品中正制的绝对碾压?

还是黑火药,攻城车,明光铠等等这些新型战争武器对于旧式武器的绝对横扫?

亦或是杂交水稻,曲辕犁,筒车等等后世农具带来的生产力飞速提升?

更或是带来文化空前繁荣的冶铁术,造纸术,印刷术,造船术……

不,这些都只是外因!

老百姓的鼎力支持才是能够一统天下的根本原因!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这是昭烈帝,是当今圣上,还有无数个战死沙场的将士们共同的功劳!”

“当然了,这更是我大汉千千万万个百姓共同努力的结果,没有他们的相助,统一只会是一场梦!”

说罢,只见孔明仰天长叹了一口气,而后又是抿了一口茶。

于吉闻言点了点头,而后重新坐回原位与孔明畅谈了起来。

“先生,此生有没有遗憾之事?”

“有啊!”

孔明怅然若失地点了点头,而后缓缓叹道:“即使我拼尽全力,可终究是没有跑赢时间啊!”

“昭烈皇帝死在了攻克长安后的冬天,一年后云长,翼德,汉升等等将军都随先帝而去了!”

“先帝和诸位将军都没有看到大汉的再一次统一,如果他们能活到今天,该有多好啊!”

“而且统一的那几年,也干了些违心的事情,现在想来既是无奈也是必然啊!”

孔明说着,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他想起了二十年前在新野“创业”的日子,虽然那时候很苦很累,但不像现在一样惆怅迷惘。

虽有万千言语,可也无人诉说!

人寿天定,岁月真的是不会饶人啊!

自己紧赶慢赶,费尽心为,却还是用了两代人的时间。

这或许就是天意吧!

听到这,于吉沉默了,他原以为孔明会说弃官归隐的无奈,没想到这位大汉丞相会说出这番话来。

这人,到底要的是什么?

“先生,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天下太平!”

“那先生,你就不后悔弃官归隐,弃……”

“不后悔!”

不等于吉说完,孔明斩钉截铁地回复道。

“我什么事情都经历过了,还贪恋那分权力富贵干什么?”

“有些人,生来就是自由的!”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孔明都没有怀疑过自己做过的决定,更谈不上什么悔恨,什么意难平了!

…………

孔明没有再留在吴郡,他还要继续游历前几十年走过的路。

隆中,新野,江夏,南郡,吴郡,交州……

望着来时的路,他的心中充满了感慨:天下太平,百姓丰衣足食,我终于是做到了!

旅游最后一站去的是徐州老家,此时弟弟诸葛均也早已带着家人在这安居乐业了,他没有去惊扰弟弟一家,只是在远处静静地看着这一家人。

人生,或许亦是如此!

…………

中兴三年,预感大限将至的孔明再一次返回了长安,而此时早已亲政的刘禅听闻消息也是带着城内百姓以及文武百官前来迎接自己的相父。

“丞相千古!”

“丞相千古!”

…………

城内人山人海,坐在马车上的孔明听到百姓们的呐喊声,也是拄着拐杖在下人的搀扶下走下马车,向着众人挥手喊道:“大汉万年!”

声音虽有些苍老单调,但旁人听着却是如此铿锵有力!

城内百姓一听,纷纷跪拜道:“大汉万年!”

“大汉万年!”

“大汉万年!”

…………

这一次孔明没有待许久,他最后一次给刘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后就选择离开了长安。

本来刘禅想留下孔明的,不过却被他拒绝道:“陛下,老臣不走,你这皇位坐的可不会安稳!”

刘禅哑然,最后只得亲送自己的相父离开长安城。

当然了,也没人知道孔明与刘禅讲了些什么,只知道至此之后皇帝更加勤勉,更加亲民。

“但愿这江山可以再多稳固个几百年吧!”

孔明叹了一口气,他知道封建王朝的最终宿命就是灭亡,可他不忍心看着几代人打下来的基业毁于一旦,因此他做了最后的一点努力。

“希望阿斗不会望我失望吧!”

虽然刘禅确实能力不太够,但总归当个守成之君还是可以的。

“师父,我们来送你回川!”

正当孔明思考间,身后传来了一阵熟悉的声音。

孔明回头一看,发现来了四匹马,马背上依次是邓艾,马谡,姜维以及钟会。

“好啊!”

…………

中兴四年,成都,十二月冬。

孔明喘着最后一口气,继续跟自己的幼子诉说着最后的遗言:“思远啊,为父陪不了你了!”

“不,父相,你一定会好的!”诸葛瞻流着眼泪哭泣道。

“好孩子,别哭,人固有一死的,父亲把自己要做的事情都干完了,唯一的遗憾就是不能再看着你长大了!”孔明轻轻地擦去儿子眼上的泪水,他现在劳累至极,颇有一种油尽灯枯之感。

“父相!”诸葛瞻抚摸着孔明的手放声大哭道。

“思远,接下来为父说的话,你可一定要记住了!”

突然,孔明似是来了精神,只见他在下人的搀扶下艰难地坐了起来。

诸葛瞻见状,忙上前服侍道:“父亲你说,孩儿一定谨记于心!”

“思远,吾儿,你谨记此生切勿踏入朝堂,后世子孙也不可如此!”

“蜀中草堂有几十亩良田,百余亩桑麻,你们以后就靠这个生活,切勿收受任何人金银财宝!”

“后世子孙如有违之,死后不可入祖坟!”孔明满脸严肃地说道。

“是,父相,孩儿谨记!”诸葛瞻重重地点头道。

孔明满意地点了点头,而后继续说道:“思远啊,别怪为父,这是最好的结果了!”

“我这一脉,自我之后就不要再踏足官场了,否则轻则惹火上身,重则全族不保!”

“是,父相,孩儿明白!”

“我这一生,可能没干过什么大事,但却也没有留下什么憾事,我也对得起先帝的三顾之恩,或许这就是命运最好的安排吧!”

“来时空空,去时匆匆,这便是命也!”

“思远啊,好好陪着你母亲,别让她这么早下来陪我!”

“为父……对不起她啊!”

恍惚间,他的眼中似是浮现出了诗馆,桃园,竹屋,古琴,隆中……

言讫,孔明慢慢地闭上了自己的眼睛,抚摸着儿子的手也慢慢地落了下来,泪水也慢慢从他眼角滑落下来。

“父相!”

“丞相!”

…………

公元234年,汉大丞相,武乡侯,领益州牧,仙逝于成都草堂。

pS: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