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煌煌帝国之大秦 > 第103章 岁末大朝3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都说从来没有见过面的人、没有交集的人、是没有直接的恩怨的,但是众臣们分明已经开始憎恨起这个张禄了!就在这一来一走之间,众臣只是斜瞟了一下张禄的眼神,就好像他们的功名利禄、妻子财产,就被其冒着寒气的目光给冻结了... ...

魏冉仔细的端详了一下这个突然来客,全然是没有一点印象的。他自认为对秦廷的举人用人执掌于心,但是今天的例外真的是太多了!先有王宫卫士郎中的大批调入,后有这个所谓客卿的突然上朝,自己都是浑然不知的!不知道这样的事情还有多少,想来以往真是小瞧这个秦王外甥了。突然间,有一种不祥的预感阵阵袭来。

“臣张禄拜见王上,启禀王上,下臣有事启奏。”张禄直奔主题、干净利落,虽然是第一次上秦国的庙堂,张禄也不来个自我介绍。

“先生请讲。”嬴稷挥手做虚扶状。

张禄起身说道:“臣闻先前齐湣王向南攻打楚国,杀楚军、斩楚将,开辟了千里之遥的领土,其国力气势不可谓不强,兵锋不可谓不利,可是最后连尺寸大小的土地也没得到,难道是不想得到土地吗?那是形势迫使它不可能占有啊!各诸侯国看到齐国独吞如此大的一块肥肉,没有不流口水的,便一起发兵进攻齐国,结果大败齐国。由此可见齐国大败的原因,就是因为它耗尽兵力攻打远方的楚国,反而使韩、魏两国从中获得厚利。这就叫做把兵器借给强盗,把粮食送给窃贼啊!”

张禄看着满朝大臣被自己说的若有所思,一时间难以组织起言语反驳,乘势接着说道:“秦国以雄踞天下的国力,所向无敌的甲士,而近十年间寸土之地未得,何也?国策之大谬也!”

“好你个客卿张禄,竟敢质疑大秦国政大策......满嘴胡言,真是吃了豹子胆了......听不下去了,我要上去劈了他 ... ...”众大臣一听这话,顿时炸开了锅,整个大秦的庙堂就像市井之地一样嘈杂起来。

“肃静!肃静!都要干什么,我大秦的庙堂,就连一句话也受用不了吗?都一个个疯了不成!”嬴稷大声斥责道。接着,他整理衣袍,起身行了一个标准的站拜之礼,后恭敬说道:“既如此,我大秦当以何策治国,请先生教我。”

看到秦王如此情形,魏冉气得胡子一翘一翘的,也说不了话,其他臣子更是双唇紧咬,没有了一点气息。

张禄还礼,接着说道:“臣献上‘远交近攻、步步蚕食’之策。具体施行就是:盟地域偏远的齐楚燕三国,攻取近邻韩赵魏。观当今天下之势,虽然是我大秦一家独强,但是仍然有国力不容小觑的赵、齐、楚三国,秦国尚无独自鏖战列国的实力。王上不如结交远邦而攻伐近国,楚国强大您就亲近赵国,赵国强大您就亲近楚国,楚国、赵国都亲附您,齐国必然恐惧了。齐国恐惧,必定低声下气拿出丰厚财礼来奉事秦国。齐国亲附了秦国,那么韩、魏两国便乘势可以收服了。韩、魏两国,地处中原是天下的中心部位,收服两国是掌控天下的关键,逐年攻取之,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土地不分大小,不管是教化亦或武化,反正是尽皆秦土就好。过去中山国领土有方圆五百里,赵国独自把它吞并了,功业建成,名声高杨,利益到手,天下没有谁能侵害它,尽皆是近攻土地接壤之国的缘故。如今秦国放弃近国而攻打远邦,导致阏与之战和刚、寿之战的惨败,不是很荒谬吗。”

“先生所言如醍醐灌顶,寡人茅塞顿开,瑾受教!”嬴稷从形式上,肯定了张禄的施政策略。

“张禄之策,武安君以为如何?”嬴稷深知白起爱兵如子,眼见张禄说到两次秦军惨败之时,白起都满脸显现了愤慨之色,于是判断或许时机已然来临,就钦点白起说话,把他强行拉入论战的漩涡里。

白起内心实不想夹在秦王和魏冉中间为难,一个是他需要用一生来效忠的君王,一个是对他有着知遇之恩的贵人,他们为什么就不能和平相处呢?!其实白起明白,自古权臣与明君怎能长期共存呢?只不过自己一直是在回避这个事情而已。眼看已避无可避,白起牙关一咬把心一横,心中已有了筹算——既然偏向哪边都不合适,那就以公心正理为准绳,最重要对秦国要好,在这个底线上,尽力保魏冉周全就是了。

“启禀王上,老臣觉得,客卿之言高瞻远瞩、鞭辟入里、字字千金,点出了大秦国策之弊端,可谓针针见血,一扫臣心中多年块垒,为我大秦将来之征战指明了方向!客卿真乃国仕大才,王上当重用之。”白起虽然没有直说魏冉的不是,但是已经明着支持张禄的主张,朝中情势为之一转。

听到白起如此说话,魏冉此刻心中早已凉透,他最初料想自己与白起多年的情谊,起码他不会对付自己。现在看来,这王宫卫士郎中的调动,说不定也有白起的份了!要真是这样,那蓝田大营的大秦铁军这会紧急调防,或者兵临城下也就说不定了。

魏冉迅速在心中分析着形势:嬴市的城防军还在自己人手里,嬴悝、芈戎的宫廷卫士和郎中军,大半还是效忠于自己的,还有自己的姐姐宣太后,关键时刻她一定会说话的。

毕竟是见惯了腥风血雨的能臣干将,魏冉很快就回过了神,看来今天的朝会是为自己专门准备的了,如果是把国政失策和兵败事宜都算到自己的头上,或许还会有其他莫须有的罪名,依据秦法,自己当必死无疑,事已至此,大丈夫当死在战场上,魏冉决定做最后一搏!

于是说道:“老夫算是听明白了,今天表面上是议论国策,其实都是针对老夫的,看来是不定我的罪就不会善罢!老夫领政大秦数十载,其赫赫政绩战功自不必说,想来倒是招了王上的不快了!他们说老夫结党营私,与郎中令嬴市、卫尉芈戎、中尉嬴悝合为四贵,权势赫赫,鱼肉秦国,有什么真凭实据?王上听信谗言轻易责难老夫,难道就不怕朝野动荡不安,危及社稷吗?!”魏冉孤注一掷,用威胁的口吻和嬴稷摊牌了。

最后的时刻,也是最危险的时刻到了,能不能成功罢免魏冉,然后大权在握,还是被其彻底架空,就在此刻了。

按照秦王事先和张禄商量好的对策,魏冉树大根深,只有奇袭方可取胜:

一者由秦王用虎符或密诏,调他在军中的亲信,便衣秘密潜入咸阳,再以王宫安全为由充实到宫廷卫士郎中序列,以便在宫中策应。

二者由张禄说服白起调兵咸阳。白起与魏冉情谊笃厚,实拿不准他会以大局为重带兵勤王,还是假借勤王之名助魏冉逼宫。所以稳妥起见,由张禄拿虎符找白起调兵咸阳城下,并把时间选在魏冉刚刚还朝之际,还来不及和各方接触之时,就马上朝会。这样做,一边在朝中安排问责魏冉,一边让白起大军同时驻扎咸阳城外,让二人在不知道对方想法意图的时候彼此牵制,再设法挑起魏冉和白起的嫌隙,或许大事可成。

王廷此刻气氛已然凝固,王权相权之争即将短兵相接,就在这各方势力已磨刀霍霍,刀枪出鞘之声已几近可闻的当口,宣太后来了。不得不说,专政几十年,中国历史上的这位首任太后——不是白当的!就此恰到命门的关键时刻,她就掐的非常之精准。她是王上的生母,相国的姐姐,就算是已经下野退位了,两方人马还是都得买她的面子。

“臣等恭迎太后......儿臣恭迎母后......”秦王嬴稷赶紧示意近侍,在他的王座跟前安放了一套坐席。即时,一切剑拔弩张统统暂停,且看宣太后如何分解。

宣太后笑容可掬,从容走上王座台,缓缓坐下。然后,她微笑着示意秦王安坐,各位臣工归位,方才从容说道:“武安君,各位臣工,吾弟魏冉、芈戎,吾儿嬴市、嬴悝,本宫近来深居内宫,好久不见诸位,大家可好?”

“好... ...都好... ...”

“臣等都好,太后可好啊……”

“望太后保重身体,太后万年……”

“太后啊…老臣们想您啊... ...好久不见,您身体可好啊... ...”

… …

毕竟是相处了几十载的一班臣子了,更何况宣太后在位的时候,英明神武,巾帼不让须眉,在带领众人为秦国的日益强盛而奋斗时,居功至伟。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为他们捞到了不少的战功,不管是官职还是爵位,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所以,这班臣僚,从心底里是爱戴和敬服这个女人的,不光因为她尊贵显赫的身份地位!

此次相见,是宣太后自从辞去封号,深居后宫以来的首次,众人顿时自然颇感亲切。

“好... ...好... ...我的身体还算硬朗。看到你们身体不错,还能为了我们的大秦效力,我心里很高兴啊!”宣太后接着说道:“这个,人一老啊,事业功名之心就淡了。回想起这些年来的峥嵘岁月,那些曾经和我秦国为敌的、为友的,或者是时友时敌的老人们,活着的、死了的,真的是感慨万千啊!在那个时候,斗的是死去活来,有你没我,有我没他的,现在想想都是过眼云烟。其实人在走的时候,什么也带不走,能留下的,也唯有为秦国的强大,而作出的微末功绩,以及造福百姓之中,所传扬的美名了。如果一个人留下的不是这些,反而留下了千世万世的骂名,那就没有一点意思了,一个人的一生也就基本上——毫无光彩之处!”

话说至此,宣太后看着众臣,都在她的言语之下颇有所思的样子,知道方才朝堂之上浓郁的战火狼烟味,已经被她的话语冲淡了不少,于是继续说道:

“我隐退之后的这些日子里,没有了政事的纷扰,倒是有时间想很多的事。大秦以往的国策,重点放在了盟三晋之地,特别是韩国和魏国,而攻伐其他诸国,也就是近交远攻。而之所以这样,有当时的现实考虑:那个时候的秦国实力还不够强大,想着只要是家门口不闹腾,就可以腾出手来,消消停停的收拾其他国家,其实这还是春秋时代的争霸思想。”话说至此,宣太后看向白起说道:“武安君以为老婆子的说法有道理否?”

“太后所言句句在理,我大秦的确是出力多、占利少了。”

“好,既然大秦军神都觉得我说得对,那我就接着再唠叨唠叨。”宣太后接着说道:“按照这个思路往下走,细细回想这么多年来秦与六国的战争,最终使秦国得利,得以真正侵占土地,秦化民众的,都是在与接壤国家的战争中得到的:包括早先占领的魏国河东河西,楚国北方的大片土地,还有韩国的一些城池。燕国因距离太远,所以没有。赵国的前次打输了,也没有。不过就是赢了,怕也只有弃城撤军,因为增兵和囤积粮草皆路途遥远;而且是要跨境韩国,消耗太大将难以持久,也太冒险,一旦韩赵等合纵攻来,后果将不堪设想。再说齐国,我们虽然一力促成了五国伐齐之盟,但由于地理太远的缘故,只能参与,却无法主导,最后只能是实力最为弱小的燕国主持伐齐一事。虽然在强齐被干倒之后,我们达成了抑制齐国崛起为超强的目的,但最后真正捞到大好处的,倒是一直闷在国内变法改革,厉兵秣马,稳扎稳打的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