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带着骑砍征战诸天 > 第299章 移民实边,羊毛党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9章 移民实边,羊毛党人

第297章 移民实边,羊毛党人

明廷的饥民不断流入陕西,这种现象让岳云飞痛并快乐着。痛的是每进入陕西一个人,那就多了一张吃饭的嘴。

如今小冰河时期已经进入了高频爆发期,这天寒地冻的鬼天气使得部分河流都完全冻住了。

更为糟糕的是,气温的大幅下降无形中影响了400mm等降水量线,也就是“农耕游牧降水分界线”向南大幅偏移,导致近些年来陕西大地的降雨量大幅减少。

若非岳云飞拥有的十位铜雀凰女镇压了己方部分的气运,如今的陕西大地怕是真得要如平行世界历史中记载的那般寸草不生,赤地千里了!

至于喜就相对容易理解了,古代生产力落后,人力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生产力,壮劳力越多,生产力也就越强。

这些明廷饥民中的老弱妇孺比例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高,毕竟在饥一餐饱一餐的情况下,那些流离失所的饥民中身体更弱的弱者哪里还能够支撑的住,所以这段日子里窜入陕西的流民中,老弱精壮各半,是相当不错的劳动力。

但是这近一月的时间了,那十万饥民消耗甚大,若是继续赈济下去,随着饥民的数量不断增加,这好不容易恢复了些许元气的陕西恐怕就要被这些饥民又打回原形了。

毕竟目前陕西的人口一点都不少,虽然经过了一些战乱,可相比起历史上持续了十余年的战乱可要好多了,再说摊丁入亩后,那些为了逃避人头税,藏匿在民间的大量人口登记造册后,陕西的人口已快突破千万。

此刻陕西人多地多,但是因为天灾之故,即使有着土豆这种神器,这适合种植的土地却不是太多。这种情况下,涌入陕西的人越多,反而越是一种负担。

岳云飞那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遂召来了李岩与宋献策,与他们共同商议该如何去安置这群流民:

“如今关外的明廷饥民不断流入陕西,我们的粮草虽然充足,但若是继续一味地赈济下去也是会大伤元气。

目前明廷虽然加封岳某为忠勇伯,但那不过只是为了安抚岳某之心,待到北方局势趋于稳定,中原大地的起义军被再度镇压,想必他们就会挥师西进,来与我们一决雌雄。

若是我们因为赈济灾民而耗尽了粮草,届时战事一起,没有充足军粮的我军怕是难以维持,因此对于这些流民的安置已是刻不容缓。

李兄、宋兄,不知两位先生可有解决之法?”

李岩身为目前陕西治政的一把手,对于这些流民关注甚多。经过这近一月的赈济,陕西的支出大幅增加,他早就想与岳云飞商讨此事。如今岳云飞主动开口,正合他意:

“主公所言甚是,那些饥民源源不断,虽然是不错的壮劳力,也可以作为合格的兵源,但若是没有足够的粮食,人越多反而越是麻烦,甚至会发生暴乱!

眼下我陕西的耕地已完全饱和,虽然还有大片土地,可是极度缺乏水源之下,那些土地却是无法耕种,即使吸纳了这些流民,也无法替陕西产出更多的粮食。

依臣之见,主公可将他们迁徙至西北,那边有着祁连山雪水,人口也才百万有余,即使往那边迁移个一两百万流民,靠着祁连山雪水的灌溉,还是能够开垦出不少荒地,养活不少人口的。

这样一来,即可减轻陕西赈济的压力,又能移民屯边产出额外的粮食,不但不会伤及我军的元气,还会增强我军的底蕴,届时即使明军西进,我们也不会怕他们!”

听完李岩说的话,岳云飞赞同的点了点头。这李岩不愧是最早跟随他的文臣,他们从河西走廊发迹,那座连绵不绝的祁连山雪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可是这迁移流民却是件大问题,那些饥民在见到陕西的繁华后,哪里还肯千里迢迢地前往荒蛮的西域!但若是强行迁移的话,定会引起百姓骚乱,那该如何是好呢?

一旁的宋献策对于赈灾之事也是颇为上心,在这段赈灾期间里,他发现了另一个巨大的隐患:

“李兄所言甚是,迁徙陕西流民至河西走廊刻不容缓。

这段日子里,臣也处理了不少赈济事宜。

但据手下人汇报,除了那些来自明廷的饥民来领取救济粮外,陕西本地的乞丐,贫困户,甚至是富户佃农都有假装饥民来冒领赈济的行为。

即使微臣想要严惩这些假难民,但因为他们的人数太多,而且混在真难民的队伍之中,不但很难被发现,而且即使被发现也逃得飞快,若是我军强行处置,怕会引起骚乱。

如今只有迁徙陕西的流民,才会让那些铤而走险贪便宜的百姓望而却步,毕竟没有谁愿意放弃当地优渥的居住条件,为了一口赈济粮就被送去更为贫穷的河西走廊的!”

岳云飞听后大为赞同,别说物资缺少的古代,就说他穿越前生活的现代也有数不清的贪便宜的家伙。

君不见路旁放的那些免费矿泉水,最后领取的人大多为一些并不需要的大妈,那些真正需要的环卫工人看着空空如也的爱心冰箱,当时的感觉绝对是一言难尽;

君不见超市商场里的那些免费试吃的东西,大多都被不愿购买之人给“试吃”了;

君不见为了薅(hāo)羊毛,抖音、百度等网络平台上,出现了多少让人意想不到的惊人之举。

最为关键的是,这些现代的薅羊毛者,家境没有几个是真正贫穷的,甚至其中绝大多数人都有房有车,更有着数十万的存款。可这些步入小康的人,却争着去薅那区区几角,最多几块的羊毛,这种行为当时还让穿越前的岳云飞大为不解,如今看来怕是一个人的天性吧!

现代脱离贫困的人民都避免不了薅羊毛,更别提古代饥一餐饱一餐的黔首百姓了。

可这样一来又回到移民实边必将发生的那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才能够让这些初步安定下来,不再流离失所的明廷饥民,不再抗拒乃是于配合己方迁徙至河西走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