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唐上烟雨 > 第一百五十一章 英魂不落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五十一章 英魂不落关

“高仙芝,你的部将封常清造谣敌情,蛊惑军心,屡次不战而败,一溃千里,将数座城池拱手相送,致使关东至陕郡几百里土地丧于敌手,百姓离乱,其罪当诛。”

陆远打断他,愤恨道:“敌军贼众足有二十万,高手如云,皆是训练有素的渔阳精兵,封将军何时造谣敌情。”

边令诚一想到这狂妄小子欲杀自己,又惧又恨,夜不能寐,在半月前秘密错开陆远防备,送信到长安,罗列高仙芝二人罪状了,李隆基一来本就对他怠惰治军,闭关不出颇为不满,又有安禄山前车之鉴,对身为高句丽人的高仙芝不甚信任,正好趁此借口,将安西二将除掉,而对边令诚而言,只要将指使他谋事的高仙芝处死,陆远这无名小卒便不足为惧了。

“明知故问,叛军贼虽众,然而屡次冲锋,不过几万先锋军而已,封常清贪生怕死,不战而逃,自然该死。”

陆远心道一时疏忽,让这厮得以进言谄毁,所列罪状分明是无中生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不禁气的想要拔刀去斩他,却被高仙芝伸手按住剑柄,动弹不得。

“常清既然已认罪伏诛,还请监军大人放下心头恩怨,而今潼关时有城破人亡之险,关中百姓如悬利刃,你我二人还需将臣和睦,方能统御众将士共同抗敌。”高仙芝虽有悲戚之感,却只能出言安抚边令诚,又命围困禁军护卫的将士散去,莫要恐吓他。

和睦?你的部将时时刻刻准备杀我,你竟然冠冕堂皇,妄谈和睦?我若是慢了一步,刀下亡魂便不是封常清而是自己,边令诚高举黄绢圣旨,大声喝到:“高仙芝,陛下对你也有旨意。”

陆远心道大事不妙,就欲斩了他,使旨意不流于耳,却被高仙芝以深厚内力按住,在场所有人尽皆跪下,听得边令诚高声读道:“高仙芝擅自退兵,丢失城池,其罪一,克扣朝廷对三军的赏赐与军粮,其罪二,数罪并罚,即刻问斩。”

众将士尽皆哗然,大呼冤枉,喧嚣之声震动潼关,陆远已是怒火攻心,长刀出鞘,欲先斩了监军,高仙芝见状死死将他按住,点了双手穴道,让他莫要冲动。

“元帅,你不可束手就擒,我们大可回长安,禀报陛下,还将军一个清白。”陆远已是满目猩红,咬牙切齿。

高仙芝没有说话,只是那一对沧桑的双目注视陆远良久,不断对他摇头,似乎在告诉他,杀边令诚无用,回长安亦是死路一条,其中隐情重重,便是他自己,也无法猜透。

其目冷静,已是看透了长安千秋。

边令诚眼见潼关守将不过是些市井之徒,跟了高仙芝一个月,竟这般愤慨,心头有些发怵,然而圣旨在手,却又不得不为之,色厉内荏道:“高仙芝,你是何意图?抗旨不尊?”

高仙芝将陆远强行压下,而后对着被禁军护卫团团围住的边令诚说道:“我不战便逃,丢失城池,的确该死,可是我如今顶天立地,说我克扣将士赏赐,军粮,却是冤枉,陛下总有一日,会有忠心耿耿的戍边将士平反昭雪。”一向镇定自若的高仙芝此刻话语却有些许颤抖,撂下肺腑之言后不再留恋,大踏步迈出城墙,去刑场慷慨赴死。

潼关内众多守军面色一阵萧索,心有不满却也无可奈何,见到元帅不再抵抗,领旨赴死,便渐渐沉默下来,冤枉之声逐渐平息,唯有陆远还在坚持,此刻知晓圣旨已出,动怒亦是无用,只能跪在那围成圈的百来禁军面前,大声呼喊:

“监军大人,还请你仔细看看,潼关以东,是遮天蔽日的叛军大旗,潼关以西,是无兵把守的关中沃土,城中一旦失了二位能征善战的老将,恐怕难以抵抗啊,元帅纵然有罪,却罪不至死,还望监军大人禀报陛下,令他戴罪立功,潼关不可无元帅啊。”

见高仙芝已认命,军愤迟早平息,边令诚已是肆无忌惮起来,冲陆远怒喝道:“大胆,庶民是在质疑陛下决断吗?”

陆远见状立刻低下眉头,“陛下英明,末将不敢,只是…”

“无知小儿,天下兵马副元帅哥舒翰正带领河西,陇右大军,以及宫廷禁军,统共十五万前来御敌。你们总说关中皆是民兵,兵少力弱,而今聚二十万在此,皆是朝廷精锐,比之安禄山更盛,潼关何惧之有?”边令诚出言斥道。

“什么?”

“有援兵要来?”

守军顿时骚动,私自密语,边令诚一番军情密保,无异于振奋人心的良药,他们不关心那新任副元帅是何人,只是听得十五万大唐精锐前来救援,便是欢天喜地了,久日鏖战,苦守潼关,朝不保夕,早令守军情绪低落,听得主将被斩,更是人心惶惶,不知哪一日便会城毁人亡,而今援军前来,稳住军心,很快便将高仙芝受冤枉一事忘在脑后了。

那突厥人哥舒翰之名,曾听方霖提起过,其任陇右节度副使时,登门拜访过祁连山,据说是个酒色之徒,为人好大喜功,治军颇严,却熟谙兵法,擅长谋略,在河西屡立战功,节节攀升,只不过纵情声色,荒废无度,竟在班师回朝时中了风,一病不起,闭门不出数年有余,皇帝竟将这个行将就木之人请出病榻,勒令行军,其中内情扑朔迷离,难以猜测。

陆远心中悲凉一叹,知晓高仙芝必死无疑,非是他能救的,只好扒开一众由不安转向振奋的守军,向城外走去,欲见高仙芝最后一面。

夜已静深,关中的风卷起十里麦田的清香,送到天险潼关内,本是那般沁人心脾,此刻却仿若沾染了猩红血迹,刑场刀斧手是高仙芝下属,见昔日纵横安西的大将军落寞萧索,于心不忍,为他拿来一些酒水,留了足够时间给他。

“陛下是要铲除异己了么?安禄山令他成为惊弓之鸟,而今见谁都像反贼,故而借口杀掉二位将军,将哥舒翰搬来潼关,那哥舒翰身患重病,命不久矣,且为人乖张,少朋党亲属,便是立下平叛大功,也不会令陛下恐惧。”陆远忍不住向他问道。

“往后你不可这般直言不讳,尤其是入了朝廷后。”高仙芝不置可否,其涉水朝廷多年,如何会想陆远这般莽撞,“陛下决断英明,哥舒翰与安禄山向来不和,朝廷皆知。”

那哥舒翰自持身份,确实看不起跳舞胖子,可高仙芝又怎会通敌呢,便是一己猜忌,就要杀掉朝廷忠良,未免让陆远这般初入行伍之人为之心凉。尤其是高仙芝见他英俊,对他颇为欣赏,本以为走上了坦途大道,可不出一月,这从军路上第一位良师益友便不得善终,如何教人心情畅快。

“将军…可有未竟之志,末将绵力微薄,愿为将军效劳。”陆远狠狠咽下一口苦酒,袖子早已被酒水沾湿。

“有,而今我放心不下的,便是哥舒翰大军还有半月才到,城中无大将,就怕无人指挥,叛军趁势攻城,若是边令诚为敌军骂阵所激,引军出关,与之交战则必败,潼关危矣,故而这半个月还要委屈你了,要留在潼关,时刻劝阻,以防边令诚按捺不住,杀出城去。”

“直到哥舒翰元帅入城为止。”

高仙芝声音平淡,情绪稳定,仿若昨日,坐镇军中,布局战略一般,只是沙场换成了刑场。陆远听他一言,正直的性子几乎忍耐不住,眼眶湿润,滚烫泪水堪堪落到酒碗里。

“陆远,你受得了么?这半个月既要忍受边令诚羞辱,又要时刻提防他杀你。”

高仙芝的话都说到这般份上,陆远还能如何,只能单膝跪地,将酒碗举过头顶,慷慨应诺,而后将将烈酒一口喝下。“末将死不足惜,但愿将军安心上路,但愿关中百姓能够平平安安。”

“好…”高仙芝淡然一笑,却又问他道:“哥舒翰抵达潼关之后,你是继续留在潼关,还是投奔别处?”

不等陆远答复,高仙芝却是自顾说道:“哥舒翰为突厥贵族,轻视出身微末之人,大抵也会看不起你,你若愿意待着便待着,若不愿…”

说罢从怀中掏出一张黄纸,又问将士去帐中要支笔来。

“那新任河东节度使,奉召讨贼的李光弼,我与他有些私交,可为你写书一封,你若不愿留在潼关,便可去投奔他,想来此时,他已经率急行军越过太行山,抵达河北了。”

说罢将书信交给陆远,末了还拍拍他的肩膀,语气随和道:“哥舒翰此人虽沉迷酒色,却素有智计,行军稳重,他审时度势,也会死守不出,潼关有他镇守,应是安然无恙的,你年轻又有才华,与普通士卒大有不同,留在潼关没什么战功,还是追随李光弼去河北建功立业罢。”

陆远珍而重之将书信收入怀中,只得由衷谢道:

“将军大恩,末将无以为报。”

高仙芝爽朗一笑,“这算得什么大恩,我只不过是为大唐护送人才而已,尽最后一份力罢了,就当是报答陛下当年提拔之恩。”

年底寒冬的潼关萧风甚是凌冽,沁人肌骨,城内刑场上却是堆满了酒碗,酒气浓烈,不像战场,却是将刺骨严寒逼退了去,高仙芝大肚海量,却也喝得满面通红,壮阔豪迈之色却也不像赴死之人,而是提着土陶酒碗对陆远问道:“你是南靖人?”

“末将南靖云水乡人。”

高仙芝点点头,目光中似有些许感怀:“常闻大唐江南风景秀丽,草木葳蕤,远非北方边陲能比,可惜我连年征战,未曾去过,我是高句丽人,自小随父亲到了安西,父亲征战,我便随他,而后便在那儿度过了戎马一生,立了许多功,杀了不少人,坏事好事作尽,冥冥中这也是我的命数。”

复又一顿,喝下半碗酒水,攸攸道:“记忆里家长也有片片翠绿的青草与溪水,向东可以望到大海,族中人常说隔着海雾的另一头,便是大唐燕蓟大地,还说那里比之家里富庶得多,牛羊财宝皆是太宗皇帝东征时抢过去的。”

“呵…”高仙芝回忆儿时往事,却是摇头一笑,神情自得,谁能认得出这是昔日金戈铁马的大元帅。

“隔着茫茫草地向北望,是更辽阔肥沃的草原,族人曾说祖上扶余人在那里饮马,安居乐业,被你们中原的曹魏大军一直追,一直追,追到都城都破了,追到无法抵抗,投降称臣,就被追到了这那水(松花江)流域,安定下来,扶余人便建立高句丽王国,被太宗皇帝灭国,后又复国,而今北方那片草原上生根的却是奚人和契丹人。”

而今奚人契丹人一反颓势,随安禄山大军大举入侵,在洛阳城烧杀抢掠,中原人望风披靡,陆远为他斟了一碗酒,心中唏嘘不已。

“高句丽的景致,不像安西的戈壁荒滩,大不相同,倒是有点像你家乡,那传说中鸟语花香,烟雨朦胧的江南,只是要冷很多,繁华之色差之过矣,可惜啊,我不能见到江南美景了,也不能回家乡看一眼。”

高仙芝缅怀之色甚矣,城中漱漱雪花突兀落下,久久不曾融化,刑场越发天寒地冻,他知晓时间不早,自己就该走了,心中叹息一声,取下腰间御赐金鱼袋,竟拨开坚硬岩石,挽起地上一捧尘土,送进黄绢紫金绸缎缝制的金鱼袋内,递到陆远手中。

“将来你若是能去高句丽的话,替我将这抔潼关黄土埋在距离王城一百里靠海的那片海滩上,插上一株迎红杜鹃,面朝东方,就当是我漂泊半生之后,魂归故里。”

高仙芝走时不带任何声响,潼关内的大雪漱漱落下,片刻便将其人尸首掩埋,将滚烫热血凝固,带走了陆远心中又一声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