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沙土窝 > 第116章 殇(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6章 116.殇(一)

翟书记给韩述苦吐槽,南边这几个大队夏粮收成估计泡汤了,亩产平均能有个五十斤都算好的。

中部十来个大队夏粮收成也不好,亩产平均八十斤估计够呛,北边一溜堤十几个村的夏粮收成估计也就一百斤。

问题是南边几个大队的救济粮必须得支撑到秋粮收获,不然靠夏粮收成难支撑到秋收。

还有个难题是上面的公粮交纳一斤都没有减少,公社要是按往年的标准征收公粮,别说南边几个大队,中部十来个大队都要发生粮荒。

看挠头的翟书记,韩述苦给他讲了大米县杏村那一带的领导怎样做的,然后导致什么后果,问翟书记承受得了这个后果不能,在乎不在乎群众捣脊梁骨?

韩述苦对翟书记讲,每一位领导干部能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管好,让治下老百姓吃饱穿暖就是群众的好领导,就是档的好干部。

韩述苦说:“翟书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您在大庙公社当一把手,为治下老百姓做了什么?”

“特别是这两年大旱,更需要领导们运筹帷幄,带领群众积极抗旱自救,能在全国各地都干旱受灾严重时期表现突出,脱颖而出,那可是声望呀!”

翟新民听的一激灵,是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在这全国都发生灾情的特殊时期,即是困难也是机遇。我是大庙公社的一把手,要是大庙公社的抗灾自救做到位,老百姓能吃饱穿暖,自己岂不是腰板硬邦邦的?

韩述苦的做法就是实实在在的榜样,小码头大队一年时间实现净收入五万一千多块钱,家家户户有粮有布有钱,还能吃上肉,穿上新衣服。

这个少年还制定了村规民约,农村大老粗们不懂这个村规民约的妙处,只当是约束社员们的条条框框。

作为公社一号人物,翟新民可是知道这个村规民约的重要性,这就是基层的法律法规,是提升社员们的文明素养的重要法宝。

这个村规民约短短九十八个字,涉及到爱档爱国,邻里关系,尊老爱幼,教育子女,勤俭持家,勤劳致富,卫生干净,遵纪守法都涉猎。

字数少,内容全,大白话,还是顺口溜,不识字的老百姓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大人小孩都容易记住。

这就是提高农村老百姓文明素养的金丹妙药呀!要是全国各地都普及这个村规民约,是不是全国老百姓的文明素养都上一个层次?

“嗞!”不能想,太遥远了,先把自己这一亩三分地管理好吧!

翟书j和韩述苦商量,想让小码头大队提供一批粮食支援公社,预计南边几个大队和中部十来个大队的救济粮支撑到秋收不太现实,可公社粮管所也没有那么多库存救济呀!

韩述苦扳指头算了一下账,大队目前储存的粮食主要是小麦和玉蜀黍,红薯都加工粉条了。

经过一年的消耗,四万多斤小麦现在只剩下两万多斤。玉蜀黍消耗特别大,大都当成饲料填到张嘴货的肚子里了,现在还有个三万来斤。

马上夏收了,今年的小麦估计亩产能达到五百斤。其中有三百亩小麦是套种,这三百亩小麦总产量只能是一百五十亩小麦的产量。

韩述苦预计今年小麦收成能达到三十七八万斤。

韩述苦说玉蜀黍大队不准备外卖或外借,这是大队各个养殖场的主要饲料来源,剩下这三万多斤玉蜀黍不知道能不能支撑到秋收呢!

小麦倒是可以外卖或者外借,马上就要夏收了,紧接着就是三十多万斤小麦入仓,把二万多斤小麦处理掉倒是可以先把仓库腾腾。

翟书j指示公社粮管所代表公社向小码头大队借两万斤小麦,然后到红焖县粮局兑换成粗粮,拨付给缺粮的大队,这些大队的社员们靠救济粮要支撑到秋收呢!

大庙公社中南部好像大会战一样,全面开展挖井抗旱自救,到处都是人欢马叫的热闹场景。

可就是在这热闹的背景下,一桩惨剧发生了。

毛庄大队有一户人家,男人得病三年前去世了,剩下一个寡妇刘桂荣带着五个孩子艰难度日。

刘桂荣婆家有妯娌三个,她男人排行老三,公婆已经作古,三家关系一般。

三家没有啥仇气,也没有甜蜜蜜的妯娌情谊,平时都是各过各的。

刘桂荣最大的孩子石头今年十六岁了,早两年他爹去世就开始上晌挣工分了。

最小的孩子二岁半了,叫小妞,是个遗腹子,出生时她爹已经去世了。

这三年来刘桂荣带着老大石头上晌挣工分,老二老三负责拾柴火、挖野菜,老四才六岁,负责看顾小妞。

日子就这么熬过来了。

去年大旱,毛庄大队无论是夏收还是秋收都和东西码头一样,收成锐减。

分给群众的口粮自然就打了折扣,刘桂荣家一个寡妇带领五个孩子,可想而知日子有多么难捱!

到今年麦收前十多天,正是青黄不接之际,刘秀荣家里真的断顿了。

眼瞅着饿得嗷嗷哭的小妞,刘秀荣就厚着脸皮向大嫂家借粮食,大嫂家面瓮里也是空荡荡的。

二嫂家同样是这种情况,他们两家只能说比刘秀荣家里强点,但强不到哪去。

正在刘秀荣愁眉不展时,大嫂出了个主意,那两人一听就上心了,然后开始行动。

你道她妯娌仨干嘛呢?

准备从小丢疙垱偷潜过去,到小码头大队麦地里捋麦穗。

刘秀荣大嫂的理由是小码头大队小麦长得旺,穗大粒饱。

更重要是挨着小丢疙垱,从小丢疙垱这边过去,小码头大队不容易发现。

说干就干,妯娌仨在半夜趁着月光从小丢疙垱这边偷偷遛到南地小麦地里,四下打量没发现人,马上开始捋麦穗。

一人拿着一个布单子,对着一折叠,然后栓在腰际,这样布单子上下两层里面就是个现成的布袋子。

都是干活的老手,妯娌仨双手开工,快速地捋着沉甸甸的麦穗,连句话都没有。

正在这时,远处有手电光一晃一晃的朝这边照过来了。

妯娌仨吓得撒腿就跑。

这个时候大约有个十一点来钟,是五哥韩述平领着自己小组的另外一个队员巡逻到这边了。

自从成立民兵连以后,韩述苦也向公社报备了,也见过武装部长了。

本来商量着武装部啥时间开始下来对队伍进行专业训练,武装部让大队拿个时间,他们好派人下来训练。

一般情况下,民兵训练都是在冬季农闲时期,大忙季节根本就腾不出人手。

去年冬天,大队又是搞运输,又是搞养殖,又是加工粉条,韩述苦一忙把这个茬给忘记了。

公社每年冬天也是人手不够,全公社二十多个大队都组建有民兵连,小码头大队既然没有打招呼,武装部也没有当回事。

上面没有派人来专业训练,但小码头大队对巡逻还是比较上心的。

因为有庄稼,有牲口,有养殖,大意不得。

韩述平和韩思宽是民兵排长,他俩就起带头作用,晚上就是他俩带班上下半夜替换巡逻。

晚上巡逻六个人分成三个小组,一组西地,一组南地,一组北地。

其实巡逻的重头戏在村东南这一旮瘩,这里有养殖场,有牲口棚。

三个小组巡逻一圈后都会聚集到牲口棚里,冬天烤火聊天,夏天乘凉打屁。

至于庄稼,现在基本上都是小麦,不是西瓜、玉蜀黍、棉花这些易盗东西。

这个季节,大庙公社包括红焖地区的庄稼地里基本上都是小麦,再有十来天就开镰了,巡逻小组都是巡视一圈了事,在内心里是松懈的。

韩述平领着组员吽牛直接就往养殖场这边来了,根本就没有注意南边离养殖场有个二百来米的那妯娌仨。

但刘桂荣妯娌仨可不知道这种情况,还以为是看到她三人呢,不然咋会有灯光往这边照呢?

吓得拔腿就跑。

韩述平本来没有看到那么远的三人。

她仨这一跑,让韩述平和吽牛都听到动静了,月光下,朦朦胧胧看到三个人影朝小丢疙垱那边跑过去了。

韩述平一看就明白过来了,这是有人偷捋麦穗呢!

随即把手电朝那边照过去,对吽牛大喊一声“追!”

吽牛是二门里韩永秀的本家侄子,三十多岁,脑子胎带的有点问题,智力有个七八成。

生活能自理,基本道理也懂,就是说话不经大脑。

这种人每个村子都要有最少一个,俗称“守村人”。

别看吽牛不太精细,身体素质相当不错。听到老五让追,撒腿就追过去了,跑得比老五都快。

老五在后面一边打着手电筒,一边大声喊着:“第四小组,去前面截住这几个小偷!”

妯娌仨一听有人要从前面截呢,她们不知道这是老五的疑兵之计,立马就油门踩到底,全速奔跑起来了。

相距二百多米的起跑线,凭韩述平的本事,不大可能追上。

他在后面大声咋呼一通,知道撵不上,就决定放弃了。

可没料到吽牛这个傻货,一根筋的劲头,硬是撒开大长腿旋风般撵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