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沙土窝 > 第214章 上省报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4章 216.上省报了

苏老师不愧是音乐高手,看着韩述苦购买的音乐图书,自己就能根据五线谱把曲子完整弹奏出来,兴趣所致,还能弹奏琵琶唱一段谁都没有听过的优美曲子。

正在上初二的韩二妮放学就去找苏倩倩老师请教识五线谱,还学习各种唱法。

韩述苦问她为什么来找苏老师学习识谱,练嗓。

二妮说她喜欢唱歌,韩述苦也大力支持她学习唱歌。

韩述苦从烤鸭市购买的小人书也放到学校了,由苏老师负责保管。

现在小盆友们都是丢碗都往学校跑,因为这里有好玩的,荡秋千了,爬爬梯了,还可以打乒乓球,打羽毛球,踢毽子,跳绳,看小人书等等,可好玩了。

上音乐课,苏老师弹奏乐器为大家伴奏,每个人都感觉自己唱歌好听到已经是飘出天际了。

上体育课,陈安国老师训练同学们站队,“立正,稍息,向左转,向右转,齐步走!”

“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

尽管只有十来个一年级的同学,还包括韩小宝,李小妞两个编外人员。

可体育课的喊操声也是震耳欲聋,从学校门口经过的社员们都会站在门口欣赏一会儿,脸上情不自禁的露出笑容。

学校天天都是书声琅琅,欢声笑语的。

六十二年七月二十五日,烩面报第四版刊登了一篇文章,正标题是“沙土窝里飞出个金凤凰”,副标题是“记红焖县大庙公社小码头大队走共同富裕路”。

文章篇幅很长,占用了烩面报第四版整个版面,分四个部分对小码头大队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同富裕做了详细阐述。

第一部分是小码头大队的前世今生介绍。

第二部分是大队发展之路。

第三部分是大队社员过上了传说中的世外桃源般生活。

第四部分是编者提炼出来的小码头大队发展方法,号召全省农村学习。

登报时何长兵就给韩述苦打电话说了这件事情,奈何大队想看到报纸,还需要一周后。

一周后,大队看到了“沙土窝里飞出个金凤凰”的烩面报的报道。

一时间,全村社员群情激奋,无论大人小孩都充满了自豪感,可不要小看这时代报纸的威力与公信度,可不是后世那种真真假假的网红可媲美的。

报道里出现了粪叉的名字韩思举,从一个懒汉蜕变成养猪能手还娶妻生子,把粪叉稀罕的拿着报纸全村显摆,“俺上报纸了!”“俺登报了!”

报道里还出现了韩永义一家的情况,从一家人要断粮要饿死人了到吃救济粮,到过上幸福生活的整个历程,也折射出小码头大队所有家庭的生活变迁。

报道里还出现了西瓜能手韩思正,养兔能手穆红丽,还有孝顺儿媳杜小芳,慈祥婆婆李梅花,和睦家庭代表石秀英等等先进人物的名字。

当然了,报道里出现频率最高的当然是我们的年轻支书韩述苦了。

报道里都快把韩述苦写成人物传记了,从他的高中成绩优秀到无奈辍学回家务农,到他被任命为副大队长兼民兵连长兼会计开始思考大队发展大计,到他亲力亲为挖井抗旱,购买牲口,培育粮种,搞运输,搞养殖等等,把他这几年来的做法捋了一遍。

报道里特别强调了“科学种田”这个提法,还详细说明了传统种田和科学种田的区别,并论述了韩述苦钻研农业技术并经过实践证明过的事实,小麦平均亩产五百斤可不是造假的。

烩面报这篇文章一问世,瞬间引爆了全省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村干部。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这个农村家家户户吃饱穿暖,隔三差五还有肉吃,衣服都没有补丁,全部都居住在青砖瓦房四合院中。

整个村庄犹如世外桃源般美轮美奂,有公园,有人工湖,有果园,有整齐划一的四合院。

青青沙岗,杨柳依依,牛羊在吃草,骡马在追逐,鸡鸭在欢叫。

夕阳西下,炊烟袅袅,牧童短笛,“嘶”,这难道是人间仙境?

韩述苦看到这飘着仙气的描写,不由自主的埋怨着何长兵和鲁志强,“过了啊!不就吃了几个肉夹馍嘛?没必要这么夸张吧!”

正在韩述苦陷入意淫中不能自拔时,韩述平来喊他去大队接电话了。

大队院已经全部竣工了。南屋一排十五间房屋,其中有一个三间大会议室,两个两间小会议室。

大队干部们一人一间办公室,还有值班休息室。

专门设置了一间储藏室,里面储藏有购买的香烟、糖果、瓜子等等招待客人的物品。

电话安放在值班室,大队六个干部每天都有一人在大队值班,说白了就是接电话。

西边十间配房已经启用了,两间活动室,里面有一副木制乒乓球台,可以打乒乓球。

还有三间屋子是阅览室,屋内摆放着十多张课桌,还有凳子,是专门用来阅读的。

靠墙壁的书架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书籍,目前阅读的社员不多。

倒是苏倩倩、韩大妮、韩二妮、陈珂、王晨曦、陈安国几个人经常来阅读中外小说。

其余五间屋子和东边十间屋子暂时都充当着仓库的功能,粮食以及大队的物品都存放在这些房间。

等仓库盖好后,这些房间都将清空,韩述苦计划改造成住宿的地方。

临街正中间是三间头的高楼大门,大门两边各有六间临街房屋。

本来是计划做医疗室的,现在医疗室搬到四合院了,就没有再折腾回来。

现在这临街房屋是空置着,韩述苦是还没有计划干啥用。

韩述苦赶到值班室,见电话已经挂断了。

就坐在凳子上耐心等待,并趁机询问韩述平一些大队的相关工作。

在大队走向正规后,韩述苦就不太操心大队的正常运转情况,把精力都放到全村的规划建设上了。

这次通过和五哥交流,韩述苦知道了套种麦地又种植了十亩西瓜,已经上市了。

按照韩述苦的计划,今年种植玉蜀黍面积扩大了,种植了四百亩地,除了保证供应社员们食用外,其余准备制作饲料,大规模搞养殖。

红薯和大豆分别种植了一百亩,棉花种植了六十亩,还种植了十亩麦茬西瓜,剩下二十亩地都种植了一些杂粮,用以丰富社员的餐桌食品。

通过聊天,韩述苦得知运输队今年到朱村矿井拉煤比较频繁,基本上两天一趟。

除了供应砖瓦窑用煤外,还往县供销社运输了大量的煤炭。

现在大队又增添了五辆汽马车,能拉大车的牲口已经达到将近八十头,二十辆汽马车和牲口基本上能保证两天拉煤一趟。

大队的活物也往城里工厂和县大楼销售,基本上一个月就运送一趟。

只有周安林是韩述苦直接对口给送过去的,主要是人多嘴杂。

现在的社会风气都是公对公销售的,周安林那是黑市,抓住后果很严重,所以这条线都是韩述苦直接负责的。

其实,韩述苦非常省事,找个僻静的地方,从空间“呼呼啦啦”一堆东西放那了,周安林结账就行了。

弟兄俩正交流情况时,电话铃声响起,韩述苦拿过话筒,“喂,哪里?”

“我是烤鸭市王玉娟呀!”

“哦,是娟姐呀,我是韩述苦呀,有啥指示?”

“什么?听不清楚呀!”

电话里两个人像吵架一样,都是扯着嗓子吼着。

“哦,娟姐也要来俺大队呀?欢迎啊!”

“八月九日到红焖火车站接人?几点?”

“哦,上午十点到呀!好的,好的!再见!”

打电话这一会功夫,比跟人吵架都费劲,喉咙都快喊劈了。

现在的电话线都是裸露在野外的,受环境影响,通话质量非常差,打一次长途不啻于和人吵一次架。

韩述苦对韩述平说:“听到电话了吧五哥?八月九日十点到火车站接人。”

韩述平神神秘秘地问道:“谁呀?听声音像个女的?”

韩述苦笑了笑说:“是个美女,来头可不小,群众报的记者。”

“群众报的记者?”韩述平张大了嘴巴,太惊悚了,群众报呀!

那是神一样的存在,韩述平现在已经不是以前的韩述平了,有点士别三日的水平了,深知群众报在夏国的影响力,得知群众报的记者要来自己大队采访,那是相当激动。

韩述苦给韩述平交代了王玉娟的名字,到站时间,就甩手不管了。

烤鸭市群众报一间办公室里,肤白貌美大长腿的王玉娟放下电话,抓起桌子上的茶杯“咕咚咕咚”灌了一杯水,才长长舒了口气。

“怎样,这么样小娟?都联系好了吧?”一个中年妇女看到王玉娟喝过水后忙问道。

“婷姐,放心吧,刚电话里你也听到了,八月九日上午十点到红焖火车站,那边有人接咱!”

“那就好,去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采访,领导还不让地方政府知道,要是没有个熟人,咱俩下火车咋去那个小码头大队都是个问题,领导一点都不考虑下属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