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沙土窝 > 第215章 韩思国家的烦恼(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5章 韩思国家的烦恼(一)

第215章 217.韩思国家的烦恼(一)

听着婷姐唠叨,王玉娟也是满腹牢骚,领导光知道布置任务,就不为小兵们考虑一下实际情况。

下火车到小码头大队还有三四十里路,还不让惊动地方政府,两个人咋去?又不通公交车。

这次烩面报刊登了一篇关于小码头大队富饶美丽的文章,像深水里扔进个炸弹,不光烩面省方方面面被惊动了,海里也被惊动了。

但作为喉舌的群众报却没有这方面的丝毫报道。

群众报的老大坐不住了,要是上纲上线的话,这是严重失职。

人家省报都刊登出一个典型村子,并且还是非常震撼的新闻,你堂堂国家喉舌,竟然不知道这件事情,情以何堪啊?

群众报社在各省都设有分支机构,甚至一些重要的城市也有他们的专业人员,就是为了抓住第一手新闻,特别是一些影响面大的社会新闻,还要写成详细内参上报到海里。

这次烩面省横空出世一个比拂寡风更激进的典型村子,从烩面报的描述来看,不啻于痴人说梦。

这哪是一个偏僻地方的小农村生活水平?就是烤鸭市民都达不到那样的生活水平。

烩面省搞拂寡风是有前科的,这次又打造出一个世外桃源,甚至比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牧歌更先进,社员们生活水平更高。

全国人民刚刚度过连年灾害,终于可以喘口气了,谁知烩面省这么不省心,竟然又炮制出这么一个典型村子,这是真要上天的节奏啊!

董事长还不知道这件事情,总经理想得到详细情况再向董事长汇报,所以看到烩面报的报道后立即询问宣传。

经过层层任务下压,最后到小码头大队实地调查的任务落到了新闻部门负责人钱雨婷头上。

烩面省钱雨婷知道,红焖地区钱雨婷也知道,红焖县钱雨婷还知道,但大庙公社小码头大队钱雨婷就不知道了,甚至想打听到不知道该找谁,全国一百多万个村庄,钱雨婷才知道几个?

领导说为了保证调查的真实性,要求不能惊动当地领导,要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

这个小码头大队在哪?离红焖火车站多远?

新闻部门众人都是一头雾水,全国地图上都找不到这个大队,估计红焖县地图才能找到这个小农村吧?

钱雨婷斟酌再三,计划乘火车先到红焖火车站,然后找当地人打听清楚了,再决定下一步怎么去这个大队。

钱雨婷正在办公室吐槽这次出差,正好被来她办公室的倒水的王玉娟听到。

当王玉娟得知钱雨婷计划去红焖县小码头大队采访时,顿时来了兴趣,说她认识小码头大队的大队长,表示可以联系上他,让他到红焖火车站接人。

然后钱雨婷决定带王玉娟到小码头大队采访,两人把火车票买好,然后就有了韩述苦接到的一通电话,让他八月九日上午十点到红焖火车站接人。

就在大家伙都处于忙碌状态时候,韩思国家又发生矛盾了。

韩思国和媳妇吴巧云两口子闹的不可开交,大队长韩永昌急的直骂娘。

原来吴巧云娘家兄弟吴庆云又复读了一年,高考结果出来了,差六分没过线,全家人一下子都像抽了筋一样。

吴庆云第一年高考差一百来分,爹娘硬着头皮供他复读了一年,吴巧云也没少贴补,最终还是离分数线差五十来分。

吴庆云还要复读,他哥吴庆雨不同意,闹着要分家,爹娘差点给大儿子下跪磕头。

吴庆雨也是没办法了,只能全家勒紧裤腰带继续供吴庆云复读。

他们大米县特别是吴圪垱大队这些年收成不好,社员们饭都吃不饱,哪有能力供一个人多年不事生产还是个巨大的消费者的人读书,压力也传到了闺女吴巧云身上。

原来没有分家时,吴庆云从婆婆赵丽娟手里哄点骗点,老三媳妇刘桂香也同样得一份。

婆婆不是傻子,宠爱两个小儿子不假,但不等于把家底都掏给两个儿媳娘家,孰轻孰重她还是分得清楚。

赵丽娟慢慢收紧了口子,不愿意让儿媳妇整天倒贴娘家弟弟了。

搬迁新居后,许多大家庭都分家单过了,赵丽娟和其他家庭一样,都是把各房的工分钱给了各房,分红钱一分没有。

吴巧云两口子就分了不到七八十块钱,吴巧云陆陆续续支援吴庆云复读花去三十块钱。

要说对韩思国家庭的生活影响也不算大,平时吃穿粮食布匹啥的大队都按时发有,用钱购买的东西不多,况且现在的社会即使有钱也没有啥可买的。

两口子吵闹是因为吴庆云这小舅子分数出来后,差六分没有考上大学,非得继续复读。

还大言不惭说自己一年比一年进步了,第一年差一百分,第二年差五十分,第三年差六分,下一年肯定能超分数线五十分,肯定能考上重点大学,将来肯定能当大干部,全家肯定能跟着享福。

还“肯定(啃腚)”了,你咋不“啃脚后跟”呢?这小舅子都会用等差数列来分析高考分数了。

吴庆云的爹娘觉得儿子说的非常有道理,这分数年年都有进步,下一年肯定就能考上大学,大学生啊,这个时代的娇子,毕业了就是国家干部啊!

可家里实在是没有能力供读了,不说老大吴庆雨一家付出的巨大代价,就连亲戚朋友们都借了个遍,现在谁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呀。

压力又传到了吴巧云这个闺女身上,老两口也是没办法了,只有这个嫁到富窝里的闺女有这个能力供老二复读。

老两口活了大半辈子了,人情世故都明白,也知道这几年为了老二读书的事情,闺女没少填黑儿,在婆家肯定会遭嫌弃。

可实在是没有办法呀,眼看着老二离考上大学一步之遥,再复读一年,明年肯定能考上大学,以后全家就要享老二的福了,这要是硬生生阻断老二的大好前程,老两口自己都觉得自己是罪人。

韩思国对媳妇吴巧云说,“你兄弟复读我没有意见,以前给他的钱我就不说了,只当是赞助他了。

咱还要过自己的日子,我现在已经把泥瓦工这些技术都学会了,听大队的意思等咱村工程都干完后,准备成立建筑队。

我和永林叔肯定是带头人,是不是得攒钱买一块手表了?不然出门在外,连个时间都不知道,咋领导大伙工作?”

吴巧云上次被韩述苦在大会上敲打过,也收敛许多。

也知道自己往娘家填补不少了,这是吃里扒外的行径,毕竟自己还有一个小家呢,这可是一窝亲的。

听说村里有点头脸的男人都准备买一块手表戴,自家男人也得大队受重视的人物,家里也需要攒钱给男人买块手表了。

可是娘家妈来好多趟了,一会儿说二弟明年肯定能考上大学,将来自己这个姐姐肯定能跟着享福。

一会儿说自己家也不缺这仨瓜俩枣的,复读一年也就是花费个三五十块钱,让老二再节省点,还花不了这么多呢。

老娘把吴巧云念叨的头都大了,实在是不忍心看着白发苍苍的老娘再来央求着自己了。

因为这个事情,韩思国和吴巧云两口子在家吵闹不休,一个说那就是个无底洞,给多少钱都是打水漂。

一个说就差六分就能考上大学了,要是不再复读太亏了,等明年自家弟弟考上大学了,将来咱几个孩子也能沾他二舅舅的光。

听到这韩思国怒了,“吴巧云,你认为你这个二弟是个知恩图报的主吗?他的为人你去打听一下,在咱大队干活的吴圪垱大队的人不少,随便一问都知道你二弟是啥人?”

“况且,俺几个孩子有必要指望他二舅照顾吗?俺大队的人要是靠别人帮助才能出人头地,那就不是小码头大队的人了,这是小苦说的话,你应该也听说过吧?”

吴巧云词屈理穷了,她这个二弟名声在外,可不是好名声,而是自私自利的坏名声。

可自己要是不管这个二弟复读,自己爹娘肯定不会罢休,自己这个当大姐的也觉得是自己耽误了二弟考上大学,阻断了二弟将来的光明前途。

自从烩面日报刊登了关于小码头大队的文章后,已经陆续有人来大队参观学习了。

在这节骨眼上,这两口子的吵闹严重影响了大队的名誉,让正在享受高光时刻的韩永昌大为恼火。

可这个事情也不能说是吴巧云的错,娘家弟弟要读书考大学,做大姐的有这个能力帮一把没有犯哪条法律,也没有违反大队的村规民约呀!

韩永昌急的嘴角起燎泡,来大队参观学习的人越来越多。

韩述苦多次强调,不但要让客人看到大队的硬实力,就是大队收入,社员收入,群众生活水平,居住条件,村子建设这些看得着摸得着的东西,小苦说这些就是硬实力。

还要让客人感受到小码头大队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