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宋朝自开国以来,就逐渐放开了对商贾的限制,虽没明确表示以商为本,但“一切弛放,任令通商”的政策,已足以表明朝廷想让商业在尽可能广泛的范围内自由发展。

这一政策在初期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宋朝经济繁荣,商业发达。国家税赋也节节攀高,是大唐最繁荣时候的四倍多。

以仁宗朝为例,北宋税赋总收入为四千万贯,其中农业两税一千六百万贯,占40%;工商税两千四百万贯,占60%。

从数据可以看出,构成国家财政收入主体的产业已不是农业,而是工商业。

宋朝庞大的财政收入并不是由于对农民的剥削,而是经济飞速发展,工商业极度繁荣,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

基于此,大宋也逐渐放开了对于土地兼并的抑制,采取了“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

这个政策使得土地合法的向地主手里集中,促进了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催生大量剩余劳动力。

又因工商业发展,实现剩余劳动力转移,从而促进了工商业和城市经济的再度繁荣。

这一切看起来是不是很美好?

可惜,只是看起来美好罢了!

仁宗皇帝作为一国之君,深知这里面的问题,他知道民间对于商贾的认可度不高,他知道繁荣的商业是建立在官办垄断的基础上,他同样知道占社会主体的农民无法参与到商业活动中来。

所以在黄青第一次提出商业想法的时候,他才质疑财从何来。

这个财,就是指有能力的消费者,如果大力发现工商业,又有谁来消化这么庞大的商品?

要知道,占绝大多数的农民还在进行着男耕女织的生活,很容易便自给自足,农民生产出的可以转换为商品的副产品很少,而因为自给自足,农民们市场消费力也低。

生产力太过原始,农民辛苦劳作一整年,仅够温饱而已,如果遇到荒年,连温饱都解决不了,更遑论拿钱买商品。

古人尽管不懂经济学,但不代表他们就是啥都不懂的傻子,这些问题他们都知道。

可知道归知道,仁宗皇帝,包括朝堂上的衮衮诸公都没办法解决这个难题。

他们既不可能把所有商业活动都交给商贾,也不可能让农民的产出变得值钱,更不可能保证每年都风调雨顺。

所以仁宗皇帝才劝导黄青多读书,少考虑一些商贾之事。

千古难题,他不相信黄青可以解决,参与进去只会徒增烦恼。

这个道理是没错的,可黄青偏偏就是不信邪。

哥们儿可是来自于一千年后,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存在!

虽然对于经济学以及古代的社会学研究的不是那么深入,但一些超前的理念就足以大大缓解宋朝遇到的难题。

相信有他的指引,那些有志之士就能在这套基础上加以拓展,形成大宋版的资本主义,或是社会主义?

他很期待看到这一天。

见仁宗皇帝仍在思索关于工商业,关于土地兼并的事情。

黄青清了清嗓子,轻描淡写道:“姑祖父,要让大户不囤钱,不置地,除了做出商品赚取他们手里的钱外,侄孙儿还有个想法。”

“哦?说来听听。”

仁宗端起茶盏,表现的兴致缺缺,让大户不囤钱不置地哪那么容易,黄口小儿有些异想天开。

虽然通过今天的一番交谈,让他发现黄青见识不菲,不仅对皇朝的兴衰颇有见解,还懂得经世济民的手段。

这对于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少年来说,已经足够惊世骇俗。

可要说他能找寻到,多少治世良臣苦寻一生都没有找到出路,反正他是不信黄青有这个本事。

“帮他们找到一个长久的,比置地囤钱更能获利的行当!”黄青自信满满的说道。

“噗……”

仁宗直接笑喷了。

“咳咳,小七勿怪…刚才是朕不小心被呛到了。”仁宗连脸上的笑意都没收敛,敷衍的不能再敷衍。

见黄青直勾勾的盯着他,饶是仁宗在朝堂上练就了一身八风不动泥塑菩萨的本领,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人家孩子都那么严肃了,自己却忍不住笑出声,的确不好。

可他就是觉得黄青太过幼稚,大宋有多少的大户,世间又有多少长久赚钱的营生?

像盐铁茶酒这样长久赚钱的营生,早让朝廷自己把着了。

但他还是轻轻放下茶盏,语带戏谑道:“刚刚七哥儿说帮大户找个长久赚钱的行当,看来已经是心有成算了啊?”

黄青深吸一口气,忍了,对面怎么说都是皇帝,该给点面子。

“陛下!如果我家的果酒生意想找人合伙入股,您觉得那些大户是否愿意拿出钱来参股?”

“果酒?”仁宗表情有些莫名,早前在朝会上,已经有不少大臣提议把果酒纳入榷酒制内。

他知道这里有邕王和兖王的反扑,但也有大臣确实为朝廷着想的因素在。

宋代鼓励民间喝酒酿酒,主要还是酒税实在太丰厚。

北宋后期,仅酒税这一项,就达到了一千万贯的年收入,抵得上大唐全部的财政收入。

有人想把热卖的琼露果酒收归国有,也就可以理解了。

上奏的折子被他留中不发,朝会上的讨论也被暂时压了下去,但后续寿山伯府能不能保住果酒的专营权,连他都没办法确定。

想到这他点点头:“如果是琼露果酒,想来他们是愿意的。”

仁宗认可了这个赚钱的营生。

黄青继续加码:“那如果是香皂生意呢?”

仁宗也用过香皂,知道这也是个赚钱的营生,于是又点头。

但他觉得这些东西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不可能满足全国上下这么多大户的参股需求。

黄青仿佛知道仁宗的想法,高深莫测的笑着:“陛下,如果朝廷召集全天下的能工巧匠,建立一个专门研究实用商品的将作监,侄孙儿暂且称它为研究院。

研究院研究出实用商品后,再推出行销天下,同时为了打响研究院的名号,把果酒、香皂作为研究成果放在研究院里,您认为会有多少人愿意投钱入股?”

“这……”

仁宗皇帝被黄青的话惊住了,之前还从未有人提议建立专门研究商品的研究院。

奇技淫巧难登大雅之堂,是士大夫们的共识。

只有经历过后世商品经济繁荣的黄青,才能想出如此天马行空的计划。

仁宗陷入深思,竟认真开始考虑这个想法实现的可能性。

一方面是黄青时不时拿出些新奇玩意,比如不苦不涩的果酒、芳香怡人又清洁效果绝佳的香皂、方便又省钱的煤炉煤球……并且这些新奇玩意实用还能赚到钱,所以对他的这个提议莫名觉得有道理。

另一方面大宋实在太缺钱了,别看每年税赋有几千万贯,但用钱的地方也多,冗官、冗军、冗费都趴在大宋的财政上吸血。

每年减去支出,国库都没有多少盈余,前几年对西夏战争时期,竟要向百姓摊牌苛捐杂税才能有钱打仗。

这对于一直追求仁政爱民的仁宗来说,着实心有不忍。

仁宗也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庆历年间,还专门实施了变法,也就是后世流传的庆历新政。

可惜反对的人太多,仁宗见此法行不通,为了保护变法大臣,特意把他们调离了中枢,从此仁宗朝再也没提过变法的事。

但问题不会因为逃避就消失,大宋的诸多问题依旧存在,而大多数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财政不足造成的。

只是……

仁宗不确定道:“商品的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前期需要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投入,而且还不一定保证有产出。

…不过要是把果酒和香皂挂在研究院的名下,相信会有不少人愿意掏钱的。可,你舍得把这两个营生拿出来?”

黄青当然不愿意无偿拿出来,但如果研究院真的建立起来,并且自己在研究院能有一定的话语权,那拿出来也无妨。

他脑海中有太多实用商品了,只是受限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很多东西他也没办法从零到有的制造出来。

如能集结全天下的能工巧匠,集思广益,说不定真能把那些产品一一研究出来,推向市场。

到时候研究院就会成为全天下大户商贾的钱袋子,而主导这一切的黄青,则会变成社会主流眼中的财神爷。

这个金身不可谓不大,事情若成,就算皇帝想要动黄青都没办法做到,那些指望黄青发财的士绅商贾,敢直接把动手的皇帝拉下马。

而且,有了这么多技术人才聚集,再加上黄青正确的引导,有很大概率在宋代就爆发工业革命。

这可比英国早了七百多年!

想到这,黄青莫名有些激动。

“陛下!”他慷慨激昂道:“如果研究院真的落成,为了大宋的繁荣富强,为了江山的长治久安,侄孙儿愿意把果酒和香皂贡献出来。”

“哈哈哈哈,好!”仁宗激动地一拍桌子,“小七朕果然没看错你,着实有一腔为国为民之心。”

得到仁宗的首肯,黄青也是激动万分,这可是用一国之力,让自己尽情实现心中的蓝图。

有了研究院在手,他就可以设计大宋的技术路线,攀升大宋的科技水平,从而影响整个国家甚至全世界的格局。

这才是男儿真正的浪漫。

黄青愿称自己为——全球总设计师。

“只是……兹事体大,容我再想想。”关键时刻仁宗又怂了。

靠!白高兴一场。

黄青翻了个白眼。

给你机会,你不用啊!

果然,仁宗陛下就不是一个当独夫的料。

仁宗也有自己的苦衷,他都能想到,如果自己提议召集天下能工巧匠成立研究院,研究一些在臣工们眼中的奇技淫巧,当场就会被朝臣们喷自闭。

第二天就会有雪花般的奏章飞过来,甚至一些刚烈的大臣,都敢撞死在自己面前。

大宋的皇帝难当呐!

不过仁宗对黄青的提议也确实上了心,这里面应该有可实施的空间。

别的不说,就黄青那套:研发新产品——形成产业规模——与地主争夺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增多消费群体,继而增加财政收入的理论,已经足以拿出来跟宰辅好好琢磨琢磨了。

他唯一的顾虑,就是研究院真能像黄青说的那样,研究出足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商品吗?

……

由于研究院没有得到仁宗的明确表态,黄青一肚子的其他想法也就暂时没提。

如果不能让君臣们认识到科学技术以及资本运作的好处,提了估计也是做无用功。

黄青决定一切还得靠自己。

先把果酒作坊和香皂、肥皂生意打造成蓝本,然后笼络一些勋贵官宦扩展其他生意,让别人看到技术研发、资本运作的优势,到时候朝堂上估计就没有那么多人反对建立研究院。

他能看得出来,其实仁宗已经对他的提议动心了。

只要群臣不反对,那么建立研究院就会水到渠成。

出了福宁殿,离开皇宫。

黄青坐在马车上,想着这次的金身没立住,自己也需要开始着手培养一些班底了,家里虽然有不少私人武装,可那些大老粗打架还行,做事却完全没有章法。

至于管家、小厮,也只能做一些分内的事。

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还得从小培养一批能跟的上自己思路的人才。

于是他探头问“司机”:“上次我们出城,看到不少流民,那些无家可归的百姓,通常是往哪里去?”

车夫是个“老司机”,对汴京的情况熟的不能再熟,脱口而出:“回禀衙内,流民和无家可归的百姓通常住在城外,汴京城外东、南、西都住着不少这样的人。”

“往东,出城,带我去看看。”

“这……衙内,城外流民聚集地不安生,您千金之躯,就别去那腌臜之地了吧。”车夫为难道。

黄青不容置喙道:“别废话,加快速度。”

“驾!”

车夫无奈,只好猛地挥鞭,驾车绕着城墙往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