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崛起在漠北 > 第六十一章 太庙 阅兵 封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六十一章 太庙 阅兵 封赏

第61章 太庙 阅兵 封赏

公元1623年阳历七月——天启三年六月初八,紫禁城午门外。平日里只有皇帝出入时才会全部开启的午门,此时已是三门大开,两千羽林军精锐持戈肃立,气象森然。

平日里从没有机会登上午门城楼的天启皇帝,不但破例设座于午门城楼之上,还特意穿上了平日几乎没有机会穿的“.武服”。手中执一面玉圭,上刻“威远抚夷”四字篆文。

身后立六十四名高大威猛的贴身带刀侍卫,称为“大汉将军”者傲然肃立。

不多时,只听一声炮响声,先是天启身后的六十四名大汉将军齐声喝到:“拿来!”随后午门外肃立的两千羽林军接力喝道:“拿来!”

这两千名经过特殊训练的羽林军的喝声简直如同雷鸣。

不多时,由两千名北华士兵押解的两百辆囚车,鱼贯驰来,车轮碾压在坚硬的花岗岩铺就的地面上,发出隆隆的响声,车辆停稳后,北华士兵从每辆车上拉下五个蒙古人,男女老少都有,以两人挟持一人的姿态面向午门皇帝的方向。

由于皇帝的仪仗军士和北华押解的军士太多,再加上献俘的一千余蒙古人后,使得原本宽阔的午门外广场竟然容纳不下,不得不把午门前作为仪仗的两千羽林军撤下一千人,整个场面才不显得过分拥挤。

随后身着全套甲胄的马爌上前,单腿跪地向天启所在的方位大声说道:“微臣马爌献俘于阙下,请恕微臣盔甲在身不能行全礼。”

马爌的话音刚落,就听城楼上的大汗将军齐声传话道:“免!”马爌谢过圣恩,再行礼道:“臣等讨伐漠北前元余孽,赖圣上洪福,幸不辱命,阵斩虏首四万余,招降附民七十余万,大小逆酋尽皆束手,今献前元余孽一千人至阙下,听候吾皇发落。”

城楼上的天启听后点了点头,意气风发地站起身来,大声说道:“我大明仁恩浩荡,恭顺者无罪不恕,无困不援。渎犯天威者虽强必惩,虽远必诛。”

“万岁,万岁,万万岁。”数千名御林军士兵和文武百官,尽皆拜下,山呼万岁。

“拿去!”年轻的天启帝扫一眼楼下的囚车,轻轻挥了挥手。

“拿去!”身后的近侍太监和大汗将军们,分别以二人、四人、八人、十六人依次联声相喝。

“拿去!”城楼上,六十四人的大汗将军齐声高喝。

“拿去”最后是城楼下的一千羽林军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

刹那间,午门内外欢声雷动,天启皇帝登基以来的首次大胜,令在场的所有人都热血沸腾。

虽然事前已被告知,不会对这些蒙古贵胄们判罪,更不会有死刑。但在这种气氛之下,漠北三汗等人几乎被吓尿了裤子,看着吓得筛糠一般的蒙古人,在场观礼的人无不扬眉吐气。

随后,这些蒙古人被带下去,献俘仪式才告结束。

比之献俘仪式,祭祀太庙的程序则更加复杂,可以说是仅次于祭天仪式。

每逢祭祀,要在祭祀前三日,由礼部尚书到太庙“牺牲所”通知做准备,并到乾清宫进奉斋戒铜人。然后,皇帝开始斋戒;在陪祀的官员中,文职郎中以上的、武职参将以上的,也都需要在衙署斋戒。

祭祀前二天,由祝版官将祝版送到内阁,由阁老们书写祝词、内阁首辅书写帝名。版为白纸黄绿墨书。祭祀前一天,皇帝到华盖殿(中和殿)看祝版,看完后还要行三拜礼。内官将祝版恭送到太庙神库,还要派人到太庙告知并检查”牺牲(祭祀用的牲畜)”。

到了祭祀日,五更时便要开始奉请祝版,先到后殿,然后是前殿。日出前四刻,皇帝穿着祭服乘舆出宫,行到太和门外则改乘金辇。午门严鼓,法驾、卤簿前导。

进入太庙神路后,皇帝降金辇,太常寺卿引导皇帝进入太庙戟门。进入戟门后,稍微等候一下,由赞引、对引官引进左门(戟门东门),就位正中北向而立,鸿胪寺官员引领陪祀官员亦就位恭立。

之后,典仪宣布奏乐,典仪宣布:“迎神,乐奏《贻平之章》。引导皇帝到各神位前参拜,上香,行三跪九叩礼;百官随同行礼。乐止,奠帛、爵。行初献礼,乐奏《敕平之章》,舞干戚之舞。司帛跪献篚,司爵则立献爵,司祝奉祝版跪在案的左边,帝及随祭百官都要跪着听读祝文。

读完祝文之后奉安篚内,三叩,乐起,帝及百官行三拜礼,武功之舞退。文舞执羽龠进,行亚献礼,乐奏《敷平之章》,舞文德之舞,司爵献爵,礼仪和初献相同。

再后,行终献礼,乐奏《绍平之章》,礼仪和亚献相同,献完之后,乐止,文德之舞退。

太常寺赞引郎至拜位前西向站立,高声唱赞“踢福胙”。光禄寺卿二人奉福胙至神位前拱举,然后退后站在右边。帝受胙后,典仪宣布撤馔,乐奏《光平之章》。

馔撤毕,乐止。帝及百官行三拜礼,典仪宣布“奉祝、帛送燎”。司祝、司帛到神位前请祝,帛出中门至燎炉焚化。典仪引导皇帝出太庙,至神路右侧,乘舆还宫,同时,乐奏《佑平之章》。至此整个太庙祭祀才算结束。

献俘和祭祖结束后的第二天,是皇上率百官检阅北华兵马。

天启原本的意思是把北华的兵马召到城内,就在京营的校场上检阅。但遭到朝臣和内阁的集体反对,说是外兵无特殊情况不得入京。后来没办法,改为在京营驻通州的校场检阅。

检阅之前,马爌遵照后世的阅兵知识,事先在地面上做好了标志,五千骑人马,每人在马上时站位在哪里,下马后的站位在哪里都做了详细的标记,事先又演练了好几天,力求完善。虽然效果远远达不到后世阅兵的效果,但在明末时想来已经可以足够惊艳了。

检阅当天,马爌亲率北华骑兵提前列好队伍,每个士兵还带了两斤盐炒黄豆,这个是马最爱吃的零嘴,用于检阅时安抚马匹,防止马匹不听话。一切妥当后,静候天启和百官的到来。

巳正时刻(上午十点)天启率百官在羽林军的护卫下来到通州校场,平时很少骑马的天启为了彰显天子威仪,还特意在阅兵前换上了御马。

刚一进入校场,天启和百官就被眼前的阵势给震撼了!只见五千北华骑兵排列得整整齐齐,横看、竖看和斜看几乎都是一条直线,两千冷兵器的枪骑兵在前,三千火铳骑兵在后,全场人不语、马不嘶,雅雀无声,不动如山。枪骑兵的长矛林立,火铳兵铳口上的刺刀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这阵势慢说天启年轻,很少实际接触军队,就连不少接触过大明精锐的老臣,以及五军都督府的将领们也是惊叹不已!

皇帝和百官甫一进入校场,只见马爌把手用力地一挥,就听五千人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整齐划一,声若雷鸣。连呼三遍后,马爌把手又一挥,则戛然而止。

待天启和百官在检阅台上坐定后,马爌甩蹬下马,大步上前奏道:“吾皇万岁,请恕臣甲胄在身,不能行大礼。天启抬手到:“免。”马爌接着道:“谢万岁!北华都指挥使司所部五千骑兵列队完毕,请陛下检阅。马爌说这话已经和大明阅兵的惯例套话不符了,但天启今天兴致很高,反觉得新颖别致。

随后马爌奏请皇上至队前检阅,看着大明还有如此的精兵强将,天启皇帝今儿个很高兴!听到马爌请求他近前检阅,兴致越发高涨,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天启在两名太监的和四名大汗将军的陪护下,跟随马爌骑马来到队列前,其中两名太监一个牵马、一个扶镫,四名大汗将军环伺左右。

马爌在前引领,刚一到队列前,更加惊奇的一幕出现了,只见天启走到哪里,所有马上的士兵就把头扭向哪里,朝天启皇帝行注目礼,同时用手轻勒马缰,使马头也朝向皇帝所在的方向。

后世几百人的仪仗队做出这个动作都能很震撼,更何况这是五千人的骑兵。这种震撼的场面简直惊呆了在场的所有人!年轻的天启皇帝作为当事人,更是触动心底的震撼和受用,心想这才是精兵,和北华这五千人马比起来,京营的所谓精锐简直是小孩过家家。

马爌引领皇帝通过阵列后,把天启送回检阅台,随后回到阵前,下令分列式开始,五千骑兵按照事先演练好的走位,其中两千配备冷兵器的枪骑兵人人执一丈五尺的长矛,一手持缰控马,一手持矛把矛杆夹在腋下,矛尖指向前方,做冲锋状向前冲击。进退有序地按照各个方位进行出击,整个校场上蹄声如雷,尘烟四起,不多时,分列式完毕。

马爌又喝令下马,五千人整齐地离鞍下马,留一千人看管马匹,又一千人飞快地跑到校场边,把事先做好的木耙抬出来摆放整齐,每块木耙的靶板都是用三寸厚的木板制作,厚重异常。

随后三千火铳兵在队官的口令下,分做三排,开始三段式射击表演。

刹时整个校场铳声轰鸣,木屑横飞,只两个循环,也就是每名铳手只发射了两发后,大部分靶板就已经被轰烂,随后马爌挥手示意停止。

整个阅兵式虽然只短短半个时辰,却已深深地震撼了参加阅兵的天启和百官们。

在他们的思维里,从来就没有世上竟还有这样一支军队的概念!直至今天亲眼看到北华火铳兵的现场展示,才知道北华灭掉漠北三部绝不是偶然、或者凭借战术运用得当的缘故,看眼前的情景完全就是实力碾压的结果,没有其他任何窍门。

此时,朝廷百官们才真正意识到了北华的实力,不少人开始思考,这支横空出世,名义上隶属于大明的强兵悍将。对于大明朝廷来说到底是福还是祸?

阅兵仪式结束后就是宣读对马爌进行封赏的圣旨,明末时期的圣旨是先由内阁或是皇上的秘书——中书舍人根据皇上的意思草拟好圣旨,草拟好的圣旨再付司礼监上印,钤印后圣旨再交给内阁副署,内阁没有意见的话,副署后还要交付六科给事中,只有六科给事中也没有封驳,这个圣旨才算是走完流程,才是完全合法的——真正的圣旨。

假如圣旨没有经过内阁或六科给事中的副署,这个圣旨只能算是中旨,不算完全体的圣旨,合法性大受影响。

马爌的这个封赏是前几天皇帝和内阁妥协商定了的,自然是一路绿灯,走完了所有程序的完全体圣旨。

龙虎将军其实不算小了,是个正二品的官衔,理论上和父亲马林的都指挥使平级,造反前努尔哈赤的封号也是这个。

至此,马爌来京的使命基本完成,原本带来拉关系的银子也没用出去,但这个钱马爌可不想省,东林大臣那边就算了,人家现在气焰熏天,已经把控了朝政,也看不上马爌和北华的这帮子武夫。

并且根据马爌的隐约记忆,天启中后期东林党几乎被阉党打的一败涂地,也没结交的必要了,等东林党们重新得势,恐怕要等到几年后崇祯上位了。

如此看来,北华今后几年想在京城办事儿利索的话,却是需要阉党的照看。该给的不能省,并且马爌还有两件私事要求魏忠贤帮忙,所以这个老魏是必须要结交的。

想到这儿,马爌就让亲兵回城外的军营中把剩余的十二万两银子都拉到了三哥马炯家。

然后令副将高健亲自带人前往北华镇守太监刘源的老家——直隶保定府,去把刘源的侄子接一个到北华。

按照刘源的意思,至少要接来一家,如若刘公公的族人都愿意前往北华,一并接来更好。这件事情的原委,高健本身也很清楚,所以也不用马爌具体交代。

马爌又休书一封,交给族兄马国光,让他先返回北华带信给父亲,信中写的是让父亲见信后尽快运一百万辆银子到京来,自己打算在京城开办银行。还有就是尽块安排人去潘家提亲等。

至于银行的事情早就给父亲沟通过了。

马爌又给高健带去五千两银子,让他把这笔银子留给刘公公的家人生活,并嘱咐高健事情办妥当后,就带刘公公的侄子和五千兵马先回北华。

马爌和所有家丁则脱离大队,暂时留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