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崛起在漠北 > 第六十二章 银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2章 银行

考虑到北华今后需要在京城有一个据点,是到了在北京买处房产的时候了。

因为有这次赴京报捷献俘的影响,加上朝廷大力宣传北华将士的形象背书,北华这块招牌这会儿在北京城内几乎家喻户晓。

所以马爌在京城购买房子的事情非常顺利,作为一个外地人,几乎没有收到任何价格上的区别对待,用市价卖下了一个地段非常好的院子,地处西城阜成门大街南的“咸宜坊”。

这是个三进的大院子,大小有将近一百间屋子,就在皇城外的西直门大街,前后才花了不到一万两银子,在这个地段和院子的规模来说已经算是很划算了的价格了。

房子买定后,又托人牙子买了几个丫鬟、几个粗使的婆子及厨子,门房等。稍微安定下来后,又买了几个粗使的杂役等男性家丁,着人把房子也重新粉刷整修了一番,置备了必要的生活物品后,就算是正式入住了。

马爌这次来京带的家丁有上百人,看似宽敞的大宅子一下子被塞得满满当当的。

居住的事情搞定后,下一步就是想办法交好魏忠贤了,考虑到魏忠贤白天要在宫中当值,基本上都不会在家,马爌也只能晚上前往魏忠贤府上拜访了。

事不宜迟,搬完家的第二天晚上,马爌写了拜帖前往魏府。为了给老魏送银子,马爌是不得不乘坐马车过去的。没办法,两万两银子足有七八百公斤重,饶是马爌神力,不用马车实在携带不了。

因为不清楚老魏的生活节奏,马爌到的时间有点儿早了,老魏刚从宫中回来还没多大一会儿,晚饭还没来得及吃呢,就听到门房禀报新晋的龙虎将军拜访。

听到是马爌拜访,老魏有点儿意料之中,又有点意料之外。

要知道现在老魏的日子可不大好过,天天被朝臣们攻击,弹劾他的奏章雪片般地往宫里去,若不是天启皇帝护住,怕是早就被大臣们给碎尸万段了,这时候竟然还有人敢到自己府上拜访,实在是出乎老魏的意料。

在老魏看来,就算北华有心帮自己那也起不了多大作用,远在天边的一个外藩势力而已!但人家主动来拜访,老魏还是很高兴,赶紧亲自迎了出去。

进入客厅上茶后,马爌说明来意,说自己在附近买了房子,今天刚刚搬过来住,听说魏公公也住在附件,赶紧过来拜访。

魏忠贤表示感谢,说自己一个奴才,是大臣们眼中的弄臣,不值得将军亲自前来,没得坏了将军的名声。马将军年轻有为,将来前途无量,不要因为结交自己这个太监误了前程等等。

马爌自然是说大家都是为皇上办事儿,况且魏公公也知道,前几天在宫中时自己帮皇帝出谋划策的,已经算是站了队,无所谓了,朝中大臣自然而然地已经把马家列入阉党一派了等等。

随后马爌把两万两银子的礼单递上说:“不成敬意,望公公笑纳”,没想到老魏却是坚辞不受。

马爌见状诚恳地说:“公公坐镇内廷,为今上分忧,宫内人情复杂,还是要上下打点的,花费想来也是不小,马爌虽然年少,但也能体谅到公公的难处,这些银子都是缴获自蒙古人的,望公公不要推辞……。”

魏忠贤听马爌说的恳切,且太监哪有不爱财的,后来还是非常高兴地收下了。

其实老魏的日子虽然不大好过,但要是说他缺钱那也是不能够的。魏忠贤深得天启看重,这是宫中都知道的,所以宫中孝敬他的人多得很,天启也经常赏赐他。

所以钱财上老魏是不缺的,只是被朝中大臣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局面,导致他整天心怀恐惧,不得安宁而已。

魏忠贤此人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到底是街头混混出身,谋略胆识却都不差,就算是义气也是很有一点儿。看到马爌诚心结交自己,也就不再推辞,说道:“承蒙马将军看得起老奴,老奴就厚着脸收下了。”

马爌赶紧连称不敢:“公公不要马将军的叫了,小子年轻,可经不起公公折杀,不介意的话就叫一声小侄吧?”

魏忠贤道:“马将军是正二品的龙虎将军,老奴可不敢托大,既然将军不见外,那咱家就称你马公子吧?咱家刚从宫里回来,饭都还没吃,马公子不介意的话,一起坐坐可好?”

“小侄出来时已经用过晚饭了,但能陪公公吃饭,不胜荣幸,再陪公公吃点儿当然是愿意的。”

马爌因为刘源的缘故,对太监不再有先入为主的坏印象,所以他现在对魏忠贤等太监之流并没有先入为主的成见,加之魏忠贤是个着名的历史人物,即便抛开功利目的,纯粹好奇心上来说,陪魏忠贤吃顿饭、聊聊天马爌也是求之不得的。

一顿饭吃下来,马爌对魏忠贤的看法大为改变。在马爌看来,他不过是个社会底层之人,因生活所迫无奈才做了太监,本质上并不比普通人更坏,当然,也没比普通人更善良。

提及皇上时,马爌能感觉到他对天启皇帝是发自肺腑的真心关爱,甚至能感觉他对天启有种长辈对晚辈的那种慈爱。

魏忠贤生于1568年,今年是天启三年(1623年),已经五十五岁了,年龄比天启的父亲——泰昌帝还要大了十几岁。

对天启皇帝来说,魏忠贤几乎就是个祖父辈的人了,朝夕相处之下,两人之间有深厚的感情也是正常的,人说天家无真情,天启皇帝或许把从父祖那里得不到的亲情,都寄托到了老魏这里也未可知。

这顿饭两人吃得非常尽兴!席间马爌又把后世政治斗争的很多理论讲解给老魏听,特别是关于权力平衡方面的知识。后世经过实践和论证的政治学知识;对于老魏这种缺少理论支撑的政治半吊子来说,简直如获至宝。

听完马爌的一番讲解,老魏对马爌佩服得五体投地!直言马爌是天生圣人,生而知之。今天和马爌的这顿饭简直如同受到了圣人的教诲一般。

只是令马爌没想到的是,老魏和天启后来正是凭借从他这里学到的政治理论,开始了对东林党的大举反攻,几乎使得东林党陷入了灭顶之灾。有些东西或许就是冥冥注定的,在没有马爌的真实历史上,老魏和天启也同样斗败了东林党,只是人算不如天算,最终却因为天启皇帝的短寿而又葬送了一切。

饭后老魏又强留了马爌很久,最后才依依不舍地送马爌出门,临了还说:“前番在宫里得到公子的点拨,今天又在家中受到公子的教诲,老魏此时无以为报,将来但凡我老魏还有一口气在,马公子有所托的话定当赴汤蹈火。”

马爌见老魏说的真切,心想来而不往非礼也,落了自己这么多的人情,老魏却一点儿忙都给自己帮不上,心里反而不舒爽。不如也找点儿事情麻烦一下老魏吧,也好让老魏还点儿自己的人情。

想到这里的马爌就提了两条相求,一个是自己的婚姻不顺,和前开原监军潘宗颜的女儿两情相悦,却遭到潘母的拒绝,导致潘姑娘都二十多岁的老姑娘还不能出嫁,希望魏公公能在皇帝面前美言几句,最好是皇帝赐婚马爌和潘婉婷,这样潘母肯定不敢抗旨。

另一条则是北华镇守太监刘源如今也上年纪了,一个人在漠北孤苦伶仃的,希望能把老家的侄子接一个到北华陪伴,另外最好能再给安排两个小太监过去照顾起居。”

其实第二个要求并不是刘源提的,刘源只是想要个老家的侄子陪伴就可以了,并没有要求要小太监照顾起居。但马爌想着锦上添花吧,这些小要求对老魏来说不过举手之劳的事情,即能照顾老魏无以为报的感受,又不会太给老魏添麻烦,就顺便就把这条也提出来了。

果如马爌所料,老魏听完后哈哈大笑道:“就这两件事儿呀?包在老魏身上了,第一件事情老魏不敢打包票一定能成,但基本上是没问题的。这可是成人之美的好事儿,相信皇上他肯定愿意玉成此事。至于第二件事嘛,简直就不叫个事儿!咱家现在就可以做主,给刘公公送几个小太监去作伴,这事儿就不用麻烦皇上了,马公子什么时候要人随时来找老魏就行了。”

听到老魏答应得这么爽快,马爌也非常高兴!

其实马爌心里也清楚,就算不用皇上赐婚,潘母也已经松动了,并且自己现在又被封了正二品的龙虎将军,对于现在潘家的家世来说,已经算是上嫁了。但锦上添花嘛,皇帝赐婚更能满足潘母的虚荣心,更有面子。

看着老魏因为自己委托了两件事儿显得很高兴!从这点儿来说,马爌认为老魏就不是个天生的恶人,和明史上记载的不一样,他是个感恩图报的人,有很强的同理心。

马爌又拿出那个装珠宝的小箱子对老魏说:“这也是自蒙古人那里缴获的,原本想着奉圣夫人服侍陛下劳苦功高,区区一点儿心意孝敬奉圣夫人,奈何不得其门而入,魏公公和奉圣夫人既然都是皇上跟前的,这些珠宝首饰就交给公公转达了好了。”

听到马爌这个委托,老魏顿时脸上乐开了花:“马公子您算是找对了人,不满马公子说,咱家和奉圣夫人恰巧有些交情。其实呢,夫人那里什么都不缺,但这既然是你们北华的心意,咱家就代奉圣夫人先收下了,东西放到我这里,是一定会转达到的。”

马爌当然知道魏忠贤和奉圣夫人客氏的情况,两人的对食关系几乎整个后宫都知道,包括天启皇上本人,所以东西交给老魏,马爌绝对放心,甚至比自己亲手交给客氏还要效果更好些。

事情都办完后,马爌告辞回家。

几天后,前往保定府接刘源侄子的高健一行回来了,前来向马爌请示,准备就此返回北华。

刘源一共兄弟四人,刘源排行老三,最大的哥哥已经去世了,还剩下二哥和四弟,除开刘源自己,另外的三兄弟共有十个儿子和八个女儿,听到刘源来接他们前往漠北生活,三兄弟当即决定除每家留一子看家外,其余的都去漠北投奔刘源去,就连已经出嫁的姑娘当中也有三个要举家迁居北华。

没办法,现在大明北方诸省的百姓们日子太不好过了。

临行前马爌又一再交代高强,让他给父亲马林说,要尽快安排人前往潘家提亲,这一次肯定不会再被拒绝了。

其实马爌多虑了,马爌前脚刚离开潘家,潘母就已主动先安排人前往北华,找马林夫妇商议女儿和马爌的婚事儿了。

老魏办事儿效率果真没话说,还没过两天,皇上的赐婚圣旨就下来了,内阁辅臣和六科的官员们看到进士之女被皇上指婚给武将之家,心里边虽然有些不舒服,但毕竟这是个小事情,也就没有拂皇上的面子,一路绿灯旨意就到了马爌的手上。

另一拨钦差则被老魏安排了快马前往保安州潘家宣旨。

接下来马爌开始着手筹办银行的事情,首先要先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马爌自己肯定是没有多少时间在京城经营的,所以这个银行掌柜的人选非常重要。

马爌很清楚自己不可能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经营银行这种具体事务上。但银行的事情又非常重要,交给外人绝对不放心,他事先征询过三哥马炯的意见,但他完全没有兴趣,只想一心读书,争取早日中举。

就算马炯有这个心思,他也不是这块料,包括马爌自己都不行,马爌只能做些理论指导,或者提出一些领先时人的概念,具体操作层面也不行,毕竟前世今生都没做过生意,压根就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但情急之下,一时哪里去找合适人选?眼看又过了好几天,还是没有着落。

这天马爌到三哥那里去时,却无意中碰到了开原唯一的举人刘涛,询问之下才得知,刘涛和父亲——前开原首富刘财父子俩早就回了大明,刘涛正在准备今年的会试,父亲刘财则在京城做生意养家。

开原首富刘财的能力马爌是清楚的,忽然听到他就在京城,马爌大喜,急忙问了刘家商铺的位置,当时就赶过去了。

到刘家商铺一看,刘财正在店中张罗,几年没见,刘财并没有变什么,还是那么个笑眯眯人畜无害的样子,一张圆脸显得还是那么亲切和气。

但是刘财几乎没有认出马爌,几年时间,马爌已经从一个青涩的少年变成了一个成熟的青年,原本就魁梧异常的身高,现在愈发高大了。

马爌说明来意,两人就在刘财的店铺中详谈起来,等到马爌把自己开办银行的设想详细地告诉刘财,刘财听完简直惊呆了!马爌完全是按照后世银行的运作模式来打算的,领先这个时代几百年,如何能不令刘财吃惊。

在听到一切启动资金都是马爌出,自己只管打理完全不用冒风险,刘财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

这两年来,刘家在京城的生意并不是很顺。由于刘家世居辽东,在京城并没有根基,现在开的这个绸缎庄处处受人排挤,虽然银子也打点出去了不少,但好像完全没起到什么效果。

听到马爌愿意高价请他打理那个什么银行,弄明白马爌描述的运作原理后,刘财以一个生意人的敏感觉得马爌的这个设想绝对可行,并且马爌答应刘财把每年总利润的百分之一作为刘财的年俸,刘财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

当然,这个百分之一利润的年俸只是暂时的,是刚开业期间的一种激励措施,一旦生意踏入正规,还是要换成一种可控的且合理的工资。

为了完善银行经营的细节,刘财甚至暂停了绸缎铺,俩人在一起商量了好几天才把各种细节敲定。

之后就考虑店铺的位置,鉴于马爌的宅子已经买在了“咸宜坊”,那么商铺当然是越近越好了,最好能是前铺后家。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天的寻找,还真就在咸宜坊找到了非常合适的铺面,距离马爌的宅子很近,铺子门前就是阜成门大街,大街对面是有名的广济寺,在西城算是最好的地段之一了。

因为银行是纯粹的金钱生意,门面装修必须要高大上,要显得豪华气派,不能有丝毫小家子气。所以前期装修上绝对不能马虎。

然后就是广告,最关键的是还得有保护伞,要不这种纯粹玩钱的生意根本就没法做。这也是马爌明知道魏忠贤只有几年的风光了,还要砸钱结交的原因。

按说现阶段文官集团的势力更大,抱紧了文官集团的大腿当然更稳妥,但以北华和马家的出身,人家文官集团根本就看不上他们,生怕结交北华小了自己的身份。

既然明知道文官们拉拢不了,也就只能依靠老魏——所谓的阉党势力了。要知道老魏可是东厂的厂公。并且马爌还想要通过老魏跟锦衣卫拉上关系。这会儿的东厂和锦衣卫基本就是一家人,两者都是皇上最信赖的工具和势力,是弱势的天启皇帝维持皇权的最后两个依仗。

如今的马爌同样也只能依靠这两座靠山,才能保证钱庄的生意做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