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崛起在漠北 > 第九十二章 战况易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2章 战况易转

听到这个消息的崇祯,越发坚定地认为这一切都是袁崇焕事先和建奴串通好的,袁崇焕之所以几次三番要求率军入城,就是企图和建奴来个里应外合拿下京师,只不过自己阴差阳错逮捕了袁崇焕,导致他们的计划被无意中打乱。

但是建奴势大,十余万人建奴可不是闹着玩的,常言说女真满万不可敌,这可是十多个不可敌!正在气头上的崇祯一时也没了主意。

前蓟辽督师、天启帝师,刚刚起复的老臣孙承宗建议,让狱中的袁崇焕写个手令先召回关宁军。否则仅凭京营和宣大军,恐怕已经不是缓过气来的建奴对手,虽然还有几支直隶及山东赶来的勤王军,但他们的战斗力跟久经沙场的宣大、关宁军是完全不能相比的。

那些从内地赶来的驻防兵,敲敲边鼓,打打顺风仗时还可以,指望他们跟建奴硬碰硬,则完全没有可能。

所以孙承宗建议必须召回关宁军,否则不足以遏制住正在逐渐恢复元气的建奴。

但正在气头上的崇祯不听这个还好,听到这个当场又要暴走!

“朕是大明的皇帝,是天子,朕的军队竟然要靠一个叛国贼子的手令才能调动,朕丢不起这个人……”

崇祯这个时候到底还是太年轻,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以此时的状况,就算他对袁崇焕有天大的成见和猜疑,但关宁军能用还是要用的。

作为掌管天下的皇帝,他不明白一切要从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好恶出发,一切都可以等到赶走了建奴之后再说,而不是现在跟自己最精锐的军队去赌气。

固执的崇祯执意不听孙承宗的谋国之言,加之先前建奴表现出战斗力也不过如此,竟令崇祯一时脑袋发热,执意下令满桂率四万宣大军出城正面迎击建奴,同时令申甫抽调七千京营精锐协助。

自关宁军离开后,剩下的兵力再继续牵制围堵十余万后金军本就已经不足,这时候最好的办法是固守加袭扰,不给建奴从容撤退和掳掠物资的机会。以此给各地勤王军的集结争取更多的时间。但固执的崇祯否决了一切对大明有利的策略,执意要求宣大军和京营出城和建奴硬碰硬野战。

正是由于崇祯的愚蠢,给本已陷入困境的皇太极带来了转机,如今他的固执又要给京师保卫战带来一场浩劫!并彻底地帮助皇太极摆脱了所有危机。

面对明军以弱势兵力的主动出击,皇太极狂喜,他先是利用绝对优势兵力在卢沟桥全歼申甫的七千京营,再于永定门外全歼满桂的四万宣大边军,明末一代名将满桂也在此战中殉国。

满桂,乃宣府人(今河北宣化),祖籍山东兖州府峄县(今山东枣庄),军户出身。明末抵抗后金的着名将领。满桂从小练习骑射,入伍后以军功先后任总旗、百户、守备。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后,逐渐崭露头角,历任游击、参将等职,天启四年(1624年)署总兵衔,是宁远之战、宁锦之战的明军主要统帅,功勋卓着。崇祯二年十二月十六日(1630年1月28日),满桂在保卫北京的战斗中殉国。

时人评价满桂:体貌崇隆,才既饶为,性复坦荡,盖天授直朴。其不好声色,与士卒同甘苦。

随着七千京营精锐和四万宣大军的的覆没,如今北京城内,可以和建奴缠战的明军精锐,至此损失殆尽。出城作战的京营和宣大两军的战马亦被建奴所得。

京畿附近余下的其他明军要么是战马已经损失殆尽的京营步兵,要么就是本就孱弱的内地勤王军。再指望这些军队出城去和后金军野战,完全就是送死。他们只能龟缩在各处军堡营寨内固守,眼睁睁地看着后金大军在京畿肆虐。

大明的京畿重地至此成为彻底的不设防之地。

卢沟桥申甫之败,七千京营精锐灰飞烟灭;永定门外大同总兵满桂折戟,大将孙祖寿身死,宣大军马步四万余,一掷而空。

蓟州失守时更有兵部右侍郎刘之纶自杀殉节,至此建奴遂纵横京畿,如入无人之境矣!泱泱皇明再无可御敌之兵。

在将京师外围的明军清理干净后,皇太极开始对已经不设防的京畿一带大肆焚抢劫掠。十余万人的满蒙联军,由阿巴泰、济尔哈朗、阿济格、杜度、岳托、萨哈廉,还有额附杨古利等分别统领,四处出击,寻找可供掳掠的目标。主要是粮食,人口和金银财宝等各种物资。

按说在敌人的腹心之地分兵出动乃是大忌,但现在大明京畿附近的防御体系已经崩溃,再也不用担心会遭遇到明军了。

因为在京畿一带,大明已经没有可战之兵。按时人所评,兵虽众,无一卒堪用,将虽广,无一将敢战。

并且,各地勤王大军都还在路上,远水解不了近渴,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到的。

并且,即便内地的驻防兵赶到了,他们入不了皇太极和后金大军的法眼,在皇太极和后金将士们看来,明军也就是北方九边的边军尚可与自己一战,至于内地的驻防兵、卫所兵根本就是儿戏,再来多少都照单全收。

几天之后,四处分兵出击的皇太极终于中了个特等奖!

原来是阿巴泰和额附杨古利在京东通州的张家湾发现了漕运粮仓,通过审问被俘的明朝官员得知,这个粮仓是大明负责京师粮食供给的总仓,平时都至少存放有两百万石粮食,每年秋收后的漕运高峰时,甚至有四百万石的粮食储备。

阿巴泰一听,惊得舌头几乎都要掉出来了,别说四百万石了,就算里面只有两百万石粮食,这次冒险入关就算是超值了,在这种饥荒年景,冒多大的风险都是值得的。两百万石粮食啊!这都可以让大金的两百万人口吃上半年了!

大喜过望的阿巴泰一边派人给皇太极报信,一边立即组织兵力准备出击,以防止守仓明军发现守不住时放火焚粮,这么多粮食万一被守仓明军先下手给焚毁了,对于主要目的就是来关内抢粮的后金来说,可就损失大了!

张家湾粮仓位于通州城东南、北运河的西侧,地处永定河、潮白河的交汇处,这里地势平坦,水网密布,属于永定河和潮白河的冲积平原。

在这块水网密布的冲击平原上,北运河(潞河)、凉水河、萧太后河、玉带河等贯穿全境,是个水陆码头和军事要塞。

而张家湾本身就是个异常繁荣的商业大镇,平日里商贾云集,买卖兴盛,汇聚有大量人口。

明初时期,随着燕王朱棣靖难成功,抢了侄子皇位的朱棣总感觉在南方不自在,后来就把国都从南京迁到了自己的大本营——北平,是谓北京。

随着国都的北迁,导致北京人口大大增加,北方的粮食等产出不敷国用。不得已,只得通过运河漕运从南方调集巨量的粮食等物资调剂北京,一时间,京东的通州就成了粮食抵京后最重要的集结地。

为了缓解南方来的漕粮过于聚集于通州码头,导致粮食周转困难的状况,明朝于正统十年(1445年),在通州东南方的张家湾一呆筹建新粮仓储藏漕粮,作为漕粮入京的第一道集散地。

新粮仓名为通济仓,通济仓可视为通州粮仓的总调剂粮库,当通州粮仓储备满后,通济仓即开仓贮粮;当通州粮仓缺粮时,则由通济仓放粮转运。作为总调剂仓,张家湾的通济仓平日里贮藏有数量惊人的粮食。

张家湾城墙周长约有六里多,结构为夯土外包城砖,为进一步加强防御能力,还在四面建有瓮城,城墙四周以潞河为护城河。

除城墙四门外,另辟便门一座,水关三处,有常驻军队五百人。还设置了巡检司、提举司、宣课司、盐场检校批验所等多个机构,管理张家湾的治安、课税、漕运等。

张家湾城的兴建俨然成为了京城的“犄角之助”。建城后,张家湾不再是单一功能的转运码头,更增添了军事功能,来自江南、山东等处商人日渐聚集,商业日益昌盛。

只是城内的驻防军却一直没有增加,想来大明也是承平日久了,对于内地的武备早已放弃。

面对建奴十余万大军的攻击,用屁股都能猜到,仅凭张家湾五百人的定编守军,想要守着张家湾城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阿巴泰组织的三千攻城军队只一个照面就攻克了守军的防守。

这一次皇太极真是捡到大宝贝了!经过清点,张家湾仓内的储粮虽然没有传言中的四百万石,但亦足足有两百五十万石。

两百五十万石粮食啊!这在荒年简直是无价之宝,但现在的皇太极却又犯难了,令他犯难的是怎么把这两百五十万石粮食运回沈阳去。

要知道,明代的一石粮食折合现在市斤将近两百斤,入关的十余万后金士兵和包衣阿哈们人均折合两千斤。这么大数量,即便后金士兵和包衣阿哈们都是人形高达,指望这点儿人手把粮食背回沈阳也是绝无可能的。

按照诸王、贝勒的说法,这么多粮食想要运回沈阳,唯一的办法还得指望尼堪人来运输。

所谓尼堪人,就是女真语的明人,或者汉人。

后金此次入关截止到目前,已经掳掠了三十多万青壮男女和幼童,主要是关宁军东返后的这几天掳掠的。

这几天的收获除了几十万汉人青壮之外,还有一百多万头、只大小牲畜,装运虏获物资的大小车辆也抢了十几万辆。

但即便是这样,想要把这两百五十万石粮食都运回沈阳,这些仍然是远远不够的。

就按每辆车装五石粮食算,两百五十万石粮食最低需要五十万辆大车,这简直是个天文数字,就算把京畿附近的大车抢空了,也不可能有五十万辆大车的。

但每辆大车最多只能装五石了,否则翻越燕山时肯定上不去,就算不考虑明军的追击骚扰,再算上俘获的牛马驴骡每头驮运一点儿,要全部运走也是不可能的。

皇太极思来想去,却想不出完美的解决办法,运不走的粮食就地毁掉是他一直不愿意面对的,实在是不舍得。

在这饥荒年景,多运一石粮食回沈阳,大金就多一分力量,多救活一个孩童,就为大金的军队多储备了一个勇士。

最后,实在舍不得毁粮的皇太极只得组织人手尽量先往关外运,能运多少算多少,直至实在运不走的最后再毁掉,只要能把粮食先运到长城关外的草原就好办了。那儿已经算是自己的地盘,从塞外草原至沈阳地形平坦,便于运输,并且出了明境后安全上顾虑要少多了,蒙古部落牛马又多,可以放开了运。

这下可苦了被俘大明百姓们,每天没日没夜地搬运粮食,动作稍慢就会挨打……

从大明京师东边的通州张家湾至长城喜峰口一线,几百里沿线出现了异常壮观的一幕,十余万后金兵丁和蒙古牧民押解着几十万大明百姓,动用了十几万辆大车和几十万头牲畜,在日夜不停地向关外转运粮食和物资。

特别是到了晚上,运粮的场面会更加壮观,几十万条火把映照得运粮队伍如同一条没有尽头的巨大火龙,在夜空中一直蜿蜒而北,直至消失在无尽的天际中。

得知消息的崇祯皇帝愤怒得不能自已,耻辱啊!蕞尔建奴就在大明京城的旁边,驱使着大明的百姓,转运着大明的粮食和物资,就这么光天化日之下,大摇大摆的!

却没有一支明军敢去阻拦,崇祯的心里简直在滴血!他多次要求动用京营大军出城作战,但都被大臣们阻拦了,冷静下来的崇祯也明白,要求京营出城作战就是让他们去送死。现在城内的京营士兵虽然还有十余万人,但这些京营士兵可是京师最后的依仗了,若再有闪失,自己和京师可真的也要沦落给建奴了。

并且京营士兵承平日久,自从英宗“土木堡”以降,近两百年来都没有真正出战过,其战斗力特别是出城和建奴野战的能力是绝对不能让人放心的。

前些时京营之所以能和建奴打得有来有往,是因为那时有关宁和宣大军做后盾,京营只需敲边鼓,打顺风仗,硬骨头都是人家两处边军再啃。

如今让京营单独出城和建奴野战,性质可就完全不同了。

先前四万精锐的宣大边军和在京营中挑选的七千精锐尚且一战而没,何况现在城内已经吓破了胆的京营驻防兵。万一这些京营士兵出城再有个三长两短,到时防守京城的军队可就都没了。

想清楚了的崇祯没有再坚持要求京营出城去送死,他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建奴每天大摇大摆地——组织几十万被他们掳掠来的汉人往口外转运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