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崛起在漠北 > 第一百零四章 额尔齐斯河—鄂毕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零四章 额尔齐斯河—鄂毕河

第104章 额尔齐斯河—鄂毕河

北华和满清之间的私下划界,在大明朝野引起了巨大争议,不但朝堂上群情激愤,就连民间亦多不齿北华的行为,在京的士子们甚至还搞了个联名上书,要求朝廷严惩北华的僭越不臣之举。

消息刚传出来时,把崇祯也气得够呛,虽然崇祯心里早就清楚,并且也早已默认了北华托名明臣,实为藩属的现状,但这次北华的僭越行为,却让好面子的崇祯脸上挂不住了。

朝堂上,御史言官和六科的给事中们一个个如同打了鸡血一般亢奋,简直是咆哮着要求严惩北华,有人干脆提议撤销北华都指挥使司和北华总督,拿办马林等北华的相关人员,把北华军民全部内迁……

好面子的崇祯眼看着随波逐流就要开始发飙,可把内阁首辅温体仁给急坏了,心想御史言官们为了沽名钓誉可以瞎说,但皇上你可不能脑袋一热做傻事儿啊!这都啥时候了?还撤销北华,军民内附!更甭提拿办马林了。

今年新晋的内阁大臣兼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保张至发眼瞅着崇祯就要发飙说胡话,张阁部心里一着急也顾不得太多了,直接出班奏道:“皇上,万万不可,如今北华已然势大,恐不是一纸圣旨即可就范的,倘若因此逼反了马林,岂不又多一个建奴?再者北华虽有僭越,但毕竟还托名明臣,并无反状,还望皇上三思。”

“如今建奴依然不可制,朝廷都拿他们没办法,何况北华?马林打不过,不得已签了城下之盟,虽然僭越,亦可理解。斥候细作不是侦知得很清楚吗?北华和建奴血战月余,死伤惨重,可见北华还是尽了力的,望圣上明察。”

“臣附议”

看见有人先出头,内阁首辅温体仁松了一口气,急忙见机附和到。

崇祯本身心里边明镜似的,刚才不过是面子上一时下不来,如今两个阁臣给他找足了台阶,崇祯又不傻,怎会不知就坡下驴!所以关于北华僭越的风波也就这么逐渐过去了。

且说北华这边虽然明知道和满清私下议和划界会引起轩然大波,但为了自身利益,也不得不这么做了。毕竟北华西部的烂摊子已经够让人伤脑筋了,若是东南边再有个满清跟着搅合,北华实在是应付不过来了。

并且和满清划界之后,北华得到的可是实实在在的现实好处,首先右翼蒙古的几十万人口,还有林丹从左翼带出来的察哈尔残余人口基本都归了北华。北华一下子得到了大几十万人口不说,还第一次拥有了直接和大明汉地的陆地接壤。

只不过这会儿的北华已经顾不上大明方向了。

自1632年沙俄和波兰争夺斯摩棱斯克战争失败,并和波兰签订了屈辱的割地条约之后,刚刚缓过气来的沙俄不甘心在西伯利亚方向的失败,心想咱打不过西边的波兰、瑞典,难道还打不过你东边的北华吗?随即又一次出兵北亚,向北华控制的西伯利亚发起攻击。

这不,刚刚返回北华的马爌和一众将领还没能在轩辕城里喘口气,接报之后就不得不再次踏上征程。

前番和满清之战,北华阵亡了将近两万人,这对于只有三百人口的北华来说,可谓是伤亡巨大,也是北华自成立以来,一次性伤亡最大的一次。如今还没来得及舔舐伤口,却就要面临再次大战。

为了应对沙俄的这次大举进攻,北华可谓下了血本,进行了全民动员,几乎所有卫所兵都被征召,三十多万青壮年男性几乎全员入伍。

此时俄国为罗曼诺夫王朝的首任沙皇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罗曼诺夫沙皇在位,史称米哈伊尔一世。这位老兄乃是被俄国贵族们推选上位的,加上人比较懦弱,基本上没啥实权。帝国的一切重大决策,都是一帮子顶层贵族们的集体决定,当然也包括这次出兵北华。

其实此时的沙俄虽然已经摆脱了自留里克王朝绝嗣后混乱的三十年,但在总体上依然非常虚弱,且危机四伏,并不是个对外用兵的好时候,但是莽撞的俄国佬可不管这些,他们一心想着把损失给波兰人东西从其他地方给找补回来。

沙俄在北方强敌是瑞典,瑞典占据着从普斯科夫至诺夫哥罗德一线以北的辽阔土地,还有波罗的海沿岸的大片土地,牢牢地控制着沙俄通往欧洲的通道。

西边则是沙俄的世仇——波兰立陶宛王国,占领着斯摩棱斯克等广大俄国西部地区,并时刻威胁着俄国首都莫斯科。

西南边同样是被波兰占据的乌克兰,来自乌克兰大草原上的哥萨克骑兵也是对沙俄的一个严重威胁。

从乌克兰再向南,则是几个世纪以来无数次入侵俄罗斯的克里米亚鞑靼人,此时的克里米亚汗国虽然稍有衰弱,但又抱上了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大粗腿,对俄国人依旧是个极其严重的威胁,严重到需要俄国人修建长城来防御他们。

只有在正南方向的顿河草原上,是虽然拥有独立地位,但却效忠沙皇的顿河哥萨克人,可以让人稍微省点心。

所以呢,俄国人环视了一圈,发现除了北华之外,好像他哪个也干不赢,只有在北华那边,他感觉好像还有那么点儿把握。

公元1635年,沙俄一边在和克里米亚汗国接壤的南部边境线上仿效中国,开始修建千里长城。一边从西线调拨大军前往东线进攻北华掌控下的西伯利亚。

华俄两军自1636年秋开始交火,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秋天依然没有分出胜负,但是巨大的人员损失和物质消耗却已让双方都已筋疲力尽。

为了应对沙俄,马爌几乎绞尽了脑汁,北华的使者一波波地向着临近的哈萨克人、厄鲁特蒙古人那里派出。希望哈萨克人和厄鲁特人能看在大家同属东方人和游牧兄弟的份上,共同抵御种族不同的俄国人。

到了1637年夏天,本就和沙俄接壤,并日益感受到沙俄严重威胁的小帐和中帐哈萨克终于采取了行动,开始出兵协助北华抗俄。

稍有些可惜的是自1628年哈萨克的额什木大汗去世,其子杨吉尔继承汗位之后,汗国内部便开始争权夺利,内讧,冲突不断,此时的哈萨克汗国已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虽然大家都以成吉思汗的嫡系传人自居,却又互不团结,谁也不买谁的账,杨吉尔汗不过是个挂名的合汗罢了,并不能有效地约束各部。

不过,即便是这样,上十万哈萨克骑兵还是给沙俄造成了极大的麻烦,特别是分布于西部的小帐哈萨克,他们联合北高加索、南俄和南乌拉尔等地同属于术赤系金帐汗国分出来的诺盖人,巴什基尔人、楚瓦什人、阿斯特拉罕鞑靼人等在俄国人的后方四处出击,搞得俄国人疲于奔命,应接不暇。

而中帐哈萨克也在北至托波尔河,南至伊西姆河流域向俄国人发起了攻击。

至1637年底,克里米亚鞑靼人又趁火打劫,他们沿着顿河、第聂伯河、南布格河和德涅斯特河流域之间的分水岭,越过辽阔的乌克兰大平原和俄国的中央黑土区向莫斯科进军,俄国人若不尽快阻止,恐怕又是一场首都沦陷并遭洗劫的悲惨命运。

克里米亚鞑靼人的出兵成了压垮俄国人的最后一根稻草!为了保卫首都莫斯科和其欧洲核心区,东线俄军不得不大量被抽调回欧洲,并很快导致了东线的崩溃。

眼看着在兵败如山倒的东部战线,北华军已经推进到了额尔齐斯河—鄂毕河一线。为了避免更严重的后果,俄国人不得不和北华及哈萨克人达成了停战协议。

经过短暂的谈判之后,俄国人不得不捏着鼻子承认了当前各方的实控线即为领土边界的提案。

就这样,北华领土向西推进到了额尔齐斯河—鄂毕河一线,而哈萨克人则获得了俄国人在托波尔河以南、乌拉尔山脉及乌拉尔河以东的亚洲领土。

其他参与对俄战争的诺盖人,巴什基尔人、楚瓦什人、阿斯特拉罕鞑靼人等亦全部扩大了领地或牧地。

至此,俄国人在乌拉尔山脉以东的亚洲领土几乎丢失殆尽,只剩下鄂毕河以西,托波尔河以北的狭长地带,剩余亚洲领土的总面积大约只有五十万平方公里左右。

除亚洲领土之外,俄国人在南俄,南乌拉尔等地的百年扩张成果也在此战中几乎丢光,原本已被俄国人征服的各民族也纷纷自立。

俄国人终于为他们不理智的莽撞行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挺过来的北华也终于到了品尝胜利果实的时候,在新获得的领土上,有西伯利亚鞑靼人,芬兰乌戈尔语系的汉特人,还有讲各种奇普恰克语支方言的突厥人,当然还有大量留下来的俄罗斯人等等,通过这一仗,北华又获得了差不多五十万人口。

只不过北华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惨重的,刚刚结束的这场战争又夺去了三万多北华年轻人的生命,加上之前和满清之战时的伤亡,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北华就因战争损失了五万多青壮年人口。

万幸的是,这两场战争也让北华新获得了近百万人口。战争结束后,北华的总人口已经超过了四百万人,弊端就是汉人的比例进一步下降,只剩下三分之一多一点儿,距离马爌设想中的全面汉化—华夏化的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特别是这次从俄罗斯人手中获得的这五十万人口,除分布于北极的汉特人是图腾崇拜的多神教之外,其他如西伯利亚鞑靼人、各奇普恰克语支的突厥人、自愿留下来俄罗斯人等大多都是伊斯兰教信仰和东正教信仰,这是北华在过去的扩张中从没遇到过的问题。

这些宗教教义具有严密逻辑闭环的一神教徒是极难同化的对象,特别是其中的伊斯兰教徒。

为了尽快打开同化局面,马爌提出了在后世名垂青史一句话:“对于穆斯林,除了宗教之外你什么都可以保留。而对于文明程度更高的东正或者其他基督教徒,则是除了宗教,你什么都不能保留。”

之所以采取这个办法,是因为在马爌看来,穆斯林的整体文明水准很低,宗教是他们的主要的载体,只要让他们放弃了宗教,其他一切都好办。

而包括东正教在内的基督徒们,此时已经发展出了高度的文明和深厚的文明底蕴,他们在文学、哲学、物理、数学、化学、天文、地理等等方面已经全面超越了其他文明体,宗教已不是他们的主要的文明载体,语言和文字才是。所以,对于基督徒的同化,必须使他们放弃语言和文字。

好在自从拥有了漠南蒙古的右翼之地后,传说之中的塞上江南——河套平原也整个归了北华。要知道,河套平原可是整个蒙古高原最肥美的一块土地,过去在蒙古人手里时只能作为牧场,虽然蒙古贵族也招揽口内汉人前来开荒种粮,但毕竟不成气候。

如今在北华的规划之中,准备在这里开垦几百万母良田,作为今后北华在南部边境地区的大粮仓,同时也是招揽口内汉人移民的第一接待站及中转站。

自崇祯登基以来,随着辽饷、剿饷和练饷等三大饷的加征,加上持续的干旱。北方各省、特别是长城沿线各省早已民不聊生,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正是北华大力招揽流民的好时机。这个时候的破产农民,只要许诺有一口饭吃,天眼海角他们都愿意去。

这不,就在马爌的北华大军在西北部和俄国人浴血奋战的这两年,由马爌族兄马国远主导的流民招揽政策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已经向北华输送了二十多万移民。

作为北华第二代将领中年龄最长的一个,如今已年过半百的马国远更加老成持重,身为马爌族兄的他,虽然和马爌的血缘已经很远了,但他凭借出众的能力和忠诚,已经成为马爌最得力的左膀右臂。

他先是在北京负责筹备并运作北华在大明的谍报—暗网势力,并负责监督北华银行在大明内地总经理刘财的工作,几年前刘财因年老退下来之后,他又接手刘财的工作,全面负责北华银行在大明的经营运作。

在北华拿到漠南右翼之地后,马爌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这位远房族兄,他立即让马国远把银行和暗网之事交给他的兄弟马国光。马国远则坐镇漠南第一大城——呼和浩特,全面负责经略漠南。包括北华和大明之间的一切事宜,并可全权自行先做主,后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