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魔法工业之武德充沛 > 第168章 国际化大学(下)(三合一,为“与你一起逍遥”加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8章 国际化大学(下)(三合一,为“与你一起逍遥”加更)

“那私立化有什么额外要求吗?”一夜校负责人问道。

“要求没有,”哈杨含笑摇摇头,“建议倒是有一些。私立化不同于公立,两者的定位不一样。

“私立是为了让部分夜校摆脱政府的一些束缚,可以自由地依照校方的设想去制定教学计划,决定招哪些人不招哪些人,决定毕业的标准。这就像市场上的小贩,想卖什么自己决定,符不符合市场风向,能不能被买方接受是你们自己考量的事情。

“而公立学校,是政府给公民提供的服务,就像政府向公民提供安全保障,为公民提供公平的就业市场那样,这是基础服务。”

基础服务?众人面面相觑,单从这一点就能看出这一次绝对是个大动作。

哈杨含笑解释道:“我知道你们会疑惑,毕竟还没有哪个国家将为公民提供教育作为政府的基本责任。哪怕富裕如希尔,也不过是对大学提供了点支持。但在这里,在我们诺多,我们决心这样做,而且力度将远远超过他们!

“在我们的规划中,将诺多公民从孩童到成年划分为三大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对应的私立与公立学校。

“首先是小学,从六岁开始到十一岁截止,这六年是义务教育,是免费但却是强制的。也就是说每个诺多适龄孩童,哪怕是刚刚移民过来才拿到身份证,都必须要完成这六年教育。

“小学将替代夜校里面那些基础课程的作用,也就说将在小学完成识字写字和数学运算等基本教学。

“每个孩子都要度过这六年,因为这一阶段的人本身就是学习的好时机。在这个时候去帮大人干活首先体力不行效率不高,其次浪费了大好时光。

“所以我们决定强制执行,而之所以现在才开始,是因为现在国家有钱了,有能力帮这些适龄孩童缴纳学费。”

六年免费教育,简直闻所未闻。这是众人脑海中冒出的第一句话。

哈杨笑了笑,现在勒紧裤腰带是为了十年后、二十年后拿到对其他国家的先发优势,日子虽苦但未来可期。

“那是要推行全日制吗?”一夜校负责人问道。

“我们建议是全日制,但具体怎么做可以视情况而定。比如说有些是山区,路途遥远,亦或者不方便比如家里有婴儿要照顾或者家庭困难无力承担生活费,那他们可以在家里自己教,亦或者只来学校上半天。甚至如果有家长觉得送孩子去私立更好也行——当然私立是没有学费补贴的。

“反正这都没问题,唯一的要求是考试是统一的,每年都有两次。

“在家里面自己教是可以,但如果连续考试不通过那就得强制送往学校——因为他们有可能压根就没有教,而是带着孩子去干活了。”

“那还行,”各夜校负责人纷纷点头,这要是强制去学校肯定会有很多人抵触,哪怕是学费生活费全免家长都不一定愿意——按照传统这些孩子都要去干活补贴家用的,除非是富裕家庭。

“第二阶段是中学,”哈杨继续解释道,“中学的定位是扩宽学生知识面,打好一些基础比如数学、力学和符文逻辑。

“考虑到很多人在十一岁以后就要开始真正帮家里干活了,也有些人出于各种原因甚至都不会继续读下去,他们可能认为足够了,没必要了。

“所以我们目前对中学阶段要读多少年、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没有硬性要求,更不是义务教育。读与不读,全凭自愿。

“比如说有人认为花两年时间读中学够,有人认为最好是四年或者六年;有人认为读完小学可能不够,要再读个中学,也可能会有人认为中学要读到十八岁,然后再去读个大学最好。这些都可以,各家学校按照家长们的需求去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

“如果有人想读但家庭困难,那可以申请政府和学校的助学金。但现阶段政府只能帮助到这里,承担不起中学的义务教育。”

“我想这肯定够了,”一富商嘟哝道,“在别的国家别说提供六年的免费教育,就是两年都没有。”

哈杨不置可否,继续说道:“按照正常流程,小学中学都是打基础,到了大学就应该学习一些专业性知识了。

“有人想以后从事法阵基板行业,那他可以修读魔导专业。如果想从事机械相关行业,那可以修读机械、材料之类的专业。

“从这个角度来讲,大学有很强的指向性,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帮助工厂培养专业人才,那种可能以后能做到技术总管、技术骨干乃至自己创业的人才。不过也有人可能只想往理论研究领域深耕,那么大学也可以提供这方面的专业,甚至和研究所合作。”

“这么说来,和去年建设的诺多理工学院是一个性质?”裂谷城负责主管教育的一名官员说道。

“是的,”哈杨点点头,“不过我不是说每所大学都要建设成诺多理工学院那样。大家要明白一点,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不管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需要。

“所以你们在建设大学的时候不必扎堆在魔导或者机械上面,这里面竞争很激烈的,如果打不出名气那很快就会招不到学生而破产。

“想读什么专业、什么大学就发出申请。这和中学是一样的,首先要经过统一的考试,然后由学校再设置几次复试,复试形式由学校自己决定。

“考虑到现实情况很复杂。有些家庭很富裕,有些家庭紧巴巴的;有些人想按部就班,有些人要来回多次倒腾。所以我们像中学一样不对大学生设限。

“比如有人天资聪颖,他或许是十三四岁就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那他可以直接申请进入大学。又比如如果有人已经毕业并工作或者比如说在军队服役过一段时间,在辞职或者退役后他们也可以再次申请进入大学,甚至他们还可以兼职读大学。

“这和夜校类似,但是在中学、大学里是有体系化的学习。”

众人若有所悟,思索良久,有富商忍不住问道:“办公立学校和办私立学校会有哪些优缺点?我是说对于我们这些投资商来讲。”

哈杨就知道他们会这么问,不紧不慢地解释道:“这三个阶段都可以有公立与私立学校之分,比如私立小学、公立中学。这和研究所类似,魔导和材料研究所是政府出资建设,但也有好些家研究所是一些家底厚的大企业自己设立的。

“这表示不管你们想将一些夜校买去建设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都可以覆盖社会各个年龄阶段的求学者。

“我们并不是说跟我们政府合作建设公立才会受政府偏爱,我们不会厚此薄彼。公立和私立定位是不同的,双方大部分情况下是分工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

“由于政府设立公立学校的目标是让所有想上学的人都尽可能上得起学,能学到知识,所以从小学到大学都要有,小到村镇,大到行省。

“在可以预见的这几年里面,公立将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资助。当然现阶段我们会多出一点,等到地方经济发展起来后,那么大部分都将由地方承担。如果有人乐意投资也是可以的。

“但对于私立来讲,可能你们只想去建大学以及小学,对中学不重视。这没问题。政府没有权利强迫你们去建中学,只是说你们可以不建但政府肯定会兜底。

“由于公立是政府出资,所以在教学上面、收费上面都要受到些限制。比如说一所公立大学的经营资金一般是由城里的居民纳税以及捐款来维持的,那么这所大学针对这一地区的人收费理所当然要低一些,其他城市乃至其他行省的人甚至其他国家的人想要入学那所交的费用理应要高点。

“毕竟他们又没有纳税或捐款,不可能白白享受这种补贴,这对政府和当地居民都不公平。

“但私立学校资金是自筹的,就像当初老杜克大学那样是由杜克公爵出资建立,到现在已经有三百多年了。由于你们是自筹的,学费你们自己根据市场去定价。”

“那也不用这么麻烦,可以直接办一些只面向留学生的学校!学费高一点对于这些横跨国界乃至大洋的人来说也没什么,他们肯定有钱,不然也出不了国。”一富商洋洋得意道,他似乎看到一条挣钱的康庄大道。

话音未落,众人大都朝他投去鄙夷的目光,圣三一大学校长塞拉斯更是直言不讳道:“他们是有钱,但不是傻。能出国留学的人眼界自然不会太低,你能骗他们第一次,骗不了第二次第三次,到时你自己倒闭了不说,还把我们这些人的名声搞臭了。”

哈杨笑了笑没说什么,违背市场规律不仅市场会惩罚他们,而且政府说不得也要给他们安一个扰乱市场的罪名。

“通常来讲,为了让公立学校对各个地区提供公平的教育资源,我们会划分学区,每所学校都只能在固定一个区域内招生,因为这项服务本身是当地人为自己准备的。

“但是当然如果钱给够的话,哪怕是国际留学生也没问题,对于当地人来说还是相对公平的。

“不过私立学校不受学区限制,他们可以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招生,也可以向国外任何一个国家招生。”

“这样才公平嘛,”一富商嘟哝道,不然去办私立一点吸引力都没有。

“对于公立学校,政府会设立相对多一点的考核指标,比如资金利用率、家长满意度,毕竟政府和纳税居民也不希望自己的钱被乱花掉。

“但是私立没有什么教学指标,你们要做的是挖掘自己的竞争力,在市场上树立口碑,避免被别的学校淘汰,被家长和学生抛弃。

“因此你们的教学自由不少,只要在政府制定的框架内操作都行。你说学校是自己掏钱建的,老师是自己聘的,学生也是自己招的,那在学校你觉得你说了算很合情合理,如果连这一点政府都不能保证的话我估计在场众人有大半都要大失所望。”

一众富商头点得如鸡啄米,本身营利性私立学校就没什么搞头,那么多拿点权利弄一弄非营利性或许还有点盼头。

“不过,哪怕我们制定了教学目标,也不会以所谓学生的就业率为目标,”哈杨着重强调了一下,“保证就业率,听上去是给社会维稳,但实际上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

“找不到工作的可以再学习,给他们多指点指点,但不能违背效率原则。这会拉低我们整体的竞争力,也会搞臭学校的名声——毕竟要就业那得先毕业,保证就业就得保证毕业,这导致学校不得不给达不到毕业标准的人大开绿灯,培育出来的人才良莠不齐,你们学校毕业证书的含金量大受影响。

“这不利于你们学校的招生,也会给家长挑选学校制造障碍,所以我们建议学校宽进严出。

“学生多招一点,找到人才的几率毕竟大一点,每家学校都喜欢这样做,这看你们各自能力。但是务必要严格控制毕业标准,宁可延迟毕业宁可让他们从头再来,也要保证从学校出去的各个都是有学校口碑背书的人才。企业雇人放心,政府也能拿到不掺水的就业数据。”

对于学校来讲如果没有受到压力那他们其实巴不得这样做,每家学校都知道要维护自己的口碑爱惜自己的羽毛。

“那哪些夜校会留下来改造成公立的,哪些卖出去呢?”一行政主管问道。

哈杨拿出一沓清单发给众人,“我们全国有两百二十六所夜校,大概一半要改为公立,其他卖给你们打理。”

拿到清单后那些富商和行政官员乃至一些大学校长心思都开始活络起来,更有甚者都开始在那些夜校的负责人身上扫来扫去,像是挑选货物一样,令那些人一个个呼吸粗重,紧张兮兮的。

见状哈杨轻笑道,“我知道很多人都想拿到名声好位置好老师好规模大的夜校,但我们要考虑很多因素,包括愿意出多少钱、地方政府的需求以及夜校负责人乃至家长和学生的意见。尽量做一个相对公平的方案出来。

“不过这个议题稍后再谈,我有几点建议要告诉大家。

“第一中小学都是打基础,教育质量好基础会更牢靠些,但都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评判标准。而大学不同,大学是百花齐放,赛道有很多,不一定要做一个大而全的综合性大学,专研某一行业做一个专业学院并不差——这更容易站稳脚跟。

“第二我知道大家都不喜欢办非营利性学校,又赚不到钱。但你们可能没想到的是你会得到一个强大的人际关系网——学校办得好,优秀毕业生多,他们在各行各业发光发亮,成为很有影响力的人,相当于变相拓宽了母校的影响力。

“想想看,这些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后会不会感激母校?会不会感激当初创办这所学校的人?有了这个感情基础如果说哪一天你想找他帮忙是不是容易很多?”

对啊,一众富商听到这话立马来了精神,这个关系网建立的时间估计会长达十余年,但收益却是终生的。

因为他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个鲜活的例子——老杜克大学。

老杜克大学建立时间可以追溯到第一白沙王国,和巴顿的白沙大学不相上下。据说因为当时流行一股办学热,杜克公爵一时兴起仿照白沙大学也办了一所,主要研究神学、法师知识、写作、礼仪等。

杜克公爵影响力很大,学校刚刚建好就有很多名流过来捧场。杜克公爵不懂如何管理学校,但他很幸运找到了一位严谨的老法师担当此任。

在这名老法师的带领下,学校蒸蒸日上,二十余年后成为当时大陆影响力最大的两所学校之一,从这所学校毕业的社会精英一抓一大把,甚至历任王室成员都要在这学校里进修一段时间才允许出来执政。为了纪念杜克公爵的功绩,便命名为老杜克大学——老杜克是当时的社会名流对杜克公爵的称呼。

后来等到第一白沙末期,社会动荡,这所大学屡屡遭受兵荒马乱,然而每次都有人暗中出手把学校保了下来,因此成为了很多人的避难场所。包括杜克公爵的子女,好几次要被政治对手关进监狱判刑,但都有惊无险地脱困,因为据说当时末任国王与这所学校关系很好。

虽然这所学校在战火受到过打击,但当第二白沙建立后,学校又呈一度辉煌了近百年。直到魔导技术、大航海时代开启,人们开始更亲睐于金钱,学校教导的东西慢慢失去价值,再加上有几任校长管理不力,出了一些丑闻,并与公爵交恶,以至于慢慢衰落了下去。

但饶是如此,在三百多年后的今天,杜克公爵的后代仍在接受这所大学的余萌——有人与一些新兴富商通婚,家族重新起势,也有人经商时接受过一些大亨的帮衬,现在做得风生水起。

虽说杜克公爵的后人很懂得利用这种关系,使得他们家族长盛不衰,但从侧面也能证明这种人际关系网经营起来后的厉害之处。

按照公爵的标准,老杜克大学的确一直都是一所非营利性学校,之所以能延续至今离不开很多贵人的帮衬。

所以当想到这一点,有些富商开始心动了——就算自己没能用到这关系网,但子女肯定能受益无穷。

“第三,”哈杨接着说道,“由于建学校十年二十年后才能看到成效,所以不仅要深耕要有耐心,更要考虑可持续发展,一切都要长线考虑。比如要建一所船舶行业的学校,那把学校建到沿海城市几家造船厂旁边显然大有裨益,双方可以相辅相成。

“又比如说在教学时对学生亲切一点,方方面面替他们着想,那他们毕业后肯定会惦记着母校,以后说不得会捐赠个几百万几千万——这种人都不用很多,只要每两届有那么三五个,那学校的资金压根就不愁了。

“再比如说,现在正是创业高潮时期,如果学校能联合各家企业给在校生一个很好的创业平台——学生提供创意,企业给资金,老师帮忙指导技术,等成功后三方各自拿一些股份,对彼此都有利。

“以后如果成功的学生比较多,那可以让他们在学校周边办设企业,形成一片企业聚居地。

“有十几几十家企业帮衬,不说资金不愁,名气也是大大的——谁不知道这家学校里走出几十个富翁出来,谁不想让自家子女去进修一下最好也成为一个富翁,就算不成结交一批未来能成为富翁的人那也是不错的。”

是啊,众人茅塞顿开,这样的学校才是他们投资人希望看到的学校,也恐怕只有这样的学校才长盛不衰,才能像老杜克大学那样延续数百年。

“这种事情当地政府是很乐意看到的,”一行政官员沉声道,“大量企业聚集有助于提升彼此的竞争力,甚至会出现全部扎堆于同一行业,将产业链上下游全部打通,在这方面成为国内乃至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地方,最终成为这一领域的垄断者。

“就如滨海市那边,现在都发展成‘车都’了,魔能车和自行车上下游每个环节都有厂家在做。而滨海市去年下半年Gdp开始赶超第一名,很大一部分功劳都在这上面。以后大规模征税的时候我估计光是一年税收就能抵得两三座大型城市。”

听到这话众人纷纷点头,滨海市的速度有目共睹,而一旁的滨海市官员则是一脸得意。

Gdp,是哈杨去年开始在国内各地推行开来的,目前前三名全都在中部,第一名原本是裂谷城,但现在开始让位于滨海市了。不是说裂谷城发展不快,而是没有滨海市那么猛。

“其实那些企业也是很乐意见到的,”一富商眼露憧憬,“想想看,你的东西南北都是你的校友,彼此间天然就能聚在一起抱团取暖,而且背后有一家不断培育着人才的学校在撑腰。学校里的成果第一时间就能用到产品上,想丢掉竞争力都难。”

众人讨论得很热闹,哈杨则是含笑不语,自己就是要循循善诱,让他们卯足劲打造出更多的“车都”、“车谷”,那到时诺多成就世界工厂就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