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且说,袁邵把自己的三个儿子叫到了床前,进行了一场父子之间的交谈。

也算是死前最后的叮嘱了。

袁邵如何不知道自己是在逆天而行,终究是要落得一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可当时那情形,谁也预料不定啊!

董贼先一步在江东反了。

然后李贼在晋阳率兵南下,眼看着可能就要过河兵围京师。

这时候,难道不是谁先到达了京师,谁就可能挟天子以令诸侯了吗?

为此准备了好几年,再加上身边的武将谋士都想要上进,催着他举起大旗,袁邵自是不能拒绝。

谁曾想,他这旗子才举起来没有多久,就被萧政以强硬的手段直接镇压了。

当真是创业未办而中道崩殂。

碍于白起大军的限制,而袁邵已经接连损失几位心腹大将,瞬息之间就不免显得孤立无援。

冀州城内已经是人心惶惶,而江东的建康董贼又没能坚持太长时间,就直接被部下内讧给斩杀了,这也给袁邵带来了影响,他现在也开始怀疑自家人起来,所以才把三个儿子叫到了床边谈心。

一场异变不期而至,复又匆匆结束,因为袁邵未曾想到自己的三个儿子都他妈是心怀异心,对于他这个年老体弱的老父亲,已经不在害怕了。

袁潭是袁家的长子,本来应该接手袁邵来稳定冀州城,可是,袁邵平日里喜欢袁尚,而袁尚相对来说,又是一个性子比较弱的人,也就被审配、郭图给选中了,这样的主公自然是好控制一些啊!

真要是让袁潭来当家做主,他比他的老父还要暴躁还要任意忘为。

审配等人可不想死在冀州城,毕竟才三十多岁,大好的年龄,岂能和袁邵一起陪葬。

所以,审配就暗中联合了袁尚,想要夺了袁潭的权。

袁潭也不是没有人支持,怎么说,那也是袁家的嫡长子,双方就此展开了暗中较量,于粮食快要断绝的时候,发生了抢粮事件。

而在这一次的争斗中,袁潭‘失手’杀死了袁尚。

袁邵闻之,直接吐血昏迷,最后闹着要处死袁潭,要给自己的儿子报仇。

如此一来,袁潭自然是心灰意冷,直接软禁了袁邵。

在审配等人意料之外之下,直接打开了冀州城,向白起投降了。

如此一来。

贞观二十四年初的一场太守谋逆事件,也就此落幕。

首先,是监国太子击退了晋阳李贼,如今保证了河东道的半地之安宁。

然后是燕王萧政于建康城围困董贼,最后董贼被自己的部下杀死。

建康城也就回归了安宁,回到了大乾的怀抱中。

而萧政也就在建康城开始了清算行动,把一些不太听话的,不愿意配合的,不向支持他的人,以及一些看不清形势,还要长着自己乃是世家大族在他面前不听调令、耀武扬威的,全部抄家灭族流放了。

这就是在绝对的兵权之下,什么世家大族也不过是土鸡瓦狗罢了。

萧政是有这个魄力,也有这个决心的人。

顺者昌、逆者亡。

于是,他很快就掌控了江东表面上的局势,至于真正掌控整个江东,那还需要一些时间,让自己在江东树立威望,同时收复上上下下的民心。

……

六月初,监国太子萧奕在京师兜售起了所谓的‘专项国债’。

对于这件事情,邸报上做了细致而详尽的说明。

按照邸报上所言,这种国债乃是为了应对当前严峻情况的正经国债,还是监国太子亲笔签名,且购买者要将购买者户主、家庭构成等详细户籍信息录入户部,而且不得专卖,只能以家庭为单位与户部交割置换。

至于此次国债用途,说的也很清楚,乃是要用于夏日防汛防洪、禁军军饷军粮军备、地方夏种、水利建设等夏日诸项日常事务。

而且,萧奕也在邸报上干脆毫不遮掩的说出了此次‘专项国债’的缘由。

一则是陇右道确实是赈灾效果良好,但是因为其前三年的赈灾效果不佳,以至于百姓流离失所,今年才恢复了一些元气,为了鼓励春耕、夏种、秋收,陇右道要免去很多赋税。

二则,河东道因为李贼的谋逆也给百姓带来了不少的损失,李贼逃走之后,还卷走了不少粮食,河东道也需要治理,而同样的,江南道、河北道都是一样,这些也都需要钱。

三则,乃是禁军征兵之后,自然是多了好几万人,这些士兵的军饷军粮军备也都需要钱。

国库本来还是有一些钱的,只是这么一算下来,国库的钱也不够用了。

萧奕就想到了“国债”这个政策。

而经过六部九卿大臣们的讨论,监国太子应许,特此发行总计一千万贯的国债,为期半年或一年,算成年利三分。

这一千万贯的国债一出来,自然是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因为百姓们不理解、也不了解啊!

什么叫做国债,我们手中都没什么钱,反倒是要直接给钱给朝廷?

若是事后,朝廷说话不算话了怎么办?

不过嘛。

当邸报上报道了百官们、王公贵族们等等都在购买国债,且,在皇城前建邺坊建立了专门的国债衙门,进行公开销售,那些个王公贵族争相购买之后,百姓们才慢慢地了解了,什么叫做国债。

也就是说,我借钱给朝廷,这个钱也是有着利息的,一年下来,其实也还算可以。

比不上那些香积厨发出来的芥子,但是却也有着可取之处。

这个可取之处就是,国债是官方认可的,且就算是犯了错,要抄家或者是罚款什么的,国债是不会算在其中,也就是说,抄家的时候,国债不会被没收,而是继续继承,且,父亲死了,儿子继承、没有儿子的,女儿继承。

这样一来,自然是一个非常可取的芥子。

这种国债市场的火爆,也因此远超所有人的想象。

回到跟下,坦诚来说,这次国债依然是被动的无奈之举,萧奕不可能天天抄家,清肃了一遍陇右道之后,也确实是收获不小。

然而,凤凰岭一战,难道不需要犒劳三军吗?

难道不需要给那些战死的将士们发放抚恤金吗?

关键是,萧奕在废除了丞相之制度,又着手解决冗官问题,撤销一部分虚职,也算是减轻了国库的压力,却为了能够稳定人心,而提升了大乾官员们的俸禄。

这个俸禄不像是以前那般,而是随着职位、品级设定了等级的。

且,还涉及到了专业人员。

比如司农寺那些掌握着高端农业知识的种田官,比如工部掌握着高端铁匠手艺的老铁匠们等,这些人的俸禄也要涨,而且,在他们创新之后,还要另外奖赏,以刺激更多的能工巧匠进行创新。

国债对于现在的大乾来说,那绝对比以工代赈还要吸引人,也还要新颖,并且更为大受欢迎。

抛售的第一天,都是朝堂之上那些官员们在抢购,他们可是掌握着第一手信息的啊!

也都知道这个国债的重要性,手中的钱放在地窖里面,永远都是一堆烂铜。

而买了国债之后,不仅有了利息,可以每一年拿到钱,还能再太子面前以表忠心,这对于以后晋升来说,也是十分有利的。

除此之外,那自然是国债的价值,那真的是太太吸引人了。

监国太子抄家流放的官员不少,他们也都是亲眼见证了,并且还有参与过。

谁能保证自己以后不犯错,谁又能保证自己以后不会被党同伐异?

而国债这个规定,那是直接写在了大乾律法上,还是太子殿下亲笔书写,定下来的制度。

太子殿下若是事后不承认了,那岂不是说话不算话?

没了诚信的监国太子,谁又会相信他、信任他?

没了公信力,也就没了民心。

他们也相信英明神武的太子殿下是绝对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的。

所以,这个国债,买了之后,绝对不会吃亏。

而第二天,就不仅仅是王公贵族在买了,而是那些富商们,他们有钱啊!

那些闲钱放在地窖,还真的不如买国债。

放高利贷很多时候收不回来,他们放高利贷那也是瞅准了目标,不会轻易就给钱的,真要是收不回来,那岂不是亏大了。

所以很多时候会发生土地兼并的情况,一个寺庙会拥有十几万亩两天,就是通过香积厨的高利贷得到的。

而国债不仅有利息,就算是真的犯了错,被抄了家,也会继续继承,这种便宜,为何不占?

让萧奕和百官们都没有想到的是,一千万贯的国债,很快就抢买了七百余万贯,就算是如此,建邺坊外面依然是拍着长队。

这也让很多人意识到了如今监国太子是如何如何得人心,又是如何如何英明。

仅仅是“国债”这一国策,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起初,百官们其实并不太支持,总觉得这是与民夺利,实为不妥。

一个朝廷,一个监国太子,怎么能够向百姓们伸手借钱呢?

这岂不是太丢脸了?

很多大臣是宁愿提高赋税,宁愿直接收陇右道的赋税,也不愿意发放什么国债。

可是,当萧奕把国债的价值摆出来之后,很多人又犹豫了。

最后还是张久陵、岳山等人站出来支持,因为现阶段,国债乃是一个十分稳妥,且能最快收到钱财的办法。

在监国太子以自身太子的名义进行信誉担保,户部以天下赋税作为实际财富担保,那也就难怪这些人争相追逐了。

当然了,还是那句话,国债之所以能够卖出去,还是因为监国太子的信誉。

若是李林甫当朝,那自然是没有几个人敢买的。

说到底,还是监国太子铲除了奸相李林甫、整治了陇右道的贪官污吏,杀的血流成河,以至于现在政吏清明,很少出现官官相护、官商勾结的事情。

而在一千万贯的国债全部抛售出去之后,依然还有很多人想要继续购买。

狄晏等人也连忙上奏,请求再加放五百万贯。

这个奏章最后被萧奕给否了。

因为一千万贯的国债,已经是很大一个数字了。

国库突然有了一千万贯,就相当于是一夜暴富一样。

现在,不是继续抛售的时候,真的继续,并且长期坚持,那就是真的与民争利。

朝廷现在要做的就是利用这一千万贯的钱财来稳定局势,并且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且在明年,能够把这一千万贯的国债,消除掉一半以上。

不然,等到半年之期、一年之期到了之后,百姓们想要汇兑,却发现朝廷依然没钱,岂不是打脸和丢人?

国债之后,朝廷有了钱,于是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立即被提上了日程。

比如河东道隆德府之地的以工代赈,兴修水利、修路搭桥等。

又比如,军饷的发放。

而军饷发放之后,兵部那边又制定了一个沐休制度。

允许将士们分批回家探亲,一年的最长的假期为十天、一个月的最长假期为三天。

当然,路途遥远的一些将士,自然是无法回去了,不过,却也有几天短假,是可以请个假,走出军营,看看外面的世界。

其实,这就是变相的刺激消费,因为这些将士们的手中有了钱啊!

一部分寄回家中,一部分也可以作为自身花销。

还有一些无家之人,那自然是军中的大户人家了,完全可以带着袍泽一起去明月楼潇洒几天。

又比如,邸报的发行比以前多了不少,且纸张也比以前好了不少,而且版面也稍微发生了改变。

比如,邸报的最下面,出现了几个小模块,上面并不是朝廷最近发生的事情,而是说,哪哪的酱鸭好吃、哪家的胭脂水粉连太子嫔都在用。

这明显就是广告了。

只不过,这个时代的人有一点儿不太明白罢了。

然而,当第二天,那家酱鸭铺子外面排着队,那家胭脂水粉铺子外面同样排着队,不少人也就明白了邸报上面,那几句话的分量。

不得不说,以前死气沉沉的大乾上下,突然就被盘活了。

就感觉从上到下都是一种朝气蓬勃,每个人的双眼都充满了光亮一样。

而第三天的邸报上面,出现了监国太子摆出来的几个议题,似乎有问政的意思,便彻底让整个大乾内地都沸腾起来。

监国太子这么在邸报上将这些问题扯出来,自然有无数官员心领神会,上书讨论这些事情,读书人的参与热情也高涨起来,开始更加关心国家大事了,且对国家大事的了解同样也多了不少。

“殿下手段真是越来越娴熟了。”

张久陵坐在京师最近盛行的躺椅上,看着邸报,身边还放着青茶,似乎很是悠闲。

而他的儿子张柬之在一旁泡着茶,桌子上,同样也放着一份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