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圆觉经说什么 > 第132章 不起妄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今天要讲完才会做圆满,这个是对清净慧菩萨最后的一段话,这段话是在讲如来随顺觉性的见地,很高的见地, 我们一般修行人在修行的过程里面,不知不觉起了妄心而不了解本意。

【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

请各位仔细听,这段话非常的重要,我们的修行过程里面会有这样的疑虑,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讲我们是末世众生,听了圆觉以后最后一次当众生,居于一切时不起妄念,很多修行者在这句话里面就被这句话打死了,居一切时,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行住坐卧的当下要不起妄念,各位啊不起妄念有那么容易吗?当各位看到不起妄念的时候,因为你还不了解,要把你的念头止住,我告诉你这刚好是犯了圆觉大法的大忌,所有修行的最大障碍无非在断念头,因为念头你断不掉,六祖坛经一直告诉我们,真如自性众生本具,它本来就会起念,起念是真如自性的相用,你有念头那是真如自性从这个体起了相用,你有念头一定会显出相,比如我想起了某个人,那个人的相就会出来,我想起了某个人因为我想告诉他什么话,想告诉他什么所以就起了相用,相用跟体它本是一,因为体就一定会相用,体相用是一不是三,三则一它是法尔如是,经典教我们不起妄念,是当你起念的时候不执着于这个念,这个念一出来非过去也非未来,当然也不是当下,这当下的现在就成为过去了,所以三心不可得,过去、现在、未来不可得,你起念的当下只要不染万境,只要不执着这个念,真性常自在,这个叫做不起妄念。

这个太重要,很多人听到圆觉这段话修行修不下去了,因为他认为我的念断不掉,你的念怎么会断掉,除非你死掉,不然怎么会断掉,这个你一定要懂,永嘉禅里面很重的一句话:惺惺寂寂是,惺惺妄想非,寂寂惺惺是,寂寂无记非,这是给我们修行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跟圆觉大法讲的都一样,这是祖师大德在修行的过程告诉我们的,我们先看文字,什么叫惺惺?惺惺就是清清楚楚、活活泼泼,什么叫寂寂?是寂静寂灭是空寂的意思,惺惺寂寂的当下,惺惺又寂寂进入到空寂寂灭,是清清楚楚明明了了,这个叫佛性,因为我们的自性里面它是活泼的,它是明明了了、清清楚楚的,它不是死寂的,空性里面所谓的寂照它是不二,它本身是同时存在的,惺惺寂寂是,惺惺的明明了了,可是却妄动,执着这个明明了了,这样就不对了,就好像我们真如自性,它本不变,可是不变里面它会随缘,比如我看到各位清清楚楚,明明了了,你们是谁我都知道,如果有一天我修行修到你们是谁我都不知道,这要看医生了,这不能说是我修行境界,我修行境界突然之中你们是谁我都不知道,你们在我的面前都看不到,那还修这个干什么,你以为这个是见地,这个是病。修行的境界就是清清楚楚,可是空寂不二,寂照不二,我的本性,我的本心的体本来就是寂灭的,它本来就是空寂的,它可以惺惺,它可以清清楚楚明明了了,我举镜子,镜子不是本来无一物,镜子能够照物清清楚楚,能照物惺惺,它本来无一物寂寂,寂照不二这叫本心,这叫真如自性能起念,起念是惺惺,真如自性是寂寂,所以一个是它的相用一个是它的体叫体相用,本来就是一体这才是真心本性,可是你忘了寂寂,你一直在惺惺,而且执着在这惺惺,这叫惺惺妄想非,你有念头没有错,一直执着在念头让念头来干扰你这叫做惺惺妄想非。寂寂惺惺是,这句话跟上面那句话不是一样吗,可是要讲寂寂你却不把惺惺弄出来,你却要把镜子能照相的相,要把这个相去掉,你不要这个相,你不要这个念,你只要寂寂这个叫槁木死灰,这也是非也不正确,我现在问你们从永嘉大师的这段话你能体悟到吗。

你现进入到实修就进入到这个,其实打坐只是一个名相叫打坐,行住坐卧都在打坐,可是真的我们坐下来,要来观心打坐的时候,这是最重要的典范,告诉我们一个方法,这个叫做居一切时不起妄念,各位不要以文字上你就会误解,所谓居一切时不起妄念,就是惺惺寂寂是,寂寂惺惺是这叫不起妄念,现在佛陀的慈悲他就知道你一定会有忘心,为什么你除不掉,当然你成佛入常寂光不起妄念,那叫常寂光。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你就从常寂光回到了实报庄严土,你要懂得妙觉是佛,可是碰到缘以后你又成等觉了,何谓等觉?就是寂而照,什么叫妙觉?照而寂叫妙觉,等觉妙觉只差了一个阶段,像观音、势至、普贤、文殊、弥勒都是属于等觉,妙觉就是如来就是妙觉,妙觉是什么?是照而寂回归寂这个叫做妙觉就是佛、如来。等觉是寂而照,照就是动,这两者其实是一不是二,有人问怎么观世音菩萨,他是菩萨可是有些经典讲他本是正法明如来,怎么会这样,他就是从妙觉再回等觉,等觉来帮助众生,来教导众生离苦得乐,文殊、普贤谁不是从如来来的,我现在告诉你们,我们也是从古佛来的,是我们迷失太久我们不知道,现在为什么要听经闻法,为什么要名字即佛,为什么要六即佛,赶快又回归回来 ,找回自己的家乡,再回归自性,不要在妄想的尘相里面再来沉沦,那是假的,我们还很高兴在假中作梦,还做得高兴,回来了啊就是这个意思,学佛不是一个哲学,学佛一定对大家有利的,不要为了语言文字在那边争辩,不然的话又跟那位胜意比丘一样犯障碍业罪,这个罪不是佛陀惩罚他的,自己惩罚自己,佛法在无诤,人世间的纷争那是另外一回事那是虚幻,最怕的是在经典文字上的争论,你就完蛋了,文字只是来告诉众生回归自性,最重要的是月亮,不要为了两个手指头在那边打架,我比较粗你比较细那又怎么样,只是要指月,还为了 手指头讲你是正是邪,只要指月的全部是正,不指月的全部都是邪,道理就是这样子。

再来重点了,于诸妄心,佛陀这么样伟大他就知道这句话,当你误解还是没有办法做到的话,他说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你对忘心也不能息灭,息灭也是病,怎么可以止掉你的心,不执着你的妄念才是正道,而不是要止掉,所以他告诉你不能息灭,证道歌的第一句话: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是佛性,幻化空身是法身,不除妄想不求真,为什么不除妄想,妄想是你从真如自性显现出来的相用,妄的意思是什么?是你误认了它,你不知道它是真如自性的相用,然后你执着在这个念头,你不要去除掉它,既然它是你真如自性显现出来的幻用它也是本无生,它不是从内而来,不是从外而来,也不是从十方而来,也不是从上下而来就跟居士子之前我讲的诸法无行经,他跟胜意比丘讲的本无生,既然是无生,出现的只是一个现象界,它本无生,它就一定会灭,你还要再灭,你还有一个灭,你就执着再灭,这个是更大的妄想,所以不须要息灭,不理它就会走了,你的妄心可以待多久?不理它就走了,是你无时不刻的在执着它,比如说我有个烦恼,不理它就没有了,请问你会烦恼一百年吗?当下不烦恼不是就没有了吗,才会举一个例子千年暗室一光即亮,千年的暗室要不要这个光要等一百年才会全部亮?不会啊一亮它就亮了,你看我们的无明,只要智慧一出来无明就没有了,所以不息灭,接下来这句话是最难理解的,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各位仔细听,这个有很多解释,如果粗浅的解释,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也可以讲在妄心里面不息灭,不要在这个妄里面再加妄,所以叫知见立知为无明本,知见无见即是涅盘即是解脱,我们在知见里面又立见,知见本来就是,知见立知就是无明本,知见无见即涅盘解脱,各位这句话太好了,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一样的话。一位大禅师他的标点符号是这样的,有同样的见解:知见立,知,无名本,知见无,见,即涅盘。知见立,什么叫知见立?你执着这个知,它就是无明。知见无, 放下执着虽然你有见,它就是解脱,重点不是在你有没有知,有没有见,是在你执着不执着,你看标点符号,自见立,知,管你什么知,你认为的正知邪知,那是你的认为全部都是无明,当你知见无,你放下不受到它的干扰,你不执着,管你有什么见全部都是解脱都是涅盘,重点不是在知跟见,是在你执着不执着。住妄想境不加了知,因为知见立知,你有一个知见,还要再立知无明本,于无了知不辩真实,后面的话就是跟前面话一样,我从另外一个观点来解释,各位听听看,很重要的话,住妄想境,这是事的境界,因为你在妄想境,华严观里面有四法界,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无碍法界跟事事无碍法界。事法界,住妄想境就是事法界,各位你要了解这个佛法的深跟浅,有入没有入是看你的心,不是外面的这些东西,当然也是外面的这些东西,外面的东西让你入法界心的时候,全部都是你内心的东西。你住妄想境,我现在用最浅白的话就你在想事情,你在烦恼或者你在执着什么这个叫做妄想境,这些妄想境当然是外境的东西而来,比如说我为一个人为一件事,为一个国家为一个社会,这好像是你外面的东西这是你的依报, 依证不二,它就是你心中的事法界,到这边对法界有没有清楚,不然你都以为都在外面,其实在外面就是你里面,这个才是佛法要跟我们讲的法界观,大乘起信论一直告诉我们法界心也,事法界就不是外面的东西,变成你里面的东西,住妄想境就是事法界,什么叫不加,不加就是不碍,什么叫了知,了知就是理,这句话告诉我们事法界不碍理法界叫做事理不碍。所以才跟你讲圆觉了义经,一经通万经通,现在只是语言文字,你现在就深入这样的智慧,想想看有没有道理,哪一个众生不住在妄想境里面,除非你没有思想,就是菩萨也有思想也有想法,你说学佛学到不要有想法,那你要学什么,我们一定都住在妄想境里,佛陀就这样告诉你,可是不加了知,什么意思?它有两层意思,住在妄想境里面,不要再执着于妄想境,可是他要告诉你什么?不加就是不妨碍,了知就是圆觉自性的那个理,事法界不碍理,所以理事无碍,这是我们朗朗上口的一句话,现在就是要告诉你这个。于无了知,什么叫无了知?无了知就是惺惺寂寂的寂寂,这个称为叫理法界,无了知就是理法界,就那个空寂的本体叫做无了知,不辩就是不碍,刚才用不加,现在讲不辩不碍,不碍真实,现在讲的真实于无了知,什么叫真实?真实就是从你的理法界里面,真真实实的人事物从这个地方出现,从心里面产生了这了幻影的这个全部都叫做事法界,就是从我的理里面才会产生事,理法界不碍事,这边是事法界不碍理,圆觉经的这段话不就是华严经事法界的最高境界吗,这边在讲什么?理事无碍,事理无碍,你进入到理事无碍才能进入到,全部都是从理出来的事事无碍,这是成佛的境界,当你了解到这个佛陀告诉我们,这个叫做真正的随顺众生,他说当众生闻到这个法门的时候能够深信、能够理解体悟了真的就会这回事,然后接受保持这样的正念而且不生惊畏,金刚经讲的不惊不畏,听到金刚大法能不惊不畏,此人已经不是在一佛二佛三四五佛种诸善根,已经在无量诸佛所种诸善根,在讲这句话。他说这称为叫随顺觉性,这是圆觉经在文字上最后一段话。这一段话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讲完了。

最后来看一个偈语

【善男子,汝等当知,如是众生已曾供养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及大菩萨,植众德本,佛说是人,名为成就一切种智。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清净慧当知,圆满菩提性。

无取亦无证,无菩萨众生。

觉与未觉时,渐次有差别。

众生为解碍,菩萨未离觉。

入地永寂灭,不住一切相。

大觉悉圆满,名为遍随顺。

末世诸众生,心不生虚妄。

佛说如是人,现世即菩萨。

供养恒沙佛,功德已圆满。

虽有多方便,皆名随顺智。】

最后我来解释一下好,他说善男子,汝等当知,你必须要清楚,必须要明了,如果你体悟到刚才所讲的那些,你可以信解受持,而且不生惊畏,他说这个众生已曾供养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以及大菩萨了,这个跟金刚经一样讲的什么?如果你能承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不生惊畏,你不怖不畏,此人已经不是在一佛二佛三四五佛种诸善根,已经在无量诸佛所种诸善根,你要去问你自己刚才对清净慧讲法的这些,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你有没有信解受持,如果已经信解受持而不生怖畏的话,你已经供养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及大菩萨了,而且植众德本,你原本的德行,圆满的功德德行当下就显现,这不假外求,当下就显现,你本来就具足,佛说这个人其实他已经成就一切种智,什么叫一切种智?他已经达到圆满觉性,他叫做成佛了,而是世尊欲从宣此义而说偈言,底下这个偈语是佛陀最后再交代,其实前面都讲完了,他说清净慧,你当知圆满菩提性,圆满菩提性出现的当下就叫清净慧,他本来无取亦无证,本来就不二,本来就回归自性,你本来就有的,你哪有取跟证,那是你本有的东西,本无菩萨与众生,菩萨与众生全部都是幻化,没有菩萨与众生就只有佛而已,接下来当我们还在觉跟未觉的时候,所以才有渐次差别,本来都没有差别本来就是佛,可是当你还没有完全肯定的时候,才有渐次才有差别,众生未解碍,菩萨未离觉,你在渐次的过程里面众生叫做凡夫,虽然你已经进入到无烦恼可是你还有一个解,什么解?净这个解在阻碍你叫净解,这个境界我们再复习一次叫做凡夫随顺觉性,可是你又进一步到菩萨的时候,虽然你的净解已经放下,可是你的见觉还存在,还有一个能灭,能灭净解的那个能,所以菩萨还没有离开觉,没有离开见觉,有没有记得刚才的文字,这个称为叫菩萨未入地随顺觉性,当你已经把解跟觉都放下的时候已经没有能所了,入地永寂灭这称为叫做菩萨入地随顺觉性,当到圆满已经无所谓了,什么离都没有了,本来就在当下本来就无所离了全部都进入不二,十对的障碍全部都是圆觉性都进入不二,所有的染净成破,所有的这些全部烦恼跟菩提都回归到不二大觉悉圆满,名为遍随顺,就是如来随顺觉性,这短短的几句话分出四个境界, 凡夫随顺觉性,菩萨未入地随顺觉性,菩萨入地随顺觉性,后面这个叫做如来随顺觉性,末世诸众生,心不生虚幻,佛说如是人现世即菩萨,心不生虚妄,什么叫心不生虚妄?心会生虚妄可是不会被虚妄相所干扰,不会执着虚妄相,在讲这个心一定会生虚妄,因为惺惺寂寂它本是不二,镜子现出影像本是不二,寂照本是不二,就是不被虚妄相所干扰,你知道它是虚幻的,佛说如是人现在就是菩萨了,各位你是不是菩萨,如果按照现在圆觉的标准,它有几个标准,其实都一样,你放下身心就是菩萨,这边对清净慧讲当你知道,诸相非相你就是菩萨了,我知道它是影像怎么干扰到我,你就是菩萨,供养恒沙佛功德已圆满,你的自性本来就圆满,虽有多方便,皆名随顺智,所有的一切为了要度众,所有语言文字都是属于方便,可是当你懂得这样的见地跟智慧,这个全部都称为叫做随顺智,随顺智就是回到我们的根本智就是这个道理。

已经把清净慧菩萨讲的圆满了,请各位回归自性的当下,每一位都是清净慧菩萨,今天我们讲就到这个地方,感恩各位菩萨大德,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