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新说 > 第498章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然而,姜维、钟会、邓艾等人已经死亡,张翼等人也在混乱的军队中丧生。太子刘璿和汉寿亭侯关彝都被魏军杀害。军民们陷入了混乱,彼此踩踏,无数人丧生。十天后,贾充率先到达,发布公告安抚民众,才使得局势稍微平静下来。卫瓘留守成都,后主刘禅被迁往洛阳。只有尚书令樊建、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秘书郎郤正等几人跟随。廖化、董厥因病不起,后来也因忧虑而去世。

当时,魏朝景元五年改为咸熙元年,正是春三月。吴国将领丁奉得知蜀国已亡,便收兵返回吴国。中书丞华核奏告诉吴主孙休说:“吴国和蜀国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唇亡则齿寒。我预计司马昭即将进攻吴国,请陛下加强防御。”孙休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命令陆抗担任镇东大将军,兼任荆州牧,守卫江口;左将军孙异守南徐各处隘口;另外沿江一带驻扎了数百个营地,老将丁奉担任总督,以防备魏军的进攻。

建宁太守霍戈听说成都失守后,穿着素服望西大哭了三天。其他将领都劝他说:“既然汉主失位,为何不速速投降?”霍戈回答说:“我们与主公道路隔绝,不知道他的安危如何。如果魏主以礼待他,他会立即率城投降,还不算晚;但如果遭到侮辱,我宁愿主辱臣死,也不会投降!”众人都赞同他的话,于是派人前往洛阳,探听后主的消息。

且说后主到达洛阳之时,司马昭已经自己回朝了。他责备后主说:“你荒淫无道,废弃贤能,失却政权,按理应当诛杀。”后主面色苍白,不知所措。文武百官都上奏说:“蜀主已经失去国家的纲纪,幸亏早早归降,应当赦免他。”于是司马昭封后主为安乐公,赐给住宅,每月供给生活费用,赠送绢帛万匹,僮仆百人。后主的儿子刘瑶以及群臣樊建、谯周、郤正等,都封为侯爵。后主谢恩走出宫门。司马昭因为黄皓祸国殃民,命令武士将他押出市井处斩,凌迟处死。当时霍弋打探到后主受封的消息,于是率领部下军士来投降。第二天,后主亲自前往司马昭府第拜谢。

司马昭设宴款待,先让魏国的乐舞在前面表演,蜀国的官员感到悲伤,只有后主表现出喜悦之色。司马昭又让蜀国人扮演蜀乐在前面表演,蜀官们都忍不住流泪,后主却嬉笑自如。酒酣耳热之际,司马昭对贾充说:“人的无情,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让诸葛孔明在,也不能辅佐他长久保全,何况是姜维呢?”他问后主说:“你很想念蜀国吗?”后主说:“这里很快乐,不想念蜀国。”过了一会儿,后主起身更衣,郤正跟到厢房下说:“陛下怎么能答应不思蜀呢?如果晋公再问,你可以哭着回答说:先人的坟墓远在蜀地,我内心向西感到悲伤,没有一天不想念。

晋公一定会放陛下回蜀了。”后主牢记这话走入宴席。酒将近醉时,司马昭又问:“你很想念蜀国吗?”后主按照郤正的话回答,欲哭无泪,于是闭上眼睛。司马昭说:“怎么像郤正的话呢?”后主睁开眼睛惊讶地看着他说:“确实像您所说的。”司马昭和左右的人都笑了。因此司马昭深深喜欢后主的诚实,并不怀疑他。后来有人写诗叹息说:“追欢作乐笑颜开,不念危亡半点哀。快乐异乡忘故国,方知后主是庸才。”

此时朝中的大臣们因为司马昭收复川地有功,便尊称他为王,上表奏请魏主曹奂。当时曹奂虽名为天子,实际上不能主张政事,政权都由司马氏掌握,曹奂不敢不从,于是封晋公司马昭为晋王,追封父亲司马懿为宣王,哥哥司马师为景王。司马昭的妻子是王肃的女儿,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名叫司马炎,身材魁梧,头发长垂至地,两手过膝,聪明英武,胆量过人;次子名叫司马攸,性情温和,恭俭孝悌,司马昭很爱他。

因为司马师没有儿子,所以让司马攸继承他的后嗣。司马昭常说:“天下是我哥哥的天下。”于是司马昭受封为晋王后,打算立司马攸为世子。但山涛劝谏说:“废长立幼,违背礼仪会带来不祥。”贾充、何曾、裴秀也劝谏说:“长子聪明神武,有超越世人的才华;人望已经很茂盛了。这不是做人臣的相貌。”司马昭犹豫不决。太尉王祥、司空荀顗又劝谏说:“前代立少子为嗣,多导致国家动乱。希望殿下深思熟虑。”于是司马昭立长子司马炎为世子。这一切的细致描写展现了历史的真实与人性的复杂。

大臣向晋王司马昭奏称:“当年在襄武县,有一个人从天而降,身长二丈多,脚迹长三尺二寸,白发苍苍,胡须飘飘,穿着黄色单衣,裹着黄巾,手持藜头杖,自称是民王。他来报告说:天下将要更换主人,立刻就会看到太平盛世。这个人在市场上游行了三天,然后突然消失了。这是殿下的祥瑞之兆啊。殿下可以戴上十二旒的冠冕,建起天子的旌旗,出入时清道戒严,乘坐金根车,配备六匹骏马,册封王妃为王后,立世子为太子。”司马昭听了心中暗喜。回到宫中,他正要饮食,突然中风不能说话。第二天,病情危急,太尉王祥、司徒何曾、司马荀顗以及各位大臣入宫问安,司马昭不能言语,用手指着太子司马炎就死去了。这一天是八月辛卯日。何曾说:“天下大事,都在晋王手中,可以立太子为晋王,然后进行祭葬。”当天,司马炎即晋王位,封何曾为晋丞相,司马望为司徒,石苞为骠骑将军,陈骞为车骑将军,追谥父亲为文王。

安葬完毕之后,司马炎召贾充、裴秀入宫问道:“曹操曾说:‘如果天命在我,我难道不会成为周文王吗?’果真有这样的事吗?”贾充说:“曹操世代承受汉室的俸禄,恐怕人们议论他篡逆的名声,所以出此言。他是明明白白地教曹丕做天子。”司马炎问:“我父亲和曹操相比怎么样?”贾充说:“曹操虽然功盖华夏,但百姓只是畏惧他的威势而不怀念他的恩德。曹丕继承父业后,徭役很重,东西驱驰作战,没有安宁的岁月。

后来我们宣王、景王屡建大功,广布恩德,天下归心已经很久了。文王吞并西蜀之功盖世无双,又怎么是曹操能比得上的呢?”司马炎说:“曹丕还继承汉朝的统绪,我难道不可以继承魏的统绪吗?”贾充、裴秀二人拜了又拜然后上奏说:“殿下正应当效法曹丕继承汉朝的先例筑起接受禅让的高坛,布告天下人,来继承皇位。”

司马炎非常高兴,第二天就带着剑进入内宫。此时魏主曹奂接连几天没有设朝理事,心神恍惚,举止失措。司马炎直入后宫,曹奂慌忙走下御榻迎接。司马炎坐定后问:“魏国天下,是谁的功劳呢?”曹奂回答说:“都是晋王父祖的恩赐。”司马炎笑着说:“我看陛下,文不能论道,武不能经邦,何不让有才德的人来主持朝政呢?”曹奂大惊失色,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旁边有个黄门侍郎张节大声呵斥说:“晋王的话不对!从前魏武帝皇帝东征西讨,南征北伐,好不容易得到这个天下;如今天子有德无罪,凭什么要禅让给别人呢?”

司马炎大怒说:“这个社稷是大汉的社稷。曹操挟持天子来号令诸侯们,自立为魏王,篡夺了汉室。我的祖父三代辅佐魏国,得到天下的其实不是曹氏而是司马氏:四海之内的人都知道这件事。我今天怎么不能继承魏国的天下呢?”张节又说:“想要做这件事就是篡国之贼!”司马炎大怒说:“我要报汉家的仇怨怎么就不行!”他叱责武士将张节打死在殿下。曹奂泪流满面跪着求情。但司马炎起身离开宫殿而去。曹奂对贾充、裴秀说:“事情已经危急了,该怎么办呢?”贾充说:“天数已尽了陛下不要违逆天意,应当照汉献帝禅让的故事去做:重修受禅坛,准备好禅让的大礼将帝位禅让给晋王司马炎。这样既上合天心下顺民情陛下也可以保全自己了。”

在决定性的日子里,曹奂顺从了命运的安排,命令贾充筑起受禅坛。在十二月的甲子日,曹奂亲自捧着传国玺,站在坛上,文武百官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重要的时刻。后人用诗歌感叹道:“魏吞汉室晋吞曹,天运循环不可逃。张节可怜忠国死,一拳怎障泰山高。”

曹奂站在高高的坛上,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他请晋王司马炎登台,准备向他献上大礼,禅让皇位。当司马炎端坐在坛上时,贾充和裴秀站在他的两旁,手握长剑,命令曹奂再次下拜,伏地听命。

贾充严肃地宣告:“自汉建安二十五年魏受汉禅让以来,已经过去了四十五年。现在天禄永终,天命已经归于晋。司马家族的功德如天高地厚,可以立即登上皇帝的宝座,继承魏的统绪。封你为陈留王,前往金墉城居住;一旦启程,没有宣诏不允许你进京。”

听完这些,曹奂泪流满面,哭着感谢并离去。而忠诚于魏的太傅司马孚则跪在曹奂面前痛哭:“我身为魏臣,终生不会背弃魏国。”司马炎见到司马孚如此忠诚,封他为安平王。然而,司马孚没有接受封号,默默地退了下去。

那一天,文武百官在坛下一次次下跪,齐声高呼万岁。司马炎继承了魏的统绪,国号改为大晋,年号改为泰始元年,并大赦天下。魏国就这样灭亡了。

后人用诗歌感叹道:“晋国的规模如同当年的魏王,陈留王的踪迹好似山阳。再次回顾受禅坛前的事情,回想起当年,只能自我伤感。”此刻的魏宫,已经成为了一片哀伤和失落的海洋。而晋朝的建立,也在这个哀伤的氛围中悄然开始。

晋帝司马炎在成功登基之后,开始了一系列尊祖崇宗的举动。他追谥祖父司马懿为宣帝,伯父司马师为景帝,父亲司马昭为文帝,以此来彰显司马家族在晋朝建立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也表达了他对先祖的崇敬之情。

为了进一步光耀祖宗,晋帝司马炎决定设立七庙。这七庙分别是供奉汉征西将军司马钧、豫章太守司马量、颍川太守司马隽、京兆尹司马防、宣帝司马懿、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的庙宇。这些庙宇中,每一座都代表着司马家族的一段辉煌历史,每一座都充满了司马家族的光荣与梦想。

七庙的设立,无疑是对司马家族的极大尊崇。每一座庙宇都经过精心设计和施工,巍峨壮观,气势恢宏。庙内供奉着各位先祖的神像,香火鼎盛,祭祀活动频繁。每当重要节日或国家大事发生时,晋帝司马炎都会亲自前往七庙祭祀,祈求先祖保佑晋国昌盛繁荣。

随着晋朝的建立和稳固,每日朝堂上的议题也逐渐转向了如何讨伐吴国,一统天下。晋帝司马炎与文武百官共同商议,精心策划,期待着能够一举消灭吴国,实现天下的统一。此时,晋朝上下充满了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

“汉家城郭已非旧,吴国江山将复更。”这句诗描述了当时的形势。晋朝已经取代了魏国,而吴国则成为了下一个目标。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晋朝的建立和讨伐吴国的一系列行动,都在为新的历史篇章揭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