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四章节道教天柱山

1918年8月20日,鲁迅先生在《致许寿裳》的信中说:“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

专门研究中国文化的李约瑟博士也认为:“道家思想是中国科学和技术的基础。”

“儒教老祖”孔子也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甚至,“朝闻道,夕死可矣”!

中国道教,源于生殖崇拜时期,兴起于炎黄二帝中的“黄帝”;经过老子、庄子,立诸文字,才有了系统的道教教义《道德经》。人们常说的“黄老道”(“黄”,指黄帝)、“方仙道”,即中国早期的道教。黄帝飞升者,仙之概念与黄帝联系,道之概念与老子联系,说明殷周时代早已形成以始祖配天的宗教概念。

上天重视登山,入地重视涉水。所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而中华历史文化名山,安徽天柱山,自古就有“南岳”之名。它不仅是安徽的源头山、皖文化的发祥地、世界地质公园,同时,它也是“中国道教第一名山”、“中国财神第一山”!

自古以来,中国入信奉的是道教;自古以来,天柱山就是一座道教名山。

用庄子的话来说,天柱山可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像这样的语言,在那个年代,也只有在天柱山静心修养过的老子、庄子,才能体会得到,并能说得出来。

“天柱”一词,源于《列子.汤问篇》: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缺,断鳌之四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与颛项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这段文字,说的是上古时代,帝王颛顼与共工之间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说到底,是“道教”与“火神教”的信仰之争。战争的结果是:火神共工带领他的部队,打到了江北天柱山,但终于打不过颛顼皇帝,最后自杀于“天柱”:“共工怒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这场战争,以道教大获全胜而告终。从此以后,道教在天柱山一带生根发芽,并最终孕育了老子、庄子,以及中国道教第一教派:混元派。

所以,天柱山与“道”一样,是超越时空、天地万物的根源——至少中国道教第一教派、从天柱山土生土长出来的“混元派”,是这样认为的。

道教是中国的国教。“五岳归来不看山”——走遍中国,可以发现,五岳中没有一座山属于佛教。凡位忝“五岳”者,都属“道教名山”。自古以来,天柱山就位忝五岳,封为“南岳”。所以,天柱山姓“道”,属于“道教名山”。

隋朝开皇九年,曾“诏定衡山为南岳”。但是先灵派科学家以计算机统计历代各种史料记载均发现:其他时候,“南岳”均指天柱山。

首先,“五岳真形图”中的“南岳”,指的就是天柱山。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登临天柱山封号“南岳”。

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说:元封五年冬,帝巡南郡,至江陵而东,登礼滑之天柱山,号日南岳……

《尔雅?释山》记载: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高为中岳。

《汉书?郊祀志》明确指出:神爵元年(前61年),宣帝刘询下诏以东岳泰山、中岳嵩山、南岳潜山、西岳华山及北岳恒山为五岳。祀东岳于博。

这儿的“潜山”,就是今天的“天柱山”。所以说,天柱山是五岳中的“南岳”,不容置疑。

《后汉书.马援传》载:初,卷人维汜,诀言称神,有弟子数百人,坐伏诛。后其弟子李广等,宣言“汜神化不死”,以诳惑百姓。十七年(汉光武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遂共聚会徒党,攻没皖城,杀皖侯刘闵,自称“南岳大师”。

这段文字,将“皖城”、“南岳”并举,既证明了天柱山是“皖山”,也证明了天柱山是“南岳”。李广“杀皖侯刘闵”,自称“南岳大师”,是因为事发地为“南岳”,否则其自称“南岳大师”,会成为时人的笑谈。

西王母、穆天子时期的“五岳真形图”,应该是天下最早的地图了。穆天子有了这张图可以巡视天下,汉武帝也是根据这张图而封禅五岳。按照“五岳真形图”上的说法:“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南岳如飞”。

(东汉)东方朔在《五岳真形图序》中说:《五岳真形》者,山水之象也。……察四岳,并有佐命之山,而南岳独孤峙无辅,乃章词三天太上道君,命霍山、潜山为储君。奏可,帝乃自造山,躬写形像,连五图之后。又命拜青城为丈人署,庐山为使者形,皆以次相续,此道始于黄帝耳。……南岳衡山君,领仙七万七百人,诸入南岳所部山,山神皆出迎。南岳君服朱光之袍,九丹日精之冠,佩夜光天真之印,乘赤龙,从群官来迎子。……霍山南岳储君,黄帝所命,衡岳之副主也,领灵官三万人。上调和气,下拯黎民,阅校众仙,制命水神,是峻险之府,而诸灵之所顺也。道士入其境,储君服青锦之袍,戴启明之冠,佩道君之玉策而来迎子,或乘科车,或驾龙虎。……潜山储君,黄帝所命,为衡岳储贰,时参政事,今职似辅佐者也。道士入其山者,潜山君服紫光绣衣,戴参灵之冠,佩朱宫之印,乘赤龙之车而来迎子。

东方朔笔下的“南岳衡山”,即天柱山的主峰天柱峰。而其所说的南岳的“储君”、“副岳”,即霍山、潜山。其中,天柱山为后来道教徒所说的第十四洞天。

《宋书》上有记载:贼臣桓玄,怙宠肆逆,乃摧倾华霍,倒拔嵩岱,五岳既夷,六地易所。

这里提到的“华”、“霍”,指的是西岳华山、南岳天柱山——可见,宋朝的时候,天柱山仍然还是五岳中的“南岳”。

据《潜山县志》(民国版)记载:(天柱山)五岳祠,在真源宫左,汉武帝建,祀泰、嵩、恒、华及潜。

至明时寮亭犹存,明末寇焚。

中国名山,凡是宋代以前建有“五岳祠”的,均位忝“五岳”,这早已成为一种常识。因此,《潜山县志》的记述,是有它所依据的历史事实,志书的记载应是真实可信的。

俗话说:“南岳如飞”,指潜山、天柱山、霍山三座山像一只完整的大鸟,天柱山、霍山如同潜山的一双翅膀。

古人以天柱山、霍山为南岳潜山之副岳,并将它们意会成了潜山的翅膀——这才是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南岳如飞”。如果以天柱峰(即潜山)为鸟喙,以霍山、天柱山为鸟之左、右翼,的确可以画出一只“鸟儿”。

那么,天柱山供奉的是道教里的哪位神仙呢?

据《宋史》记载:(宋真宗五年)冬十月戊午,延恩殿道场,帝瞻九天司命天尊降。己未,大赦天下,赐致仕官全奉。辛酉,作《崇儒术论》,刻石国学。闰月己巳,上圣祖尊号。辛未,谢太庙。壬申,立先天、降圣节,五日休沐、辍刑。乙亥,诏上圣祖母懿号,加太庙六室尊谥。丙子,群臣上尊号日崇文广武感天尊道应真佑德上圣钦明仁孝皇帝。丁丑,出舒州所获瑞石,文日“志公记”。戊寅,建景灵宫太极观于寿丘。辛巳,建安军铸圣像。龙见云中。戊子,御制配享乐章并二舞名,文曰《发祥流庆》,武日《降真观德》。

即是说:宋真宗在延恩殿道场看到“九天司命天尊”降临人间,为此,宋真宗大赦天下。

《天柱山志》说到:九天司命真君,简称“司命”:

“盖司命之神为列星,下临洞府,以佐天宰制群物,总领真司……”

而宋朝徐闳中的《重建真源万寿宫记》里,有这样一段颂词:天地奠位,品物流形。融结山河,岳为之尊。

惟兹五岳,作镇中土。潜居其南,为岳之附。

势陵穷雯,根绝绅维。爰开洞府,有神居之。

日神维何,玉清分职。实为我皇,祖绪所出……

亿兆归仁,方隅大定……龙驾帝服,来临法官……

这段颂词明确指出:宋朝的潜山(即天柱山),是南岳的“附岳”。而天柱山的主神“九天司命真君”——“实为我皇,祖绪所出”。所以,宋朝的天柱山,供奉的是赵姓皇帝的祖先。而且,这位赵家的先祖,还“龙驾帝服,来临法宫”,成为天柱山“真源万寿宫”的尊神。

而这位赵姓先祖、人间天上的“司命之神”,究竟是谁呢?

徐闳中的《重建真源万寿宫记》里,有“熙宁八年,赐司命冕服”的记录,并这样描写穿上冕服后的“司命真君”形象:衮衣绣裳,素单龙辑,彩绶玉环,大带革带,青抹绛帛,瑶佩宝剑,朱袜赤届者,身之章也。

“熙宁八年”为公元1076年,当时在位的是宋神宗皇帝。也就是说,“赐司命冕服”的是宋神宗皇帝。

《潜山县志》记载: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以真源万寿名宫,御书殿额日庆基之殿,外建纯嘏殿一所,加赐司命真君冕服,合新旧屋三千六百余间。

——即宋朝历史上,至少有两位皇帝分别赐予“司命之神”冕服。

也就是说:这位神秘的、受宋朝皇帝景仰的“司命之神”,这位“龙驾帝服”降临天柱山“真源万寿宫”的赵姓先祖,只能是北宋年间的某位皇帝。

北宋王朝共有9位皇帝,分别是:宋太祖(赵匡胤,960---968年);宋太宗(赵匡义或称赵光义,976--995年);宋真宗(赵恒,998--1022年);宋仁宗(赵祯,1023--1056年);宋英宗(1056--1064年);宋神宗(赵琐,1068--1078年);宋哲宗(1086--1098年);宋徽宗(赵佶,1101—1119年);宋钦宗(1119—1126年)。

这位被宋神宗、宋徽宗赐予“冕服”的“司命之神”,究竟是指宋朝的哪位皇帝呢?计算机以排除法很快可以算出:

首先,最早一次赐予“司命之神”冕服的时间为“熙宁八年”,即公元1076年,那年在位的皇帝为宋神宗。因此,这个“司命之神”绝对不会是“宋神宗”本身。

不仅如此,“宋神宗”也不会给后任皇帝加赐什么“冕服”。所以,按照赐“冕服”的时间,我们首先可以排除以下四位皇帝,不是“司命之神”的入选,即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和宋钦宗。而以天柱山作为“司命洞府”的这位“司命之神”,只能是“宋太祖——宋英宗”之间的某位皇帝。

《宋史》中记载:天禧元年春正月辛丑朔,改元。诣玉清昭应宫荐献,上玉皇大天帝宝册、衮服。

这段文字说明:宋真宗曾赐给玉皇大天帝(即玉皇大帝)一套“衮服”。按照中国道教的说法,统领着天上、人间的玉皇大帝,当然可以穿一身衮服。

宋朝的朱公绰。是历史上天柱山名副其实的父母官,曾任“舒州知州”一职。志书上记载,他曾专门为宋神宗“大帝礼衣”这件事,写过一篇文章,叫《加司命冕服记》。

朱公绰《加司命冕服记》的原文后世已经找不到了。但《潜山县志》上引用了该文大段的文字:“司命,天之宗神也”,道家者流以为主治于天柱山。然考之《周礼?大宗伯》以檩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说者以司命为文昌宫第四星,或日上台,又以六宗之数。盖司命之神为列星,下临洞府,以佐天宰制群物,总领真司,灵威变化,孰可窥视。盖尝为三代之所严祀,而不独出于神仙之说也。虽作庙于有唐之中叶,而锡符于神宗之太平,盖天心保佑,本朝受于神明,阴有辅相也。太宗修饰,于灵宫置庙,钦崇于帝号。殿阁瑰丽,典礼隆重,此所以答天意而祈福也。方圣上御成,先烈鼎新,百度毖严,烟祀设醮之仪,率循故事。先是,大帝礼衣,自章帝封禅后一年所献,迄今六十六载,久未改作。

在徐闳中、朱公绰的文章中,都提到了皇帝“赐司命冕服”这件事。

根据道书记载:天柱山为第十四洞天,是九天司命真君的洞府。《潜山县志》也明确记载:天柱山为“九天司命真君”的洞府。

既然天柱山的主神是“九天司命真君”,那么,宋朝皇帝们为什么要赐予“九天司命真君”一套“皇帝的新衣”呢?而且是不止一次赐予“九天司命真君”这种只有皇帝、玉皇大帝才可以穿的“冕服”呢?这位神秘的“司命之神”为什么可以享受宋朝皇室如此之高的礼遇呢?这位被我们称为“司命”、“司命之神”、“九天司命真君”的神灵——他究竟是谁呢?

朱公绰在《加司命冕服记》一文中说得很清楚:宋神宗赐予司命之神“冕服”,是因为“本朝受于神明,阴有辅相”,所以“我们大宋朝”才在天柱山献祭“司命之神”。而且,“大帝礼衣,自章帝封禅后一年所献,迄今六十六载,久未改作”。

这儿,朱公绰明确指出:宋神宗是在给“大帝礼衣”。

也就是说,这位神秘的“司命”、“九天司命真君”、“司命之神”,享受宋神宗赐予“冕服”殊荣的赵姓先祖,不是旁人,而是“大帝”!

而历史上,被朱公绰简称为“大帝”的赵姓先祖,只能是一个人,他就是——赵匡胤(即赵玄朗)。因为,宋朝历史上,只有宋真宗曾将赵匡胤尊奉为:“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简称为“大帝”!!!

至此,谜底大开,真相大白。宋神宗给天柱山司命之神加“冕服”,也就变得不足为奇。因为,那是发生在他们皇室内部的事情——与外人无关!何况,谁没有祖先?谁不尊重自己的祖先?!而大宋王朝的天下,本来就是从“九天司命真君”这个神明之处“受”来的!赵匡胤本来就是大宋王朝的创始人、中国正财神赵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