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马踏三国 > 第395章 威州大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曹操连战连败,打输了这一场他准备了数年之久的战斗,在有着诸多先手、埋下诸多后手的优势情况下,仍是被马超给硬生生的翻了盘。

战斗的初期,曹操率军突飞猛进,在常山水淹七军,阵斩庞德;在并州接连攻城略地,夺下半个并州;预伏下的夏侯渊在威州搅动风云变色;在雍凉挑动起了一大波地方守将叛离马超;曹丕又在许都戕害了马腾,令马超雪上加霜;再加上战斗的起源——那一场忽如其来的暴虐瘟疫……

那个时候,曹操几乎都要把马超逼迫的走投无路了,形势一片大好,天下之大,关注着这场战斗的人,几乎没有人认为马超还能反败为胜,可马超最后还是用一记又一记的重拳,在艰难的局面中开辟出了一条坦途来,逐渐的扳回了劣势。

尤其是最近两个月来,马超在和曹操的较量中,七战七捷,杀的曹操割须弃袍,狼狈不堪,胜负的天平,渐渐从曹操那一头,悄悄地来到了不偏不倚的状态,甚至略略偏向马超这边了一点。

连续的战斗,让马超的威望再上一层楼,隐隐压过了曹操一头,大有成为天下第一大诸侯的势头了。

方今天下,无论是达官贵人、富商大贾、山中隐士还是普通的老百姓,人们可能说不出大汉天子刘协的名字,但冠军侯马超之名,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提起马超来,连最尖酸刻薄的文人,也不得不伸出一根大拇指来!

压到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来自于威州。

在马超屡战屡胜,逼迫的曹操接连退兵,眼看着就要推回到常山的时候,诸葛亮在威州可并没闲着。

趁着马超和曹操打得不可开交,无暇他顾的机会,诸葛亮以奇谋诱使威州的曹军主将李通出战,并以十面埋伏之计,重挫了李通的力主部队,一战斩杀曹军超过五万,彻底击溃了曹军的兵锋,主将李通仅仅带着十多个将官,连同一万多残兵败将逃离了威州。

而且,诸葛亮对整个战局的形势,预估的无比清晰,他提前派出一支部队,死死地堵在了李通的败退之路上,阻断了李通逃回冀州的可能,李通无奈之下,只好涉险北上,进入了大漠,想要从最北边绕一个大弯儿,这才摆脱了诸葛亮的追杀,但他想要回到冀州,至少也得三个月之后了。

要说李通被曹操拔于行伍,又在夏侯渊身死后,火线挂帅,担任起了这一部曹军的主将,组建曹操对他是何等的器重了,从曹操的态度中,也不难看出,李通是有真本事的,乃是曹操麾下为数不多的几名将才。

可惜,他碰到了诸葛亮。卧龙一出,谁也争锋?排名在卧龙之下的凤雏,都能帮助刘备全据荆州,进击西蜀,更何况是才华惊艳犹在凤雏之上的诸葛卧龙呢?

逼迫李通退入大漠后,诸葛亮一面派人前往伏州,通知各地守将截击李通,于沿途之中对其展开追杀;另一面,诸葛亮则是带着威州三分之一的兵马,以王双、成宜为将,带着大量的诸葛连弩,直插冀州与并州的边界,北宫伯玉与俄何烧戈,则是率领其余三分之二的兵力,继续镇守在威州。

诸葛亮的直穿斜插,恰到好处的切断了曹操的后路,和对曹操穷追不舍的马超,默契的形成了前后夹击之势,令曹操陷入了欲进不能、欲退不行的尴尬之境,一时间进退维谷。

其实,这并不是诸葛亮算计好的。他预估到马超必会击退曹操,可他毕竟远在千里之外,对并州战场的情况之停留在谍报上,做不到了如指掌,根本不可能在曹操眼看着就要退到常山之前,完成了这次包抄后路的围堵。

这一次,诸葛亮是碰对了运气的。有的时候,运气也是实力的一种。

可诸葛亮部下的众将士们,却不会认为诸葛亮的误打误撞恰好碰上的,他们对诸葛亮的本事,早已敬如神明,笃定是诸葛亮早已提前算计好的了,诸葛亮算无遗策的美名,便再次不胫而走,随着人们的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小人物,对诸葛亮的种种神迹,也都是耳熟能详的了。

诸葛亮的风头,一时无两,煊赫一时。

得知诸葛亮神不知鬼不觉的切断了曹操的后路,马超实在是也太高兴了,亲笔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大大的夸赞了他一番。不仅如此,马超还在信中清楚明白的表明,日后随着贾诩的年龄增长,当他不愿再劳心劳力,安享晚年的时候,他麾下第一谋臣的位置,一定会给诸葛亮留着。

诸葛亮亲笔给马超回了一封信,信中的态度很是端正,认为自己初来乍到,能被马超授予军事中郎将的职务,倚重为左膀右臂,与贾诩的官阶相同,他已经很是感激了,不敢再有其他的奢求,和贾诩这样的老臣、周瑜这样的后起之秀,都是没有任何利益冲突可言了。

而诸葛亮唯一的期望,便是希望马超能不忘初心,时时刻刻牢记住起兵的初衷,乃是为了还给天下众多生灵一个太平盛世。

诸葛亮在历史上,因为蜀国的势力最弱,兵力最少,导致诸葛亮在长年治理蜀国的过程中,养成了谨小慎微的性格,一起皆以稳重为上,唯恐一个决断错误,让本就弱小的蜀国变的更加孱弱。

但现在不同了,马超如日中天,麾下地域辽阔,钱粮众多,兵精粮足,初登战场的诸葛亮,没有了那么多的顾忌,索性放开了手脚,各种奇谋层出不穷,思维不再拘泥于谨慎,显得比历史上奔放、大气了许多,这才造就了他神奇的事迹。在短短数个月的时间中,从一个藉藉无名之辈,一跃登上了最顶尖谋臣的舞台,要知道,在这个舞台上,舞者寥寥可数,不过贾诩、荀彧、司马懿等少数几人而已,哪怕是计略卓绝的周瑜,因为年龄和阅历的关系,现在也还未能在这个舞台上站稳脚跟呢。

一想到历史上的诸葛亮和周瑜之间的关系,马超就隐隐有些担心。唯恐“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剧如历史上一般的上演。这对于马超来说,可能是一种幸福的烦恼吧。

其实马超大可不必有这样的担忧。历史上,诸葛亮和周瑜各为其主,两位风华绝代的人物,处于不同的阵营之中,本就是水火不能相容的。现在他们二人共同在马超的麾下效力,成为半生宿敌的可能性,自然就大大的减少了。

在结合历史背景而言,历史上在刘备的麾下,堪称大才的谋臣,当时便只有诸葛亮一人,一切的外交、军事、政治等活动,全由诸葛亮来仲裁,根本就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分担一部分重任。而周瑜那边的情况也差不多,一切的军务大事,都是由周瑜来主导的,孙权一直秉承着孙策临死所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的遗言,放心的把军务大权交到了周瑜的手上。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诸葛亮和周瑜要是能合得来,那才叫怪事了呢!现在二人处于同一个阵营,火星撞地球的摩擦,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嘛。

而且,很多的演义家,为了塑造诸葛亮正统的形象,把周瑜描写成了心胸狭窄的人,可实际上并非如此,周瑜少时便气度恢弘,数年后的今天,更是器宇轩昂,儒将的风采,越来越浓郁,与诸葛亮羽扇纶巾、挥斥方遒的气度,倒是有几分相似之处,这样儒雅、睿智的两个人,怎么可能在同一个阵营中窝里斗呢?

他们可都不是等闲之辈,能主动投效到马超的麾下,首先便是对马超的认可,当然只会希望马超的势力越来越大、越来越稳固,根本就不会在私下里暗中拆台的。

所以说,马超的担忧,其实是多虑了。看事情一向很透彻的马超,只因身在局中,反而有些当局者迷了。

回到战场中。

诸葛亮的到来,扳倒了曹军将士们最后的一点士气。

曹操好不容易整合起来十多万溃兵,再加上残余的虎豹骑和虎贲军,重新拉出了一支十三万的大军。在马超的七战七捷中,曹军十多万将士们,士气低落,曹操用尽手段,恩威并施,军中将士们的士气刚刚有了抬头的迹象,曹操刚要松一口气,谁料诸葛亮的到来,宛如当头重锤,把曹军将士们提升起来的士气,一锤子再次给打落谷底,这一次,曹操再想激励起将士们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为了挽回气势,曹操派出曹洪带着兵马,趁诸葛亮立足未稳,想要把诸葛亮的部队给击退。

不料,诸葛亮根本不给曹洪正面交战的机会,只等曹洪率部靠近之后,诸葛亮便让部下将士们用诸葛连弩招呼曹兵,让他们寸步难行。

诸葛连弩的威力远不如红衣弩炮,但胜在箭矢的数量更多,一弩十矢,密集性和快速性,可要比红衣弩炮强得多了,填装也更为便捷。

在这样的神器威慑下,曹洪连续发起了三次冲击,在丢下两千多具尸体后,不得不无功而返,去向曹操请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