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安史之乱,五代十国,哪一个不是生灵涂炭的乱世。

只要一想到那种混乱的情况会在大明土地上上演,朱元璋就有些接受不了。

想想之前在中原大地四处横行的暴元,当时的汉人,不仅仅是没有地位,甚至性命在那些上位之人们的眼中那都是渺小的。

可以说,当时的汉人,距离亡国灭种,也就只差了那么一步。

要不是他们这些人带领着天下汉人起兵,推翻了蒙古帝国的天子,这才迎来了平定安稳的发展时间。

看过了黑暗残暴的朱元璋,怎么可能会接受自己的后代子孙重新回到南北朝时的那种乱世生活。

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

这句老话绝对不只是一句空话!

现在朱元璋的心情很是焦虑,这也是为什么他要坚持自己御驾亲征的原因,实在是这件事事关大明的未来国运,让谁去,他朱元璋都放不下心。

望着眉头紧皱的父亲,朱标那也是相当的无奈,心里微叹一声,这才开口劝慰:

“父亲,您就放心吧,这件事也不是什么大事,弟弟们肯定能将建州女真给解决的,而且,我大明现在还没有真正到不可挽救的地步,也不是那些乱世之中的昏君能比的。”

“就算是天气要转凉,那也不可能一下子九改变的,我大明还是有时间准备的,更何况,我们现在就得到了消息,洪武三十年,我们还有十几载的时间呢,好好想办法也就是了。”

朱标已经想好了,既然儿子将这件事大大方方说出来了,那就代表着这小子心里肯定是有一定的成算的,不然就这种混乱军心的话,按着那小子的聪慧,肯定不会随意开口。

自家儿子的性格,朱标自诩自己还是很了解的,虽然病重之后性格略显活泼,但行事方式之上,却显得成熟老练的多,再加上儿子有未来的记忆,想来也是有一定的计划的。

“你的意思是说?”

很显然,朱元璋也是想到这件事的幕后之人,自家孙儿,既然提到了小冰期要到来,那想来这小子一定是会有办法的。

朱元璋应该早就想到的,可之前朱雄英的话实在是太过震撼,以至于朱元璋一心就想证实这件事的真假,以及这件事要是真的是真的话,咱大明未来应该何去何从。

一时之间的慌乱,让朱元璋一时间忘记了询问孙儿有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哎,咱也是着急,竟然还忘记了!”

提到孙儿,朱元璋微微一愣,神情一变地拍了拍自己的脑袋。

这件事也没那么复杂,只要让朱标回去直接去问朱雄英就是了,自己一群人在这苦思冥想,那就算是想破脑袋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啊。

“标儿,这件事就交给你了,一定要找到最好的办法!”

朱元璋也算是将这件事撒手不管了,孙儿那里,还是靠朱标这个亲爹负责吧,反正自己就只要结果,至于怎么问,那就是朱标自己的问题了。

“不管是五百年,还是六百年,这灾年我们既然知道了,那就不能放任不管,必须要从这时候就开始准备起来了!

这样,户部也不着急,先让各地着手开始广修粮仓,其次号召百姓们多开荒,多种出些粮食出来,成熟之后官府出面收购,不允许市面上大批粮食流通,嗯,这件事写个公告,下发到各村县!加急!明白吗?!”

看着因为五百年这个时间而为难的户部,朱元璋也是放松了语气。

五百年的灾年,就算是整个大明现在开始不吃不喝,全体不休地种植,不考虑老天爷脸色的话,种到洪武三十年,那也不可能种出能让大明百姓吃五百年的粮食出来。

就像是标儿说的那样,这件事不能着急,这么大的灾年,能提前知道就不错了,要是能提前解决,那就不可能算是一个大型天灾了。

“另外,命太仓、军仓核查各地存量,棣儿,你即日出发,带一队人马,这件事必须要亲自过目,绝不允许有人欺上瞒下,粮食存量朝廷必须要有统计!”

因为朱标的身体不好,朱元璋没有死用朱标的想法,但是他却是把算盘打到了四儿子身上。

按着孙儿的说法,他的这个四叔,那可也算是一个明君,能力出众,杀伐果断,不仅北方五征蒙古、南方收复失去了几百年的安南、郑和下西洋、东北设奴儿干都司最远统治过今天西伯利亚地区、更是带领着大明进入了永乐盛世。

这么能干的儿子,朱元璋能放过这才怪了!

这不,刚把筹集军粮的任务下达,这就又将全国之内的所有粮食统计工作交给了四儿子。

无视四儿子那微抽的嘴角,朱元璋那是不管不顾了。

现在粮食就是朱元璋的逆鳞,以前还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那些贵族、世家借着自己的势力开展粮食买卖工作,从今天开始不行了。

粮食,那可是大明的未来,要是谁敢胡作非为,在朱元璋眼里,那就是要把大明拖入万劫不复境地,吃百姓们血馒头的恶人,对于这些人,朱元璋向来就没有什么好感,可谓是见一个就杀一个!绝不手软!

“不可啊,陛下,当前春耕在即,要是朝廷大兴土木,定会引起民间恐慌,臣以为,此事应该徐徐图之,万不可操之所急!”

户部心里一阵的苦涩:

我的陛下啊,你这真的是想一出就是一出,之前说要给士族官绅统计土地面积进行加赋,我们户部那是忙的好几个月都没有回府,好不容易上了章程,将人散出去了,还没松口气呢,你这又要清理建州女真。

行吧,我们也劝不住您老,不过就是一个小部落,您想打就打,我们任劳任怨地为军队筹集钱粮,可您老到底是怎么想的?

打一个不足五万人的小部落,您这恨不能直接派五十万大军,更是将几位皇子都给派出去了,这您可真的是一张嘴,我户部跑断腿啊!

这也不说了,可接着您竟然说要将全国的粮食都给统计上来?

我的陛下啊!您知不知道您老在说什么,我户部实在时做不到啊!您就缓缓吧!

户部尚书真的是苦不堪言,一方面,实在是人手有限,就算是将那些举人、秀才全给算上,那也够呛。

另一方面,就算是真的有那么多人,那总不能用完就丢吧?

这些人要真的任命,那核查完这件事之后这些人怎么办?

朝廷总不会不管不顾,自然要给他们官职,而且,更大可能会在户部任职。

这件事本就事关重大,要是这些人里真有那立了大功的,肯定会在皇上这里得到重用,久而久之,这些人会不会直接接任自己的职位?

真不是户部尚书小心眼,这件事本就不能不防,作为天子近臣,虽伴君如伴虎,但只有在皇上面前有脸的人,走到外面才会有人对你另眼相看,这就是官场,这也是所谓的捧高踩低。

就像是一位百亿票房的影帝说的那样,小人物的时候,在剧组里边,能碰到各式各样的人,各种小心机,可现在,身边全是好人,每一张都是洋溢的笑脸,会亲切关心你的一举一动。

这也不能说是趋炎附势,只能说这就是圈子里潜规则的一种。

而且,任命官员,那可不是一句话的事,自古朝中大臣任免,那就从来不是简单的事,这其中不仅关乎朝廷,其中还包括错综复杂的人情关系。

陛下这可真的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信不信今天这个消息传出去,明天奏折就会多出几百本?

“那就例行检查,太仓、军仓也到了例行检查的时间,不要像之前一样糊弄就行,今年必须要将情况检查清楚!那陈粮、坏粮情况,粮仓老化情况,全都仔细核查,该处理就处理,特别要注意储存情况,防止走水!”

“是!臣自当全力以赴,不辱圣命!”

好不容易等到一次同意,朱元璋脸上浮现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

“好,都下去忙去吧!”

今日之后,大明一定会开始忙碌起来。

朱元璋将众人遣散之后,也是难得地没有熬夜批改奏章。

至于朱标等人,自然是回去忙自己的事去了。

朱标一回到东宫,直接让人将朱雄英给叫过来。

父子两人坐在太子书房里,朱标脸色沉重地询问:

“大明要有小冰期的事,已经得到了证实。”

朱雄英这会儿也没有入睡,一听父亲叫自己,心里明白为了啥事的他拎着自己的画稿就朝着父亲的书房而去。

“嗯,那父亲打算怎么做?”

历史上大明什么情况朱雄英也大概了解: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它的税收制度承袭唐宋,在唐朝时候官员将租、庸、调整为两税法,就是根据田间地头的粮食收成一年只收两次税。

明朝在刚刚建立之后,前期一年也是只收两次税,夏季到来,地里麦子成熟的时候就收一次税,然后等到秋天水稻成熟再收一次税。因为古代属于农耕社会,大部分百姓都有土地种植,但也有一些例外。

如果家中并没有田地的话,那么就收取其他的物品,比如说织布的人就收布匹当作税收,如果是开矿的话就收取矿产。

明朝的税收相比其他王朝来说算得上是很轻的,明朝时期我们国家已经出现了很多的商人,商业税收最初是三十取一。

低税收对于百姓来说是件好事,但对于国家却没有那么乐观了。

百姓交上来的税收过少,政府每一年的花费却并没有减少,尤其是明朝后期,当出现战乱的时候,用在士兵身上的花费就更多了。

为了得到军费,连皇帝都要找官员求告,这也是后人非常同情崇祯的一点。

为了保证国库收入,明朝晚期开始在原有税收的基础上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加派。

现在大明不要说度过五百多年的小冰期了,就连现在出征讨伐周边番邦也都是问题。

大明国库,也不知道能支持大明大动干戈,发动几次战事。

“陛下已经决定,要清除辽东地区,另外,还要在各地广修粮仓,开荒种粮,以后粮食就由官府征收,商人不再允许贩卖。……”

听着父亲将奉天殿发生的一切一条一条讲出来,朱雄英也在心里有了大概的条理。

都说高筑墙,广积粮,对于爷爷能想到开荒多种粮朱雄英能理解,也在他的意料之中,但对于官府管理这一条,朱雄英是真的没有想到。

这种朝廷掌控的政策,不知道为什么,朱雄英隐隐地觉得这与后世的国家宏观调控很是相似。

粮食这个东西,本就是一个国家的根基,粮食的自给自足也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

粮食自给自足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如果我们无法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粮食是各种依赖进口,就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可以说,粮食的自给自足,才是实现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这种东西,本就应该掌控在国家机器手中,而不仅仅由市场决定。

现在爷爷决定将粮食大权独揽,那也算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朱雄英自然不会说什么,但对于广开荒,多种粮这一想法,朱雄英那是很有意见的:

“父亲,儿子说句不好听的,开荒种粮实在是不可取,我大明并不是缺少荒地,实际上是缺少开荒的人手,也就是所谓的劳动力。”

朱雄英拿出自制的炭笔,直接就在图纸上画了起来。

可一提到劳动力,朱雄英语气一滞,想了想,觉得劳动力这个词对于朱标这个古人来说还是太过前卫,还是换了一种说法:

“这个劳动力,就是说人口,我大明虽然也经历了十几年的和平发展,但人口数并没有得到爆炸性的增长,这大明境内的良田都种不过来,为什么还要去开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