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行者:传说之路 > 第二十四章 七层天雷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都城大秦,雄踞中原半壁。

中原五圣山之内,为中原之地,沃野千里,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仅有一山拨地而起,东西向划线,连绵数十里。山脚坐于东,山势起伏相盘,越往西山势渐高。直至最高处,山势巍峨,两座嶙峋山峰对立,犹如巨龙张口啸天,终年有黄雾缭绕此间。

这山,正是中原五圣山之中的黄龙山。

千里中原,曾是人世间第一片安宁净土。曾经的世人都聚居于此地,而今世间分十城,这片广袤之地仅有两城。

中原五圣山之内,以黄龙山划界,黄龙山以南为秦城属地,黄龙山以北为黄城属地。

千年前,曾有一姬姓王权,王城便坐落在黄龙山东脚偏南不远处,称作盘龙城,方圆数十里,今秦城属地。

道门当权后,这座曾经王城,一改昔日面貌,天雷宫废无穷人力,用无数的巨石在这座数十里方圆的王城旧址上建七层天雷宫。

它的第六层已高过了黄龙山的最高峰,无论远看近看,都气势恢宏。

难以想象为了建造它,究竟耗费了多少人力,多少时日。更难以想象,如此庞大如此耗费民力的工程竟会出自一座道门。

这座七层天雷宫就是这个道门当权者昭示其野心的明证,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知道天雷宫要的不只是道界至尊,他还要的是世间一统的无上王权。

可让人称奇的也正是这一点,明明世间已无人能反抗大秦和天雷宫的威压,明明他们已有足够的实力无视世间道界和各城势力的阻碍一统王权,可天雷宫为何迟迟不走出这一步?

不过大秦和天雷宫虽未称王权,而大秦之令却已遍行世间,大秦也已成世间都城之实,是不是这样对他们而言也已足够?

这座七层天雷宫,每上三百级就有一平坦处,这就是每一层的所在,呈环形分布屋舍道场殿宇。

越往上层,面积越小,每一层代表着天雷宫雷法所在的修为,也正合雷法修为越往上提升一重人数越少的规律。

第四层,石阶的两侧,有两座大殿,左边那座横额紫金楷书“大秦监察总司”,右边那座横额黑体楷书“大秦执禁总团”。

第六层,石阶的两侧,右侧是司掌世间道界的乾坤殿,左侧是大秦相阁。相阁共三层,第一层有数十位辅臣,第二层是三位辅相,第三层只有首相一人。

断时局变幻,决天下大事,皆出此阁,故此楼阁横匾上书三镶金大字“御天下”。与相阁相邻的,是一座大堂,白匾黑字“一律堂”。大秦重律法,世间律法尽出此堂。

第七层,也是这方圆千里之内最高之处,此处就是大秦城主和天雷宫掌门秦氏一门宗室所在。亭台楼阁于巨石之上石砌而成,雕龙画凤间彰显其在这世间之无上尊崇,两座大殿居中并列,如同一双天眼俯瞰世间。一座称万世殿,一座称永昌殿,寓意秦氏基业万世永昌。

除秦氏一门外,若另有修至雷法第七重之人,也可居身第七层,至于是有是无,外界无人知晓。

从踏上天雷宫第一级石阶开始算起,除了在制衡各城的监察司和相阁任职之人外,全数都是天雷宫门下的修道者,而数以万计的天雷宫修道者也各因雷法修为的不同身在不同的层级。可见天雷宫治下的大秦,其等级之森严。

天雷宫的第一级石阶之下,围绕着天雷宫四周的是如各城建制一样的各司司衙,于平民百姓间处理一城城务。即便是这些司裁他大秦数以百万计平民百姓的司衙,也登不上天雷宫那最低的一层,更遑论平民百姓本身的地位。而其有多重视修道者,也可见一斑。

大秦的平民百姓地位虽低,但也收获了足够的好处,收获了好处的人自然无怨言。而没有收获好处的人,不敢怨,甚至不敢怒。大秦食九城赋税,这庞大赋税的一大笔支出,就是支付给这些平民百姓的反抚银两。

反抚银两的根源就在那份《移契》,签下那份《移契》可谓食子,一户人家仅食一子,不作不劳便足以衣食无忧。而这份《移契》就在安定一城平民百姓的同时,也让这些百姓更甘愿将他们的孩子送交天雷宫,这也正是天雷宫门徒不绝长盛不衰的根源,一举两得。

而大秦外的九城,实可说就是他们所纳的赋税养虎为患,最终反制他们自己。

受害的,不仅是九城,还有那些自幼被送交给天雷宫的孩子,当他们还需要父母保护关爱的时候,他们已被生身父母舍弃,换了一生衣食富贵。他们自幼受雷噬之苦,日复一日断了心之善念,当他们道法愈强修为愈深,也渐渐地泯灭了同情怜悯,由此变得残忍狂暴,甚至有的人变得只知杀戮,丧失了最后的人性。但终归,他们都只是一群可怜人,父母将他们当做工具,而天雷宫把他们培养成兵器,他们生来就别无选择。

当年定下这一计,编出那份《移契》的人,心之毒辣,再难出其右者。

......

午后,有一信使将快马停在天雷宫第一级石阶之下,跃马而下又快步沿着石阶拾级而上。郎朗晴空之下,时有雷鸣炸响,随着石阶渐高,雷鸣更甚,而他却没有丝毫惊异。

当他踏上第四层时,走向左侧的大殿,这里是大秦监察总司。他走到大殿前,从腰间拿出一块腰牌向殿前守卫一展示,快步走入殿内。

殿内有人埋首阅卷,听得有人走来,抬眼看去,只见来人是个信使,一副风尘仆仆之色,形容憔悴,知是急报。当下不敢怠慢,立即迎了上去。

那信使还未坐下歇息,急忙从怀间取出一信封,交到那人手中,大口喘着粗气道:“言城李司座有命,速呈李首相。”

那人双手接过信封,道:“你先坐下歇息。”

信使依言点头,在殿内一旁空座上坐下,随后又有一人为他端来一杯茶水。

接过信封的那人也不多话,转身进了殿内一堂,对着堂内一紫袍人道:“言城李司座速呈李首相之信件。”

说话间,弯腰双手恭敬地将信封平举于额前。

这紫袍人,就是这监察总司司座,庄恪。庄恪虽身为监察总司司座,其职却并未在各城司座之上,而是司职主理各城监察司人员安排调度事宜,对外城监察司之事无权过问。

那又为何要先将信件交于他手?只因这监察总司只有他一人有资格走上天雷宫的第六层。

天雷宫等级和禁令森严,若有人胆敢越格走上他不该走上的层级,那便是杀身之罪。

庄恪心知要速呈李首相的信件,信中所写必是兹事体大,不禁皱起眉头心生一丝忧虑。他接过信封也二话不说,迈步出了监察总司向第六层走去。

当庄恪沿着石阶走上第五层,当那一声声震动心魄的雷鸣在他身边炸响时,那接过信封时的一丝忧虑,也随着眉头舒展开而舒展。同时嗤笑了一声,心道:有他们在,这天下还能掀起什么风浪来,李严未免也太过谨小慎微。

每次走上第六层,庄恪总是情难自抑地回头转身观望一番,无雨无雾,远眺百里,仿佛世间尽在脚底。这副眼界,这副睥睨之姿,又岂是第四层能比。

此时也是如此,但仅稍作感叹,便又转回身不敢怠慢公事。却在回身之际不经意瞥见了第七层,那里是中原千里最高之处,不知此生是否有机会登上那里凌绝览众生,那会是一股怎样的豪情。

这一瞥一想间,顿生惶恐,庄恪慌张地左右看了看,所幸身周无人,赶忙低下头,匆匆朝相阁走去。

而庄恪却没有走进相阁,而是走到临近相阁的一律堂。庄恪知道,大秦重律法,而李首相本人更重律法,平日若无议会,李首相多在一律堂和堂属上下钻研参详律法。

庄恪虽身为监察总司司座,却也不敢径直走入,向门口的守卫问道:“首相大人可在堂内?”

守卫应声道:“在。”

庄恪又道:“有急件需速呈首相大人,劳烦通报。”

守卫道:“请稍候。”

说罢,守卫走进一律堂,而庄恪则小心翼翼地整了整衣冠。

很快,守卫从堂内走出,又站定岗位。

又一人从一律堂中走出,步伐不疾不徐。

当他走近细看,此人着一身紫金相间的袍服,身形瘦削,却目露精光,面容上满是年月的刻痕,一头银发盘起,头戴竖直冠帽,一观之下甚有威严。

这人便是大秦首相,这世间权柄仅在大秦城主一人之下之人,李令山。

李令山走过庄恪身旁,看了他一眼,也不停留,径直又往前走去。庄恪低下头,跟在李令山身后。

又走了数十步,在第六层的围栏前停下,在李令山眼前的,是臣服在他脚下一望无际的景象。

庄恪站在李令山身后两步,恭敬地道:“言城李严急件呈与首相大人。”

说罢,躬身双手将信件放于额前,递给李令山。

李令山接过信封,随手撕开,取出信纸,低头览阅。看完后,又将信纸折起,随手拿在手间,又抬头看向远方不知何处。

庄恪不知信上所写,更不知李令山此刻在想些什么,他只是静静地站在李令山身后,也不敢多问。

过不多时,李令山缓缓地道:“先将信使安顿,再过几日回信带回言城。”

李令山已是古稀之年,但这声音却仍中气十足。

庄恪回道:“是,属下告退。”

说罢,躬身退了数步,才转身向石阶走去。

待庄恪走远,李令山这才悠悠转身,向石阶另一侧的大殿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