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种田女城主 > 第319章 全部通过考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棉衣制作很快又有了新进展,棉匠师傅压出了厚薄不同的夹棉,绣娘们直接就可以填充使用,还可以裁剪。外层面子用较厚的布料,里子用较轻薄的布料。为了防止棉花乱跑,她们横一道线竖一道线,把衣服缝成那种一块一块的样式,衣襟下摆袖口领子的处理也很细致。总体来说,很像现在的棉衣羽绒服。

史清婉她们很喜欢新做好的棉裙和棉裤,作为礼物带了回去。

陈帆画好了一本画册,让绣娘们照着做。

章辞收到了飞鸽传书,说是学子们的消息。

“怎么样?都考过了吗?”陈忠檩最急,一看到章辞点头,他就开心得蹦了起来:“噢,全都考中喽!”

“你今天为何这么平静?”陈雅问陈忠柱。

陈忠柱憨憨一笑:“我就是觉得他们肯定能考过啊。”

陈忠檩不乐意了,抱着他一阵摇:“说得像我不相信他们似的。”

进了房间,陈帆就把章辞抱住了:“夫君真厉害,学子们全员获得了举子资格。”

章辞松了口气:“总算是没耽误他们。”

“那个张余也终于考过了,可真不容易。”

章辞轻笑:“被七弟训了一顿,从此非常谦虚。”

“等他们回来,就给他们颁个证书,不论明年中不中,他们都可以成为昌平书院正式的先生。”陈帆一直希望书院有正式的教师队伍,发聘书的那种。

“或许朝廷会发证书。”章辞说。

陈帆疑惑地看着他。

“我把这个想法跟我父亲说过,他可能会向上面反映。”

这可是大事,会有效吗?

学子们还没回来,报喜的官差先到了。

他们先是敲锣打鼓地到了乡君府,陈帆一家燃了爆竹,迎接他们。

“恭喜乡君,贺喜乡君,昌平乡这次考得非常出色,参考的十五名学子全部通过,可以参加明年的省试。”领头的胖官差笑呵呵地说道。

“谢谢官爷,官爷辛苦了。”大家把官差迎进了院子,倒了糖水。

“听说昌平书院才办了两个年头?”胖官差问道。

章辞点头笑道:“有了昌平乡才有的昌平书院,读过书准备科举的一共收了十二名,去年又增加了三名。在下不才,忝任书院院长,领着学子们读读书。多亏崔公子他们来了,对学子们给予了很多指导。”

胖官差笑得很开心:“能吸引崔公子他们前来,章公子定是学问非凡。崔公子这次是在京城参加考试,目前还没有收到消息。吴公子他们考得非常好,都在十名之内。”

旁边的高个子官差说:“昌平乡的学子名次也都很靠前的,在州城可是名声大噪。”

秦筝拿了几个荷包过来,章辞把它们塞到官差手里:“诸位官爷一路辛苦,买杯茶喝。”官差们喜笑颜开地接过荷包,捻一捻,颗粒状的,会是金瓜子或是金豆子吗?

五名官差分别跟着护院们到村上去报信了。

各个村子都沸腾了,有空在家的都去祝贺。张余的妻子听到消息喜极而泣,慌忙转过身去抹眼泪。

官差们热热闹闹地送了一圈喜报,收了一圈红包。

“这十五家是商量好的吗?给的喜钱居然是一样的。”官差们把钱都拿出来比较了。

“他们说不定提前得了消息,商量过了。”

“我们是快马过来的,他们得消息这么快?还有,他们相距最远的有几十里路,跑来跑去通消息也要很久的吧?”

“或许昌平乡有约定俗成的规矩呢,甭管是凑巧还是咋的,他们给的钱都比别处多。”胖官差咧着嘴笑,“那乡君真阔气。”

韩竽回来了,说后元农庄的红薯都挖上来了,虽然亩产量不如昌平乡,但是也有两三千斤。再加上玉米和水稻丰收,村民们一年的生活都有保障了。

“村民们现在每天都笑呵呵地,也特别听话,叫他们做什么都能认真去做。”韩竽眉飞色舞。

“没有刺头和偷懒的?”陈帆笑着抬杠。

“钱和粮食面前,谁还顾得上做刺头呀。他们都是佃户,离开了后元村,还有什么好地方可去呢?就算是想偷懒的,不是还有鞭子么。”

学子们坐船回来了,乡民们到码头上迎接。

陈建他们没来,回了自己家。

学子们在锣鼓声中走上堤坝,走到章辞面前,深深行了一礼,齐声说道:“学生谢恩师栽培!谢乡君办了书院!”

章辞扬声道:“恭喜你们获得省试资格,祝你们明年高中进士!”

百姓热烈欢呼,学子们都自信地昂了昂头。

章辞从陈忠柱手里接过一捧证书:“乡君府会给你们发证书,你们是昌平乡永远的举子!”

永远的举子?书生们秒懂,再次行礼致谢。

证书的纸张非常好,还都有一个红彤彤的封面。

章辞每发一张证书,乡民们都热烈鼓掌,把气氛烘托得非常好。

只是可惜,这时候没法给他们拍照留念。

乡君府这次也安排了牛车送他们回家,学子和家人们高高兴兴地坐着牛车回去了。

陈忠檐调侃陈帆:“大姐真是因地制宜,每次都是站在码头上就把仪式举办了。”

“不然还另外找个时间在乡君府门前铺个红地毯?”陈帆看着大家:“从乡君府走到码头去迎接,算得上是远迎,很隆重的。一回来就把欢迎的话说了,该奖的奖了,时机正好,情绪正好。”

章辞补了一句:“他们的家人都在,乡民们都在,是最热闹的时候。过两天再叫人过来,人家未必有这份劲。”

“噢——”孩子们一声怪叫。

过了几天,有官差来送文书,说了关于举人的相关政策。

陈帆看着章辞:“还真这么做了?过程顺利吗?”

章辞笑了笑:“具体过程不清楚,但是科举大事一直都有很多人在关心,想要做得更好,提建议就看天时地利人和。”

中书令和礼部尚书苏文靖谈过,建议举子身份终生有效。苏尚书整合了之前各种意见,给皇帝上了奏折。

朝堂上赞同的人比较多。有了举子的身份,之后想继续考进士的可以考,不用再去考一轮州试,节省人力物力;不想继续考试的,做个师爷或者教书先生总还是可以的。

对于举子可享受的权利,朝臣们逐条展开讨论,旨在吸引更多的人才参加科举考试。

皇帝批准了几条建议,着礼部制定详细的章程,然后继续讨论。在各州州试即将揭晓成绩的时候,方案终于出台了。

中书省很快拟好了诏书,经皇帝批准发往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