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明:苟住也要加油干 > 第五十五章 种花家对付大明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五十五章 种花家对付大明朝

第300章 种花家对付大明朝

聂小雨到洛阳城向白马军借兵遭到拒绝,聂小雨宁死不走,肖华荣无奈说:“我给你800人,只要你能抓到或者杀掉张献忠,就借兵给你!”不料,聂小雨只要了500人,并用这500人缴获了5000车的粮草。

河南商丘成为白马军拿下山东必经之路,为了保护家乡,山东的刘总兵召集乡间义士与白马军搏杀,最后由于他们人单力薄,只有刘总兵的发小榔头和青梅竹马的如花逃出。

三人来到泰安城下,刘总兵决定找在泰安城的好友借兵,不料遭到拒绝。

如花不解地问:“你跟他不是同窗好友吗?为什么却将你拒之城外?”

刘总兵苦苦一笑,道出了原由:当年曾劝同他参加科考,而刘总兵却一心练武,更不想日后与自己好友一起考试,自己水平不行还是有数的。

于是,他假意同意后,用酒将好友灌醉,让他睡了三天三夜,醒来之后早已错过了考期,因此好友便对刘总兵怀恨在心。

后来好友在泰安城做了师爷,成为山东巡抚帐下的军师。如今听说刘总兵前来借兵,想起当年之事,依然没有释怀,便果断拒绝了辛弃疾,后又让送出一车粮食算是情分。

然而,刘总兵一心一意,不愿就此放弃。他让送粮食的官兵转告,如果他不答应,自己就会在此一直等下去。

好友无奈只好出城来见,生气地说道:“如今城外驻扎着5000白马军兵,我给你800人,如果你能将他们击退,我便迎你进城!”

可刘总兵却说:“五百,我有5000人也办不到。”好友冷笑一声:“那我就城中等你!”

于是,刘总兵带着两个人去了济南。

而聂小雨率着500人马提前埋伏在大明军队要经过的山上,当经过时,他们把装有石灰的瓷瓶扔下了山,瓷瓶一破石灰漫天飞扬,以此来迷惑视线,然后又将提前准备好的火球滚了下去,瞬间传来,明军一阵哀嚎。

聂小雨趁着混乱,率着500人马杀了出来,一举将明军全部消灭,并缴获了他们全部粮草兵器。

聂小雨以少胜多,白马军心生佩服,商丘打开城门迎他入城。入城第一件事,白马军就是给百姓们分发粮食,深得民心。

肖华荣心中非常高兴,设宴为大家接风洗尘。宴席间说出了他攻打大明的计划。

聂小雨非常支持,但却遭到白莲教的阻拦,护法说:“计划是好计划,但我们拿什么去跟大明10万大军对抗,要人没人,要马没马!”

正在他们僵持不下之时,突然有人来报,说是有人前来投城,肖华荣甚是高兴,立即命人把投城的人请来。

聂小雨一看,开心的笑了起来,原来投城的人正是孙和尚的从小的玩伴温和尚。温和尚说出他有5000人马,愿意加入白马军,共同进攻明军。

大家高兴地一起喝酒庆祝,并把调兵的帅印交给了聂小雨。唯有肖华荣不以为然,他觉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派人暗里地监视温和尚。

宴席散后,温和尚和手下同榻而眠。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他,开门一看,原来是聂小雨带着十几个士兵,二话不说就把温和尚绑了起来。

和尚不解,聂小雨说道:“你与那孙和尚串通一气,他偷走帅印,想到引明军进城。”

温和尚这才发现,手下孙和尚不知何时走了,藏在自己身上的印也不见了。顿时明白,孙和尚应该是已经投敌。

为了消除白马军的猜疑,温和尚立下军令,亲自去把印追回,追不回来甘愿受死。

于是,骑上快马,趁着月色去追孙和尚。此时的孙和尚已经出城,并向明军发出了信号。

很快温和尚就追上了孙和尚,一箭将其射于马下,手起刀落一命呜呼。拿着帅印回到城里复命,并提议,准备将计就计,将前来偷袭的明军引入城内,将来他们一网打尽。

果然,明军突然来袭,白马军早已布好埋伏,将进城的一举拿下。肖华荣大赞温和尚。

通过这件事温和尚心里明白,凭一己之力是抵抗不了大军的,必须让白马军出手。于是,他离开商丘准备去西安请六部出兵,临别是,肖华荣出城相送,并说他在这里等他回来。

温和尚听人说朱棣有很多宝贝死了以后不知所踪。

明成祖朱棣死后,太监将他的16位嫔妃请到一起,给她们上了顿大餐。饭罢,太监向众嫔妃念了一道圣旨,顿时,大殿里哭声震天:“娘呀……”

功过是非任由后世评论,即使创造了永乐盛世的朱棣,也有不少让人诟病的事迹,让活人殉葬就是其中之一。

朱棣一生有过21个妃嫔,包括皇后,对于皇帝来说,这个人数并不算多,在这么多的妃嫔当中,他最爱的还是徐皇后,从朱棣登基之前就跟着他一起打天下,朱棣总共九个孩子,其中七个都是徐皇后所生。

其余的妃嫔在朱棣眼里,更像是政治联姻的工具,没有太多的怜惜之情,所以在朱棣死后,他下了最后一道旨意给这些妃嫔。

当时还存活的妃嫔有16位,她们被聚集到一起,安排上了满满一桌子山珍海味,这些东西平时宫妃都吃腻了,但是在这个关头,突然将所有人聚集到一起,还如此款待,似乎透露出一种阴谋的气味。

在座的妃嫔忐忑不安的看着太监,看他们不动如山的模样,似乎不吃完这顿饭就不会开口,妃嫔们纷纷动筷。

等到吃完饭,所有东西都撤下去了,太监拿出一道圣旨,随着太监一字一句念出圣旨上的话,妃嫔们的心也越来越凉,跌坐在地上面无血色。

圣旨中朱棣要求所有未曾生育的妃嫔都要给他殉葬,到地下再结伴同行,九个孩子七个都是皇后所生,在座的十六人都没有给朱棣生过孩子,没想到这顿饭竟然是最后一顿。

想到这一点,她们开始哭天喊地起来,可她们心里清楚,生在封建时代,根本没有反抗的可能性,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她们也不得不陪葬。

根据记载,朱棣并不要求她们活葬,算是保留了最后一点人性,太监给她们准备了一张小木床,在房梁上挂上一根白绫,悬梁自尽。

当然也有人不愿意自尽的,旁边的太监这时候就派上用场了,他们在边上监督着,看谁迟迟动不了手,就会帮她们一把,挪走小木床,亲眼看着她们断气再轮到下一个。

这些妃嫔中,有像昭懿贵妃那样,家族对朱棣有恩情的,也有一生没有被宠爱过,籍籍无名的宫妃,全都一视同仁送上了一尺白绫除了未曾生育的妃嫔要追随先帝而去,伺候在朱棣身边的宫人们也逃不过,要跟着自己的主子一起到地下去,接着伺候他们。

这个残忍的殉葬制度来源已经无法追溯了,只知道夏商周时期已经出现殉葬的制度,奴隶主为了凸显自己的地位,会要求活人给他们殉葬,他们认为死后是会到另一个世界,身边少不了伺候的人。

他们的妻子、小妾,还有身边伺候的奴仆,都是殉葬的对象,痛快一点的就直接杀死,跟着一起埋入地下,痛苦一点的会让活人一起被封闭在地宫之中,随着空气越来越稀薄,活人被活生生憋死,这就是殉葬的残忍之处。

殉葬发展到明朝之前,中间也有过被取缔的时刻,有帝王觉得人殉太过于残忍,不再使用殉葬。

到了明朝的时候,朱元璋开始将冷落的殉葬重新启用,给他殉葬的宫人多达四十人。

到了朱棣的时候,一句“一如高皇帝遗制”,就让后宫哭天喊地起来,他要学着朱元璋,让妃嫔和宫人跟着一起随自己而去。

十六位妃嫔全部殉葬,还有二十多个宫人一同陪葬,妃嫔好歹还有个姓名,宫人们则是无名无姓,透露着封建社会的残忍。

殉葬从最开始的为了凸显地位,保护已死之人在地下依然尊贵的形象,演变成了政治上的一种手段。

从古至今有不少儿子抢占父亲妃子的故事,或者一怒为红颜的荒唐事,作为帝王的妃嫔各个都是绝色美人,不少人一直到皇帝驾崩,都还保持着年轻的容颜。

这样的妃嫔生活在后宫之中,就有帝王担心会误了江山,出现抢占先帝妃嫔的荒唐事,或者是先帝妃嫔干涉朝政的事情发生。

所以妃嫔需要跟随先帝而去,残忍血腥的殉葬制度直到明英宗继位后再次被废除,而采取了殉葬制度的帝王,多多少少都会被后世诟病,包括开创了大明永乐盛世的朱棣。

朱棣在位时间中规中矩,22年的时间,做出了不少开创性的功绩,巩固了自己的地位,留下了自己的功绩,从功绩方面来说,他确实比朱允炆更适合做皇帝。

但是残忍的殉葬制度,也让他多了一些非议,这些封建的糟粕应该尽早消失在历史当中,殉葬的取消代表了社会的进步,人们意识的觉醒,殉葬并不能带来荣耀,只是在草菅人命。

所以很多人把凤阳的朱家祖坟刨了,还到处说朱棣的有很多宝贝,盗墓贼天天盯着朱家的墓穴,偷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