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石榴花开朵朵香 > 第69章 张恒之师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对于自己的这两个儿子,肖石榴还是放心的,先不说安定学堂是原先公爹执教的学堂,从院长到夫子跟两个孩子都很熟,就老大那个学究气,都容不得有什么事情能在他眼前糊弄过去。那是但凡被他发现异状,就会跟人死磕到底的执拗性子。这种人只要不闷在心里跟自己过不去,一般都是让别人过不去,对此,肖石榴深以为然。

而老二刘恩,肖石榴就更不担心了,这孩子虽然文采比不上老大,但他脑子活、善观察、记性好,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还有周围的情况,他都会记在脑海里。他的这种能力有点像刘韩氏的警觉性,就凭老二这洞察力,如果有人想在他面前耍什么小心思,很难逃过他的眼睛。

可能是老天爷为你打开一扇门,就会关上另外一扇窗户吧,刘恩的洞察力强,但分析能力却差强人意,也就是说,这孩子会看,但不是很善于思考。不过,他养成了凡是不懂的都去问老大的习惯。而老大刘毅则会抽丝剥茧,最终都会给老二找到答案。

肖石榴知道,只要这兄弟俩在一起,头疼的就是别人。所以,目前也不用过于担心。

不管肖石榴如何看待儿子跟张恒之的交往情况,来府城后,杨怀跟张恒之俩人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有时候越是远离熟悉的环境,人越能减重前行,杨怀和张恒之就是这样。

其中,杨怀就非常喜欢现在的这种生活。经常能够接触到活泼好动、热情洋溢的少年郎们,他仿佛又回到了自己在家乡学堂时的日子。

到时候杨怀的父母全都健在,家里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也属小康之家,他每天都是无忧无虑的,不管家事,不管银钱,只是在课余能够胡闹就很开心了,如果偶得灵感做出一篇好文章那更是意外的收获。

可是后来家乡遭遇洪灾,以至于房屋田地都化成了一片汪洋,昔日的小伙伴们都命丧洪水,只剩下他一个人,因远赴府城赶考而躲过一劫。至此之后,他孤苦无依,唯有奋力科举,可是最终还是一无所获。

这种突遭大难,亲人离世,同窗离别,使得他喘不过气来。后来,更有那无穷无尽的来自科举、世俗的压力,像一张无形的大网,将他牢牢地困在其中,让他无法逃脱·····

杨怀想,可能是自己年轻时太过顺遂了,养成了这种随遇而安的心态,才会让自己屡试不中的吧。

因为他自己从来没有过什么计划,也没有什么远大的追求,他只是随波逐流,顺应着学堂的安排,到时间考试,到时间休息,到时间科举······正因为没有明确的企图心,而使得他努力不够,也没有将所学全部融会贯通······

时也,命也?实则不然,全因个人不够努力,心性不甚坚毅之故。这是杨怀从张恒之身上感受到的。

自从教导张恒之后,他才发现原来小孩子也可以这么厉害的。

就像张恒之,他知道自己的处境,也知道自己面临的问题,因此他平时就很努力,可以说为了家人,也可以说是为了他自己。

虽然他还没有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但他从来都知道自己要向哪个方向走,没有目标没关系,努力读书总是没有错的,等到自己的知识足够多时自然就找到方向了,这就是积蓄力量。

张恒之小小年纪就已经很会为自己打算了。

遇到了疑惑,他会想方设法的寻找答案,更是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还是不明白的话,他还会直接向人请教,而不是含糊过去。这种执着,是杨怀最欠缺的。

杨怀的处世态度也不断影响着张恒之。他让张恒之知道,其实人是要学会张弛有度的。有时候不妨停下来,观赏一下周围的风景,也可以思考一下自己那不太长的人生。然后,再收拾思绪继续前行。他还小,荒唐一下又何妨?

而胡闹恰是他这个年纪应有的特权,他有资本尽情宣泄,放空思想,之后再整理思绪,反思自身,调整方向。这样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而杨怀也从张恒之身上学到了厚积薄发。

说来惭愧,作为一个先生,也是四十多岁的人了,还要从学生身上反思自身,这也是杨怀的一大转变,因为他觉得人的一生也是不断学习的一生,他也从来没有间断过反省自身。

可以说,现在是他们师徒二人互相成全了。

来到府城后,师徒二人很快都交到了朋友。杨怀在这里也遇到了一位昔日同窗。

从这位同窗口中,他得到了很多其他同窗的消息,他们有的还在苦读,想要考取举人,有的在家里继承家业,有的出仕做一小吏······但,大多数同窗还在科考道的路上努力奔波着。

当然,也有两个中了进士,他们都在朝为官了,但这两人的刻苦程度和家事是他们大多数人远远比不上的。

这些人的现状让杨怀分外释怀。是啦,科举等同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很多人都会从桥上掉下去,而自己只不过恰巧是其中一员罢了。

人的一生总要有一个目标的,否则浑浑噩噩,岂不是枉费了大好光阴?

因此,在张恒之抄写、背诵律法之余,何尝不是杨怀在给自己一个重习《大周律》的机会呢?

要知道,律法是会被不断修订的。历朝历代都会对其有些增减,以顺应当局者的利益,《大周律》也是一样。

在杨怀的记忆中,这本《大周律》就已经更改过三次了,而他只熟读过了第一版,最后两版他都没有仔细研读过,因此,他趁张恒之自习《大周律》的这段时间,将自己欠缺的这部分也都补了回去,这就是作为先生的优势了。现在,任何一个人来问他有关《大周律》的问题,他都不惧了。

有人问了,为什么杨怀要让张恒之熟读《大周律》呢?因为,张恒之此人太过深沉,小小年纪就城府颇深,杨怀也是怕他走了歪路,才想着以律法严格要求他的行为,只要不犯法,再坏又能坏到哪里去呢?而且这也是杨怀本身为数不多的兴趣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