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石榴花开朵朵香 > 第110章 双相夜论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而对于农民来说,只要有口饭吃就能平安度日,就没有人愿意沦落为流寇、盗贼。因此,只要地方官注重劝课农桑,那么他的治下就一定是安定的,即便做不到丰衣足食,但也能保一处平安。因此,如果每个地方都能保证农有所耕,那么这个国家就是稳定的,肯定不会乱起来。

但如果这个地方官还注重对治下百姓的教化,那么这个地方的民众就一定是知礼、受教的。这样,他们不仅帮助了自己治下的百姓,还能为朝廷提供了更多的人才。

所以国家稳定的关键在于培养尽可能多的官吏,直接下到乡间,总体来说就是兴教育、劝农桑。

随着王朝的稳定,人口是会不断增多的,可是国家的土地是恒定的,所以,还得不断地开荒造田,优化种植,鼓励养殖,给百姓提供更广的发展前景。

针对于大周朝两面临海,游基礼也在思考如何在海上发展的问题。他当然认为大周朝应该将大海利用起来,驾船出海,那将是更为广阔的天地。

想想那无人居住的荒岛,以及岛上那些未知的物产,那将是怎样的一番光景啊!更别提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海产品,还有那无数的奇珍异宝·······

每次想到大海中那难以估计的蕴藏,游基礼就忍不住的心潮澎湃,恨不得马上将自己的想法都付诸于行动,可是,那吃人的海上风暴,暗藏海底的海洋生物,无不让人望而生畏,想而却步。以大周朝现在的海上实力,还没有探索大海的实力,这就是现实!

想起前朝,为了抵御宇宗帝的铁拳,曾试图出海寻求帮助,但始终还是无所斩获。

出海。不仅周期长,耗资大,而且还有很多不可预见的风险,这让大家渐渐地死了出海的那颗心,而本朝也是严禁海禁的。所以,至今那无边无际的大海对于大周朝子民来说还是神秘莫测的。

如无确实的把握,或者面临极其严峻的情况,游基礼也是不想碰这一处的。

但,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大海的探查。

为此,他专门派出了自己的心腹从事海商,就是为了收集第一手相关资料。

偶尔在海上进行一些打捞,甚至是远航,或者是上岸到其他国家,在各国其实都是默许的。这也让他手下的那个海商钻了很大的空子,为他的施政提供了大量的情报和便利。同时,也收获了大量的财富。

由那些千奇百怪的洋货,游基礼想到了新的种子,还有农具和武器的创新上,这都是黑市带来的便利,无不为大周朝的工部和农事局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游基礼想到是不是应该提高对工匠们的地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研发出更多、更先进东西出来。

这就牵扯到发展科技方面的问题上来。看来是时候跟工部章尚书好好聊聊了。

朝廷要想抵御外敌,没有有力的武器怎么能行呢?还有,我们的造船技术还是太落后了,这些还得靠工部的那些大人们,对于这些技术性很强的东西,游基礼从来都是“不耻下问”的。

深入国内施政的同时,边境问题也不可忽视。

想到这,一阵踢踢踏踏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游基礼忙收回了散乱的思绪,看向窗外,樊相爷,等你了!

这是一处僻静的小楼,当樊彦提着老酒将门推开时,屋内早已熏好暖炉,进来就是一片温暖。

樊彦也不克套,直接来到窗边的矮榻上坐好,捡起矮几上的点心吃了起来,这都是他喜欢的,每次来游简都会给他备好,而他拿来的老酒,早就被游简拿去温了。

一直到樊彦开始吃第四块点心时,游基礼才放下手中的毛笔,来带矮榻上坐好,顺便还给樊彦倒了一碗大叶子茶,整个动作下了如行云流水,尽显飘逸洒脱。

而那樊彦则直接端起茶碗,一下子就将整碗茶水都倒进了嘴里,恰好让他的第四块点心咽下而不至于被噎到。

俩人一雅一俗,一老一少,一俊一粗,只见那个俊朗的青年却对那个粗俗的老者颇具耐性,任凭老者如何的抠鼻挖耳,俊朗青年都一如既往的温文尔雅,微笑以对。

这两人坐在一起,怎么看上去都是那么的违和呢?

等到樊彦吃饱喝足了,才歪靠在矮榻上的大迎枕上,用一竹签儿剔着牙齿。

而游基礼则是一直对坐相陪着,偶尔还能思考一些问题。因为他知道这樊相爷是来跟他一起论策的,看到他刚才吃点心的架势就知道,这个晚上自己又有一场硬仗要打呢。

当樊彦终于想要开口说话时,游基礼将一本册子递到了他的面前,这让刚要张嘴的樊彦给堵了回去,他不得不打开册子仔细阅读起来,书房内一时之间变得静悄悄的了。

游基礼细心地又点燃一根蜡烛,让光线变得更亮一些。

“好!”樊彦一手大力地拍在矮几上,就连旁边的茶碗都被震动一下,险些掉到了地上,而游基礼则目光含笑地看着他。

樊彦此时完全忽略了游基礼眼中的笑意,大声说道,“不错,劝农桑兴教育,写道老夫心窝里去了,哈哈哈!”那粗重的呼吸声把烛火呼得一晃一晃的。

他似乎并不需要游基礼的反应,笑完后又低下头去继续翻看着,一会儿后,他的声音就迟疑起来:“你后面写的这段话……海运?”

“老师,如何看?”游基礼忙抬头问道。

是的,其实樊彦正是游基礼的启蒙先生,直到他进入国子监前,一直都在樊彦的名下就读,可以说这游基礼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随着年岁和阅历的增长,他的理念和视野早已超越了原来的先生。但他对樊彦的尊重却从来没有下降过。

他知道自己的先生是一个有大智慧的智者,可能是受限于年龄,也可能是受限于原来的教育,使得自己能后来者居上,但任何人都无法否认樊彦的学识和豁达,从他甘愿于自己的学生之下就能知道。

而且,樊彦能担任左相还是游基礼力荐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