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900人从1620开始 > 第一百九十二章 运输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2章 运输队

下船之后的刘锦燃对于基隆港的印象并不是很好,这里与他去过的其他城市相比还有所差距,毕竟本就是原住民定居的原始建筑,李旦家族也才刚刚开始投入建设,所以放眼四周能看到的都只是一片荒芜原始和少数正在建设中的房屋。

人数倒是很多,武装的士兵、衣不蔽体的流民,甚至一些商贾打扮的行人,倒是让刘锦燃有种在老家肇庆参加庙会的感觉,只不过这里并没有庙会那种欢乐的氛围而已。

走下码头,跟随流民的队伍可以先在码头外的临时营地领取一碗稀粥和一小块咸菜疙瘩,这是李家给所有流民提供的,每一个来到基隆下船的流民都可以吃,而且粥还算浓稠,至少能先混个饱腹。

喝了粥之后就会被登记,然后根据李家管事的安排被分配到不同的地方去工作。

跟刘锦燃同船的几个壮丁被分配去建造房屋,一些妇女儿童则被安排去做饭、洗衣服或者捡柴火,无论男女老幼,这里都没有一个人可以闲着。

刘锦燃被分配到了运输队,最开始还只是帮着营地搬运木材和一些建造房屋需要的工具,可是仅仅干了小半天时间,那个之前给他登记的李家管事便又把他所在的运输小队与另外一支同样工作的小队整合在了一起,随后便有10个倭国武士和一个李小厮事走了过来,要求刘锦燃这支运输队的每个人都背负一袋粮食跟着他们走。

稀里糊涂的刘锦燃就这么背上了一大袋粮食走出了基隆城的范围,很快他便通过太阳确定了自己这支队伍正在朝着西边走去。

冬日的基隆城外早已没了茂密的植被,稀疏的树林看起来光秃秃的,一眼便能看出去很远。

或许是无聊,又或者是为了让运输队的流民安心,那个李家的小厮一边走一边给大家解释,刘锦燃和运输队的人这才慢慢明白他们这是要去做什么。

自从李家来到基隆开始,唐人招募的倭国仆从军和李家招募的私人武装就被投放到了基隆城的外围,这些来自不同地方的武装人员会对基隆城外围进行清理,抓捕或驱赶周边的山民,以此来确保基隆城这里开荒的安全。

很多倭国仆从军队伍在出发前会携带五天的干粮,这足以保证士兵们五天内不需要补给,甚至一些擅长在山林中觅食的队伍能够维持十天以上不需要补给。

可是随着时间推移,很多队伍并没有在他们食物消耗掉之前返回来,一些返回领取补给的队伍倒是传递了一些周边与山民们发生冲突的消息。

所以李家不得不组织这样的运输队沿着那些士兵开辟出的山路去寻找还未返回的队伍,顺便也是为了用粮食从那些队伍手中换取他们缴获的山货。

基隆附近的山民还算富裕,他们守着原始森林并不缺少食物,甚至手上还有很多山珍皮毛一类的东西可以拿出去卖个好价钱,特别是东南方向发现了金矿,那里早就有唐人安排的队伍在采矿,李家和一些与李家关系很好的商人便也对附近山林动了心,想要看看士兵们能不能从山民手里缴获到黄金,又或者这基隆附近是否还有其他金矿。

刘锦燃所在的这支运输队只是数十支运输队之一,他们这一队人里面只有一个李家小厮因为会倭国话,能够和李家从仆从军那里借来的10个倭国武士沟通而成为了领队。

此外就是刘锦燃这些流民组成的运输队劳工,一共50人,一次携带50袋粮食就能给上百人的队伍提供十余天的食物补给。

当然返程时还有留下队伍食用的粮食,又要背负可能换来的物资,所以那个李家小厮一路上看似在和大家解释这些事情,实际上却是在暗暗观察着运输队这些劳工的体力消耗,计算着这样一支队伍的运力。

一开始在山里走了两天,刘锦燃他们只在山里遇到了一支数十人的倭国士兵,那些士兵很显然收获颇丰,不少士兵身上背着成捆的野兽皮毛,有些士兵甚至还背负了晾晒好的药材,更是有几个倭国士兵用绳子捆了十几个山民女子和孩童,正监视着那些女子和孩童跟在队伍后面缓慢向基隆城的方向行进。

由于是冬天,森林的植被并不是很茂盛,所以双方距离还有几十步的时候就发现了彼此。

装扮和旗号很好辨认,所以双方也没有很警惕对方,反倒是远远就开始用倭国话交流了起来,等刘锦燃所在的运输队与对方靠近时,那个李家小厮居然已经和对方完成了交易。

那十几个倭国士兵的领头很明显不希望浪费他们从山民手中抢来的食物,山民们多有储备肉干的习惯,尽管肉干制作的味道并不是很好,可那好歹也是肉食,在如今这个时代,肉食自然要比粮食的价格更高。

所以对方干脆掏出了碎银子从李家小厮手里买了两袋粮食,准备让他们这队人靠着两袋粮食走回基隆城,而不是消耗那些他们掠夺来的肉干。

双方尽管没有表现出相互警惕的姿态,但交易的过程还是保有了一定的安全距离,刘锦燃按照领队小厮的要求和同伴将两袋粮食放在一棵大树下,对方则在靠近他们自己的区域同样选了一个位置放下碎银子和少量铜板。

全程双方都没有靠近到五步之内,而是在各自放下钱财和粮食之后,两队人绕了个小圈子互换位置。

掂量了手里的碎银子和铜板之后,小厮对着检查粮食的倭国士兵叽里哇啦的说了几句,后者同样回了一句。

尽管刘锦燃听不懂倭国话,可从双方的表情也能看出来,很明显双方对于这次交易十分满意,也因此双方很快便脱离开,那些倭国士兵朝着刘锦燃他们来的方向继续前进,而小厮则带着运输队朝着那队倭国士兵来的方向继续深入山林。

又走了三天,正当刘锦燃怀疑小厮是不是带错了路的时候,远处密林中又出现了一小队倭国士兵。

与之前那对收获颇丰的小队不同,这一小队倭国士兵只有5个人,而且身上衣甲有明显破损的痕迹,甚至还有个倭国士兵的手臂上缠着带血的布条,很明显是受了伤。

双方按照之前的接触习惯远远的就相互通告了身份,紧接着领队的李家小厮便急切的走了过去,再没有之前与另外一小队倭国士兵接触时那般谨慎。

双方队伍很快便走到了一起,也是到了这个时候刘锦燃才发现对方5个倭国士兵的身上竟然还背负着5个同样受伤的倭国士兵,只不过他们背负的士兵明显伤的更重,以刘锦燃浅薄的见识来看,很明显那5个倭国士兵不可能活着离开这片山林了。

运输队中有携带帐篷和少量药材,这些药材都是治疗外伤用的,也算是一门生意,不知道李家那个领队小厮和对方谈了什么,很快刘锦燃便看到那5个背负战友的倭国士兵从怀里掏出了一些零散的银子和数十件做工粗陋的首饰。

领队的李家小厮只是简单看了一眼便点了点头,随即便将那些财物装进他随身携带的包袱中,借着便指挥着运输队的人把药材拿出来给那些受伤的倭国士兵重新包扎。

队伍中没有大夫,所以给那些倭国士兵处理的方式也很粗暴,干脆就是拆开对方那简单的包扎把药粉撒在伤口上,然后重新包扎一次算是治疗,至于效果,很明显没有人真的在意。

那5个倭国士兵倒是叽里哇啦的和负责运输队安全的10个倭国士兵聊了起来,李家那领队小厮也不在意运输队停下来休息,干脆直接走到了刘锦燃身边坐下。

运输队的成员基本都是来自于江淮地区的流民,也只有刘锦燃一个广东人,而刚巧那位领队的李家小厮也是广州人,早年间跟着跑船去了次倭国,这才有机会投效给李旦集团麾下的一个小管事做事。

如今李旦集团投效唐人,唐人给了李家基隆这么一大块地盘,小厮身份自然跟着水涨船高,这才能有就会独立领一支小规模的商队出来。

这年月十里不同风,除了大明官话之外,大明境内的百姓之间也很难用语言进行沟通,各地方言千奇百怪,更不要说江淮地区和广州地区了。

大家各说各的,倒是也能囫囵着猜出对方的意思,加上小厮会说大明官话,这才能做到指挥整个队伍中的江淮人。

但说到底终究还是更习惯自己的家乡话,所以一有空闲时间,这个领队小厮便愿意多和刘锦燃说几句话,也没有什么特殊意图,单纯就是想说说家乡话。

刘锦燃也有种身在异乡更愿意听乡音的想法,所以两人也算聊得来。

借着这么个机会,刘锦燃也大概知道了小厮的一些情况。别看那小厮装扮的老成,实际上对方今年才刚满20岁,只比他大了两岁,正是准备借着这趟行商赚点老婆本的时候。

对方姓陈,算是广州大姓,尽管和广州那几个陈家攀不上关系,却也因为这个姓能跟广州一些小商贾攀上远亲,也正是靠着这样的关系,他才能有机会投效李旦集团,换做是刘锦燃这种出身,想投靠李旦集团都没机会。

刘锦燃也不懂什么人情世故,只是觉得和这位陈姓领队算是同乡,能说的上话,见对方又坐过来了,便直接开口问了一句:“陈大哥,这前面是不是在打仗啊!”

那陈领队刚刚在他身边坐下,也没多想,随口便回了一句:“恩!打着呢!就在前面5里外的山头上。这队人是唐人老爷的倭国仆从军,第一旅第三团第4连的人,听说他们跟在2连后面准备一起偷袭山民的营寨。没想到山民早就发现他们了,一部分山民正面跟2连交手,一部分山民绕路从侧面偷袭了正在行军的4连,听说整个4连100多号倭寇都被打散了,这5个人是一个班的,背着他们的战友跑了出来。”

刘锦燃在来基隆的船上也听说了一些唐人的事情,知道前阵子唐人带着大明富商们组建的队伍打赢了倭国人,还顺带着让倭国的大将军投靠了唐人,所以才会有这么多倭寇来给李旦老爷做事。

只不过刘锦燃对于唐人的军队编制只知道个大概,还不太清楚连队究竟是个什么规模的队伍,听说倭寇4连100多号人被山民击溃,下意识就觉得有点危险,赶忙开口说道:“陈大哥,这前面就在打仗,100多号人都能被击溃,咱们是不是绕路或者回去啊!”

陈领队笑着摇了摇头:“放心吧!那伙山民没多少人,听说最多也就几百个青壮而已,那几个倭寇在跑出来的时候已经看见2连攻上了山民的营寨,估计这会儿已经拿下山寨了。”

刘锦燃不解的挠了挠头:“陈大哥,既然都赢了,这几个倭寇为什么还要跑啊!”

陈领队偷偷瞥了一眼不远处还在聊天的几个倭国士兵,小声在刘锦燃耳边说道:“兄弟你不知道,这倭国人对他们自己人最是凶狠,倭国不像大明那样皇帝说了算,说了算的是他们国内的将军,下面各家都有自己的私兵,各家靠着私兵投靠将军,这队伍自然就只能是一团散沙。”

“打仗的时候倭国人很凶残,但其实真正了解倭国人你就会知道,他们对待自己人远比对敌人更狠。尤其是打了胜仗之后,那是绝对不准许其他人靠近战利品的。4连跟着2连想捡便宜,2连怎么可能给他们机会。”

“如今这4连被偷袭击溃,要是不立刻撤出战场,估计2连回手就能连带着把4连一起歼灭,这在倭国很常见,即便是一个将军的队伍里,这种事也是避免不了的。”

要说倭国这种各家出兵汇聚在同一个将军麾下的做法刘锦燃还算能理解,这年月不仅仅是倭国这个样子,大明其实也是如此这般操作。

说白了各地都是同乡亲友一起参军,在军队中自然就会出现这类小团体。甚至大名鼎鼎的戚家军也是如此,义务矿工本身就是一个团体,当地人又多有亲属关系,打起仗来死了一个,周围的亲戚自然要给死者报仇,所以这样的军队战斗力很强,打起仗来不仅凶狠,撤退时还会因为抢亲友尸体而敢于搏命,以至于这个时代的战争中一旦遇上这类军队,胜利方往往会在获得击溃战果后留下一个短暂的时间让对手收拢战友尸体。

这看可不是胜利方大度文明,而是担心对手因此而搏命,毕竟死者为大是很多宗族观念的核心,死了也要把尸体带回去是很多宗族的规矩。

这种时候去阻拦对方带走死者尸体,对方必然要跟你玩命,或许改变不了战局,但绝对会让进攻方承受更多不必要的损失。

同时放任对方带走尸体又能方便后续的追击,毕竟活人会被死人拖累,追杀起来就很难有反抗的能力,也算是战争发展到当前这个时代,交战双方利用人心的一种手段而已。

至于陈领队所说的倭国人不准许被人抢夺战利品的事情,刘锦燃还真就能够感同身受。倒不是他也上过战场有这方面见识,而是在他家乡曾有过官军剿匪的事情,他听村里老人说过这方面的情况。

这年月全世界的军队都是苦哈哈,打仗缴获的战利品就是他们唯一发财的机会,拼死拼活才搞来的战利品,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愿意跟别人分享,就是自己的长官也不能做的太过分,否则部队分分钟就能哗变。

刘锦燃有些不理解的并不是这些情况,而是陈领队那无所谓的态度,看着周围没有人的目光在关注他这边,刘锦燃小声问道:“陈大哥,我听我们村里老人说过,兵过如梳,咱们运输队只有10个倭国士兵,人家倭寇连自己人都不准许靠近,咱们离着这么近,万一那队打了胜仗的倭寇杀红了眼,把咱们当山民杀了怎么办!”

陈领队笑眯眯的瞥了刘锦燃一眼,随即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小兄弟,你倒是个机灵人。不过这一点你可以放心,咱们这队伍挂的是李旦老爷的旗号,背后自然就有李旦老爷给咱们撑腰。”

“你是不是觉得这里荒山野岭的,那些倭寇就算把咱们杀了也没有人会给李家报信,他们就敢随便把咱们的货物抢走,然后回去说咱们是被山民杀的,是他们抢回了咱们的东西?”

刘锦燃连连点头,这一点还真就是他最担心的事情。尽管他没有接触过军队,可大明老百姓口口相传,对于大明的军队和倭寇一样都没有什么好印象,这种事情在老百姓口中就是经常能听说的故事,所以刘锦燃还真就担心这种情况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陈领队笑着又拍了拍刘锦燃的肩膀道:“放心吧小兄弟,这种事不会发生的。能进山给这些倭寇送补给的队伍只有我们李家,其他家的商队是不准许做这门生意的。也就是说,那些倭寇不想饿死在山里就不会对我们商队下手,他们可是要听唐人老爷的命令,要把整个大琉球岛都清理干净的,这大琉球岛有半个广州那么大,他们不可能全靠自己来运输补给。”

“何况他们在山民手里抢来的东西也需要从我们这里换成钱财,没了我们的渠道,他们那些东西就只能烂在手里,不赚钱的买卖没人会做,倭寇可不傻,人家还指望着我们帮他们把粮食运进来,把他们的战利品运出去呢!现在基隆附近有6000多倭寇在山林中清理山民,谁的动作快谁就能抢走更多东西,那帮倭寇恨不得一直住在山里,怎么可能现在就做杀鸡取卵的事情。”